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支架径向支撑能力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倩 雷丽萍 +1 位作者 曾攀 赵迎红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血管支架径向支撑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平面压缩法和径向压缩法两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种方法对支架径向支撑能力测评具有一致性。还介绍了平面压缩法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手段,研究了支架几何参数对支架径向支撑能... 血管支架径向支撑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平面压缩法和径向压缩法两种。本文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种方法对支架径向支撑能力测评具有一致性。还介绍了平面压缩法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手段,研究了支架几何参数对支架径向支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初期径向支撑能力主要受金属覆盖率影响,到一定压缩量后,支撑能力会随膨胀直径的增加、壁厚和金属覆盖率的减小而显著减小。该结果对支架的设计和测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径向支撑能力 平面压缩法
下载PDF
肝素在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袁素娥 周阳 +4 位作者 谭德明 李丹 周涛 谢群英 范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0-835,共6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肝衰竭时无肝素和肝素循环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2种抗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74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肝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前...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肝衰竭时无肝素和肝素循环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2种抗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74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肝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无肝素组92例次,肝素组82例次。选择治疗0,0.5,1,2,3,4,5,6 h共8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变化,统计管路/滤器凝血、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PTA,国际标准化数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使用首剂抗凝后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迅速升高,30 min即达峰值,无肝素组略有上升,2组治疗中各时间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纤维蛋白原(Fbg)曲线趋于平稳,无肝素组逐步下降,在治疗的2.5 h出现交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组2例(2.44%)术后严重出血,无肝素组1例(1.09%)Ⅲ级凝血治疗中断。结论:血液与MARS循环管路接触时发生Fbg吸附,抗凝支持可减少吸附。PTA≤40%肝衰竭患者MARS治疗前应根据凝血参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测、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凝血状态,高凝期选择肝素循环有助于MARS顺利完成的同时改善高凝状态,防治DIC;低凝期选择无肝素循环能有效避免出血,理论上可通过降低血液中类肝素样物质等改善患者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 抗凝技术 凝血参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中小血管吻合术中医用黏合剂和血管内支撑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邢琛琨 任少琳 +1 位作者 桑圣刚 陈扬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321-2323,共3页
中小血管吻合术的出现是外科技术的里程碑样的事件,在现有的20余种中小血管吻合方法中,针线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一些不足。黏合法因可以弥补丝线法的不足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黏合法的逐步改良过程,实则为医用黏合剂和血管内支... 中小血管吻合术的出现是外科技术的里程碑样的事件,在现有的20余种中小血管吻合方法中,针线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一些不足。黏合法因可以弥补丝线法的不足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黏合法的逐步改良过程,实则为医用黏合剂和血管内支撑体的不断发展,医用黏合剂和血管内支撑体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血管吻合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历程,对中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方法进行概述,并对黏合法中目前应用的医用黏合剂和血管内支撑体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黏合剂 血管内支撑体 中小血管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