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CPR及其任择议定书的保留、限制和克减 被引量:3
1
作者 何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4,共4页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及其《任择议定书》是国际人权领域很重要的条约。本文根据国际法基本理论,对ICCPR及其《任择议定书》的保留、限制和克减这三个重要问题进行阐析。
关键词 iccpr 《任择议定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人权 国际法
下载PDF
ICCPR框架下环境人权法理新发展——基于波蒂略案来文意见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将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1年第1期52-71,共20页
国际法层面环境人权的法理沿循"扩权型""程序型""创权型"三种路径演进。环境人权法理的不同演进路径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规范基础。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框架下,环境人权主要表现为实... 国际法层面环境人权的法理沿循"扩权型""程序型""创权型"三种路径演进。环境人权法理的不同演进路径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规范基础。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框架下,环境人权主要表现为实体及程序人权在环境领域的扩展适用。在环境人权偏重"创权型"的发展过程中,ICCPR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这主要源于基本人权规范的时代局限及执行机构的保守性。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2019年Portillo Cáceres et al. v. Paraguay(波蒂略案)来文意见中一改以往对环境人权诉求的回避姿态,确认了环境保护与人权之间不可否认的规范联系,并第一次明确阐述了ICCPR框架下环境人权的法理。该案相对系统地揭示了环境保护与生命权、个人和家庭生活权之间的规范联系,这为ICCPR在环境人权法理演进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波蒂略案 环境人权 生命权 个人和家庭生活权
下载PDF
调查性反恐拘留比较研究与ICCPR分析及对我国之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简基松 熊亮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45,共13页
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先发制敌地进行反恐拘留是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法》仍未解决的问题。法治发达国家通过降低对恐怖嫌犯的调查性拦截与调查性逮捕的标准并延长其拘留期限来修正根植于刑事法律框架内的调查性拘留体制,从而发展出了... 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先发制敌地进行反恐拘留是我国现行《反恐怖主义法》仍未解决的问题。法治发达国家通过降低对恐怖嫌犯的调查性拦截与调查性逮捕的标准并延长其拘留期限来修正根植于刑事法律框架内的调查性拘留体制,从而发展出了调查性反恐拘留这种修正体制,该体制具有较强的先发制敌的反恐功能。令人欣慰的是,该体制并不违反《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任意拘留的禁止性规定。并且,它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通过降低对恐怖活动人员的盘查、先行拘留和逮捕的启动标准,并延长对其先行拘留、侦查羁押和审查起诉期间的羁押期,打造适合我国的调查性反恐拘留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性拘留 调查性反恐拘留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原文传递
关于无罪推定的文本表述
4
作者 张成敏 《北方法学》 2010年第6期5-11,共7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表述是故意歪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之意图而形成的,草案明明限定了"进一步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目的,但是学术界却要强迫人们接受它为"法院统一定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表述是故意歪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之意图而形成的,草案明明限定了"进一步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目的,但是学术界却要强迫人们接受它为"法院统一定罪权"原则,从而把"人权"条款变成"公权"设置条款。这种法律现象可以从1789年以来无罪推定文本表述的变化规律(某种蜕变模式)得到解释。令人忧虑的是,纷纷推出的无罪推定文本建议又因为ICCPR中法文本与英俄西文本的冲突,而在"确定有罪"与"证实有罪"之间选择了较差的表述。为此,发现IC-CPR文本的冲突解决方法与借鉴俄罗斯国内法文本的先进经验,对于改善未来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立法表述都有积极的比较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推定 iccpr 证实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人权维度 被引量:4
5
作者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人权,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地改革了中国的死刑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死刑制度改革置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框架内,为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增添了...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人权,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地改革了中国的死刑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死刑制度改革置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框架内,为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增添了人权的维度,同时明确要求"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为深化死刑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应该确立废除死刑的政策目标,并以此指导死刑制度的全方位改革:首先在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同时在立法上进一步严格死刑适用条件,缩小死刑适用范围,继续努力不懈地减少死刑罪名;认真研究《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相关问题,争取早日批准该公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司法保障 死刑 改革
下载PD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in China——An interview with Research Fellow Mo Jiho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6
作者 OUR STAFF REPOR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On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Day" on Dec. 10, 2007, our staff reporter Interviewed Research Fellow Mo Jiho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n how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 On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Day" on Dec. 10, 2007, our staff reporter Interviewed Research Fellow Mo Jiho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n how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are implemented in China. Born in May 1965, Mo Jihong is a native of Jingjiang, Jiangsu Province. He i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Law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a tutor for Ph.D candid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He also serves as an executive member of the Society for International Constitution Studies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Constitution Chapter of the China Society of Law. He w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Human Rights Institute of Norway, and the Raoul Wallenberg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 His principal works includ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 and China (2005), Principles of Constitutional Sciences in Practice (2007) and In Defense of Legislation (2007). He was elected as one of the ten most outstanding young jurists in China. The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inter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pr An interview with Research Fellow Mo Jiho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in China MO
下载PDF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英文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宇冠 李立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onCivil andPolitical Rights,简称ICCPR)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人权公约。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包括联合国大会1966年通过的文本,2002年联合国应中国政府要求将原中文本的“盟约”一词...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onCivil andPolitical Rights,简称ICCPR)是联合国最重要的人权公约。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包括联合国大会1966年通过的文本,2002年联合国应中国政府要求将原中文本的“盟约”一词改为“公约”的文本,以及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文科根据该公约英文本重新翻译的文本。一些中文本中存在若干翻译错误。法学界和翻译界有必要研究和厘清ICCPR中文本里存在的各种翻译错误,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同时也应当以正确的中文本作为个人权利的依据和法学界研究该公约的作准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pr 公约 盟约 中文本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批准人权公约与切实保障人权不能等同——以美国法院对一项国际人权公约的适用为例证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瑞君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美国联邦法院在审理有关主张违反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案件时既考虑相关的程序问题,也考虑实质问题。但是大量案件的结论都显示该公约对美国法院没有拘束力。那些根据该公约主张权利的当事人,他们想通过美国法院执行权利... 美国联邦法院在审理有关主张违反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案件时既考虑相关的程序问题,也考虑实质问题。但是大量案件的结论都显示该公约对美国法院没有拘束力。那些根据该公约主张权利的当事人,他们想通过美国法院执行权利的愿望常常遭到拒绝。由是观之,从批准人权公约到实现人权,其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联邦法院 iccpr 人权条约
原文传递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文作准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宇冠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5,共11页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是联合国制定的最重要的人权公约。它不是规定国际法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是规定了个人的各种重要权利和该公约成员国共同承担保障个人权...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是联合国制定的最重要的人权公约。它不是规定国际法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是规定了个人的各种重要权利和该公约成员国共同承担保障个人权利的责任。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1966年通过时的文本,称《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第二个是2002年联合国秘书长应中国政府要求将原中文本的"盟约"一词改为"公约"(以下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皆简称为"该公约"),并通知世界各国,将该公约中文名称改为《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文本;第三个文本时间和来源不详,是国内外广泛流传和引用的现代汉语文本,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还有其他若干不同文本,主要是标题名称的不同,此处不作详细论述。(1)这三个文本中只有第二个中文本,即《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其他中文本不应当同时具有法律效力。该公约的中文本实际上是根据该公约英文本翻译而成的,而且都存在不少翻译痕迹和错误。中国已经签署了该公约,(2)应当根据法律程序确定符合中国法律和文字风格的作准本,并应当经过联合国的法律程序颁布于世,以昭信守。此公约合法中文本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义务,而且也是国家相关部门研究批准该公约的依据,同时也应当是法学界研究该公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中文本 作准本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语境下气候移民的法律地位及其人权保护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将 《人权》 2020年第3期146-166,共21页
气候变化对人类享有和实现人权形成了严重且紧迫的威胁。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进程在气候变化法和人权法双重路径下展开。在人权法路径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既有人权延伸于气候变化领域的规范路径也不清... 气候变化对人类享有和实现人权形成了严重且紧迫的威胁。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进程在气候变化法和人权法双重路径下展开。在人权法路径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既有人权延伸于气候变化领域的规范路径也不清晰。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具有标志性的"泰提奥塔案"中初步回应了上述不确定性。该委员会确认气候移民能够取得《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下的"受害者"地位,并阐释了气候变化触发成员国"不推回"义务的法律条件。基于生命权及环境人权的一般法理,委员会认定气候变化构成对生命权,尤其是个人获得"有尊严生活"权利的严重威胁,为此,成员国被要求履行尊重与确保生命权的积极义务。与此同时,委员会关于气候变化的法理也显示出了保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气候变化 气候移民 “不推回”义务 生命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