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ous Radio Propag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as Seen by Oblique Ionograms 被引量:1
1
作者 Kiyoshi Igarashi Toshio Tsuchiya Ken Umeno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0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ous radio propagation in the frequency 1 - 30 MHz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are firstly revealed by using oblique ionograms for the pass from Wakkanai to Kokubunji w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ous radio propagation in the frequency 1 - 30 MHz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are firstly revealed by using oblique ionograms for the pass from Wakkanai to Kokubunji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epicenter. An oblique ionogram with a wavy-shape-trace was observed at 06:30 UTC on 11 March 2011 after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The velocity of northward-propagating disturbance caused this wavy-shape-trace is estimated to be 130 m/s. This wave-shape-trace shows very clear signature appearing in the oblique ionograms 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n oblique ionogram with a steep slopy-shape-trace was observed at 04:45 UTC on 11 March 2011 one hour before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This slopy-shape-trace is investigated as the signatures of preseismic ionospheric anomaly. This anomalous oblique ionogram with a slopy-shape-trace is examined with the slope ratio of virtual height to sweep-frequency,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nthly median foF2 and hourly value foF2 at Wakkanai and Kokubunji. These features appearing in oblique ionograms suggest that it is useful for studying the signatures of preseismic ionospheric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OBLIQUE ionogram ANOMALOUS Radio Propagation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oblique ionogram as vertical ionogram 被引量:5
2
作者 CHEN Gang ZHAO ZhengYu +6 位作者 ZHANG YuanNong YANG GuoBin ZHOU Chen HUANG Shuo LI Ting LI Ning SUN HengQ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240-1244,共5页
The vertical ionogram can provide the important ion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critical frequency, virtual height and electron density, for ionospheric research. The oblique ionosonde has the ability to detect the io... The vertical ionogram can provide the important ion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critical frequency, virtual height and electron density, for ionospheric research. The oblique ionosonde has the ability to detect the ionosphere over sea and other terrain where it is not practical to deploy vertical sounder and provide more ionograms with less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s. Therefore, the conversion of the oblique ionogram to vertical ionogram for obtaining the important ionospheric parameters is a very useful inversion technology. The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between oblique and vertical detection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quatorial ionospheric anomaly (EIA) region of south China on 25 and 26 August 2010. The oblique detecting path was from Wuhan to Shenzhen and the VI ionosonde was located in the midpoint of the oblique path. The oblique ionogram reversion results showed a small deviation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minimum virtual height as well as the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of the ionospheric F layer, as compared with the real vertica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gram inversion critical frequency virtual height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原文传递
Martian ionogram scaling by the Object Tracking Method 被引量:2
3
作者 WANG MingYuan PING JinS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540-545,共6页
The 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 onboard the Mars Express(MEX) spacecraft started to collect data of the Martian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May,2005.By now a large amount of ionogram... The 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 onboard the Mars Express(MEX) spacecraft started to collect data of the Martian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May,2005.By now a large amount of ionograms has been obtained.It is important to extract vertical ionospheric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from the ionograms for further study.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Object Tracking Method(OTM),is proposed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the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by computer.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ree algorithms,namely the Hough transform,region growing segmentation algorithm and moving objects detection method from video sequences.In processing ionosphere echoes are treated as moving objects.The identification ratio of OTM for the MARSIS ionograms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IS ionogram Object Tracking Method (OTM)
原文传递
Real-Time Automatic Scaling Method of Oblique Ionogram Parameter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perator and Invers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4
作者 HU Yaogai SONG Huan ZOU Xianji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23-328,共6页
Automatic scaling ionogram can get the parameters of ionogram which are vital to ionosphere detecting.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scale F2 layer trace automatically from oblique ionogram based on morph... Automatic scaling ionogram can get the parameters of ionogram which are vital to ionosphere detecting.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scale F2 layer trace automatically from oblique ionogra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perator and inversion technique.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actual detecting data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utomatic scaling method has high acceptable rate and is suitable for scaling oblique ionogram with different high angle wave states. It is fast and precise to fit O-mode echoes in F2 layer without the influence from F1 layer. This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in real-time ionospheric oblique sounding research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versa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s inversion oblique ionogram automatic scaling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研究
5
作者 鲁转侠 华彩成 +6 位作者 冯健 蔚娜 王岳松 冯静 娄鹏 王严 李春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0-330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方法,在频高图不同层回波信息标记的基础上,构建包含降采样部分和上采样部分的频高图回波识别网络模型,实现了频高图不同回波信息自动识别.利用试验获取的频高图数据,通过人工对频...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频高图特征提取方法,在频高图不同层回波信息标记的基础上,构建包含降采样部分和上采样部分的频高图回波识别网络模型,实现了频高图不同回波信息自动识别.利用试验获取的频高图数据,通过人工对频高图中电离层不同层的回波信息分别标记,生成网络模型样本数据集.以随机方式,选取样本数据集80%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其余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网络模型能够自动有效地识别测试频高图中不同层的回波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中的腐蚀算法和连通域思想,针对性地设计滤波器,滤除已识别回波信息中的噪声、干扰、多跳回波,能够实现测试频高图特征参数的有效提取.并且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该方法特征提取精度整体上优于传统方法,可为频高图特征的自动、精确提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高图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临界频率
下载PDF
基于银川电离层垂测仪电子浓度反演的一次强电离层暴观测
6
作者 韩思佳 梁珍珍 +3 位作者 郭伟 王彩云 方青钰 李玲玲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2-793,共12页
根据银川电离层垂测仪的回波数据,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使用Bernoulli映射序列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解决实际探测中回波信号混合强杂波干扰的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频高图.为从图中提取电离层的关键信息,将信号处理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视觉中的... 根据银川电离层垂测仪的回波数据,采用脉冲压缩技术,使用Bernoulli映射序列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解决实际探测中回波信号混合强杂波干扰的问题,从而获得高质量频高图.为从图中提取电离层的关键信息,将信号处理问题转换成计算机视觉中的语义分割任务,构建原始频高图数据集,并进行离散化和人工标注等预处理.通过训练c GAN神经网络分析得到频高图中各层回波的特征参数,达到分割不同描迹的目的.采用改进式国际参考电离层底部反演模型和NeQuick顶部模型对垂测仪上空的电子浓度剖面进行反演,根据张衡一号卫星的实测数据对顶部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将计算得到的总电子浓度与CDDIS公开的数据结果对比,验证了垂测仪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沙窝磁通门的地磁数据,垂测仪于2023年4月23-24日的大地磁暴期间成功观测到电离层异常变化的全过程并给出了总电子浓度变化结果,为探究中国西部电磁环境变化提供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垂测仪 Bernoulli映射序列 cGAN网络 频高图 电子浓度反演 磁暴观测
下载PDF
基于IRI模型的垂测电离图自动判读算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柳文 孔庆颜 +1 位作者 陈跃 凡俊梅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IRI模型背景,模糊理论、约束外推、ARTIST算法相结合的垂测电离图自动判读算法。该算法可以实时、自动给出电离层分层信息及各层参数,对于常规电离图判读正确率接近百分之九十,对于异常电离图也可以给出较合理的判读结果。
关键词 电离图 自动判读 约束外推 IRI模型
下载PDF
返回散射电离图智能判读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雪 冯静 +1 位作者 邓维波 焦培南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37,610,共5页
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返回散射电离图智能判读算法,并在某返回散射探测系统中成功应用。利用返回散射电离图的距离和频率相关性,采用能量对比拉伸、低通频域滤波,连通域等算法去噪;依据干扰信号的时域统计特性,进行干扰抑制等图形预处理得... 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返回散射电离图智能判读算法,并在某返回散射探测系统中成功应用。利用返回散射电离图的距离和频率相关性,采用能量对比拉伸、低通频域滤波,连通域等算法去噪;依据干扰信号的时域统计特性,进行干扰抑制等图形预处理得到高质量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在此基础上,对最外层前沿描迹利用最小时延理论和加权最小二乘拟合算法进行确定;模式混叠区的前沿描迹采用Canny算子边缘检测技术,并利用信号能量和梯度加权算法进行确定。该算法解决了人工判读的非实时性,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电离图 智能判读 图形预处理 前沿描迹提取
下载PDF
利用高频天波返回散射反演电离层水平不均匀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冯静 倪彬彬 +3 位作者 赵正予 柳文 蔚娜 娄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5-3147,共13页
高频天波返回散射探测作为重要的电离层探测手段,能够实现遥远区域电离层空间上的连续监测,探测获取的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显示了探测频率-群路径-回波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路径上的电离层状态信息,通过对其反演可以... 高频天波返回散射探测作为重要的电离层探测手段,能够实现遥远区域电离层空间上的连续监测,探测获取的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显示了探测频率-群路径-回波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路径上的电离层状态信息,通过对其反演可以实时获取大面积范围的电离层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解空间约束的返回散射前沿反演算法,能够重构电离层水平不均匀结构.针对反演非线性问题,采用Newton-Kontorovich方法进行求解,同时又引入了求解不适定问题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有益于解的稳定性和唯一性.利用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分别对本文建立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Fridman和Fridman于1994年提出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反演结果稳定,对返回散射前沿判读误差不敏感,与Fridman和Fridman 1994年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对电离层局部精细结构反演更加准确,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但能够反演白天和夜间这种电离层较平稳时期的电离层状态,而且对于日出/日落时段等电子浓度分布变化较快情形下的电离层,也有很好的反演效果,表明了该算法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实际探测的返回散射电离图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 电离图 电离层 反演 重构 不均匀
下载PDF
返回散射电离图传播模式的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静 齐东玉 +2 位作者 李雪 王世凯 李川川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提出了返回散射电离图传播模式的自动识别方法.介绍的方法仅基于返回散射电离图本身,结合电离层传播机理,无须人工干预,自动识别出一幅返回散射电离图存在哪几个反射层(E层、Es层和F层)的回波,根据层数采用不同的算法提取各个层的回波前... 提出了返回散射电离图传播模式的自动识别方法.介绍的方法仅基于返回散射电离图本身,结合电离层传播机理,无须人工干预,自动识别出一幅返回散射电离图存在哪几个反射层(E层、Es层和F层)的回波,根据层数采用不同的算法提取各个层的回波前沿.最后,又提出了利用垂测和斜测电离图辅助判读返回散射电离图的方法,能够提高返回散射电离图模式识别和前沿提取的正确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 电离图 反射层 识别
下载PDF
电离层频高图参数的实时自动度量与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丁宗华 宁百齐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9-978,共10页
电离层特征参数的实时获取和分析是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预报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电离层频高图参数的实时自动度量和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浓度高度剖面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EOF)分析的频高图参数自动... 电离层特征参数的实时获取和分析是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预报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电离层频高图参数的实时自动度量和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浓度高度剖面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EOF)分析的频高图参数自动度量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位于北京空间环境观测站(40.3°N,116.2°E)的CADI(Canadian Advanced Digital Ionosonde)数字测高仪观测频高图的实时自动度量和分析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通用性,能实时自动度量频高图的有关参数并反映相关的电离层变化,可作为电离层空间天气实时监测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高图 电离层参数 实时 自动度量 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斜测电离图反演及其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柳文 焦培南 王俊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6期597-601,共5页
在已知固定地面距离的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扫频斜向探测技术能够获得电波传播群时延对频率关系的斜测电离图。由于传输斜测信号的媒质是电离层 ,因此斜测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距离上电离层状态的有用信息 ,可以通过对这种电离图的反演提取... 在已知固定地面距离的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扫频斜向探测技术能够获得电波传播群时延对频率关系的斜测电离图。由于传输斜测信号的媒质是电离层 ,因此斜测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距离上电离层状态的有用信息 ,可以通过对这种电离图的反演提取电离层的状态信息。采用Rao对返回散射电离图的反演算法和解不稳定问题正则方法的结合对斜测电离图进行了反演。该方法能够克服Rao算法的不稳定性 ,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 ,展示了在处理实际斜向探测电离图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测电离图 电离层探测 反演 不稳定性 正则法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斜测电离图参数反演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欢 胡耀垓 +1 位作者 赵正予 姜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3-714,共12页
斜向探测是获取电离层状态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斜测电离图的反演可以得到电离层的相关结构参数.遗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反演方法,该算法的求解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可以有效地减少反演问题解的非唯一性,但也存在"... 斜向探测是获取电离层状态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斜测电离图的反演可以得到电离层的相关结构参数.遗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反演方法,该算法的求解不依赖于初值的选择,可以有效地减少反演问题解的非唯一性,但也存在"过早收敛"和局部搜索能力差等缺陷,从而导致反演精度下降,影响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将基于模拟退火的混合遗传算法应用到斜测电离图的参数反演中,该算法不仅把握总体能力强,且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是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势互补.为了验证该算法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首先分别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混合遗传算法对合成的电离图进行反演,反演参数包括临界频率,最大电子浓度和半厚度.通过对三种算法反演结果的对比,得出混合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最接近真实值,需要的迭代次数也远远小于其他两种算法;通过改变种群大小和总迭代次数来判断参数值的改变对三种算法反演结果的影响,得出混合遗传算法有效地降低了参数的选取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然后用这三种反演算法对实测电离图进行反演,并将它们的反演结果与斜测链路中点的实际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混合遗传算法84.62%的反演结果可以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高于遗传算法(76.93%)和模拟退火算法(65.38%).这些都表明了混合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在反演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上要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实测电离层图的反演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测电离图 参数反演 混合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高频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的反演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君 赵正予 +1 位作者 周晨 陈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53-1959,共7页
斜向返回探测可以对遥远地区的电离层进行连续监测,是探测电离层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得到返回功率、群路径或时延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高频返回散射电离图.由于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路径上电离层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对其反演获得电离层结构参... 斜向返回探测可以对遥远地区的电离层进行连续监测,是探测电离层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得到返回功率、群路径或时延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高频返回散射电离图.由于电离图包含了探测路径上电离层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对其反演获得电离层结构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反演算法,使用模拟退火方法对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前沿进行了反演,并用实际探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及统计,最后给出二维电子密度剖面图.结果显示,62.97%的反演结果与垂测结果吻合情况良好.该方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反演算法的不稳定性,且计算速度快,能获得准确的反演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实时处理实际探测的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返回 电离图 反演 模拟退火 超视距雷达
下载PDF
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蔚娜 柳文 +1 位作者 李强 张长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0-1714,共5页
随着高频通信、探测技术的发展,开展电离层侧向散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平台,基于该试验平台,进行了侧向散射探测试验,获得了群距离-频率-幅度的三维侧向散射电离图和地、海侧向散射来波谱图.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高频通信、探测技术的发展,开展电离层侧向散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试验平台,基于该试验平台,进行了侧向散射探测试验,获得了群距离-频率-幅度的三维侧向散射电离图和地、海侧向散射来波谱图.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试验平台,能够获取电离层侧向散射探测结果,为后续电离层侧向散射信道特性、地海杂波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 侧向散射 电离层探测 电离图 多普勒谱图
下载PDF
一种基于HF返回散射电离图推断Es层参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柳文 焦培南 +1 位作者 王世凯 郭延波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2-668,F0003,共8页
建立了一种Es层模型,该Es电子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采用准抛物(QP)模型描述,沿水平方向的变化采用准余弦和线性模型相结合,其内部电子浓度分布具有连续性和光滑性。同时,Es和背景电离层的连接也是连续而且光滑的。基于该Es模型,利用三维... 建立了一种Es层模型,该Es电子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采用准抛物(QP)模型描述,沿水平方向的变化采用准余弦和线性模型相结合,其内部电子浓度分布具有连续性和光滑性。同时,Es和背景电离层的连接也是连续而且光滑的。基于该Es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射线追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参数情况下Es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合成了不同参数经Es层反射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前后沿描迹,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返回散射电离图推断Es参数(包括Es临频、高度、厚度、Es发生区域)的新方法,实测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返回散射电离图,表明了Es模型和推断Es参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ES层 三维射线追踪 返回散射电离图
下载PDF
厦门电离层垂测站建设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涛 王云冈 +4 位作者 王劲松 毛田 帅方红 苏卫东 李建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8-542,共5页
本文介绍了厦门电离层垂直探测站的建设及初步结果.该站选用了加拿大生产的数字测高仪,利用折合偶极天线作为发射和接收天线,采用气象信息专业网和internet网络的两种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利用试验观测期间获得的2007... 本文介绍了厦门电离层垂直探测站的建设及初步结果.该站选用了加拿大生产的数字测高仪,利用折合偶极天线作为发射和接收天线,采用气象信息专业网和internet网络的两种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利用试验观测期间获得的2007年8月份首批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分析发现了厦门地区电离层f_o F2的一些基本特征:白天f_o F2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16点,最大值约5~15 MHz,有较强逐日变化;夜间f_o F2约4MHz左右,逐日变化较小.与最新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式IRI2007进行了初步对比,发现IRI2007可较好的预报出f_o F2的月中值,但对逐日变化较强的厦门地区电离层f_o F2预报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垂直探测站 电离层频高图 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式
下载PDF
北京地区电离层Chapman标高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解海永 宁百齐 +5 位作者 刘立波 余涛 胡连欢 吴宝元 郑建昌 常首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23-3531,共9页
利用F2层峰值处的Chapman标高Hm可以构建电离层顶部的电子浓度剖面.本文通过对北京站(40.3°N,116.2°E)从2010年1月到2014年5月的电离层频高图人工度量后获得了F2层峰值处的Chapman标高Hm,分析研究了Hm随周日、季节和太阳活动... 利用F2层峰值处的Chapman标高Hm可以构建电离层顶部的电子浓度剖面.本文通过对北京站(40.3°N,116.2°E)从2010年1月到2014年5月的电离层频高图人工度量后获得了F2层峰值处的Chapman标高Hm,分析研究了Hm随周日、季节和太阳活动变化,并探讨了Hm与F2层特征参数foF2、hmF2以及IRI底部厚度参数B0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北京地区标高Hm的周日变化明显,在正午左右有最大值,夏季和春秋季的最小值出现在午夜左右,而冬季有两个谷值,在日出后和20∶00LT左右;Hm在日出前有较小的增加,但不是很明显;(2)白天标高Hm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强,冬季最弱,而夜间的季节变化较小;(3)Hm随太阳活动的增强而增大,地磁扰动会引起Hm偏离正常水平;(4)Hm与hmF2相关性很弱,但白天和夜间各自的相关性较强,并且夜间大于白天;Hm与B0有很强的相关性;(5)由IRI2012给出的B0与Hm在冬季的相关性很小,表明IRI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高图 电子浓度剖面 标高 IRI
下载PDF
基于迭代去噪的返回散射同频干扰修复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彬 吴家骥 +2 位作者 吴振森 凡俊梅 焦培南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5-399,共5页
将基于自适应小波阈值滤波和离散余弦变换滤波的迭代去噪技术的图像修复方法引入到返回散射同频干扰的修复问题中,使用澳大利亚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修复结果的功率信噪比达到40 dB左右。对于实测数据,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 将基于自适应小波阈值滤波和离散余弦变换滤波的迭代去噪技术的图像修复方法引入到返回散射同频干扰的修复问题中,使用澳大利亚的返回散射电离图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修复结果的功率信噪比达到40 dB左右。对于实测数据,与传统的修复方法相比,给出的基于小波分解的迭代去噪算法具有更佳统计性能,而且小波方法具有更好的边缘保持能力和结构保持能力,这是返回散射电离图判读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电离图 同频干扰 小波阈值 迭代去噪 图像修复
下载PDF
返回散射电离图噪声和干扰的自动消除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齐东玉 冯静 李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5-1930,共6页
利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制的返回散射探测系统,发展了一套完整的返回散射电离图自动判读算法.算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电离图噪声和干扰的自动去除技术,第二部分是电离图信息的自动提取技术.其中第二部分的实施是在第一部分... 利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制的返回散射探测系统,发展了一套完整的返回散射电离图自动判读算法.算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始电离图噪声和干扰的自动去除技术,第二部分是电离图信息的自动提取技术.其中第二部分的实施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因此前面的处理效果对后面信息的获取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算法的第一部分,利用返回散射电离图的距离和频率相关特性,以及干扰、噪声和信号的时域统计特性,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得到一幅干净的返回散射电离图.算法包括以下内容:(1)识别并去除射频干扰;(2)补偿射频干扰信道的信号;(3)消除旁瓣信号;(4)去除背景噪声;(5)消除随机噪声.本文介绍的算法其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实施,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并且通用性较强,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返回散射电离图,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散射 电离图 干扰 噪声 旁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