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7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reactor for ani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Parameter optimization,degradation pathways and mechanism 被引量:1
1
作者 Yanhe Han Han Xu +4 位作者 Lei Zhang Xuejiao Ma Yang Man Zhimin Su Ji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96-107,共12页
Aniline is a vital industrial raw material.However,highly-toxic aniline wastewater usually deteriorated effluent quality,posed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safety.Therefore,this study reported a novel intern... Aniline is a vital industrial raw material.However,highly-toxic aniline wastewater usually deteriorated effluent quality,posed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safety.Therefore,this study reported a novel internal circulation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ICE)reactor to treat aniline wastewater.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pH,aeration rate and iron-carbon(Fe/C)ratio on the removal rate of aniline and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This process exhibited high anilin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approximately 99.86% under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reaction time=20 min,pH=3,aeration rate=0.5 m3·h^(-1),and Fe/C=1:2).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aniline removal rate.The Box–Behnken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hree main factor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time had a dominant effect on the removal rate of aniline.The highest aniline removal rate was obtained at pH of 2,aeration rate of 0.5 m^(3)·h^(-1)and reaction time of 30 min.Under option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aniline content of effluent was reduced to 3 mg·L^(-1)and the removal rate was as high as 98.24%,within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97.84%-99.32%)of the predicted values.The solution was treated and the reaction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nd ion chromatography.The main intermediates were phenol,benzoquinone,and carboxylic acid.These were used to propos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niline degradation in the ICE reactor.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rovid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aniline and can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LINE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Waste water DEGRADATION
下载PDF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system treating high nitrate nitrogen organic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健 段送华 +1 位作者 陈垚 胡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368-373,共6页
The nitrat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system was discussed in treating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ith high nitrogen and refractory organic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 The nitrat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system was discussed in treating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ith high nitrogen and refractory organic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nularity of fillings,pH,volume ratios of iron-carbon and gas-water,and HR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system. The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system has a go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ith high nitrogen and refractory organic concentration when the influent TN,NH4+-N,NO3--N and BOD5/CODCr are 823 mg/L,30 mg/L,793 mg/L and 0.1,respectively,at the granularity of iron and carbon 0.425 mm,pH 3,iron-carbon ratio 3,gas-water ratio 5,HRT 1.5 h,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TN,NH4+-N and NO3--N achieve 51.5%,70% and 50.9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REMOVAL rate
下载PDF
碳改性纳米零价铁对水中六价铬的强化吸附还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峰 张路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360,共8页
纳米零价铁材料因其还原性强的特点而多用于水中Cr(Ⅵ)污染治理。以葡萄糖和氯化铁为原料,通过碳化煅烧还原,制备碳改性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GC)。材料形貌及结构性质的分析显示,nZVI@GC上纳米零价铁为体心立方的α-Fe^(0),且颗粒... 纳米零价铁材料因其还原性强的特点而多用于水中Cr(Ⅵ)污染治理。以葡萄糖和氯化铁为原料,通过碳化煅烧还原,制备碳改性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nZVI@GC)。材料形貌及结构性质的分析显示,nZVI@GC上纳米零价铁为体心立方的α-Fe^(0),且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32 nm。批处理试验显示,24 h内nZVI@GC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还原质量比为178.6 mg/g,是纳米零价铁(nZVI)的5.7倍,且吸附还原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3)。其中,在pH值为2~3,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纳米零价铁的投加质量浓度为0.5 g/L的条件下,nZVI@GC可在30 min内完全吸附还原水中的Cr(Ⅵ)。在干燥空气中无保护存放nZVI@GC时,复合材料上的碳可以有效抑制氧气对纳米零价铁的侵蚀。与新制备材料相比,30 d后nZVI@GC对水中Cr(Ⅵ)的吸附还原率仅下降3.4%。nZVI@GC为材料高效、经济地吸附还原水中Cr(Ⅵ)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六价铬 纳米零价铁 碳基材料 吸附还原
下载PDF
铁碳自养反硝化高效去除厌氧氨氧化出水硝酸盐氮效能分析
4
作者 邢薇 李龙生 +3 位作者 高道清 张泽玺 周光鑫 姚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00-4406,共7页
通过工艺连续运行研究、铁沉淀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考察铁碳自养反硝化工艺对厌氧氨氧化出水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揭示铁碳载体与生物膜耦合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铁碳自养反硝化工艺可实现硝酸盐氮的高效去除.在水力停留时间(H... 通过工艺连续运行研究、铁沉淀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考察铁碳自养反硝化工艺对厌氧氨氧化出水硝酸盐氮的去除效能,揭示铁碳载体与生物膜耦合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铁碳自养反硝化工艺可实现硝酸盐氮的高效去除.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6h时,厌氧氨氧化出水的总氮(TN)去除率可达(90.0±4.7)%;在HRT为13.3h时,厌氧氨氧化出水的TN去除率为(82.2±1.4)%.在运行阶段Ⅰ,Fe_(3)O_(4)是生物膜中的主要铁沉淀类型,而在阶段Ⅲ,生物膜中Fe_(3)O_(4)减少,密度更小的FeOOH型铁沉淀有所增加.铁碳自养反硝化工艺运行过程中,在接种污泥中占优势的兼养反硝化菌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比例显著降低,而自养反硝化菌和铁转化细菌得到富集,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的相对丰度由第43d的0.70%提升至第120d的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载体 生物膜 自养反硝化 铁沉淀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中国铁矿石选矿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跃新 张小龙 +2 位作者 高鹏 李艳军 孙永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共24页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过回顾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单一弱磁选、单一浮选、重选—磁选—反浮选、磁化焙烧—磁选等主要选矿技术在我国铁矿选矿厂的应用,总结我国典型多金属共生型铁矿石如伴生稀土/萤石型铁矿石、伴生钛铁矿型铁矿石、伴生多金属硫化物型铁矿石和伴生硼铁矿型铁矿石的选矿现状,介绍影响我国铁矿选矿技术进步的关键设备如圆锥破碎机、高压辊磨机、半自磨机、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高频振动细筛、搅拌磨机等,指出我国铁矿选矿未来要以“高效节能、低碳减排”为原则,以“优质优用、劣质能用”为战略,开发选冶联合工艺,研发大型高效设备,研制低温环保药剂,提高智能控制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选矿技术 高效利用 低碳环保 智能控制
下载PDF
简析钢铁材料的磁学性质
6
作者 李红 顾强 《物理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钢铁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钢铁材料具有磁性也是广为人知的生活常识。实用的钢铁材料种类繁多,磁性的强弱也有显著差别。本文旨在解析这个生活常识背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总体来看,钢铁材料主要是含有少量碳元素的铁碳合金,此外还... 钢铁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钢铁材料具有磁性也是广为人知的生活常识。实用的钢铁材料种类繁多,磁性的强弱也有显著差别。本文旨在解析这个生活常识背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总体来看,钢铁材料主要是含有少量碳元素的铁碳合金,此外还可能包含少量其他合金元素。合金元素的含量及种类对钢铁材料磁性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结合铁碳二元合金相图介绍了不同含碳量钢铁材料的组分,并据此对材料磁性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概括来说,铁磁性主要来自于材料中可能包含的三种组分:铁素体、渗碳体和马氏体,而奥氏体则仅具有顺磁性。其中马氏体是一种处于亚稳状态的非平衡相,无法标记在平衡相图中。本文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应用相图的一个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相图 钢铁 铁碳合金
下载PDF
炼铁工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银洲 况悦 +3 位作者 刘丹丹 赵亚洲 张昕 李艳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推广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以炼铁工序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度、成本收益和环境影响3个维度评价炼铁工序源头、过程节能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协同控制效益。从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度分析来看,源头、过程节能技术能有效推动炼铁... 为推广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以炼铁工序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度、成本收益和环境影响3个维度评价炼铁工序源头、过程节能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协同控制效益。从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度分析来看,源头、过程节能技术能有效推动炼铁工序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协同减排,而末端控制技术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不具有协同性。绿氢冶炼技术和熔剂性球团制备技术污碳减排协同度较高,此外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高炉煤气回收技术和高炉热风炉双预热能协同减少VOCs和碳排放。在当前我国碳交易价格条件下,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节能技术和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具有可推广性。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涨,绿氢冶炼和碳捕集(CCS)技术减排成本呈下降趋势。绿氢冶炼技术、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最能有效地减少环境影响,其他节能技术也能相应减少环境影响,而现有条件下CCS技术的实施会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协同度、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估,炼铁工序中源头防治和节能技术可作为我国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进行推广,随着未来碳交易价格的增长和能源的转型,绿氢冶炼技术和CCS技术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工序 减污降碳技术 协同评估
下载PDF
磷化铁@碳纳米管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正极催化性能——本科综合化学实验设计
8
作者 杨海华 周民杰 +3 位作者 何斌鸿 许文苑 陈冰 梁恩湘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426-432,共7页
为响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将碳基纳米材料与金属锌空电池相结合的前沿科研成果设计为本科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及高温热解制备磷化铁@碳纳米管,并考察其作为锌空电池正极催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电池... 为响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将碳基纳米材料与金属锌空电池相结合的前沿科研成果设计为本科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及高温热解制备磷化铁@碳纳米管,并考察其作为锌空电池正极催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电池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锌空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将已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电池 碳纳米管 磷化铁 综合化学实验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银复合材料对水中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文斌 陈志莉 +1 位作者 周自坚 姚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2,74,共6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将纳米零价铁(nZVI)和纳米银(nAg)负载到活性炭(AC)上,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nAg/nZVI/AC),用于处理含铅废水。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nAg/nZVI/AC对Pb(Ⅱ)的去除率达到99.7%,比原AC提高了74.28%。同时,银的加入提高了... 通过液相还原法,将纳米零价铁(nZVI)和纳米银(nAg)负载到活性炭(AC)上,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nAg/nZVI/AC),用于处理含铅废水。结果表明,在pH=7条件下,nAg/nZVI/AC对Pb(Ⅱ)的去除率达到99.7%,比原AC提高了74.28%。同时,银的加入提高了nZVI的反应活性,使吸附更快达到平衡。吸附过程与Langmuir模型(R2为0.972)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219)更吻合。结合热力学分析结果,Pb(Ⅱ)的去除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纳米零价铁/纳米银 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铁碳材料促进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军 付文斌 +3 位作者 马静 王敬敬 高天歌 杜晓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4-1191,共8页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添加剂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铁基和碳基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使用。着重归纳了铁基和碳基材料促进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厌氧消化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添加剂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铁基和碳基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使用。着重归纳了铁基和碳基材料促进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两种添加剂在厌氧消化中的作用机制。铁基材料主要通过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为微生物创造生存条件、加强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通过刺激关键酶促进水解和酸化过程的作用。碳基材料除可加强DIET外,还通过吸附抑制性化合物和富集功能性微生物及支持微生物定殖来发挥作用。同时,铁碳材料可协同促进厌氧消化。最后,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材料在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铁基材料 碳基材料 有机固体废弃物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焦炉煤气GLT络合铁脱硫绿色低碳系统性解决方案分析
11
作者 余国贤 胡璐 +1 位作者 徐勋达 潘威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 焦炉煤气PDS脱硫的硫磺收率在50%~60%,副盐累积产生大量脱硫废液,仅仅络合铁催化剂应用在HPF装置上存在诸多问题。从GLT络合铁脱硫的化学原理和工艺原理出发,结合工业改造实际,GLT络合铁技术应用在焦炉煤气净化中形成了系统化成套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络合铁催化剂应用的适配性问题,而且将硫膏资源化的同时实现零废液外排。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性,GLT络合铁技术系统性解决焦炉煤气脱硫存在的环保问题,显著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极大降低煤气净化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脱硫 络合铁 绿色低碳 解决方案
下载PDF
铁碳微电解填料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郝桂珍 范慧双 +2 位作者 徐利 熊晓莹 李振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9-185,共7页
为探究铁碳微电解原理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得活性炭表面负载零价铁(Fe~0)材料,以填料不同投加配比,搭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小试装置,分别有1号纯砾石、2号砾石+3%铁碳、3号砾石+8%铁碳,观察每日进出水水... 为探究铁碳微电解原理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得活性炭表面负载零价铁(Fe~0)材料,以填料不同投加配比,搭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小试装置,分别有1号纯砾石、2号砾石+3%铁碳、3号砾石+8%铁碳,观察每日进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投加初期,2号与3号装置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显著,几乎可实现全部转化;填料表面Fe元素会伴随水流有一定损耗,且投加量越大损耗越高;两装置分别在18d和21d后出水水质达到稳定状态,硝态氮浓度稳定在11mg/L和13mg/L,略低于空白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纳米铁 微电解 反硝化 低碳氮比
下载PDF
CIPs@Mn_(0.8)Zn_(0.2)Fe_(2)O_(4)-CNTs复合材料低频吸波性能研究
13
作者 陈海燕 唐志鹏 +2 位作者 尹良君 张林博 徐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I0003,I0004,共12页
随着5G无线通信与低频雷达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电磁波辐射已成为当代的严重问题。目前,中高频段吸波材料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设计低频段吸波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研究者们解决。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本研究设计了0.5~3 GH... 随着5G无线通信与低频雷达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低频电磁波辐射已成为当代的严重问题。目前,中高频段吸波材料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设计低频段吸波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研究者们解决。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本研究设计了0.5~3 GHz低频段复合吸波材料。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诱导铁氧体在羰基铁粉与碳纳米管表面生长,制备出CIPs@Mn_(0.8)Zn_(0.2)Fe_(2)O_(4)-CNTs三元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碳纳米管含量对材料吸收峰频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管,一方面为材料带来了界面极化、偶极极化等额外的损耗机制,增加了材料的衰减系数;另一方面基于四分之一波长相消机制,高介电与高磁导率的耦合,使材料在低频段获得良好的阻抗匹配。最终,在4 mm厚度下,样品分别在2.11与1.75 GHz处,获得了–40.8与–32.1 dB的反射损耗,–10 dB带宽分别为1.70~2.70 GHz和1.40~2.20 GHz。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低频吸收性能良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开发更有效的低频吸波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羰基铁粉 波长相消 低频吸波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球墨铸铁和低碳钢激光焊接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妙 刘佳 +2 位作者 石岩 张培学 魏登松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了提高球墨铸铁和低碳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解决容易开裂的问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对球墨铸铁和低碳钢进行焊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逐渐增加或焊接速率的逐渐变缓,试验件抗拉强度呈... 为了提高球墨铸铁和低碳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解决容易开裂的问题,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对球墨铸铁和低碳钢进行焊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逐渐增加或焊接速率的逐渐变缓,试验件抗拉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焊接功率为4250 W和焊接速率为2.4 m/min时,试样件焊接接头的强度处于极值400 MPa;在球墨铸铁侧热影响区内形成3种壳体结构(双壳结构、单壳结构和无核结构);焊缝区组织主要由树枝晶组织、少量的马氏体和莱氏体组织构成;焊缝区存在微裂纹,通过添加镍基材料可获得无裂纹焊缝,并提升抗拉强度约40 MPa,达到母材的95%。该研究对后续球墨铸铁与低碳钢高功率激光焊接工艺优化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球墨铸铁 低碳钢
下载PDF
活性铁对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保存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亢 黄华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沉积物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沉积物的储碳机制对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有机碳最重要的稳定机制,其中活性铁(Fe_(R))在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作用中发挥着捕获有机碳并形... 沉积物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沉积物的储碳机制对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有机碳最重要的稳定机制,其中活性铁(Fe_(R))在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作用中发挥着捕获有机碳并形成“铁锈碳汇”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海洋沉积物中Fe_(R)的固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海洋沉积物中Fe_(R)的提取方式、类型、固碳量、固碳机制、结合有机质来源及分子类型,阐述了Fe_(R)固碳的重要意义,旨在加深对矿物与有机碳相互作用的理解。海洋沉积物中Fe_(R)常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CBD)还原提取,主要以针铁矿、水铁矿及赤铁矿等氧化物形式存在。Fe_(R)可以结合沉积物中约80%的有机碳,结合机制包括以配体交换为主的吸附机制和共沉淀/螯合机制。Fe_(R)与有机碳的结合机制可依据铁结合有机碳(Fe_(R)-OC)与Fe_(R)的摩尔比值(Fe_(R)-OC∶Fe_(R))简单判定,当Fe_(R)-OC∶Fe_(R)低于1.00时以吸附方式结合,大于1.00时以共沉淀方式结合,且共沉淀相比吸附机制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结合量及稳定性。大部分海洋沉积物中Fe_(R)优先与海源类有机质结合,但在氧化还原频繁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倾向与陆源类有机质结合。分子模拟实验、木质素氧化降解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表明Fe_(R)与芳香碳及羧基碳等有机质具有更高的亲和性。Fe_(R)对有机质的稳定保存及减缓气候变化引起的负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更多关注沉积物中有机质与铁矿物结合的具体过程及不同沉积环境Fe_(R)固碳的差异机制,更加关注不同结合机制的定量化及重要性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洋沉积物 活性铁 有机碳 固碳量 结合机制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铁、铝对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一 林敦梅 +7 位作者 魏培 邹翠 赵洋 沈蓉 蔡肖凌 王尘辰 朱广宇 郭劲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0,共10页
为了解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影响,以三峡库区典型土壤质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溶解提取法测定晶质矿物(DH)、短程有序矿物(HH)和有机金属络合物(PP)中的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并通过相关性... 为了解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影响,以三峡库区典型土壤质地类型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溶解提取法测定晶质矿物(DH)、短程有序矿物(HH)和有机金属络合物(PP)中的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及其结合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铝矿物含量分布为DH>PP>HH,且随土壤黏粒组分增加有明显的上升趋势.DH、PP和HH提取碳含量分别为(6.11±0.35)mg/g,(6.25±0.46)mg/g和(1.14±0.06)mg/g,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32.06%±1.95%),(32.61%±2.33%)和(5.95%±0.33%).提取碳与金属物质的量比值(C:Fe+Al)表现为PP>DH≈HH,表明铁、铝矿物随结晶度的增加,与有机碳的结合方式从共沉淀和络合向吸附作用转变.提取碳含量与对应提取金属(Fe+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提取铁、铝矿物是土壤有机碳变异性的第一解释变量(74.65%).总体而言,铁、铝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驱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累积,其中晶质铁、铝矿物和有机金属络合物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马尾松林 土壤 有机碳 铁、铝矿物 稳定机制
下载PDF
富含表面羟基的活性炭制备及其在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17
作者 苏尚伟 高俊斌 +4 位作者 慕朝 沈佩茹 靳广洲 刘雨文 刘静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 为探究表面羟基对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5 g活性炭中KMnO_(4)用量15 g、用20 mL质量分数10%的H_(2) SO_(4)酸化、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1 h的方法对市售活性炭进行氧化改性,并进行结构表征,发现改性活性炭相较于原始活性炭表面羟基量大大增加。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活性炭制备成铁碳三维粒子电极,用于电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在100 mL垃圾渗滤液中加入3 g电极、电催化氧化的反应温度50℃、电解电压8 V、O_(3)流量0.2 L/min、电磁搅拌转速6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30 min,改性活性炭制备的铁碳三维粒子电极比未改性活性炭制备的电极对垃圾渗滤液的总有机碳、氨氮降解率分别提升了26、2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羟基 铁碳三维粒子电极 垃圾渗滤液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铁掺杂氮化碳/BiVO_(4)构建Z型光催化全解水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智焬 戚荣杰 +3 位作者 罗皓霖 叶朕 江治 上官文峰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0,I0001,I0002,共11页
采用气相挥发法在聚合物氮化碳(PCN)结构中引入了适量的铁(Fe)掺杂组分,成功制备出具有可调Fe掺杂浓度的PCN半导体光催化剂,其中0.55%(w) Fe掺杂的PCN析氢催化活性(410μmol·h^(-1))为原始PCN的2.6倍并通过XRD、UV-Vis、PL、XPS、... 采用气相挥发法在聚合物氮化碳(PCN)结构中引入了适量的铁(Fe)掺杂组分,成功制备出具有可调Fe掺杂浓度的PCN半导体光催化剂,其中0.55%(w) Fe掺杂的PCN析氢催化活性(410μmol·h^(-1))为原始PCN的2.6倍并通过XRD、UV-Vis、PL、XPS、SEM等表征阐明了Fe掺杂对PCN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同时调控钒酸铋的生长环境(配合剂、水热时间、pH)合成了具备不同形貌的钒酸铋(BiVO4),进一步成功合成了暴露{010}和{-121}晶面的十面体BiVO_(4).Z型体系中还原和氧化过程分离,可以在不同催化剂上分别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有效抑制逆反应的发生,同时扩宽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和选择的可能性.以PCN作为产氢端催化剂,十面体BiVO_(4)作为产氧端催化剂,以Fe^(3+)/Fe^(2+)作为离子对构建了Z型体系实现了光催化全解水.其中0.55%Fe掺杂的PCN-Fe/BiVO_(4)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全解水的产氢性能比未改性的PCN/BiVO_(4)提升近一倍,进一步验证了气相挥发法掺杂Fe改性策略的有效性.这种基于催化剂(氮化碳)性质的掺杂改性方法对于催化剂的优化和设计以及构建Z型光催化全解水体系的探索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铁掺杂 钒酸铋 Z型体系 光催化
下载PDF
高铁低硅赤泥钠化还原的物相转变及铁分离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富强 戴妍妮 +3 位作者 胡兵 刘臣 欧阳思雯 胡佩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高温焙烧赤泥可实现铁、铝、硅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使其易于分离回收,但高铁低硅赤泥的钠化还原焙烧反应差异性及机制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还原温度、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等对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的矿相转化及... 高温焙烧赤泥可实现铁、铝、硅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使其易于分离回收,但高铁低硅赤泥的钠化还原焙烧反应差异性及机制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还原温度、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等对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的矿相转化及微结构影响,分析了反应后的铁磁化分离差异性。结果表明:还原焙烧中钠与铝、硅元素结合形成铝钠硅酸盐,有效破坏了铁、铝元素的紧密结构;赤铁矿、铝针铁矿大部分转为磁铁矿和浮氏体,促进了铁氧化物还原;低熔点含钠固溶体降低了金属铁质点迁移阻力,加速了铁晶粒的长大。基于铁铝结构崩解及粗晶粒金属铁的生成,焙烧产物经磨矿-磁选后,获得了全铁含量为90.41%、Fe回收率为93.08%的铁回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低硅赤泥 还原焙烧 碳酸钠 物相转变 铁分离
下载PDF
铁碳芬顿耦合处理硫氰酸盐废水及其机理探究
20
作者 何茂林 岳正波 +3 位作者 詹欣源 张敏 徐武松 王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5,共8页
工业废水中硫氰酸盐是一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因难以降解等特性增加了废水处理难度。文章通过将微电解与芬顿耦合,并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硫氰酸盐(SCN^(-))废水的高效处理。在微电解曝气量为1.5 L/min条件下,将pH值控制在3~4... 工业废水中硫氰酸盐是一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因难以降解等特性增加了废水处理难度。文章通过将微电解与芬顿耦合,并优化工艺参数,实现硫氰酸盐(SCN^(-))废水的高效处理。在微电解曝气量为1.5 L/min条件下,将pH值控制在3~4之间反应90 min,之后向出水中加入8 mL/L 30%H_(2)O_(2)溶液,磁力搅拌反应30 min,可使SCN^(-)浓度从508.3 mg/L降低至16.8 mg/L,去除率达到96.7%,继续反应至60 min可完全去除SCN^(-)。反应机理为:微电解产生的少量·OH将部分Fe^(2+)氧化为Fe^(3+),与SCN^(-)形成配合物Fe(NCS)_(6)^(3-),经氧化形成微量CN^(-),进一步矿化为NH_(3)和CO_(2)并挥发。芬顿阶段生成的大量·OH,将剩余CN^(-)及SCN^(-)全部氧化为CNO^(-),最终形成NO_(3)^(-)和N_(2)。该研究揭示了铁碳芬顿处理硫氰酸根的降解机制,为含硫氰酸盐废水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芬顿耦合工艺 硫氰酸根 工业废水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