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择时艾灸对胃经IRRTM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兰彩莲 潘晓华 +3 位作者 施嘉健 萨喆燕 黄倩茹 许金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88-190,19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辰艾灸足三里对诱发胃经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显现的区别。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左下肢体表皮肤温度分布的监测采集,观察不同时辰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经IRRTM显现规律的异同。结果:①自然状态下可见志愿者规整及宽... 目的:比较不同时辰艾灸足三里对诱发胃经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显现的区别。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左下肢体表皮肤温度分布的监测采集,观察不同时辰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经IRRTM显现规律的异同。结果:①自然状态下可见志愿者规整及宽窄程度不一的胃经IRRTM图像;灸后整体温度上升。②志愿者经辰时艾灸足三里穴干预不同时程后,胃经IRRTM的最低温、最高温和平均温有升高趋势,与非辰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志愿者经辰时艾灸足三里干预不同时程后,胃经IRRTM的最低温、最高温和平均温与灸前差值明显大于非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艾灸足三里对诱发胃经IRRTM的显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 irrtm 温度 红外 经络
下载PDF
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志愿者IRRTM和MBPU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金森 冯晓星 +2 位作者 吴国土 张素芳 罗来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49-51,54,共4页
目的:观察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志愿者任脉线上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运用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对入选的20例原发性痛经志愿者进行灸脐观察,比较灸脐前及灸脐30 min后任脉线上IRRTM和MBPU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志愿者任脉线上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运用石墨烯智能理疗仪对入选的20例原发性痛经志愿者进行灸脐观察,比较灸脐前及灸脐30 min后任脉线上IRRTM和MBPU变化情况。结果:用石墨烯智能理疗仪灸脐可以使任脉线上IRRTM变长、均匀,可以使任脉线上关元穴区MBPU升高(P<0.01)。结论:石墨烯智能理疗仪灸脐能够疏通因原发性痛经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其主要作用是改善任脉线上的微循环,使得任脉线上的IRRTM均匀连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神阙穴 石墨烯智能理疗仪 irrtm MBPU
下载PDF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兰彩莲 黄倩茹 +2 位作者 潘晓华 董亚琴 许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299,31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0例,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3个月。分别统计练功前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人数。练功前后艾灸神阙穴诱发任脉IRRTM,比较患...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0例,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3个月。分别统计练功前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人数。练功前后艾灸神阙穴诱发任脉IRRTM,比较患者任脉IRRTM图像清晰规整度、平均升温幅度以及传导速率等指标。结果:(1)与练功前相比,20例患者有15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包括4例重度痛经和11例中度痛经患者)。(2)红外热像图显示:练功后任脉IRRTM无论是自然状态还是经艾灸诱发后都较练功前更为清晰规整。(3)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平均皮温升高幅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IRRTM达全程或最佳效果时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可以有效增强痛经患者任脉IRRTM的传导效果,可能对痛经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原发性痛经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 任脉 神阙
下载PDF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中等温显示与全温显示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2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张福强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 2 5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中医经络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IRRTM)的观察。结果显示 :1全温显示能无选择地反映出体表红外辐射的最真实图像 ,包括体表红外辐射的全部信息 ;它的不足之处是在所观察的IRRTM的皮温与其周围部位的皮温比较... 对 2 5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中医经络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IRRTM)的观察。结果显示 :1全温显示能无选择地反映出体表红外辐射的最真实图像 ,包括体表红外辐射的全部信息 ;它的不足之处是在所观察的IRRTM的皮温与其周围部位的皮温比较接近时 ,IRRTM即被淹没在其中 ,无法辨认。2等温显示通过设置温标 ,将人体体表相同的温区连接起来 ,形成等温分布的图像 ,消除杂乱的背景 ,突出所要观察的内容 ,它能够比较直观、清晰地显示该区域的等温轨迹 ,但必须正确加以分析、识别。结论 :在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人体体表的经络路线时 ,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各有其特点 ,只要应用得当 ,结果都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等温显示 全温显示 中医 经络 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下载PDF
肺部疾病患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杨广印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8-20,F0003,共4页
选择在肺部疾患,尤其是一侧肺部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观察双侧肺经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以及双侧肺俞穴皮温之间的差异,探讨肺部疾患与肺经IRRTM及肺俞穴皮温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15例患者中背部肺俞穴都不同程度出现温度升高,... 选择在肺部疾患,尤其是一侧肺部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观察双侧肺经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以及双侧肺俞穴皮温之间的差异,探讨肺部疾患与肺经IRRTM及肺俞穴皮温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15例患者中背部肺俞穴都不同程度出现温度升高,而且左右温度不对称。肺部病变严重的肺俞穴的温度也较高。②15例肺部疾病患者双侧上肢几乎均可以观察到不同长度肺经的IRRTM,其长度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肺部病变严重者,沿该侧肺经的IRRTM也较长。结论:当肺部发生病变时,在相应的体表如肺俞穴、肺经的IRRTM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左右侧肺经IRRTM的长短,左右侧肺俞穴温度的差异与左右侧肺部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体现了经脉与脏腑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irrtm 肺经 肺俞 皮肤温度
下载PDF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热源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9
6
作者 胡翔龙 汪培清 +3 位作者 许金森 许小洋 吴宝华 高凌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态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①IRRTM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可见之于十四经的每一条经脉 ;②IRRTM的皮肤微循环的灌注量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它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③冷负荷实验的结果提示 ,IRRTM的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温度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⑤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⑥针刺时经脉线上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 ,这种效应还可被压迫经脉线所阻断。结论 :①IRRTM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密切相关 ,但其主要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该处能量代谢活跃 ,组织温度较高 ;②经脉线下的相关组织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 ,这一通道的实体包括了多种已知的组织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它的热学特性与其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③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弄清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 体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热源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金森 汪培清 +1 位作者 胡翔龙 吴宝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 目的观察冷负荷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应用日本三荣公司生产的ThermoTracer6T67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背部、上肢内侧面的经与非经部位同时进行致冷,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经线上的皮温恢复要比非经部位快,与致冷前比较,经线上的轨迹表现得更加清晰。结论经脉循行线下相应的组织中的微循环可能更丰富,能量代谢也更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冷负荷 督脉 手三阴经 经路学说
下载PDF
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热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2 位作者 吴国土 郑淑霞 朱小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点的导热特性有无差异。方法: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分别在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观察不同穴位点的热传导特性。结果:(1)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均能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后... 目的:比较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点的导热特性有无差异。方法: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分别在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观察不同穴位点的热传导特性。结果:(1)任脉上的神阙、中脘和膻中施加热灸均能诱发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后任脉线上IRRTM的皮温高于两侧皮肤的温度,形成高温带。(2)任脉线上不同穴位的热学特性不同,在神阙穴加热,IRRTM的全程诱发率为92.6%,中脘穴为84.2%,膻中穴为41.7%,其中膻中与其它两个穴位差异显著(P<0.05)。(3)加热神阙穴后,任脉线的平均温度与加热中脘穴有显著差异(P<0.05),任脉线的最低温度与加热膻中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热灸任脉上穴位点,热会沿任脉线特异性扩散,神阙穴的热效应较中脘穴和膻中穴好,导热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热灸 热学特性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任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晓华 胡翔龙 +1 位作者 许金森 郑淑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352-354,401,共4页
目的探讨加热对人体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沿任脉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radiant trackalong meridian,IRRTM)的对象进行... 目的探讨加热对人体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对沿任脉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nfrared radiant trackalong meridian,IRRTM)的对象进行穴位、非穴位及非经对照点加热诱导,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多数受试者在任脉线上的穴位点或非穴位点加热都可以显著提高IRRTM的出现率,还可使已有的红外辐射轨迹距离增长,变得更加连续规整。而非经对照点一般不能诱发明显的IRRTM。加热诱发的效果受季节、受试者体形及加热时间的影响。结论加热对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加热经上穴位点与非穴位点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为进一步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根据,也为临床灸疗和诊疗技术提供了直接和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诱发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任脉
下载PDF
电子灸诱发任督二脉红外辐射轨迹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小香 王舰 +4 位作者 萨喆燕 刘春兰 兰彩莲 潘晓华 许金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同时电子灸神阙和命门对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使用电子灸疗仪加热任脉线上的神阙穴和督脉线上的命门穴,运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记录任督二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果:自然状态下... 目的:探讨同时电子灸神阙和命门对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使用电子灸疗仪加热任脉线上的神阙穴和督脉线上的命门穴,运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记录任督二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果:自然状态下(灸前),督脉的IRRTM显现率显著高于任脉(P<0.05);于任脉线上的神阙穴和督脉线上的命门穴同时施电子灸,可以显著提高任督二脉IRRTM的出现率(P<0.05),但此时任督二脉的IRRTM显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时电子灸神阙和命门,可以提高任督二脉的IRRTM显现率,促进任督二脉的阴阳交感、气血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督脉 神阙 命门 电子灸 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心包经前臂段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测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靳聪妮 胡翔龙 陈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分布是否具有共同的规律,为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温度测试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心包经前臂段经线上郄门穴、郄门穴上2寸、郄门穴上4寸三点及其... 目的:进一步了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分布是否具有共同的规律,为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温度测试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心包经前臂段经线上郄门穴、郄门穴上2寸、郄门穴上4寸三点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皮下1cm处深部组织温度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观察激光照射内关穴对它的影响。结果:心包经前臂段经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多数高于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但也有低于两侧旁开非经对照部位者,有循经的表现;激光照射内关穴时经脉线上的温度上升较非经线快,停止照射后还可持续一段时间。结论:经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与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部位显著不同,有循经分布的特点;激光照射穴位,温度反应有沿经传导的趋势,说明经脉组织可能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本实验结果为阐明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提供一方面的实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温度 深部组织温度 激光针刺 手厥阴心包经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下载PDF
艾灸命门诱发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炳祥 许金森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8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后诱发的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命门穴进行艾灸,采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其沿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表现。结果:(1)艾灸命门30min后,可观察到部分受试者的背部整体温度提升;(2)艾灸命门穴的过程中,加热处皮温沿督脉线双向扩展,可观察到热量沿督脉循行方向向上延展的趋势较向下更为明显;(3)在艾灸的激发下,受试者督脉线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显现率有所提高,同时可使原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延长,且更加连续、清晰。结论:艾灸命门穴对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有明显的影响,命门穴汇聚一身之阳,可通调人体之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皮肤温度
下载PDF
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探讨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静瑜 郑淑霞 +2 位作者 许金森 潘晓华 朱小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1-232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IRRTM)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探讨督脉循行线上IRRTM产生的原因。方法:分别使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和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观察人体背部督脉IRRTM、表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在督脉线上加热皮温...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IRRTM)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探讨督脉循行线上IRRTM产生的原因。方法:分别使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和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观察人体背部督脉IRRTM、表面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以及在督脉线上加热皮温扩展情况。结果:1在自然状态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IRRTM,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2背部督脉的IRRTM的出现率最高占50.56%。3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十二胸椎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1cm非经对照部位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4在督脉线上加热,皮温会沿着督脉方向双向传导,具有良好的导热特性。结论:督脉循行线上IRRTM的形成与其相关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谱勒 血流灌注量 督脉 经络 红外辐射轨迹
原文传递
艾灸命门对督脉循行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兰彩莲 潘晓华 +3 位作者 萨喆燕 朱小香 董亚琴 许金森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对督脉主要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志愿者艾灸命门穴,应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背部热像图,观察自然状态下和艾灸命门穴30min命门左右旁开及腰阳关、命门、中枢、至阳、身柱及大椎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艾灸命...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对督脉主要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志愿者艾灸命门穴,应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背部热像图,观察自然状态下和艾灸命门穴30min命门左右旁开及腰阳关、命门、中枢、至阳、身柱及大椎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艾灸命门时,督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在原有基础上显示更为清晰规整,督脉的整体温度升高。艾灸命门后,命门穴温度高于左右旁开对照点(P<0.001)。艾灸命门穴30min后,督脉循行线上的至阳、中枢、命门、腰阳关穴位温度明显升高(P<0.01)。艾灸命门时,督脉线上穴位升温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命门、腰阳关、中枢、至阳、大椎、身柱。结论:督脉作为"阳脉之海",灸之对督脉IRRTM有良好激发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督脉整体皮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皮肤温度
原文传递
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人体督脉红外辐射轨迹比较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金森 沈书泓 +3 位作者 郑淑霞 萨喆燕 朱小香 潘晓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37-543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前后阴虚体质人体督脉红外显示特征,并与平和体质比较,探讨电针对人体体质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19名阴虚体质电针前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变化规律,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电针前后阴虚体质人体督脉红外显示特征,并与平和体质比较,探讨电针对人体体质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19名阴虚体质电针前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变化规律,并与平和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电针前阴虚体质体表督脉IRRTM不连续,与阴虚体质比较,平和体质体表督脉IRRTM相对比较连贯。电针前,阴虚体质督脉上腰阳关、中枢、至阳各穴位平均体表温度高于平和体质(P<0.05)。与同体质电针前比较,电针命门穴,阴虚体质组腰阳关、中枢、至阳3穴体表温度显著降低(P<0.01),而平和体质组3穴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不同体质督脉体表温度的调节有所不同,它可使阴虚体质督脉体表温度降低,而平和体质相应穴位体表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体质 平和体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电针 督脉
原文传递
环境温度艾灸对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兰彩莲 潘晓华 许金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83-3286,共4页
目的:运用红外热像图,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艾灸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背部IRRTM进行观察,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艾灸诱发督脉IRRTM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室温30... 目的:运用红外热像图,探讨环境温度变化对艾灸诱发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以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对20位健康志愿者的背部IRRTM进行观察,比较不同环境温度下艾灸诱发督脉IRRTM的效果。结果:无论是室温30℃还是室温28℃组,艾灸加热诱发均能使督脉IRRTM更为清晰、连续和规整;室温30℃组艾灸诱发督脉IRRTM后平均升温幅度较室温28℃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艾灸诱发督脉IRRTM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命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艾灸 温度
原文传递
电针对不同时辰胃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庆城 许金森 +5 位作者 黄倩茹 潘晓华 郑淑霞 萨喆燕 兰彩莲 陈铭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辰(胃经气血旺盛时与未盛时)胃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应用TH9100红外热像仪,分别在辰时(胃经气血旺盛时)及非辰时(胃经气血未盛时)记录30例健康志愿者自然状态下的胃经IRRTM,并观察针刺对其的影响,比...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辰(胃经气血旺盛时与未盛时)胃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应用TH9100红外热像仪,分别在辰时(胃经气血旺盛时)及非辰时(胃经气血未盛时)记录30例健康志愿者自然状态下的胃经IRRTM,并观察针刺对其的影响,比较分析2个时辰经脉线上平均温度的差异。结果自然状态下辰时与非辰时胃经线上平均温度、IRRT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刺激足三里时,辰时胃经IRRTM变化明显,且胃经线上的平均温度低于电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具有时间特异性,根据不同疾病的情况,尽量选择相应经络的旺时进行针灸,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轨迹 不同时辰 电针 胃经 足三里
原文传递
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月经周期中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素芳 陈苑平 +1 位作者 陈柯 许金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 目的:观察自然状态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分析阴阳气血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体温曲线(BB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记录不同月经期任督二脉IRRTM和观察穴位MBPU,分析其特征。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红外温度低于同期膻中穴和中脘穴(P<0.01,P<0.05),督脉至阳穴红外温度低于大椎穴(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P<0.05)。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呈周期性变化,督脉三穴在经期出现最低温期,其次是经间期;任脉穴位膻中穴、关元穴在经间期出现最低温期。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脉关元穴MBPU低于膻中穴(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和中脘穴(经后期、经前期)(P<0.01,P<0.05);督脉至阳穴MBPU低于大椎穴(经期、经后期)和命门穴(经后期、经间期)(P<0.01,P<0.05);同一周期中,至阳穴、膻中穴、中脘穴平均微循环在经前期处于最高值,而关元穴在此期处于最低值,在经后期达到最高值。结论:寒凝血瘀型痛经志愿者任督二脉上存在"寒凝"体征,其任督二脉线上穴位的红外温度和MBPU均呈周期性变化,前者与BBT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寒凝血瘀型 月经周期 红外温度 基础体温曲线 任督二脉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