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被引量:6
1
作者 伍时华 徐雅飞 +2 位作者 张健 廖兰 黄翠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2-696,701,共6页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从L-亮氨酸基础发酵培养基的10种成分中筛选出5种重要成分,然应用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5种重要成分的最适用量。培养基优化后摇瓶分批发酵72h产L-亮氨酸18.
关键词 l-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奚逢源 胡倩 +1 位作者 薛长艳 季芳琴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3期19-21,共3页
试验用黄色短杆菌FY-18作为菌种,用摇瓶进行发酵来生产L-亮氨酸;通过正交试验来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优的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试验数据,筛选出最适合黄色短杆菌FY-18生长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即葡... 试验用黄色短杆菌FY-18作为菌种,用摇瓶进行发酵来生产L-亮氨酸;通过正交试验来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优的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试验数据,筛选出最适合黄色短杆菌FY-18生长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即葡萄糖∶硫酸铵=24.00∶6.00、玉米浆干粉12.00 g/L、磷酸二氢钾0.60 g/L、二次谷氨酸母液10 mL/L。最佳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6℃、p H为7.2、溶氧量20%、接种量15%。在最佳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24.6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FY-18 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 培养条件 正交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及基本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常珠侠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7-10,共4页
以黄色短杆菌FY-18为出发菌株,利用摇瓶发酵生产L-亮氨酸,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别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基本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从而优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表明,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比为:葡萄糖160 g/L、... 以黄色短杆菌FY-18为出发菌株,利用摇瓶发酵生产L-亮氨酸,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别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基本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从而优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表明,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比为:葡萄糖160 g/L、豆粕水解液20 g/L、玉米浆20 g/L、毛发粉15 g/L、硫酸铵70 g/L;其发酵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7.2,培养温度32℃,发酵接种量为10%。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摇瓶中发酵的产酸量为22.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菌种 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宁 常高峰 张克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共5页
借助于SAS软件 ,采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 ,对L 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flavumTC 2 1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寻优 ,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TC 2 1菌株的L 异亮氨酸产率提高了 2 ... 借助于SAS软件 ,采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法分析 ,对L 异亮氨酸产生菌BrevibacteriumflavumTC 2 1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寻优 ,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使TC 2 1菌株的L 异亮氨酸产率提高了 2 2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 发酵 l-
下载PDF
分批补料培养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勇 张长铠 +1 位作者 曹光宇 房敏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6-29,33,共5页
以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crenatumMet-,Bio-,AECr,AHVr)的分批补料技术进行L -异亮氨酸 (L -ILE)发酵调控的研究。采用间歇恒速补料方式 ,当初糖浓度由 7%下降至 1 %~ 2 % ,补糖为 2 3g/L·h ,整个发酵过程糖浓度一直维持在 ... 以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crenatumMet-,Bio-,AECr,AHVr)的分批补料技术进行L -异亮氨酸 (L -ILE)发酵调控的研究。采用间歇恒速补料方式 ,当初糖浓度由 7%下降至 1 %~ 2 % ,补糖为 2 3g/L·h ,整个发酵过程糖浓度一直维持在 2 % ,μ、x值都提高 ,qp 为最大 ;L -亮氨酸产率达 1 7.4g/L ,产酸率提高 2 1 % ,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分批补料培养 初糖浓度 发酵
下载PDF
L-亮氨酸发酵种子培养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伍时华 路敏 +1 位作者 张健 黄翠姬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确定L-亮氨酸发酵的摇瓶种子培养基组成,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种子培养条件。试验结果显示,以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圆底三角瓶装液量50 mL、摇瓶转速为220 r/m in,28℃恒温振荡培养36h的种子接种量为10%,摇瓶分... 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确定L-亮氨酸发酵的摇瓶种子培养基组成,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种子培养条件。试验结果显示,以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圆底三角瓶装液量50 mL、摇瓶转速为220 r/m in,28℃恒温振荡培养36h的种子接种量为10%,摇瓶分批发酵72 h产L-亮氨酸16.5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发酵 种子培养
下载PDF
产L-精氨酸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成 宋佳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39-944,共6页
以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L GE35(Thr-,Met-,Kan+)为实验菌株,利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八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蔗糖、硫酸铵和酵母粉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主要因素。利用响... 以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L GE35(Thr-,Met-,Kan+)为实验菌株,利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八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蔗糖、硫酸铵和酵母粉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这三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14.397+1.177812X1+0.701125X2-1.058062X3-1.067688X1X1+0.1005X1X2-1.244813X2X2+0.469375X1X3+1.29625X2X3-1.873437X3X3,并最终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为:蔗糖71 g/L,硫酸铵31 g/L,酵母粉14 g/L,硫酸镁1 g/L,磷酸氢二钾3 g/L,L-蛋氨酸150 mg/L,L-苏氨酸100 mg/L,卡那霉素50 mg/L,VB1100 mg/L。与对照相比,在此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提高了19.26%,残糖降低了3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基因工程菌 发酵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L-亮氨酸摇瓶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伍时华 黄翠姬 +3 位作者 徐雅飞 廖兰 颜灿金 李益乾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9-32,共4页
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发酵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摇瓶装液量、摇瓶转速等发酵培养条件对L-亮氨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置旋转摇床上转速220 r/m in,pH 7.0、培养温度28℃,发酵72 h,产L-亮氨酸18.54 g/L。
关键词 l- 摇瓶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化L-丝氨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超 栾兴社 +3 位作者 张维建 马永山 薛维纳 侯书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为了提高假单胞菌N-13发酵液中L-丝氨酸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均匀设计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先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各培养基组分对L-丝氨酸产量的影响,再用均匀设计法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甘氨酸26g/L,甲醇0.8%,(NH4)2S... 为了提高假单胞菌N-13发酵液中L-丝氨酸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均匀设计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先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各培养基组分对L-丝氨酸产量的影响,再用均匀设计法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甘氨酸26g/L,甲醇0.8%,(NH4)2SO4 18g/L,玉米浆18g/L,CaCO3 26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L-丝氨酸的产量达到5.91g/L,较单因素实验最高值提高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l-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黄色短杆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鑫 肖玉平 李立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物素对实验室筛选获得的黄色短杆菌L-Arg高产突变株GC 1325产酸的影响,确定了碳源和氮源的初始浓度和补加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C 1325发酵的最...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物素对实验室筛选获得的黄色短杆菌L-Arg高产突变株GC 1325产酸的影响,确定了碳源和氮源的初始浓度和补加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C 1325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100 g/L,(NH4)2SO425 g/L、KH2PO41.2 g/L、Mg SO4·7H2O 0.6 g/L、生物素100μg/L;发酵过程中24 h后一次流加50 g/L葡萄糖维持碳源;连续流加25%的氨水维持(NH4)2SO4浓度在25 g/L水平,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GC 1325获得的最大的L-Arg产量为37.8 g/L,比优化前提高了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发酵培养基 优化 l-
下载PDF
利用SAS软件优化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义萍 张伟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44-46,共3页
利用SAS软件中二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精氨酸发酵培养基,得到了精氨酸产量在一定条件下随硫酸铵、玉米浆、磷酸二氢钾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产量可提高... 利用SAS软件中二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精氨酸发酵培养基,得到了精氨酸产量在一定条件下随硫酸铵、玉米浆、磷酸二氢钾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产量可提高近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 Plackett-Burman设计法 响应面分析 l-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东阳 蔡传康 +2 位作者 闫汝东 冯志彬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10-1911,1914,共3页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大肠杆菌工程菌K12△dapA发酵产L-苏氨酸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晓志 李伟星 +1 位作者 张君胜 张力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19-121,126,共4页
对大肠杆菌工程菌株K12△dapA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试验方法,应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和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和分析系统(MDAS)获得了该菌株种子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比,并对种子培养条件与发酵条件进... 对大肠杆菌工程菌株K12△dapA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试验方法,应用SPSS数据处理系统和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和分析系统(MDAS)获得了该菌株种子培养基与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比,并对种子培养条件与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大肠杆菌工程菌K12△dapA摇瓶分批发酵72 h,产L-苏氨酸达8.2 g/L,提高了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大肠杆菌 发酵条件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发酵产L-色氨酸培养基及补料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晓雯 王泽建 +2 位作者 黎亮 吴杰群 庄英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优化大肠杆菌发酵产L-色氨酸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原初始发酵培养基组合成分,建立了乙酸铵-玉米浆补料模式。结果表明优化后培养基组合:0.12%硫酸铵、0.7%磷酸二氢钾、0.15%一水柠檬酸、0.28%七水硫酸镁、0.05%酵母... 为了进一步提高优化大肠杆菌发酵产L-色氨酸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原初始发酵培养基组合成分,建立了乙酸铵-玉米浆补料模式。结果表明优化后培养基组合:0.12%硫酸铵、0.7%磷酸二氢钾、0.15%一水柠檬酸、0.28%七水硫酸镁、0.05%酵母粉、0810 0.39%乙酸铵、0.3%玉米浆。5 L罐的培养验证表明,玉米浆和乙酸铵是影响L-色氨酸产量的主要成分因素,优化后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35.4%,发酵结束达到24.53 g/L,单位菌体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19.8%,达到0.272 g/OD,糖酸转化率提高了27%,为L-色氨酸发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 发酵 培养基优化 补料工艺
下载PDF
L-苏氨酸发酵种子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柯柯 张力 +2 位作者 韩向敏 张君胜 杨小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730-2733,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WS4006-7E-NUT-21 L-苏氨酸发酵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对影响种子生长的条件如种子培养时间、种子液初始pH值、种子装液量等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L-苏氨酸发酵的最优种子培养条件。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菌株WS4006-7E-NUT-21 L-苏氨酸发酵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对影响种子生长的条件如种子培养时间、种子液初始pH值、种子装液量等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L-苏氨酸发酵的最优种子培养条件。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硫酸铵3 g/L、玉米浆40 g/L、酵母膏5 g/L;种子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25 mL,种子培养基的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16 h,接种量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发酵 种子培养基 培养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优化L-酪氨酸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韪玮 李旭 +3 位作者 时唐恩 张震 赵春光 徐庆阳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23年第3期138-144,157,共8页
L-酪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随着L-酪氨酸市场的不断扩大,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在工业生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提高L-酪氨酸产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酪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L... L-酪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随着L-酪氨酸市场的不断扩大,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在工业生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提高L-酪氨酸产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酪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L-酪氨酸发酵培养基关键成分及质量浓度分别为酵母粉4.77 g/L、KH_(2)PO_(4)2.35 g/L和生物素0.24 mg/L。通过已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考察培养基对L-酪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量、L-酪氨酸产量和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L-酪氨酸产量达(56.87±1.24)g/L,比优化前提升25.3%,乙酸积累产量(1.08±0.12)g/L,降低10.7%,产酸稳定,实验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大肠杆菌 发酵 培养基
下载PDF
L-精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陈进聪 陈雪岚 +1 位作者 张斌 熊勇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1,共5页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 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精氨酸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 本文以钝齿棒杆菌诱变菌为实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了培养基组分(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及无机盐离子)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p H及发酵液体积)对菌种产L-精氨酸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产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葡萄糖12%、硫酸铵4.5%、玉米浆2.5%、KH2PO40.005%、Mg SO4·7H2O0.01%、Fe Cl3·6H2O 0.01%、Mn SO4·H2O 0.05%及碳酸钙3%;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0%、初始p H为7.0及装液量为15m L/250m L。该菌以最优结果发酵,L-精氨酸的产量较基本培养基提高27.7%,达到了11.2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enatum NAGK M4 l- 发酵 优化
下载PDF
L-酪氨酸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18
作者 杜丽红 吕思琪 +5 位作者 战俊杰 马志鹏 马丽媛 马雪 范恒军 孟天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208,共7页
该研究以L-酪氨酸合成的两个关键基因aroG和tyrR为研究靶点,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RP1中上调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基因aroG,强化莽草酸途径,同时敲除基因tyrR,解除TyrR蛋白对aroG、tyrB、aroF、tyrA、aroL、aroP、tyrP多个基因的... 该研究以L-酪氨酸合成的两个关键基因aroG和tyrR为研究靶点,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RP1中上调表达解除反馈抑制的基因aroG,强化莽草酸途径,同时敲除基因tyrR,解除TyrR蛋白对aroG、tyrB、aroF、tyrA、aroL、aroP、tyrP多个基因的转录抑制,构建高产L-酪氨酸的重组工程菌株,并以L-酪氨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重组工程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产L-酪氨酸的重组菌株TY03,L-酪氨酸产量为(17.4±0.15)g/L,是出发菌株大肠杆菌TRP1的86倍,其产L-酪氨酸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酵母粉8 g/L、MgSO_(4)·7H2O 4 g/L、FeSO_(4)·7H2O 40 mg/L、MnSO_(4)·H2O 40 mg/L、VB15 mg/L、VH 8 mg/L、(NH_(4))_(2)SO_(4)5 g/L、KH2PO_(4)3 g/L,在此条件下,L-酪氨酸产量为(20.9±0.19)g/L,比优化前提高了20%。该研究优化重组菌株TY03的培养基组成,同时对于大肠杆菌高效积累L-酪氨酸的定向改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 代谢工程 发酵培养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均匀设计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燕玉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L-色氨酸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培养基原料1、2、4、5、6、9、10、11、12对色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10.002%、原料20.02%、原料40.02%、原料50.58%、原料60.22%、原料90.14%、原料100.001%、原料110....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L-色氨酸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培养基原料1、2、4、5、6、9、10、11、12对色氨酸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10.002%、原料20.02%、原料40.02%、原料50.58%、原料60.22%、原料90.14%、原料100.001%、原料110.66%、原料120.001%配方组合,L-色氨酸摇瓶产酸比原配方提高25%以上,50L发酵罐产酸达45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均匀设计法 发酵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学朋 白红兵 韩杨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9年第4期214-219,共6页
为了优化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玉米浆(A)、葡萄糖(B)、硫酸铵(C)用量作为影响因子和L-赖氨酸得率(Y)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了优化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玉米浆(A)、葡萄糖(B)、硫酸铵(C)用量作为影响因子和L-赖氨酸得率(Y)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C,AC的交互作用对L-赖氨酸得率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BC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分为玉米浆36.47 g/L,葡萄糖39.76 g/L,硫酸铵30.10 g/L。在该条件下,L-赖氨酸的实际得率为81.65 g/L,与试验模型预测值(81.35 g/L)的相对误差值仅为0.37%,比优化前的69.22 g/L提高了1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液体培养基 BOX-BEHNKEN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