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group Preference in 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1
作者 Lijuan WAN Yawen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5期5-9,共5页
With stepwis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management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especiall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Fac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entering in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he ... With stepwis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management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especiall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Fac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entering in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he country accelerates construction pa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ub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provides professional channel for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but it is still far from practice. In this paper,the concept,origin and inhibition factors of ingroup preference are elaborated. Based on the visual angle of ingroup preference,star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enterprise incentive system,talent management idea,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employee 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are explored. It is specially emphasized that manager often holds the blame in front of dealing with the crisis after contradiction,which is " fatal point" neglected in 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To improve its core competitive power,enterprise must valu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employ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group preference Insecurity sens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下载PDF
Effects of Victim Innocence and BJW (Belief in a Just World) Upon Derogation of an Ingroup/Outgroup Victim
2
作者 Rickard A. Sebby Lindsey M. Johnston 《Psychology Research》 201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关键词 受害者 世界 公正 大学生 随机分配 相互作用 方差分析 威胁
下载PDF
5~9岁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怡 丁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不公平厌恶分为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为了考察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特点,实验1和实验2通过设置真实的分配情境,采用分配额外资源任务的变式,分别研究分配方式和内外群体对5~7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以及分配方式和声誉... 不公平厌恶分为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为了考察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特点,实验1和实验2通过设置真实的分配情境,采用分配额外资源任务的变式,分别研究分配方式和内外群体对5~7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以及分配方式和声誉对7~9岁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降低,7岁是转折年龄;有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是转折年龄;自我分配和内群体成员引起的不利不公平厌恶低于他人分配和外群体成员,但两种分配方式下的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均较低;声誉会增加儿童的有利不公平厌恶,且在年龄上表现出不平衡性。研究说明儿童两类不公平厌恶的年龄发展趋势不同,并且会受到分配方式以及内外群体或声誉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公平厌恶 不利不公平厌恶 有利不公平厌恶 分配方式 内外群体 声誉
下载PDF
依赖或分离: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的关系
4
作者 乔亚兰 温芳芳 +3 位作者 佐斌 柯文琳 宋仕婕 王晶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7,共8页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群体认同、动机意图、群际威胁和资源竞争。进行实证研究更精准地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在二者关系上的作用,采用多样社会认知范式和策略操纵结合的方法厘清二者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贬损 群体认同 群体威胁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的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祝婷 李凌智 +3 位作者 温芳芳 佐斌 鞠一琰 龙佳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共同内群体认同是不同子群体成员进行再分类后,对共同的上位群体产生的积极认同的情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产生促进心理融合、降低群际偏见和增加亲社会行为等积极效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共同内群体认同也会产生降低信任与内疚感、增加... 共同内群体认同是不同子群体成员进行再分类后,对共同的上位群体产生的积极认同的情感。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产生促进心理融合、降低群际偏见和增加亲社会行为等积极效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共同内群体认同也会产生降低信任与内疚感、增加群际敌意与偏见和减少亲社会行为等消极效应。对不同群体的感知相似性和形成共同内群体的动机等个体心理属性、群体规模和群体地位等群体属性、不同情境类型以及再分类方式会对共同内群体认同效应产生影响。检验共同内群体认同效应出现矛盾的原因、探索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结合现实背景考虑群体身份变换性在再分类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 再分类 群际关系 积极效应 消极效应
下载PDF
跨文化表情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自发性和呈现方式对气愤和厌恶表情识别的影响
6
作者 方霞 葛猷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13,I0001-I0004,共17页
以往研究发现,识别与自身文化背景相同的个体的面部表情比跨文化背景个体更准确,这被称为群内优势效应。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静态表演表情,对动态表情和自发表情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知之甚少。为了探究群内优势效应是否受表情自发性... 以往研究发现,识别与自身文化背景相同的个体的面部表情比跨文化背景个体更准确,这被称为群内优势效应。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静态表演表情,对动态表情和自发表情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知之甚少。为了探究群内优势效应是否受表情自发性(表演和自发)和呈现方式(静态和动态)的调节,本研究招募了中国和加拿大/荷兰被试,分别对中国和荷兰模特表演和自发的气愤和厌恶表情(实验1),以及静态和动态表演的气愤和厌恶表情(实验2)进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在多数情况下,表演和自发表情的识别都呈现群内优势效应,且表演表情的群内优势效应显著高于自发表情;静态和动态表演表情的识别也出现群内优势效应,但两者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表情识别的群内优势效应会受到表情自发性的调节,但可能不受表情呈现方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于拓展群内优势效应研究和深化跨文化表情识别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识别 群内优势效应 表演与自发表情 静态与动态表情 文化差异
下载PDF
群际信任的增进: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的方法 被引量:55
7
作者 辛素飞 明朗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任的因素包括社会群体身份及其表征和群体之间的接触经验,增进群际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两大类方法。未来的研究需结合已有进展和社会现实问题对中国的群际信任问题及增进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信任 内群体信任 外群体信任 社会认同 群际接触
下载PDF
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翟成蹊 李岩梅 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5,共9页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是人类交换信息,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发...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是人类交换信息,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发现群体内沟通,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能够维持刻板印象,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而群际沟通,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沟通 内群体 外群体
下载PDF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对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春燕 黄海 +2 位作者 刘陈陵 郭永玉 贺金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可以预测人们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高阶层群体被认为是"高能力、低热情、低道德"的,而低阶层群体则被认为是"低能力、高热情、高道德"的。(2)评价者的社会阶层主要影响了能力维度的评价,低阶层被试在能力评价上表现出了对内群体的偏好。整体来看,研究结果支持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社会阶层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刻板印象 内容模型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辛自强 辛素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这种数量差异可以体现其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本研究探讨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单一身份、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实验1考察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以及社会...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这种数量差异可以体现其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本研究探讨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单一身份、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实验1考察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2用于检验被信任者所属群体类型(内群体、外群体)是否调节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信任者多重社会身份的凸显会提高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社会距离在二者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类型对社会身份复杂性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在对外群体成员的可信性评价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复杂性 可信性 社会距离 内群体 外群体
下载PDF
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艳超 吴明证 徐利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3,共3页
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双过程模型指导下,研究采用SC-IAT探讨了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与自尊、基于性别分类的内群体偏差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着基于性别分类的内隐内群体偏差;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与内隐内群体偏差相关显著;内隐性别认同... 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双过程模型指导下,研究采用SC-IAT探讨了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与自尊、基于性别分类的内群体偏差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着基于性别分类的内隐内群体偏差;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与内隐内群体偏差相关显著;内隐性别认同及其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交互作用能够预测内隐内群体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性别认同 性别态度 内群体偏差
下载PDF
社会身份复杂性的研究:理论、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辛素飞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近十年来,"社会身份复杂性"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社会身份复杂性是指个体对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主观表征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感知到的重叠程度。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 近十年来,"社会身份复杂性"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社会身份复杂性是指个体对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主观表征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感知到的重叠程度。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度较高时,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就较低;反之,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度较低时,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就较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多重内群体身份表征模型,然后从社会身份复杂性的理论内容、测量方法、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侧重对社会身份复杂性理论和研究设计的进一步完善、问卷量表的效度验证,并加强研究结果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复杂性 多重社会身份 重叠 内群体偏见 外群体容忍
下载PDF
学业自我概念对技工学生学校投入的影响——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姜金伟 姚梅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对学校投入的影响以及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使用语文自我概念问卷、数学自我概念问卷、操作自我概念问卷、群体内部认同量表和学校投入问卷,对一、二、三年级的270名技工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有29.62%的...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对学校投入的影响以及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使用语文自我概念问卷、数学自我概念问卷、操作自我概念问卷、群体内部认同量表和学校投入问卷,对一、二、三年级的270名技工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有29.62%的技工学生处于低学校投入状态。(2)操作自我概念、语文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均对学校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操作自我概念的作用更为突出;操作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能够影响群体内部认同,进而影响学校投入,群体内部认同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投入 学业自我概念 群体内部认同 操作自我概念
下载PDF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严义娟 佐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1-674,共4页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体偏爱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互动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偏爱
下载PDF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 被引量:49
15
作者 陈世平 崔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偏爱 社会认同理论
下载PDF
民族冲突的社会心理机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力 杨晓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3-808,共6页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冲突 心理本质论 共同内群体认同 社会威胁情境
下载PDF
特质性自我构念与内外群体疼痛共情的关系: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杰 伍可 +1 位作者 史宇鹏 艾小青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8,共10页
以往研究发现暂时的自我构念启动会调节对他人的疼痛共情。本研究旨在探究稳定的特质性自我构念与内、外群体疼痛共情的关系。实验采用启动范式对内、外群体进行区分,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并判断图片的人物是否感到了疼痛,同时记录他们... 以往研究发现暂时的自我构念启动会调节对他人的疼痛共情。本研究旨在探究稳定的特质性自我构念与内、外群体疼痛共情的关系。实验采用启动范式对内、外群体进行区分,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并判断图片的人物是否感到了疼痛,同时记录他们的EEG数据。结果显示:在N2成分上出现了明显的内群体效应,即观看内群体疼痛图片比内群体非疼痛图片会诱发更大的N2波幅,而观看外群体疼痛和外群体非疼痛图片诱发的N2波幅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内、外群体因素会影响疼痛共情中的早期情绪分享过程。在P3成分上,在内、外群体启动条件下,疼痛图片比非疼痛图片都要诱发更大的P3波幅。更重要的是,自我构念分数(互依型减独立型分数)与内、外群体疼痛共情(疼痛减非疼痛条件)诱发的P3波幅都呈正相关关系,但两者的相关系数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特质性自我构念与疼痛共情中的晚期认知评价过程密切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在内、外群体条件间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共情 特质性自我构念 内群体 事件相关电位 N2 P3
下载PDF
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连淑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本研究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 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 但...  本研究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 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 但也显示具有一定的内隐偏爱;上海人与外地人存在着内群体偏爱,值得注意的是外地人还有一定的对弱势的认同,具有外群 体偏爱;实验证明我们设计的I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优点是高效、经济、方便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群体 内隐效应 IAT纸笔测验 因变量
下载PDF
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霞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埘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通过匿名方式对北京市1552名流动儿童施测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内群体认同测验与群体地位感测验,探讨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埘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内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地位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内群体情感认同及群体地位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与内群体认知认同之间相关不显著。(2)个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降低流动儿童的群体地位感,进而间接地负向影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3)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也存在直接显著的消极影响,并同时借助于群体地位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内群体情感认同和群体地位感的双重中介作用,间接地降低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主观幸福感 内群体认同 群体地位感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积极解释偏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芳美 赵玉芳 尹晨祖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393,共8页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 从解释偏向视角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民族心理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1和实验2设置群体情境(竞争/非竞争),分别考察即时解释偏向(包含自动解释偏向、迭代解释偏向)和延时解释偏向在共同内群体认同与民族心理融合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竞争和非竞争情境下,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够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发生在自动积极解释偏向和延时积极解释偏向阶段。研究从认知加工的视角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并完善了解释偏向阶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内群体认同 民族心理融合 积极解释偏向 认知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