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块化思想的LCC-HVDC改进小信号建模及交互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王顺亮 刘海军 +4 位作者 谢洋 马俊鹏 李永琪 焦宁 刘天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4,共11页
随着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LCC-HVDC)技术的广泛应用,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交互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首先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换相重叠动态过程的LCC... 随着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LCC-HVDC)技术的广泛应用,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交互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首先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换相重叠动态过程的LCC换流器传递函数模型。为适应愈加复杂的直流输电系统建模,提出利用模块化思想分别建立LCC-HVDC各子系统小信号模型,并推导了能反映交直流系统和换流器之间电气耦合特性的接口矩阵实现子系统连接,从而模块化建立精确且易于扩展的计及控制链路延时和锁相环输出相位波动的双端LCC-HVDC系统改进小信号模型。最后分析了控制系统参数和控制链路延时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失稳模态的主导因素,揭示了双端LCC-HVDC系统交直流混合谐振机理及送受端交互影响具体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系统参数设计、谐振抑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hvdc 状态空间模型 模块化 控制链路延时 谐振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策略(三):振荡抑制策略
2
作者 肖云涛 李光辉 +4 位作者 王伟胜 卢宇 何国庆 卢东斌 甄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8-4758,I0012,共12页
针对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新能源侧阻抗重塑设计实现振荡抑制,考虑到实际系统并网台数多、机型... 针对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通过新能源侧阻抗重塑设计实现振荡抑制,考虑到实际系统并网台数多、机型繁杂、故障穿越性能等因素制约,其设计裕度受到限制。该文通过LCC-HVDC阻抗重塑实现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抑制。首先,提出送端换流站定触发角控制、受端换流站定直流电流控制的LCC-HVDC阻抗重塑控制策略,建立计及阻抗重塑的LCC-HVDC阻抗解析模型,并验证阻抗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重塑前后阻抗特性变化,阐述阻抗重塑控制策略的作用机理,消除原有送端换流站直流电流环与功率电路重叠效应所产生的负阻尼。进一步,基于LCC-HVDC阻抗重塑,优化新能源并网点系统阻抗特性,提升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以及光伏(photovoltaic,PV)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稳定裕度,消除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最后,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的基于LCC-HVDC阻抗重塑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lcc-hvdc 振荡抑制 阻抗重塑
下载PDF
双极型LCC-HVDC直流系统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启动方法及策略
3
作者 王清未 刘之滨 +1 位作者 陈炳奇 林济铿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科学合理的黑启动电源及方案是应对电网灾变停电的最有效策略,可加快其系统恢复进程,大幅减少停电损失。双极型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LCC-HVDC)具有调节灵活输电容量大的优势,但其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一定的困难。提出了以双极型LCC-... 科学合理的黑启动电源及方案是应对电网灾变停电的最有效策略,可加快其系统恢复进程,大幅减少停电损失。双极型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LCC-HVDC)具有调节灵活输电容量大的优势,但其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一定的困难。提出了以双极型LCC-HVDC为黑启动电源的黑启动方法及完整过程,实现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以加速其恢复进程。首先给出了双极型LCC-HVDC作为黑启动电源时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给出了双极型LCC-HVDC作为黑启动电源恢复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的实现过程。该过程包括2个阶段,第1阶段实现双极型LCC-HVDC的仿融冰模式启动;第2阶段为从仿融冰模式过渡到向受端无源网络恢复供电过程。算例证实了该启动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方法使双极型LCC-HVDC具备了黑启动能力,并利用直流系统为受端电网的系统恢复过程提供了电压和频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启动电源 双极型lcc-hvdc直流系统 仿融冰模式 电网灾变停电 受端无源网络
下载PDF
分网接入方式下LCC-HVDC系统运动方程模型及交互振荡模式的阻尼特征(一):扰动传递路径分解
4
作者 张加卿 郭春义 杨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6-1297,I0004,共13页
与常规直流相比,永富直流逆变站存在功率全送和功率分送运行方式,而其处于分网接入方式时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LCC-HVDC)系统的交互振荡模式及特征尚不明确。针对... 与常规直流相比,永富直流逆变站存在功率全送和功率分送运行方式,而其处于分网接入方式时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LCC-HVDC)系统的交互振荡模式及特征尚不明确。针对这一特殊运行方式,采用模块化建模的思路建立可以反映系统电气/控制回路间交互耦合路径的运动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系统整流侧-逆变侧、正极-负极间的交互耦合路径分解得到影响系统主导模式稳定性的3条扰动传递路径,即整流侧内部自稳性路径、逆变侧内部自稳性路径、双极交互作用致稳性路径。最后,设置不同工况下的案例,量化评估不同作用路径提供的阻尼大小,并通过仿真验证运动方程模型及扰动传递路径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分网接入方式下LCC-HVDC系统交互振荡模式的阻尼特征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 分网接入 运动方程模型 模块化建模 扰动传递路径
下载PDF
分网接入方式下LCC-HVDC系统运动方程模型及交互振荡模式的阻尼特征(二):交互振荡模式研究
5
作者 张加卿 郭春义 杨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8-1700,I0002,共14页
为研究分网接入方式下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的交互振荡模式及阻尼特征,基于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及系列文章(一)建立的运动方程模型,提取了表征逆变侧... 为研究分网接入方式下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系统的交互振荡模式及阻尼特征,基于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及系列文章(一)建立的运动方程模型,提取了表征逆变侧电气与控制环节强耦合特性的多个弱阻尼交互振荡模式,研究了不同短路比工况下交互振荡模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复转矩系数法量化评估了整流侧/逆变侧内部自稳性路径及双极交互作用致稳性路径对主导交互振荡模式阻尼特性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不同短路比工况下交互振荡模式的阻尼比会进行重新分配;2)当逆变侧正负极短路比相差较大时,双极交互作用较弱,正负极系统的稳定性由2个交互振荡模式各自主导,且稳定性特征有所差异;3)当逆变侧正负极短路比相近时,双极间动态交互加强,交互振荡模式会同时主导参与系统两极的稳定性,正负极稳定性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 分网接入 交互振荡模式 阻尼特征 双极交互作用
下载PDF
Transient AC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Orientate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the Wind Turbine in the LCC-HVDC Sending Grid
6
作者 Bo Pang Xiao Jin +4 位作者 Quanwang Zhang Yi Tang Kai Liao Jianwei Yang Zhengyou He 《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EI CSCD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 transmission is a crucial way to solve the reverse distribution of clean energy and loads. The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VDC(LCCHVDC) has become a vital structure for HVDC due ...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 transmission is a crucial way to solve the reverse distribution of clean energy and loads. The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VDC(LCCHVDC) has become a vital structure for HVDC due to its high technological maturity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During the DC fault of LCC-HVDC, such as commutation failure, the reactive power regulation of the AC grid always lags the DC control process, causing overvoltage in the AC sending grid, which brings off-grid risk to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based on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Nevertheless, considering that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have fast and flexible reactive power control capability, optimizing the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wind turbin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ient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of the sending grid not only improves the operational safety at the equipment level but also enhances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wind turbine's reactive power on AC transient overvoltage. Then, it proposes an improved voltage-re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which contains a reactive power control delay compensation and a power command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voltage time series prediction. The delay compensation is used to redu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ntimely reactive power of wind turbines on transient overvoltage, and the power command optimization enables wind turbine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transient overvoltage, lea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AC voltage, thus suppressing the transient overvoltage.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in a ±800kV/5000MW LCC-HVDC sending grid model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tation failure lcc-hvdc Transient overvoltage Wind power
下载PDF
LCC-HVDC输电系统的仿真分析与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周楠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22期131-133,共3页
在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具有造价低、损耗小、潮流控制灵活等优势。文章详细介绍了HVDC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问题,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分析了接地短路和断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在瞬时性故障... 在电力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具有造价低、损耗小、潮流控制灵活等优势。文章详细介绍了HVDC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的应用问题,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分析了接地短路和断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在瞬时性故障结束后能够通过定电压和定电流控制实现自恢复,但在毫秒级故障中的稳定性较弱,可能导致失稳现象。文章的研究为HVDC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系统 lcc-hvdc 接地短路 断线仿真
下载PDF
受端近区光伏电站对LCC-HVDC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
8
作者 周于清 李大虎 +3 位作者 姚伟 宗启航 周泓宇 文劲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中国湖北等地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共同馈入的新型受端电力系统,光伏电站馈入直流受端换流站近区时,电力电子设备次同步振荡特性及子系统间交互作用有待分析。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大规模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影响展开研究... 中国湖北等地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共同馈入的新型受端电力系统,光伏电站馈入直流受端换流站近区时,电力电子设备次同步振荡特性及子系统间交互作用有待分析。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大规模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大规模光伏电站直流受端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从模态角度证实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进一步,通过主导模态观察各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特性,以减小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为目标,整定光伏控制参数可行域。最后,定义子系统参与度,衡量运行参数对系统间次同步交互作用的影响,得出受端电网强度较小、光照强度较大时,光伏电站与直流系统间交互作用更强的结论,同时在设计光伏电站并网时应选取阻抗比小的导线,减小光伏并网线路距离。研究结论可为光伏并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光伏电站 次同步振荡 交互作用 特征值分析
下载PDF
改善局部电网暂态电压稳定特性的LCC-HVDC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益华 饶宏 +3 位作者 郭琦 常东旭 曹润彬 陈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9-2819,共11页
随着广东电网负荷中心柔性互联工程的实施,电网分区间的交流联系变弱,大容量常规高压直流馈入的局部电网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下降,在逆变站近区严重交流故障冲击下可能暂态电压失稳。结合穗东换流站近区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优化直流... 随着广东电网负荷中心柔性互联工程的实施,电网分区间的交流联系变弱,大容量常规高压直流馈入的局部电网动态无功支撑能力下降,在逆变站近区严重交流故障冲击下可能暂态电压失稳。结合穗东换流站近区的暂态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优化直流低压限流控制(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参数并附加限制直流功率上升速率的优化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逆变站交流母线电压特征的控制策略自适应切换逻辑,有效减少了直流恢复过程中的无功消耗,达到以最小的控制代价实现最优控制效果的目的;基于实际电网运行方式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方案能显著提升换流站近区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交流系统故障后的直流换相失败。相关技术方案已在多个直流工程投入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暂态电压稳定 动态无功支撑 换相失败 低压限流控制 自适应切换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策略(二):阻抗特性与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云涛 李光辉 +2 位作者 王伟胜 何国庆 甄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45-4260,I0006,共17页
该文基于系列文章1建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阻抗模型,开展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阻抗特性和振荡机理分析。首先,研究LCC-HVDC送端交流端口阻抗... 该文基于系列文章1建立的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阻抗模型,开展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阻抗特性和振荡机理分析。首先,研究LCC-HVDC送端交流端口阻抗与阀本体交流阻抗、交流滤波器阻抗间的构成关系,分析直流线路、受端换流站、受端电网强度对送端换流站阀本体交流阻抗的主导影响;然后,研究送端换流站直流电流环对阀本体交流阻抗的重叠效应,分析送端换流站交流端口阻抗次/超同步频段负阻尼特性形成机理,并论述受端换流站和受端电网强度对送端交流端口阻抗特性的交互影响;接下来,建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等值模型,研究送端系统振荡边界条件,阐明LCC-HVDC对新能源并网点阻抗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揭示直驱风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双馈风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光伏(photovoltaic,PV)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机理;最后,不同类型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提出的次/超同步振荡机理的正确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 阻抗特性 振荡机理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经LCC-HVDC送出的送端电网频率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厚合 于浩田 +2 位作者 刘先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0-217,共8页
针对大规模风电经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LCC-HVDC)送出的送端电网所面临的严峻高频问题,充分挖掘风电潜在调频能力,提出一种风电与直流频率限制器(FLC)参与送端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分析直流FLC参与送端电网调频的响应特性,刻画送端电... 针对大规模风电经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LCC-HVDC)送出的送端电网所面临的严峻高频问题,充分挖掘风电潜在调频能力,提出一种风电与直流频率限制器(FLC)参与送端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分析直流FLC参与送端电网调频的响应特性,刻画送端电网频率与风电机组功率的下垂关系,设计风电机组变转速与变桨距角相结合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建立包括常规机组一次调频、风电机组下垂控制和直流FLC的频率响应综合模型,结合电网的频率稳定要求,采用灵敏度方法整定风电机组与直流FLC的调频参数,设计风电与直流FLC共同参与的频率协同控制策略.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频率协同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高频切机、直流过载运行风险,提高送端电网的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风电 lcc-hvdc 一次调频 直流FLC 协同控制
下载PDF
基于修正开关函数的LCC-HVDC整流站直流侧阻抗建模
12
作者 张海川 杨武 +1 位作者 李家银 廖伟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1期154-159,共6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凭借输送容量大、距离远等优势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换流站作为交直流系统连接枢纽,其精确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将换流变压器等值漏感折算至直流侧后的开关函数修正模型,该模型从根本上计及...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凭借输送容量大、距离远等优势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换流站作为交直流系统连接枢纽,其精确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将换流变压器等值漏感折算至直流侧后的开关函数修正模型,该模型从根本上计及换流站的换相过程,能够准确计算出稳态直流电压;同时基于该修正模型,建立了LCC-HVDC整流站的小信号直流侧低频阻抗模型。最后,在PSCAD/EMTDC中利用Cigre Benchmark模型,对提出的开关函数修正模型及建立的LCC整流站阻抗模型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开关函数 低频阻抗建模 小信号模型
下载PDF
基于相移原理的LCC-HVDC降维谐波状态空间建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杨 田旭 +3 位作者 赵劲帅 肖先勇 夏菲 王海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22,共12页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强非线性导致其内部频率耦合复杂多样,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与实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移原理的降维谐波状态空间(harmon...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强非线性导致其内部频率耦合复杂多样,传统建模方法难以兼顾准确性与实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移原理的降维谐波状态空间(harmonic state space,HSS)建模方法,将谐波域相移原理与HSS理论相结合,建立了LCC-HVDC系统的降维HSS模型。通过PSCAD/EMTDC平台搭建LCC-HVDC系统的时域仿真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CC-HVDC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并采用参与因子对失稳模态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辨识。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研究了HSS截断阶数对模型精度及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并给出了LCC-HVDC系统HSS模型截断阶数选取的建议。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且相较于传统HSS模型的维度降低了一半,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有效降低了理论分析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hvdc 谐波状态空间 相移原理 降维建模 小扰动稳定性 截断阶数
下载PDF
提高LCC-HVDC在弱交流系统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春义 吕乃航 张加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51-1764,1779,共15页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LCC-HVDC)系统在逆变侧连接弱交流系统时可能出现小信号失稳以及动态性能恶化的问题,需要同时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而现有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所用的目标函数往往仅描述系统的稳定性或动态性能,而...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LCC-HVDC)系统在逆变侧连接弱交流系统时可能出现小信号失稳以及动态性能恶化的问题,需要同时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而现有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所用的目标函数往往仅描述系统的稳定性或动态性能,而不能同时兼顾。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能够同时衡量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能量衰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的LCC-HVDC控制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建立LCC-HVDC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根轨迹和灵敏度分析辨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控制参数;然后,通过能量衰减指标计算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优化可行域,在可行域内以能量衰减指标为目标函数用蒙特卡洛算法对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不同运行点下的测试,证明经过参数优化的LCC-HVDC在弱交流系统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有明显提升,优化后的控制参数适用于传输功率不同的工况,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lcc-hvdc) 弱交流系统 能量衰减指标 控制参数优化
下载PDF
LCC-HVDC系统整流–逆变交互振荡模式稳定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硕 郭春义 +1 位作者 张加卿 刘晓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181-6191,共11页
LCC-HVDC系统联接弱交流系统时,整流站和逆变站之间存在强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对于弱交流系统场景,LCC-HVDC的整流侧和逆变侧交流系统在不同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组合下,系统稳定性由整流–逆变交互振荡模式主导,且随定电流... LCC-HVDC系统联接弱交流系统时,整流站和逆变站之间存在强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对于弱交流系统场景,LCC-HVDC的整流侧和逆变侧交流系统在不同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组合下,系统稳定性由整流–逆变交互振荡模式主导,且随定电流控制参数的改变呈现“单调–非单调”更迭现象。该文通过阻尼比特性曲线和参数灵敏度研究该“单调–非单调”更迭现象的产生机理,指出该现象是由两端交流系统强度相互制约下的整流–逆变强交互作用导致,体现出系统稳定性趋势的“木桶效应”,即LCC-HVDC系统的稳定性趋势由所联接交流系统强度弱的一侧换流站主导。基于PSCAD/EMTDC的详细电磁暂态仿真,验证整流–逆变交互振荡模式稳定变化趋势的“单调–非单调”更迭现象。该研究可为掌握实际工程交互作用振荡模式及选取合理控制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hvdc 交流系统强度 定电流控制器 整流–逆变交互振荡模式 “单调–非单调”更迭现象
下载PDF
基于阻尼路径的新能源经LCC-HVDC送出系统次同步交互作用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本锋 王义 +2 位作者 范辉 梁纪峰 张建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572-5589,共18页
大规模新能源通过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送出时,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电压源换流器(VSC)与LCC-HVDC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诱发次同步振荡(SSO)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该文提出一种阻尼路径分析法,研究新能源经LCC-HVDC... 大规模新能源通过电网换相型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送出时,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电压源换流器(VSC)与LCC-HVDC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诱发次同步振荡(SSO)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该文提出一种阻尼路径分析法,研究新能源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次同步交互作用。阻尼路径能够清楚地显示次同步频率扰动的传递过程,揭示系统内的次同步交互作用。根据扰动通过设备的不同,阻尼路径可分为三类,分别反映设备内部的阻尼作用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通过阻尼重构,可得到每条路径的阻尼,并使用类Heffron-Phillips模型中的阻尼系数对路径阻尼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达到分析次同步交互作用对SSO模式阻尼影响的目的。最后以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为算例,验证了阻尼路径分析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lcc-hvdc 次同步交互作用 阻尼路径 阻尼重构
下载PDF
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抑制策略(一):计及受端影响的阻抗建模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云涛 李光辉 +2 位作者 王伟胜 何国庆 甄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7-441,共15页
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严重制约系统安全运行。阻抗模型逐渐成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振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有效方法。现... 新能源基地经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严重制约系统安全运行。阻抗模型逐渐成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振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有效方法。现有LCC-HVDC阻抗建模将受端换流站等效为理想电压源,未考虑受端换流站和受端电网强度等因素。该文首先建立计及受端换流站及受端电网强度的LCC-HVDC阻抗解析模型,分析换流站交流侧与直流侧间、送端换流站与受端换流站间的阻抗耦合关系。然后,基于送受端耦合小信号模型,揭示受端电网强度、受端换流站锁相环与直流电压环控制、送端换流站直流电流环控制对LCC-HVDC送端交流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新能源发电和LCC-HVDC输电控制保护装置,构建新能源基地经LCC-HVDC送出系统全电磁暂态实时仿真平台,开展系统振荡阻抗分析与时域仿真,验证LCC-HVDC受端对送端系统振荡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lcc-hvdc 次/超同步振荡 阻抗建模
下载PDF
LCC-HVDC换流站无功电压控制问题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秋楠 晋宏杨 +1 位作者 刘东 陕华平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LCC-HVDC直流输电系统,其稳态电压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重要控制对象,目前换流站无功补偿与电压控制主要通过无功补偿设备投切实现。通过对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和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分析,指出当前换流站在实际... 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LCC-HVDC直流输电系统,其稳态电压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重要控制对象,目前换流站无功补偿与电压控制主要通过无功补偿设备投切实现。通过对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和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分析,指出当前换流站在实际运行中无功控制参数、低压无功补偿设备控制、同步调相机稳态电压支撑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3项LCC-HVDC换流站无功电压控制优化措施,有效拓展了换流站稳态电压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hvdc换流站 无功补偿设备 无功电压控制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Voltage Supporting Capability of Multi-VSC-HVDC Subsystems Operation Strategy to Receiving-end LCC-HVDC Network in Weak AC Grid 被引量:2
19
作者 Tao Li Yongli Li Yuchen Zhu 《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CSCD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For the hybrid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in which the receiving-end grid is a strong AC grid including LCC-HVDC subsystems and multiple VSC-HVDC subsystems,it has higher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However,for weak AC g... For the hybrid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in which the receiving-end grid is a strong AC grid including LCC-HVDC subsystems and multiple VSC-HVDC subsystems,it has higher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However,for weak AC grid,the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multi-VSC-HVDC subsystems to the LCC-HVDC subsystem(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mVSCs-LCC)can resist the risk of commutation failure.Based on this conside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n evaluation index called Dynamic Voltage Support Strength Factor(DVSF)for the hybrid multi-infeed system,and uses this index to qualitatively judge the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mVSCs-LCC in weak AC grid.In addition,the proposed evaluation index can also indirectly judge the ability of the LCC-HVDC subsystem to suppress commutation failure.First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ower flow of the LCC and VSC networks in the steady-state is analyzed,and the concept of DVSF applied to hybrid multi-infeed system is proposed.Furthermore,the DVSF index is also used to qualitatively judge the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mVSCs-LCC.Secondly,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VSC-HVDC subsystems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strategies on the DVSF is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ncept of DVSF.Finally,the indicator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rough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More importantly,the effects of multi-VSC-HVDC subsystems using different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ies on the voltag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receiving-end LCC-HVDC subsystem are also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Voltage support Multi-VSC-HVDC lcc-hvdc Commutation failure DVSF Control strategy
下载PDF
方向纵联保护对LCC-HVDC逆变侧交流线路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栋 高厚磊 +1 位作者 李文琳 刘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3-40,共8页
基于电压、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纵联保护原理广泛应用于交流线路的主保护。由于LCC-HVDC逆变侧交流线路具有不同于纯交流系统的故障特性,方向纵联保护能否继续适用需加以分析。首先,分析了逆变站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未发生换相失败、发... 基于电压、电流故障分量的方向纵联保护原理广泛应用于交流线路的主保护。由于LCC-HVDC逆变侧交流线路具有不同于纯交流系统的故障特性,方向纵联保护能否继续适用需加以分析。首先,分析了逆变站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未发生换相失败、发生单次换相失败、发生连续换相失败)对方向纵联保护的影响。其次,分析了逆变侧三种典型的交流出线结构(单回线单输电走廊、单回线多输电走廊、多回线输电走廊)对方向纵联保护的影响。最后,基于±800 kV天中直流系统(包括逆变侧500 kV交流出线)PSCAD仿真模型,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纵联保护 lcc-hvdc 逆变侧交流线路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