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考古剖面保护研究与工程实践
1
作者 张秉坚 孙海波 郭青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 良渚古城老虎岭水坝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系统中的一处典型遗存,对中国文明起源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清晰地展示老虎岭水坝土遗址上“草裹泥”筑坝工艺的痕迹,针对温热、潮湿、多雨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难题,在总结吸取国内土遗址保护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助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和敦煌研究院的工程经验,提出了一套避免使用化学材料加固,而以“黑屋+隔水+控湿”为主的小环境控制工程策略,包括:构建遮光大棚以避雨和抑制绿色生物生长;铺设防水毯以防止坝体渗水;设置电加热玻璃罩以保湿和封闭展示面;采用气相补水以调控空气湿度和土体含水率;采用植物精油等绿色环保技术防治微生物;同时做好遗址实时监测和管护等。这套综合保护措施是土遗址保护理念和工程实践的一次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土遗址 湿法保护 小环境控制 考古剖面 老虎岭水坝遗址 良渚古城
下载PDF
当代古遗址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良渚遗址”为例
2
作者 高雅暄 林竟路 《设计》 2024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探讨当下立足良渚遗址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创新思变,探究良渚遗址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破局路径,由此更好地促进古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提升古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化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良渚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探讨当下立足良渚遗址文化的文创产品的创新思变,探究良渚遗址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破局路径,由此更好地促进古遗址的保护与发展,提升古文化资源向多元化产品的转化能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首先,对良渚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开发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价值意义,通过当下案例加以论证,深入研究了良渚遗址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加以延展。通过解构,呈现出一种新的良渚遗址文创产品新模式,最终构建出当代良渚遗址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为同类古遗址文创产品未来创新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遗址 文创产品 良渚遗址 开发策略 多元化
下载PDF
基于最小干预与最低建造原则——良渚瑶山遗址、良渚老虎岭水坝遗址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蔡笑昂 孙娇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是实现历史与自然融合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杭州良渚瑶山遗址公园与良渚老虎岭水坝遗址为例,探讨在最小干预与最低建造原则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这些原则旨在保护和凸显遗址的历史价值,同时尊重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实... 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是实现历史与自然融合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杭州良渚瑶山遗址公园与良渚老虎岭水坝遗址为例,探讨在最小干预与最低建造原则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这些原则旨在保护和凸显遗址的历史价值,同时尊重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实现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于环境的敏感性、历史的连续性、文化的展示以及可持续性的实现,以确保遗址与周边景观的无缝融合,创造出一个既保护遗产又促进公众教育与享受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干预 最低建造 良渚文化遗址 风景园林设计
下载PDF
浙江良渚遗址群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史辰羲 莫多闻 +3 位作者 李春海 刘斌 毛龙江 李明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 良渚遗址群是距杭州市西北18 km的良渚镇和瓶窑镇毗邻地带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代表了良渚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是良渚文化的中心。根据在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墙外侧开挖的良渚北剖面、良渚西剖面沉积样品的粒度分析、孢粉分析数据,以及综合区域内多个剖面地层对比,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全新世良渚遗址群内环境演变可以分为4个阶段:(1)7 ka BP以前的平原区多为静水沉积环境,水域范围较大,水位较高,且水深逐渐增加,不太适合人类活动;(2)7~5.1 ka BP区域水位有所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部分较高的地区露出水面,较少接受沉积,一些低洼地区接受了沼泽相或河流泛滥相沉积,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开始出现;(3)5.1~4.3 ka BP水位较低,文化快速发展,平原上多见良渚文化遗迹,一些遗址堆积了较厚的良渚文化层;(4)4.3 ka BP以后水位再次升高,良渚文化衰落,多数良渚文化层之上都覆盖一套黄色或黄褐色泛滥相沉积。该地区全新世时期的水位波动与人类文化兴衰演化历史相关的现象表明,良渚遗址区域内地貌特征及水文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良渚文化兴衰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良渚遗址群 粒度 孢粉
下载PDF
潮湿环境的定量判别初探——以杭州良渚遗址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秉坚 周环 王旭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土遗址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影响土遗址自然寿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确定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杭州良渚遗址进行的调查,提出可用含水量、相对湿度、潮湿系数三个参数,定量地界定"潮湿环境",即下述三个条件有一条满... 土遗址所处的环境不仅是影响土遗址自然寿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确定各种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杭州良渚遗址进行的调查,提出可用含水量、相对湿度、潮湿系数三个参数,定量地界定"潮湿环境",即下述三个条件有一条满足即可以界定为潮湿环境。1.当与土遗址紧邻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25%或者直接与水体相邻,并且使遗址土体的年均含水量大于18%;2.当土遗址周围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6%;3.当土遗址所处地区的潮湿系数大于1.50。同时也可依据这三个参数数值的大小进一步将土遗址的潮湿程度细分为,高度潮湿、中度潮湿、低度潮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潮湿 含水量 相对湿度 潮湿系数 良渚遗址
下载PDF
良渚遗址古水系调查中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林金鑫 田钢 +3 位作者 王帮兵 许德树 刘菁华 赵文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4-960,共7页
为了快速查明良渚古城外古水系及文化堆积层的分布特征,进而揭开良渚古城所依赖的地理环境背景的面纱.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磁法、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和放射性测量等.对这些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形成最终的... 为了快速查明良渚古城外古水系及文化堆积层的分布特征,进而揭开良渚古城所依赖的地理环境背景的面纱.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磁法、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和放射性测量等.对这些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形成最终的地球物理解释结果,并将该结果与钻探资料进行对比验证.野外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表明: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对古水系沉积和文化堆积层均有较明显的反映,探测结果与钻探结果较好地吻合,说明地球物理方法是有效、可行且经济的考古勘探方法.研究结果也表明,多种地球物理方法互相对比、验证,有利于对异常目标的识别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系 综合地球物理 良渚古城 科技考古
下载PDF
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器的无损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顾冬红 干福熹 +3 位作者 承焕生 陆建芳 左骏 李青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4期42-52,共11页
为判断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器的地质成因和产地,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出土玉器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学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46件玉器中67.4%的样品主要矿... 为判断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良渚文化玉器的地质成因和产地,利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等无损分析技术对出土玉器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学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46件玉器中67.4%的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玉料的质量较好,可能来自同一种成矿类型的矿床。研究表明无损伤分析技术是古代玉器研究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为探索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的玉料来源提供了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城墩遗址 良渚文化 玉器 无损分析
下载PDF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 被引量:19
8
作者 史威 马春梅 +2 位作者 朱诚 王富葆 李世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9-1138,共10页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期与海面下降至低海面过程相一致。此时本区洪积层、埋藏遗址及遗址地层中文化间歇层等发育皆反映古洪水泛滥事件的存在;而良渚期侵蚀面上的铁锰结核聚集现象及现没于水下的众多良渚期开挖的古井等遗迹还反映出这一时期也曾发生过气候干燥事件。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繁荣发展期陆地面积扩大,气候略好于今天;而良渚文化衰亡期则处于4300~3800aB.P.间的水、旱灾丛生的低海面气候异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良渚时期 典型遗址及剖面 古侵蚀面 环境变迁 突变事件
下载PDF
江苏溧阳软玉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的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晶 高洁 +2 位作者 童欣然 皮白灵 杨明星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25,33,共8页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但后者的w(FeOT)明显高于前者的。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δEu普遍高于溧阳软玉样品的,大部分为负异常,为轻稀土亏损型,微量元素种类多;溧阳软玉样品的δEu为负异常,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种类少,说明两种样品应不属于同一产地或同一成因性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溧阳软玉样品的不同,这与当今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来源于溧阳软玉的观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透闪石 溧阳 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 良渚文化
下载PDF
浙江瓶窑镇卞家山遗址良渚文化晚期孢粉及植硅体记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翡 金幸生 赵晔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47,共6页
Multi-proxy data from pollen,phytolith and archaeology are combine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especially water condition)during late Liangzhu peri... Multi-proxy data from pollen,phytolith and archaeology are combine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especially water condition)during late Liangzhu period at Bianjiashan site,Zhejiang Province.Three stages of human impact changes are defined.During the first stage,pollen assemblage indicated a well-diversified broadleav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forest(dominated by evergreen/deciduous Quercus,Altingia,Liquidambar,Tilia,Zelkova,Juglans,etc),which corresponds to a warm and wet condition.Rice pollen and phytolith records show rice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on the low-lying field area.With the rise of the precipitation(during the second stage),rice glum phytolith decreases,and tree phytolith goes up,which reflects the intense deforestation,corresponding to the excavation of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i.e.the dock.Because of poor pollen preservation at the third stage,phytolith analysis provides an alternate mea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At this stage,wild grasses and reed flourished in the low-lying plain area nearby the site,rice agricultural activity continued.The variation of tree pollen concentration show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impact since late Liangzhu Cultur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孢粉 植硅体 农业生产工具 晚期 遗址 浙江 植物化石
下载PDF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丽娟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1期27-30,共4页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下载PDF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至良渚时期玉器的材质特征与玉料来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谷娴子 黄翔 +3 位作者 丘志力 张跃峰 郑昕雨 裔传臻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测试,本次研究对其中6件崧泽玉器和478件良渚玉器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无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玉...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测试,本次研究对其中6件崧泽玉器和478件良渚玉器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无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萤石3类;良渚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云母质玉、萤石、滑石质玉、绿松石7类。确认部分透闪石玉样品为含石墨包裹体的青花玉品种,所有透闪石玉样品的Sr含量都小于50μg/g,与已知江苏小梅岭透闪石玉不符。揭示福泉山遗址所用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均存在超基性岩型、大理岩型两种成因类型,有多产地来源的特点,为从玉料使用角度全面认识南方史前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泉山遗址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玉器材质 玉料来源
下载PDF
安徽含山凌家滩祭坛的初步研究——兼及良渚文化祭坛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玮 《东南文化》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剖析凌家滩祭坛的构造,对比良渚文化祭坛性质的研究,通过解读为祭坛定性的诸因素,认为“祭坛”一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凌家滩祭坛和墓葬分布之间的关系,似无法引证该遗址所处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 凌家滩 良渚文化 祭坛
下载PDF
良渚遗址群保护与利用主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新民 《东南文化》 2003年第3期79-82,共4页
只研究良渚遗址群的纯学术问题,不与当今现实有机结合,那么良渚遗址群的利用前景决非美妙。
关键词 良渚文化 遗址群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丽娟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下载PDF
良渚古城考古的实践、收获与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斌 陈明辉 +3 位作者 闫凯凯 王永磊 朱雪菲 朱叶菲 《杭州文博》 2018年第2期10-17,共8页
自2007年以来,良渚古城经过10年连续不断的考古工作,确认6.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近郊体系,以及1000平方公里的远郊腹地,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良渚古城今后的田野工作仍将以框架与细节并重,宏观与微观结... 自2007年以来,良渚古城经过10年连续不断的考古工作,确认6.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100平方公里的近郊体系,以及1000平方公里的远郊腹地,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良渚古城今后的田野工作仍将以框架与细节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展考古的视野,加大研究的深度,并进一步迈向科学化、国际化、公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古城 区域系统调查 全覆盖式勘探 主动性发掘
下载PDF
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地层的孢粉记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春梅 田名利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6,共10页
对采自太湖西部的江苏溧阳市神墩遗址地层的17块土样进行了孢粉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距今约7千年以前,研究地区尚无人类活动的痕迹,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如青冈、枫香、胡桃、栎、枫杨、悬铃木、榆和松等,反映比... 对采自太湖西部的江苏溧阳市神墩遗址地层的17块土样进行了孢粉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距今约7千年以前,研究地区尚无人类活动的痕迹,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如青冈、枫香、胡桃、栎、枫杨、悬铃木、榆和松等,反映比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马家浜文化早期气候温暖湿润,体现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向晚期过渡时,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温凉偏干。马家浜文化晚期,遗址周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繁茂,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比较适宜人类活动与居住。良渚文化时期,木本植物花粉明显减少,草本花粉增加,约占孢粉总数的50%,气候环境为温凉。草本植物花粉中直径大于37μm的禾本科含量很大,达37.1%,可能是先人类进驻,开始进行农作,有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的大量种植。春秋时期,气候条件比良渚时期要好,较温湿,环纹藻等藻类孢子有较多出现,说明遗址区可能曾被淡水淹没成湖沼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气候与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神墩遗址 溧阳 江苏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考古遗址识别与分析——以良渚古城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依欣 董少春 +3 位作者 王晓琪 尹宏伟 徐士进 胡欢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0-695,共16页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影像以其高空间覆盖、高分辨率和无损探测等优势在考古遗址的发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处理主要包括基于像素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基于像素的影像处理方法能够在宏观上识别考古遗址...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影像以其高空间覆盖、高分辨率和无损探测等优势在考古遗址的发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处理主要包括基于像素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基于像素的影像处理方法能够在宏观上识别考古遗址的整体外貌,而面向对象的影像处理方法能够从地物的几何形态、纹理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把握不同遗址类型的特征,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分类识别.阐述了基于像素和面向对象相结合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在考古遗址识别上的应用,并以良渚大型遗址群为例,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的多光谱影像和全色波段影像、TerraSAR-X雷达影像和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识别并提取了作为良渚遗址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墙和城内的台地,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对考古遗址进行甄别,并将识别结果与良渚古城已有的考古资料进行了对比,遗址识别吻合度达到83.84%.这一识别结果证明了该研究思路的可靠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提高考古遗址的识别精度和准确性、全面把握遗址的分布和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考古 良渚古城 遗址识别 光学遥感影像 雷达遥感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的古人口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侃 林留根 +2 位作者 甘恢元 闫龙 朱晓汀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古人口学研究包含对人口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研究,本文对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和生育水平的估计,后者采用的是用n_(30+)/n_(5+)估算粗出生率的方法。蒋庄人口的性别比是105,属于正常范围。模型拟... 古人口学研究包含对人口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研究,本文对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和生育水平的估计,后者采用的是用n_(30+)/n_(5+)估算粗出生率的方法。蒋庄人口的性别比是105,属于正常范围。模型拟合研究发现蒋庄人口的死亡年龄结构接近正态分布,这种现象可能与婴幼儿统计漏查、成人年龄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老年"标准的定义有关。通过估算粗出生率并将蒋庄样本和其他新石器时代人骨样本进行粗出生率的对比,发现蒋庄人口的生育水平较高,可能与其环境优渥、文明进步有关。研究还表明,对新方法的尝试和对人骨样本代表性的重视是推动古人口学进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口学 蒋庄遗址 良渚文化
下载PDF
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的实践思考——以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伟 刘志聪 +1 位作者 李世瑾 张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32-137,共6页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在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之间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有益尝试,通过遗址的保护展示及其价值的阐释,使得遗址公园的内涵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采用EPC建设实施模式,文物考古、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及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在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之间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有益尝试,通过遗址的保护展示及其价值的阐释,使得遗址公园的内涵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采用EPC建设实施模式,文物考古、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及后期运营各团队通力合作,将文物遗址的悠久历史和所蕴含的宝贵价值传达给公众,为探索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保护 良渚古城遗址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EPC建设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