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衷叙事: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
1
作者 赵佩汶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在通常推崇大团圆世俗理想的聊斋俚曲十五种中,《蓬莱宴》与《寒森曲》却以主人公升仙而离家作结。《蓬莱宴》的言语、情节和结构都存在矛盾,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摆不定,暗合蒲松龄在现实中的遭际与挣扎,升仙结局是在现实与理想之外另辟... 在通常推崇大团圆世俗理想的聊斋俚曲十五种中,《蓬莱宴》与《寒森曲》却以主人公升仙而离家作结。《蓬莱宴》的言语、情节和结构都存在矛盾,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摇摆不定,暗合蒲松龄在现实中的遭际与挣扎,升仙结局是在现实与理想之外另辟的“蹊径”。《寒森曲》的主人公商三官突破性别限制的奇举被高度赞赏,但也需要承受父权社会的规训,其升仙归宿是折衷叙事的结果。不同于常见的“元结局”,聊斋俚曲中的升仙幻想既是无奈的妥协,又是能够酝酿出高层次“个性”的“积极幻想”。原本限定在“劝世”模套下的俚曲,也得以承载更为复杂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俚曲 《蓬莱宴》 《寒森曲》 积极幻想
下载PDF
蒲松龄纪念馆藏聊斋俚曲抄本叙录
2
作者 李汉举 田葵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3期92-100,共9页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著述宏富,除《聊斋志异》外,聊斋俚曲也是其重要作品。自蒲松龄手稿本失传后,俚曲仅通过抄本流传下来,只在淄川一带很小的范围里传播,世人知之甚少。抄本为存续俚曲功不可没,却造成了各个抄本抄录时间和源流的差异,既...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著述宏富,除《聊斋志异》外,聊斋俚曲也是其重要作品。自蒲松龄手稿本失传后,俚曲仅通过抄本流传下来,只在淄川一带很小的范围里传播,世人知之甚少。抄本为存续俚曲功不可没,却造成了各个抄本抄录时间和源流的差异,既形成了不同的抄本体系和传播途径,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抄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讹误问题。从版本学和校勘学的角度来看,聊斋俚曲的发现、整理与刊布做出了大量实绩性的成果,却是基于各自著述立论,而对于聊斋俚曲自身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故此,围绕蒲松龄纪念馆藏俚曲抄本,对已发现俚曲抄本及其各个校本加以梳理和叙录,以期有助于俚曲的校勘与整理,为普及和研究构建扎实的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纪念馆 聊斋俚曲 抄本 叙录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方言字源、音源考
3
作者 李若楠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写成的一部中国民间戏曲集,里面保存着众多的方言俗语。以往研究以直接对方言进行阐释为主,较少探索方言的来源。而对方言来源的追溯,不仅有利于分析其字形、读音的变化问题,同时对该词的释义准确与否... 《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写成的一部中国民间戏曲集,里面保存着众多的方言俗语。以往研究以直接对方言进行阐释为主,较少探索方言的来源。而对方言来源的追溯,不仅有利于分析其字形、读音的变化问题,同时对该词的释义准确与否有着重要价值。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聊斋俚曲集》中的七处方言作字源、音源上的考释,分析其字形、语音的形成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方言 字形 语音 演化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语法特点的差异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树铮 孙韵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2,共7页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助词“可”和“着”;代词“乜”;人称代词;“的”的 特殊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 语法特点 比较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误字举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董绍克 赵春阳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95-101,共7页
根据现存的抄本对《聊斋俚曲集》中的37个字在“路本”、“盛本”、“蒲本”中的误字做了考察,指出其错误根源及性质,并一一做了纠正。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误字 版本
下载PDF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用韵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树铮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5,共5页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是用地道的山东中部方言写成的民间戏曲。本文研究其用韵,揭示300年前鲁中方言的韵母特点和声调特点。
关键词 方言 俚曲 韵母 声调 用韵 提示 蒲松龄
下载PDF
从《聊斋俚曲》看明清山东方言里的介词“着” 被引量:3
7
作者 魏红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但仍很兴盛,而且保留了其早期的用法。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当时山东方言内部的地域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于研究汉语历史方言和现代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着” 明清 山东方言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重叠形式四题
8
作者 崔山佳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2期170-185,共16页
《聊斋俚曲集》的动词与形容词重叠较有特色,如"A打A"中的"打"是中缀;汉语中有无"VP了VP"重叠形式,学界有争议,但《聊斋俚曲集》有14处,其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聊斋俚曲集》有不少"VOV"动词... 《聊斋俚曲集》的动词与形容词重叠较有特色,如"A打A"中的"打"是中缀;汉语中有无"VP了VP"重叠形式,学界有争议,但《聊斋俚曲集》有14处,其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聊斋俚曲集》有不少"VOV"动词重叠形式,其实,还有一些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VPOVP";汉语中还有"V上一V"重叠形式,目前为止,《聊斋俚曲集》例子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动词/形容词 重叠形式 历史考察
下载PDF
聊斋俚曲的版本流变及差异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元冰 赵姗姗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1期87-96,共10页
聊斋俚曲产生之后的三百余年里,大部分时间以单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20世纪30年代,路大荒首次对这些抄本进行搜编,结集为路大荒本。解放后其他学者不断总结、修改、补充,相继出现了盛伟本、蒲先明本、蒲松龄纪念馆本、张泰本等版本。... 聊斋俚曲产生之后的三百余年里,大部分时间以单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20世纪30年代,路大荒首次对这些抄本进行搜编,结集为路大荒本。解放后其他学者不断总结、修改、补充,相继出现了盛伟本、蒲先明本、蒲松龄纪念馆本、张泰本等版本。各版本参考抄本有所不同,对俚曲内容的认知有异,由此带来标点、曲牌、文字等方面的区别,而编者的不同侧重和增补,又形成各自的特色,相互参照时具有不同的校勘价值,也便于人们在对比研究中进行辨析,不断接近俚曲的本来面貌。版本的发展和完善,内容和范围的增加与扩大,使聊斋俚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蒲松龄 路大荒 版本 差异
下载PDF
从聊斋俚曲看明清时期的淄博婚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焕文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俚曲,故事内容大都是反映当时社会底层农家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风俗民情。由他创作的十四种俚曲中,《琴瑟乐》和《禳妒咒》两部俚曲主要叙述了当时淄博地区的婚嫁习俗,其内容之全面,过程之完整,堪称是清代前期民间婚姻过... 蒲松龄创作的聊斋俚曲,故事内容大都是反映当时社会底层农家百姓的日常生活和风俗民情。由他创作的十四种俚曲中,《琴瑟乐》和《禳妒咒》两部俚曲主要叙述了当时淄博地区的婚嫁习俗,其内容之全面,过程之完整,堪称是清代前期民间婚姻过程的形象记录,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的淄博婚俗,提供了较为全面生动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明清时期 淄博婚俗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詈骂语初探
11
作者 杨艳菊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2期86-96,共11页
詈骂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语言现象,内含一定的民俗文化、语言文化和社会生活。将通俗说唱作品《聊斋俚曲集》中的詈骂语进行归纳解析,着重从语义和功能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整理分类,探讨詈骂者与詈骂对象的关系、詈骂者的性别、身份地位... 詈骂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语言现象,内含一定的民俗文化、语言文化和社会生活。将通俗说唱作品《聊斋俚曲集》中的詈骂语进行归纳解析,着重从语义和功能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整理分类,探讨詈骂者与詈骂对象的关系、詈骂者的性别、身份地位以及情绪状态这四个因素对詈骂语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詈骂语 分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詈词使用探析
12
作者 张爱莲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聊斋俚曲集》中的詈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记录淄川方言和民间生活百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聊斋俚曲集》詈词数量及使用频次进行考察,分析其詈词使用的主要特点:数量多、频次高、类型丰富;构词能力强,衍生的相关詈词数量... 《聊斋俚曲集》中的詈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记录淄川方言和民间生活百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聊斋俚曲集》詈词数量及使用频次进行考察,分析其詈词使用的主要特点:数量多、频次高、类型丰富;构词能力强,衍生的相关詈词数量多;詈词重复或连续使用较普遍;詈词的异形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詈词 使用
下载PDF
一部特色鲜明功力独到的扩展型专书词典——《〈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评介
13
作者 周志锋 《辞书研究》 2018年第6期57-64,94,共9页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突破了以往专书词典的编写模式,开创了多书语言词典的先例;重点收录口语词汇和"熟词生义",收词丰富而有特色;注重利用方言佐证词义,释义准确,多有发明。文章也指出了...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突破了以往专书词典的编写模式,开创了多书语言词典的先例;重点收录口语词汇和"熟词生义",收词丰富而有特色;注重利用方言佐证词义,释义准确,多有发明。文章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特色 成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