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许燕飞 叶俏慧 +1 位作者 付敏玲 李丽萍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楼层病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楼层病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均干预20 d。干预前后使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值为(14.61±2.59)分,大于对照组的(10.17±2.50)分;观察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值为(13.81±2.72)分,大于对照组的(8.80±2.94)分;观察组干预前后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表评分差值为(21.19±11.65)分,大于对照组的(12.94±7.1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 减重 下肢运动 平衡
下载PDF
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中竞走运动员下肢动力学特征研究
2
作者 张明军 蒋秋艳 +1 位作者 汪红祥 潘玮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竞走学校优秀运动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中下肢动力学特征的分析,为优化专项技术动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强化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及竞技水平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竞走学校男、女一级及以上重点运动员各8名。依据目前... 目的通过对中国竞走学校优秀运动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中下肢动力学特征的分析,为优化专项技术动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强化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及竞技水平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竞走学校男、女一级及以上重点运动员各8名。依据目前青少年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区间的划分,应用SONY DSC-RX10M4高速摄像机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员中、高速时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和下肢各关节反作用力等动力学数据,应用SIMI运动解析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速度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男运动员高速和中速相比,足外侧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高速大于中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内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峰值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髋、膝、踝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增加,其中髋、膝、踝关节水平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22.9%、17.5%、20%,垂直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2.0%、8.2%、2.7%;女运动员高速与中速相比,足外侧和水平前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高速大于中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内侧、水平后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髋、膝、踝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增加,其中髋、膝、踝关节水平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31.6%、26.8%、41.7%,垂直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7.9%、12.8%、7.4%。结论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下,男、女运动员在一个步态周期中的地面反作用力在不同方向均为高速大于中速,且均表现为垂直方向分力值最大,内外方向的分力最小,而水平方向制动力峰值均大于加速力峰值,此结果为日常训练加强足跟着地动作技术规范性,同时增加蹬地力量训练,提高下肢肌肉用力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另一方面,男、女运动员髋、膝、踝各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高速均大于中速,在足跟着地时膝关节和踝关节垂直方向受力较大,髋关节受力较小,而前脚掌蹬离地面时,髋部水平方向转动明显大于垂直方向摆动力度,因而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需加强髋、膝、踝关节运动链的协同和补偿作用,准确掌握竞走技术动作的用力特点和顺序,对于提高其技术动作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下肢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速度 竞走运动员 动作技术 下肢动力学
下载PDF
影响踝泵运动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海燕 李榕华 +1 位作者 曹雪晴 何娟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风险病人踝泵运动(APM)依从性现状及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风险病人302例。利用APM依从性量表、临床资料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家庭支... 目的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风险病人踝泵运动(APM)依从性现状及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风险病人302例。利用APM依从性量表、临床资料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家庭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测,并对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2例DVT高风险病人中,APM依从171例,依从率为56.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庭支持度、医保类型、居住地、住院原因、合并疾病、疼痛程度、APM处方时间、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的病人APM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疾病(≥2种)、疼痛(中度及以上)、处方时间(≥7天)是DVT高风险病人APM依从的风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家庭支持(中度及以上)、自我效能(中等及以上)是APM依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合并疾病、疼痛程度、APM处方时间、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度和病人自我效能感可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病人踝泵运动依从性,应予以重视和对症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踝泵运动 依从性 因素分析
下载PDF
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彦芳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肌力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使用自制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干... 目的探讨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在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肌力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使用自制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干预。比较两组足下垂、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康复锻炼依从性、肌力改变及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足下垂、下肢症状性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锻练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踝关节背屈与跖屈角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部自动伸缩支架应用于下肢肌力障碍患者踝泵运动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肌力,提高踝关节背屈与跖屈角度,预防足下垂、下肢症状性DVT发生,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力障碍 踝泵运动 足部自动伸缩支架
下载PDF
下肢穿戴式助行器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 鄢沛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设计了一款下肢穿戴式助行器,主要作用是辅助脑卒中、偏瘫等有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日常行走活动。首先,在对下肢运动机制、关节结构以及自由度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下肢穿戴式助行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应用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 设计了一款下肢穿戴式助行器,主要作用是辅助脑卒中、偏瘫等有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日常行走活动。首先,在对下肢运动机制、关节结构以及自由度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下肢穿戴式助行器的三维结构模型;应用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正常人行走步态数据,拟合出对应关节角度曲线;建立助行器简化D-H模型,对助行器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分析;将动作捕捉实验(简称动捕实验)采集的步态数据作为仿真驱动,对助行器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关节角度变化曲线与实验采集到的角度曲线基本一致,角速度变化曲线与踝关节质心位置变化曲线符合正常人体行走规律,验证了下肢穿戴式助行器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穿戴式助行器 下肢运动机制 动作捕捉实验 运动学建模 运动学仿真
下载PDF
大学生纵跳能力、下肢等速肌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黄昊坤 满喜 +2 位作者 刘鑫 贺江涛 王柯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为分析男女大学生纵跳能力特征和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EZEjump无线纵跳测试系统获得大学生单、双腿半蹲跳和下蹲跳高度,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获得其下肢等速肌力特征。结果显示:(1)男性纵跳高度与髋、... 为分析男女大学生纵跳能力特征和下肢三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EZEjump无线纵跳测试系统获得大学生单、双腿半蹲跳和下蹲跳高度,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获得其下肢等速肌力特征。结果显示:(1)男性纵跳高度与髋、膝关节峰力矩相关,其中半蹲跳高度与髋关节伸肌群快速测试峰力矩更相关,而下蹲跳与膝关节伸肌群快速测试峰力矩更相关;(2)女性单腿半蹲跳高度与慢速测试下髋关节屈肌峰力矩和屈伸比相关,双腿半蹲跳高度与快速测试下踝关节屈肌肌力差异相关;(3)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发展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可以提高其纵跳高度,其中针对性的发展髋关节伸肌爆发力和膝关节伸肌爆发力可分别提高其半蹲跳高度和下蹲跳高度;女性纵跳高度与各关节肌群力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男女单腿纵跳高度与各关节屈伸比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异侧同名肌力差异<10%时,男女双腿纵跳高度不会受到肌力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跳高度 等速肌力 下肢运动
下载PDF
下肢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孙建淼 张孟利 +1 位作者 权璐 杨傲然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 目的分析下肢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的效果及对患者步行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0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及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血清神经肽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4.5%(52/55)比74.5%(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后观察组6MWT距离及BBS、FMA、SS-QOL评分长于/高于常规组,MAS分级情况优于常规组,血清NPY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BDNF、NGF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步行能力、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下调血清NPY表达量,上调血清BDNF、NGF表达量,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机器人 下肢运动障碍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卜楠 姜海英 +1 位作者 缪苏宇 章希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13-2816,共4页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干预前后对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6个月的血栓再发率。结果干预后,2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和血流量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36%,低于观察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栓再发率为15.91%,高于观察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对于下肢DVT术后血栓再发有预防效果,可以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下肢运动指导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血栓再发
下载PDF
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周斌 王宏 +1 位作者 李坦 兰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MRCP).基于MRCP挑选出具有明显可辨别性的15个通道.利用时间卷积网络模型从被选取的MRCP通道特征中解码出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和意图类型.结果表明,通过MRCP形态选取的EEG通道信号在启停意图和类别上均具有明显可分离差异,验证了只使用运动想象前EEG信号能够完全预测人类下肢运动启停意图和意图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时间卷积网络 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 完全预测
下载PDF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羽毛球项目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宫帅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8期19-21,共3页
该研究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其与羽毛球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需求结合探讨。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含挥拍动作和多方向移动等,关键的体能要素则是灵敏、速度和力量、耐力。该研究依照... 该研究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体系的角度出发,将其与羽毛球项目所需的运动素质需求结合探讨。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羽毛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含挥拍动作和多方向移动等,关键的体能要素则是灵敏、速度和力量、耐力。该研究依照功能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将训练重点放在躯干支柱力量、多方向移动速度、下肢爆发力和专项击球动作模式等方面,对羽毛球项目适宜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进行初探。适宜的身体运动功能测试、神经肌肉整合训练以及针对性的能量代谢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动力链能量传输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受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羽毛球 躯干支柱力量 多方向移动 下肢爆发力
下载PDF
基于OpenSim的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性能仿真实验
11
作者 颜兵兵 吴豪豪 +2 位作者 毕冉 马常友 杜云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5,共6页
强化人体生物力学性能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外骨骼机器人研究过程中解决人机共融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该文以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为研究背景,基于OpenSim仿真平台提出了一个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实验教学方案,以技术层、输入... 强化人体生物力学性能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外骨骼机器人研究过程中解决人机共融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该文以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为研究背景,基于OpenSim仿真平台提出了一个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实验教学方案,以技术层、输入层、模型层和输出层体系结构为视角,梳理出由人体下肢运动信息采集到生物力学性能分析的实验仿真流程。使用OpenSim软件建立人体下肢参数化肌骨模型,经由逆运动学和逆动力学求解器获取下肢运动过程中的关节角与关节力矩,为助力型外骨骼的助力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设计 OpenSim 生物力学仿真 人体下肢运动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亚丽 许泉 +2 位作者 孙翰 李沈炎 许有熊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实现下肢残障者的运动康复,设计液压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针对下肢外骨骼的运动跟随需求,提出一种滑模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外骨骼采用该控制算法能较好地实现位置跟踪。基于dSPACE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系... 为实现下肢残障者的运动康复,设计液压驱动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针对下肢外骨骼的运动跟随需求,提出一种滑模控制器,并进行了控制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外骨骼采用该控制算法能较好地实现位置跟踪。基于dSPACE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系统搭建了下肢外骨骼系统,进行了空摆实验、被动跟随实验及主动跟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能够为穿戴者提供助力,外骨骼样机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对穿戴者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与快速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液压驱动 滑模控制 运动跟随
下载PDF
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布对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
13
作者 黄丽钦 罗玲华 陈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究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布对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5例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n=32),就诊时间为2... 目的探究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布对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65例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n=32),就诊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患者作为研究组(n=33)。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布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估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研究组FAC评估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简式下肢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MA及BBS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FMA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研究组FMA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步速快于对照组,起立行走测试时间短于对照组,生理耗能指数(PC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形鞋垫联合运动贴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内翻患者步行障碍,有效提高下肢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鞋垫 运动贴布 脑卒中 足内翻 步行障碍 下肢运动
下载PDF
FAI和Coper患者踝关节扭伤相关动作中的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泽毅 刘卉 +2 位作者 张美珍 武晓刚 陈维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5,共9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Coper患者及健康人群在完成踝关节扭伤相关动作时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及功能补偿机制的差异,了解与FAI患者重复扭伤相关的运动特征。方法: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 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Coper患者及健康人群在完成踝关节扭伤相关动作时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及功能补偿机制的差异,了解与FAI患者重复扭伤相关的运动特征。方法: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Nokov Mars2H)和三维测力台(Bertec)获得FAI患者(n=10)、Coper患者(n=10)和健康人群(n=10)完成急停侧切、急停起跳、单腿落地3个动作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3×3双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动作和人群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动作和人群对踝关节跖屈角(P=0.039)、踝关节内翻角(P=0.001)、髋关节矢状面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P=0.044)、膝关节矢状面ROM(P=0.045)、垂直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峰值(P=0.015)和膝关节能量吸收(P=0.050)的交互作用显著。单腿落地时,FAI患者比Coper患者(P=0.027)和健康人群(P=0.012)表现出更大的踝关节跖屈角。急停侧切时,FAI患者表现出更大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Coper患者:P=0.011;健康人群:P=0.017)、膝关节矢状面ROM(Coper患者:P=0.050;健康人群:P=0.002)、膝关节能量吸收(Coper患者:P=0.049;健康人群:P=0.042)。单腿落地时,FAI患者的踝关节矢状面ROM较Coper患者(P=0.001)和健康人群(P=0.004)更大,踝关节能量吸收呈增加趋势(P=0.110)。此外,Coper患者单腿落地时的垂直GRF在11.6%~13.2%动作周期显著低于FAI患者(P=0.037),在9.8%~12.9%动作周期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9)。结论:Coper患者在扭伤后表现出与健康人群类似的运动特征。FAI患者与Coper患者和健康人群相比,在单腿落地和急停侧切时表现出踝关节跖屈角、踝关节内翻角速度、踝关节矢状面ROM、膝关节矢状面ROM和膝关节能量吸收增加等运动特征变化,可能与FAI患者重复扭伤有关。建议FAI患者在训练时除加强踝关节训练外,还需强化膝关节伸肌力量训练,改善下肢着地运动模式,使各关节更有效缓冲G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I患者 Coper患者 踝关节扭伤相关动作 下肢运动模式
下载PDF
人体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的肌电预测方法
15
作者 韩永林 陶庆 +1 位作者 张小栋 陈清正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2-119,共8页
为了准确捕捉人体下肢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运动状态,提出一种利用肌电信号进行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的方法。采集人体在蹲起运动、膝屈伸运动和上下阶梯运动时的肌电和运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利用肌肉骨骼几何建模软件Opensim建立... 为了准确捕捉人体下肢关节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运动状态,提出一种利用肌电信号进行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的方法。采集人体在蹲起运动、膝屈伸运动和上下阶梯运动时的肌电和运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利用肌肉骨骼几何建模软件Opensim建立人体骨骼肌肉仿真模型,并进行逆运动学分析,提取人体下肢关节运动曲线。建立人体下肢在矢状面内的运动与肌电的映射关系,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实现对踝、膝和髋关节角度连续变化的预测,与传统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回归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在预测下肢关节角度变化中具有更高的精度,且该预测模型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关节运动预测值与测量值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9,证明利用肌电信号进行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连续运动预测 Opensim 麻雀搜索算法 ELMAN 下肢运动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的开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胜 胡大勇 +1 位作者 郑亮 梁振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6期29-33,49,共6页
目的针对当前儿童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者对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巨大需求,依据临床指导意见设计一款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方法设备由控制系统、编程推杆和外骨骼支具等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编程推杆带动... 目的针对当前儿童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患者对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巨大需求,依据临床指导意见设计一款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方法设备由控制系统、编程推杆和外骨骼支具等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编程推杆带动外骨骼支具进行相应模式的被动康复运动。根据医疗器械设备的相关规定进行样机的设计、制作和测试,为验证设备的性能,对角度参数、角速度、臀宽和负载进行测量。结果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功能参数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设计的预期目标。设备可使患儿髋臼骨与股骨头在50°~110°范围内,以5~16°/s进行髋关节康复运动,能有效帮助患儿进行髋关节的持续被动康复训练。结论本文研发的被动康复型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可用于儿童SCP髋关节脱位术后的康复训练,干预髋关节发育不良进程,降低髋关节脱位风险,提升患儿的下肢运动能力,具有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被动康复运动 编程推杆
下载PDF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 侯新颖 刘亚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8-250,362,共4页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 目的:探究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髋膝肌群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我科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44例联合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1 m后应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rating,CAIT)评分、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offset balance test,SEBT)、单腿站立试验(One leg standing test,OLS)检测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应用等速肌力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髋、膝周围肌力;应用平衡检测仪检测患者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在患者住院期间统计患者出现关节僵硬、关节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AIT评分、SEBT高于对照组,OL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后伸肌群、髋外展肌群、膝伸直肌群峰力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睁眼-硬地面、闭眼-硬地面、睁眼-软地面条件下的重心晃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可提高踝关节稳定性,改善髋膝肌群肌力水平及踝关节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链协同训练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髋膝肌群肌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运动水平对不同跑速条件下的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王立端 曲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人各16名)为受试者。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分别采集受试者在3 m/s,5 m/s和最大速度跑时的运动学数据,计算每名受试者在跑步支撑期同侧关节相对相位和双侧关节相对相位,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运动水平和速度跑步时协调性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跑速增加,同侧关节和双侧关节的相对相位均发生改变,同侧膝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髋膝关节相对相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双侧髋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膝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而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运动水平对下肢关节相对相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大速度跑,对常速跑的影响不大。结论:随着跑速的增加,动作控制策略表现为远端关节相对相位减小,提示在维持步态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近端环节则主要与动作速度增加有关。运动员在常速运动中的动作控制策略与普通人一致,但是在需要发挥最大能力的运动中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关节协调性 连续相对相位 跑速式
下载PDF
FMS^(TM)、等速肌力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下肢性能任务测试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灿 雷军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探索43名青少年武术运动员FMS^(TM)下肢重点筛查、60°/S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评估中常用的下肢性能任务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生右屈肌与深蹲呈显著负相关(r=-0.536,P<0.01)),左屈... 探索43名青少年武术运动员FMS^(TM)下肢重点筛查、60°/S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评估中常用的下肢性能任务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生右屈肌与深蹲呈显著负相关(r=-0.536,P<0.01)),左屈肌与右直线弓步蹲呈负相关(r=-0.418,P<0.05);女生右屈肌、左伸肌与左前后分腿蹲呈正相(r=0.472,r=0.492,P<0.05),右伸肌、左屈肌与FMS^(TM)动作筛查不存在相关性;男生右屈伸肌、左伸肌和女生右伸肌、左屈伸肌与下肢性能任务测试呈显著相关,之间存在结构上的潜在交叉;女生左主动伸膝抬腿与原地纵跳摸高呈正相关(r=0.474,P<0.05),400米与深蹲呈负相关(r=-0.515,P<0.05)。结论:①青少年武术男运动员FMS^(TM)与膝关节低速肌肉力量呈显著负相关,女运动员呈正相关;青少年男、女运动员膝关节低速肌肉力量与下肢性能能力呈显著相关;青少年女运动员FMS^(TM)与下肢性能能力呈显著相关,男运动员不存在相关关系;②FMS^(TM)筛查不能预测青少年武术运动员下肢性能表现和判断下肢运动能力的好坏,但就性别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FMS^(TM)筛查可预测青少年女运动员下肢纵向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动作筛查 等速肌力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 下肢性能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婷婷 周娃妮 +2 位作者 张叶熙 苏莉 韩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采取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持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进行下肢肌力检测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根据下肢Brunnstrom分级提高情况,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120°/s时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的峰力矩体重比分别为(72.73±6.89)%、(33.51±5.47)%,均大于对照组[(65.41±5.06)%、(30.17±3.8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下肢FMA评分分别为(69.98±10.23)、(28.23±6.74)分,均高于对照组[(55.35±6.79)、(22.45±4.3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HFAC评分、TGA评分分别为(46.91±7.27)、(3.99±0.71)、(10.25±3.99)分,均高于对照组[(35.71±5.56)、(2.91±0.54)、(7.81±1.7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的Vs、Vm分别为(47.96±7.95)、(35.71±6.89)cm/s,均大于对照组[(41.23±6.12)、(31.59±4.35)cm/s],RI为(37.56±2.07),小于对照组(73.59±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下肢肌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等速肌力训练 经颅磁刺激 下肢肌力 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