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Gait in Stroke Patients
1
作者 Jingbin Dou Mengxuan Jiang 《Health》 CAS 2022年第8期921-930,共10页
Background: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therapy technique,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 Background: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therapy technique,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ever,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water weight-loss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is currently unclear.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walking train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performed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in water on this basis.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muscle tone grade, daily living ability, gait and balance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MA-LE scor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MBI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and BBS score (berg balance scal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muscle tone was lower (P Conclusion: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can enhance patients’ muscle tension, correct patients’ abnormal gait, improve patients’ balance and walking ability, and contribute to patients’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nd self-care ability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Balance 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训练脑性瘫痪患者: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的Meta分析
2
作者 刘兴朝 胡通 +4 位作者 马艳 王倩 魏晓辉 常万鹏 于少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925-393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04-10发表的关于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平衡功能、步速、步频、步长、步行耐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上述指标进行编码,通过Meta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512例患者,试验组260例、对照组252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康复机器人可以提高身体结构和功能(SMD=0.41,95%CI:0.24-0.58,P<0.05)、活动(SMD=0.53,95%CI:0.41-0.65,P<0.05)和参与能力(MD=7.86,95%CI:1.54-14.18,P<0.05)。其中,康复机器人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步速、步行耐力、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步频、步长和肌张力的效果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步速:Innowalkpro>Gait trainer>Lokomat>3DCalt;6MWT评分:Gait trainer>Lokomat>Lokohelp>Innowalkro;GMFM-88D区评分:Lokohelp>Lokomat>KidGo>Innowalkpro>3DCalt;GMFM-88E区评分:Lokomat>Lokohelp>KidGo>3DCalt>Innowalkpro。结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改善步速方面,Innowalkpro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6MWT评分方面,Gait trainer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D区评分方面,Lokohelp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E区评分方面,Lokomat机器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 步态 日常生活活动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工程化康复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3
作者 王珂 王雷 +1 位作者 李文杉 公维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27-3033,共7页
背景: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对动作意图的识别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控,改变了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背景: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对动作意图的识别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控,改变了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治疗,为脑卒中患者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机接口,下肢”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s,lower extremity”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6月。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康复医学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此外,在采集患者脑电信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脑机接口系统精确识别肢体运动的能力较差,并且目前该技术的解码方法对识别步态周期存在局限性,不能精确定位到下肢各关节与肌肉的随意运动,阻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增强大脑运动信号提取技术和设备,为个体患者制定多模态反馈实现更有效的运动康复,以期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下肢运动功能康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下肢 运动功能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康复护理联合rTMS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
作者 赵巧云 唐显平 +1 位作者 何静 易明慧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康复护理。治疗2周和4周后,分析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估下肢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评价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rTMS治疗可促进脑卒中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嘉琳 刘立芝 +2 位作者 官艳林 冯慧 潘化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均予以运动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估数据。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MA-LE和BBS评分均更高(P<0.05);TUGT、NHISS评分均更低(P<0.05),FAC分级、MBI评分均更高(P<0.05);血清Hcy水平更低(P<0.05)。结论: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薛亚峰 郄淑燕 +2 位作者 王寒明 杨傲然 谭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46-849,854,共5页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屈髋肌力、伸膝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BOBATH技术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平衡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范白燕 朱建文 +3 位作者 左惠荣 王蕾 黄赛云 林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07-1014,共8页
目的:研究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Mirror Neuron System,MNS)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某部队康复中心收治的198例卒中后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 目的:研究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Mirror Neuron System,MNS)联合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某部队康复中心收治的198例卒中后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66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磁刺激组给予TMS治疗,镜像组给予MNS治疗,联合组给予TMS+MNS治疗。比较三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NIHSS)、上下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ADL)、平衡能力(BBS)、上肢与下肢肌张力(MAS)、健患侧步长差、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及语言功能。结果: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NIHSS评分低于磁刺激组、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刺激组、镜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FMA-上肢、FMA-下肢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高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ADL评分、BBS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高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上肢和下肢MAS分级0~1级患者占比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磁刺激组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健患侧步长差低于磁刺激组、镜像组,患侧负重时间百分比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镜像组变化幅度大于磁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2周、4周后语言功能中阅读理解、复述、流畅度、命名评分高于磁刺激组、镜像组,且磁刺激组高于镜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联合TMS能促进卒中后神经与功能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二者各有优势,互相补充,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康复策略 经颅磁刺激 卒中 神经康复 平衡能力 上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加鹏 王卫宁 +2 位作者 徐冬艳 王念宏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16例、19例。对照组中1例因提前出院而脱落;试验组中4例因多种原因中止或脱落,最终2组均纳入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步行训练,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等,4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常规步行训练包括骨盆控制训练、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等,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关节联动FES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吉步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速、步幅、双支撑相(步态周期中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双膝最大屈伸角度平均值);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FMA-L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FMA-LE评分和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步速、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步幅、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关节联动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血清Aβ与Tau的影响
10
作者 邱锦芳 郭峰 林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FES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定,并进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LE评分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MWT和FAC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10MWT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Ta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Aβ、Tau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
11
作者 张译尹 王东岩 +1 位作者 李慎微 张健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及太冲电针治疗,试验组给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内侧肌及比目鱼肌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电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评定(MMT)测量下肢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评定肌肉实时收缩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治疗后分值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0%(21/30)。结论: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卒中 电针 核心肌肉运动点 下肢运动功能重建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行走功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金 孟勇 +1 位作者 杨俊 葛仕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ke,BB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平衡功能,以步行患者例数、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行走功能,以简化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训练前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训练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SF-36量表评估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后B组BBS评分(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由床向椅子转移)、步行者例数、MWS、FMA评分(上肢坐位运动功能、腕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下肢仰卧位运动功能、下肢坐位运动功能)、MBI评分(穿衣进食、洗澡修饰、上下楼梯、行走、转移床椅)、SF-36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优于A组(P<0.05)。结论AH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行走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肌群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行走功能
下载PDF
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晏宁 石娜 +1 位作者 刘凯 朱崇田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86-90,98,共6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rTM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S)评分及血清NSE、Hcy、BDNF、NGF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BI评分、FMAS评分、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FMAS评分、FAC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清BDNF、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NSE、Hcy水平和提高血清BDNF、N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同型半胱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在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弓绍华 聂晓南 王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42,6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电针治疗。观察2组肌力、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电针治疗。观察2组肌力、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改良Ashworth量表(MAS)等级、步态参数、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WISCIⅡ、MAS等级、步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显著,能够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电针 功能性电刺激 肌力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雁 李艳 +1 位作者 宁蒙蒙 高萌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给予基于神经重塑理论...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介入时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给予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于常规步行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早期全程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观察两组肌力、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1个月和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伸膝肌群峰力矩(PT)、屈膝肌群PT、平衡量表(BBS)得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1个月比较,干预2个月两组的伸膝肌群PT、屈膝肌群PT、BBS得分、FM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全程基于神经重塑理论指导下的等速肌力训练能有效提升其肌力水平,改善其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塑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配合心理疏导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的影响
17
作者 廖宝丹 曾文颖 陈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个性化护理配合术前系统性心理疏导对下肢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个性化护理配合术前系统性心理疏导对下肢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术中个性化护理配合术前系统性心理疏导。对比2组患者睡眠质量、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深度、入睡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比例、整体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下肢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护理配合心理疏导可以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心理疏导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 运动功能 疼痛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深度
下载PDF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新宇 徐磊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研究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研究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及动态反转技术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患者膝关节控制及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患者通过测量膝关节伸展角度判断治疗有效率,以及采用FMA-L评分量表、BBS评分量表和计算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步长结果来评价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膝过伸角度、FMA-L评分、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和平均步长评估指标中分数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PNF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及动态反转技术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控制能力,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过伸 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良武 胡晓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运动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运动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采取镜像疗法,观察组采取镜像疗法联合Nustep-T4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肌张力分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膝关节屈膝及伸膝肌峰力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LE评分(23.13±3.93)分、BBS评分(56.59±8.34)分、FAC评分(2.33±0.4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87±3.62)分、(45.79±8.04)分、(1.92±0.35)分,10 mMWS(57.41±9.37)m/min快于对照组的(48.93±8.35)m/min,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31.02±4.02)N·m、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38.72±4.23)N·m均大于对照组的(24.38±3.55)N·m、(31.96±4.18)N·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Nustep-T4运动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作用较显著,不仅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还能促进其步态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镜像疗法 Nustep-T4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20
作者 熊杏秀 张正辉 +4 位作者 邓春燕 李云波 陈镇鹏 李元杰 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Berg平衡量表(BBS)、FMA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X轴轨迹长、动摇平均速度、动摇总轨迹长、Y轴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BBS评分、FMA-LE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809,P<0.001)。除X轴轨迹长和动摇平均速度外,其他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2.268,P<0.05)。结论增加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 运动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