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北晋语方言区乡土建筑地域特征研究
1
作者 张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4,共13页
本文以豫北晋语方言区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宅屋、院落、聚落三个层面研究其地域特征,主要得出三点结论。首先,乡土建筑形式既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济源悬山顶房、焦作山地囤顶房、安阳石板房3种民居类型,同时受人文环境影响,形成焦... 本文以豫北晋语方言区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宅屋、院落、聚落三个层面研究其地域特征,主要得出三点结论。首先,乡土建筑形式既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济源悬山顶房、焦作山地囤顶房、安阳石板房3种民居类型,同时受人文环境影响,形成焦作、新乡硬山顶和鹤壁平顶房两种民居类型。其次,院落形式与风土环境相有关,形成以济源宽院、安阳横向宽院。最后,聚落主要有山地寨堡、平原寨堡、商道聚落等形式,乡土建筑类型丰富,地域特征及其成因与风土环境、多元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晋语方言区 乡土建筑 地域特征
下载PDF
山西晋语方言区风土建筑谱系分类及基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杰 王金平 《城市建筑》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文章对风土建筑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以及风土建筑与方言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晋语及晋语区的形成,参考方言分区,结合政区边界、交通网络、山形水势等因素,尝试将山西晋语方言区的风土建筑分为大同—忻州、并州、吕梁、上党... 文章对风土建筑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现状,以及风土建筑与方言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晋语及晋语区的形成,参考方言分区,结合政区边界、交通网络、山形水势等因素,尝试将山西晋语方言区的风土建筑分为大同—忻州、并州、吕梁、上党四个片区,并从聚落形态、宅院形制、结构类型、装饰技艺、营造禁忌五个方面对各片区进行分析,得到四个晋语方言区风土建筑谱系的初步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山西方言区 山西风土建筑 建筑谱系 基质特征
下载PDF
晋语上党片沁县小片方言山咸摄细音字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为民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301-309,共9页
晋语上党片沁县小片的4个方言山咸摄细音字的鼻音韵尾n均变成了i。沁县、武乡和襄垣方言在异化发生之前均形成了*i(u)ei韵母,沁源方言由于异化发生在前,故未形成*i(u)ei,而是形成了*i(u)a韵母。武乡、襄垣、沁县方言均发生了i... 晋语上党片沁县小片的4个方言山咸摄细音字的鼻音韵尾n均变成了i。沁县、武乡和襄垣方言在异化发生之前均形成了*i(u)ei韵母,沁源方言由于异化发生在前,故未形成*i(u)ei,而是形成了*i(u)a韵母。武乡、襄垣、沁县方言均发生了i〉φ/—(u)ei。不过,武乡山咸摄所有细音字均发生了这一变化,而襄垣只有唇音字和舌音字,沁县则只有合口字经历了这一演变。沁县方言的开口字没有发生异化而是直接发生了元音的高化及单元音化iei〉i,结果导致止蟹两摄开口三四等字均发生了舌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沁县小片 山咸摄细音字 异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河北晋语邯新片父母亲称谓词 被引量:2
4
作者 白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由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垦田的影响,明末河北晋语邯新片普遍存在"呼父曰哥"与"呼母曰姐"的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明代自上而下的"去蒙古化"政策的推行,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目前仅发现永年方言"老姐&qu... 由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垦田的影响,明末河北晋语邯新片普遍存在"呼父曰哥"与"呼母曰姐"的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明代自上而下的"去蒙古化"政策的推行,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目前仅发现永年方言"老姐"(干娘)一词中残存"呼母曰姐"的现象。此外,由于民间风俗的影响,这一地区一直存在"呼父曰伯"的现象,但目前也已经退出基本词汇范畴,仅发现永年方言"老伯"(干爹)一词残存"呼父曰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晋语邯新片 父母 称谓
下载PDF
移民背景下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传统民居形制特征与分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卓彦 程思宁 王宗强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晋语方言大包片呼和浩特地区是清初晋北移民的核心区,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差异和文化叠加的复杂性,使其传统民居表现出丰富的形制特征。文章运用类型学方法和arcgis平台,对形成文化地景最核心的建筑类型、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三个... 晋语方言大包片呼和浩特地区是清初晋北移民的核心区,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差异和文化叠加的复杂性,使其传统民居表现出丰富的形制特征。文章运用类型学方法和arcgis平台,对形成文化地景最核心的建筑类型、空间布局、结构体系三个要素进行解析,发现呼和浩特地区民居由南向北呈现出从窑洞到平房的转变趋势,空间布局也从一明两暗为主发展为单元联排组合,平房结构体系从五檩双坡到四檩(三檩、二檩)承重墙单坡,直至承重墙单坡的变化。单开间与双开间单元相连或穿套的平面组合布局与单坡屋顶是呼和浩特传统民居的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背景 晋语方言大包片 呼和浩特地区 风土民居 形制特征 空间分异
下载PDF
晋语大包片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娜 张明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0-86,共7页
1985年,李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这一概念,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大包片。大包片涉及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个省份的37个县市旗的方言。本文对近30年晋语大包片的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主要从词法、词类和句法等方... 1985年,李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这一概念,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大包片。大包片涉及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个省份的37个县市旗的方言。本文对近30年晋语大包片的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主要从词法、词类和句法等方面整理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其中发现词法研究较为成熟,词类研究中的代词和助词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句法研究相对薄弱,甚至一些方言点的语法研究呈空白状态,亟须学者们填补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大包片 方言 语法
下载PDF
晋语上党片入头分音词探究
7
作者 许圆玥 潘世松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3,7,共4页
文章以晋语上党片方言为基础,对晋语入头分音词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语义特征进行探讨,这对全面深入研究山西独具特色的入头分音词的整体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面认识山西晋语的特点以及定位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晋语 上党片 分音词 入头分音词
下载PDF
山西长治方言的多功能虚词“嘞”
8
作者 宋静仪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1,共4页
"嘞"是晋语上党片长治小片长治(潞州区)方言中用法极为丰富的多功能虚词,可作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时制助词、语气词,大致与普通话"的、地、得、着、呢"相当。通过大量例句对"嘞"字进行用法描写和来源考... "嘞"是晋语上党片长治小片长治(潞州区)方言中用法极为丰富的多功能虚词,可作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时制助词、语气词,大致与普通话"的、地、得、着、呢"相当。通过大量例句对"嘞"字进行用法描写和来源考释,以期丰富长治方言虚词研究,为晋语方言对比研究提供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方言 晋语上党片 多功能虚词 “嘞”
下载PDF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研究
9
作者 仝筱菲 《语文学刊》 2020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方音词反映的是一声之转的问题,方言词反映的是转语问题。本文分别讨论方音词的声韵关系模式和方言词的音义关系模式,进而考察古晋地方音方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类型,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或口语)形式留存、以现代汉语各地方音... 方音词反映的是一声之转的问题,方言词反映的是转语问题。本文分别讨论方音词的声韵关系模式和方言词的音义关系模式,进而考察古晋地方音方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类型,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或口语)形式留存、以现代汉语各地方音方言词形式留存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消亡。《段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留存与消亡之间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最终要取决于语言社会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说文解字注》古晋地方音方言词的研究可为晋方言史的考证提供语料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古晋地 方音词 方言词 演变类型
下载PDF
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以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为例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李蓝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59,共19页
晋语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的内陆地区,闽语分布在东南沿海。在方言特征上,这两种方言的差别也非常大。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都导源于先秦时期的反语。通过比较这种特殊而古老的语言现象后我们发现,晋、闽这两种看去截然不同的方言在方言... 晋语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的内陆地区,闽语分布在东南沿海。在方言特征上,这两种方言的差别也非常大。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都导源于先秦时期的反语。通过比较这种特殊而古老的语言现象后我们发现,晋、闽这两种看去截然不同的方言在方言类型方面却颇有类同之处。最后,根据知组读同端组、分音词和切脚词、古全浊声母的演变类型和入声韵等四条分区条件,晋语还是仍应划成一个全国一级方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分音词 方言分区 全浊声母 入声韵 方言类型 方言区 差别 先秦时期 演变
原文传递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邢向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之间,语音上存在相当大的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两岸方言关系的总特点是,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黄河在方言之间的联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秦晋两省之间——尤其是沿河地带在历史行政、水路交通、人口迁徙和交往等... 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之间,语音上存在相当大的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两岸方言关系的总特点是,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黄河在方言之间的联通作用大于阻隔作用。秦晋两省之间——尤其是沿河地带在历史行政、水路交通、人口迁徙和交往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可以解释方言关系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晋 黄河沿岸 方言 关系 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