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婺源蓝冠噪鹛种群生存力分析
1
作者 肖畅 程彬彬 +4 位作者 石金泽 黎敏灵 刘洁 杨军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1-541,共11页
为了解蓝冠噪鹛(Pterorhinus courtoisi)的灭绝风险,预测未来种群变化趋势,采用Vortex 10.5.0模型对蓝冠噪鹛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并模拟不同参数对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影响,探索制约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 为了解蓝冠噪鹛(Pterorhinus courtoisi)的灭绝风险,预测未来种群变化趋势,采用Vortex 10.5.0模型对蓝冠噪鹛进行种群生存力分析,并模拟不同参数对蓝冠噪鹛种群数量的影响,探索制约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标准状态下(考虑近交、灾难因素),蓝冠噪鹛灭绝概率为73%,内禀增长率(R)为0.1480,周期增长率(λ)为1.1595,净生殖率(R0)为1.5046,雌性和雄性的平均世代时间(T)为2.76 a。在9个参数敏感度分析中,性别比例、1岁后雄性死亡率和天敌灾害发生频率3个参数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蓝冠噪鹛仍有灭绝风险,其保护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控制天敌捕食压力、提高蓝冠噪鹛雄鸟成活率,将有益于蓝冠噪鹛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冠噪鹛 种群生存力分析 Vortex模型 婺源
下载PDF
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棕噪鹛和丽色噪鹛繁殖巢的记述 被引量:3
2
作者 付义强 张正旺 +1 位作者 陈本平 凌征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8-488,共1页
关键词 棕噪鹛 丽色噪鹛 繁殖巢 老君山
下载PDF
红头噪鹛一新亚种描记(雀形目:鹲科:画眉亚科)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红头噪鹛 (Garrulaxerythrocephalus)全世界有 14个亚种 ,中国有 5个亚种 ,云南原记录有 3个亚种。采自云南近中部哀牢山脉景东、双柏、新平等县境内的红头噪鹛 7号成鸟标本与记录的各亚种有显著区别 ,并且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分布区域。... 红头噪鹛 (Garrulaxerythrocephalus)全世界有 14个亚种 ,中国有 5个亚种 ,云南原记录有 3个亚种。采自云南近中部哀牢山脉景东、双柏、新平等县境内的红头噪鹛 7号成鸟标本与记录的各亚种有显著区别 ,并且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分布区域。因而鉴定为一新亚种 ,命名为红头噪鹛哀牢山亚种 (Garrulaxerythrocephalusailaosh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头噪鹛 新亚种 雀形目 Weng科 画眉亚科 哀牢山 云南
下载PDF
A test of genetic divergence of a bird existing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
4
作者 Lu Wang Fangqing Liu +3 位作者 Lan Zhao Yaling Xu Tianyu Zhang Longying Wen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Island ecosystems,serving as natural laboratories,facilitate geographical isolation,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and species divergence.The Sichuan Basin,surrounded by mountain ranges,represents a typical continental isl... Island ecosystems,serving as natural laboratories,facilitate geographical isolation,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and species divergence.The Sichuan Basin,surrounded by mountain ranges,represents a typical continental island due to its marked environmental spatial heterogeneity.This heterogeneity may contribute to geographical isolation and habitat heterogeneity,resulting in genetic divergence within populations.Therefore,we used the 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Garrulax sannio)as a model specimen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gence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given its presence in various habitats within and beyond this basin.Employing a RAD-seq dataset of 140 G.sannio individuals from 17 distinct ecological zone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we conducted PCA,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and gene flow analysi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G.sannio groups.Additionally,in conjunction with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data,we performed isolation by distance,isolation by environment,PCA,and latent factor mixed model analysis to identif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enetic divergence among these G.sannio groups.In summary,the 17 G.sannio groups were categorized into high-elevation,medium-elevation,and lowelevation groups.Genetic divergence in G.sannio may be attributed to both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key ecological factors,particularly elevation and key climatic variables.Notably,the high-elevation group exhibited a greater number of SNPs and select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key ecological factors compared to the lowelevation group.The ADCY9 gene and several associated key pathways were identified as crucial elements driving ecological adaptation(elevation and key climatic variables)in the high-elevation group.Furthermore,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glacial cycles may have facilitated gene flow among these groups residing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of genetic divergence in G.sannio influenced by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key ecological factors betwee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 ranges.These results lay the ground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continental i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divergence 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RAD-seq) Sichuan Basin 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
下载PDF
圈养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合作繁殖行为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道强 吴志勇 +2 位作者 王晓虹 黄海玲 李东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其野生种群仅限于江西婺源,数量不超过300只。在其全球圈养种群中,南昌动物园的靛冠噪鹛是唯一确定来自于婺源的群体。2015年,对该群体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发现雄鸟可能通过筑巢来赢得...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中国特有的鸟类,其野生种群仅限于江西婺源,数量不超过300只。在其全球圈养种群中,南昌动物园的靛冠噪鹛是唯一确定来自于婺源的群体。2015年,对该群体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发现雄鸟可能通过筑巢来赢得与雌鸟交尾的机会,而雌鸟并不会只选择1只雄鸟。即便如此,不是所有的雄性个体都有机会交尾,也不是所有的巢都会用于产卵。但是它们之中大部分个体会参与孵化,孵化期的白天(5:00-17:00)成鸟平均翻蛋9.83-11.33次/h、凉蛋7.17-8.83次/h、换孵9.14-9.67次/h;孵化期的夜间由1-2只成鸟卧巢而不换孵;育雏期全部的成鸟都会参与育雏,雏鸟离巢前每天的5:00-17:00,成鸟平均喂食频率为20.67-31.83次/h;当雏鸟离巢后,每天投放饲料后的30 min内,3只雏鸟分处不同位置,获得成鸟喂食的平均次数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8.33次、41.67次、36.67次。虽然在繁殖期内伴有竞争,但是从来不会影响合作大势,更不会伤及卵或雏鸟。育雏期内雏鸟离巢之前,成鸟争斗行为频率19-20.92次/h,显著高于孵化期的争斗行为频率7.42-11.75次/h,而一旦雏鸟开始尝试离巢探险,成鸟的争斗行为频率则骤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冠噪鹛 圈养 合作繁殖 行为
下载PDF
蓝冠噪鹛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志勇 刘道强 +2 位作者 王晓虹 李东涛 黄海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94-295,300,共3页
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一种仅分布于中国江西婺源的极度濒危鸟类,曾经被视为黄喉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 galbanus courtoisi),后升格为独立种。现阶段国外在欧美部分动物园内有圈养,国内香港海洋公园和南昌动物园有圈养,综合... 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一种仅分布于中国江西婺源的极度濒危鸟类,曾经被视为黄喉噪鹛华南亚种(Garrulax galbanus courtoisi),后升格为独立种。现阶段国外在欧美部分动物园内有圈养,国内香港海洋公园和南昌动物园有圈养,综合国内外圈养种群的研究经验和野生状态下部分研究情况,查阅相关文献,从论述蓝冠噪鹛及蓝冠噪鹛同属物种的研究开始,对国内外蓝冠噪鹛研究现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性评述。目前,噪鹛属鸟类的研究已经相对深入,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研究,而且分析较全面,而蓝冠噪鹛的研究只停留在栖息地的考察,未涉及到繁殖生态及微观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鹛属 蓝冠噪鹛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悬挂喂食对靛冠噪鹛采食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刘道强 吴志勇 +2 位作者 黄海玲 李东涛 王晓虹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长期定点定时投放,会造成靛冠噪鹛觅食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尤其在圈养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子代个体更是如此。基于南昌动物园一贯的饲喂方式,选取靛冠噪鹛自然界的食物,以悬挂的方式投喂,观察靛冠噪鹛在不同条件下的...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长期定点定时投放,会造成靛冠噪鹛觅食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尤其在圈养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子代个体更是如此。基于南昌动物园一贯的饲喂方式,选取靛冠噪鹛自然界的食物,以悬挂的方式投喂,观察靛冠噪鹛在不同条件下的饲料盆、地面及空中的采食频率,以此评估和优化饲养方案。观察结果显示,靛冠噪鹛在植被丰富的地面觅食,以及以悬挂的方式给食,相对于仅从饲料盆中取食,更符合其自然习性。冬季悬挂野生浆果则在地面的觅食行为频次发生极显著改变,由12.23±2.96升至16.10±1.07;夏季悬挂苹果则在饲料盆内的取食频次显著减少,由11.50±0.87降至9.50±2.02,而苹果的平均日采食量却出现极显著的增加,由(3.20±1.44)g升至(10.62±4.21)g。此外,靛冠噪鹛较大群体(10只)与较小群体(4只)相比,其采食行为更为丰富,且有利于雏鸟的学习认知和行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冠噪鹛 采食 觅食 行为频率 悬挂喂食
下载PDF
婺源靛冠噪鹛生物学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何芬奇 林剑声 +5 位作者 闻丞 林植 石全华 黄慧琴 程松林 肖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5,共9页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由原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复又被]剥离出来的一独立鸟种并由此而为中国南方之特有种,具两个地理上相互分离/分立的亚种,其指名亚种于中国东南、亚种simaoensis于中国西南;因其对繁殖生境之狭选性...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由原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复又被]剥离出来的一独立鸟种并由此而为中国南方之特有种,具两个地理上相互分离/分立的亚种,其指名亚种于中国东南、亚种simaoensis于中国西南;因其对繁殖生境之狭选性且群体数量之稀缺而被列为极危物种(CR)。十余年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其指名亚种于繁殖季节几乎仅见于江西婺源,营巢于低地村落乡镇的林木间,为典型合作繁殖鸟种。统计结果显示,在婺源靛冠噪鹛各繁殖群体中,其每年的营巢数量从未超过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3,接近1/3已是很好年景;若首批卵和/或雏鸟遭天敌捕杀,二次所筑之巢的数目则充其量不及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5,且二次筑巢通常在首批卵和/或雏鸟遭捕杀后月余方才开始;野外未见婺源靛冠噪鹛在一年之内有第三次筑巢的现象。若以成鸟引领当年幼鸟离开其繁殖地即视其繁殖期成功结束,则从未记录到当年幼鸟的数量有达到该繁殖群成鸟数量1/4的例子,能够接近或达到1/5已属上乘;作为另一方面,婺源靛冠噪鹛的某个或某几个繁殖群由于巢卵遭捕食而在个别年份中无幼鸟问世却并不罕见。目前已能确定婺源靛冠噪鹛有9个繁殖群体,个体总量逾300只,且在过去的5年中其数量略呈增长趋势。另外,尽管10余年来野外找寻simaoensis亚种的努力从未间断,但无论在已知原产地并周边地带却一直未能[再]发现该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冠噪鹛 生物学 江西婺源
原文传递
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付义强 张正旺 +1 位作者 陈本平 凌征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共7页
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 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在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的冬季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区内,红翅噪鹛冬季多集小群活动,主要选择次生林,而回避原生林和人工林。2个冬季在野外共遇见红翅噪鹛21群78只。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红翅噪鹛喜欢在海拔较低、坡位较高、坡向偏阳、乔木稀疏矮小、灌木稠密、草本植物较高、藤本植物较丰富及植被总盖度较大的区域活动。此外,红翅噪鹛还倾向于选择距离林缘和水源较近的生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坡向、乔木均高和灌木盖度是影响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选择的3个最重要变量,由这3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π(x)=eg(x)/(1+eg(x)),g(x)=-1.927+1.824×坡向-0.337×乔木均高+2.136×灌木盖度。该模型对红翅噪鹛冬季栖息地选择的预测准确性达到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噪鹛 栖息地 冬季 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中国的噪鹛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鹏飞 李娜 +3 位作者 张娟丽 秦雪雪 楼瑛强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中国的噪鹛种类丰富,共计有40种之多,其中噪鹛属28种,彩翼噪鹛属12种。本文综述了我国噪鹛类分布、分类现状和已报道的噪鹛类生态学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繁殖生态、身体大小性二态、配偶选择、体温调节和适应性产热、鸣唱等方面的研究。以... 中国的噪鹛种类丰富,共计有40种之多,其中噪鹛属28种,彩翼噪鹛属12种。本文综述了我国噪鹛类分布、分类现状和已报道的噪鹛类生态学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繁殖生态、身体大小性二态、配偶选择、体温调节和适应性产热、鸣唱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鹛 分类 分布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