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Semen Quality and Spermadhesins' m RNA Expression between Luchuan and Exotic Boars
1
作者 黄明光 黄光云 +5 位作者 胡安琪 李珣 潘天彪 汪燕玲 杨尚雪 胡传活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5期1055-1059,共5页
Spermadhesins,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boar semen seminoproteins,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sperm motility,sperm capacitation and sperm-ovum fusion.In order to study the fertil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permadhesins,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boar semen seminoproteins,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sperm motility,sperm capacitation and sperm-ovum fusion.In order to study the fertility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boar breeds,the sperm motility,sperm viability and sperm deformity,as well as the spermadhesins' m RNA expression in fresh semen of Luchuan,Landrace and Duroc boars were com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rm motility and viability of Luchuan boar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ose of Landrace and Duroc boars(P〉 0.05),but its sperm deform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exotic breeds(P〈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m 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spermadhesins between Luchuan and Landrace,Duroc boars(P〉0.05),excepting that the m RNA expression level of AQN1 in Luchuan boar sem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Duroc boar semen(P〈0.05);the m 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AQN3,AWN and PSP-II in Landrace boar se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uroc boar semen(P〈0.05,P〈0.01).In shor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 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spermadhesins among different pig breeds,which show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sperm motility,viability and de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huan LANDRACE DUROC Spermadhesins Semen quality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 GnIH )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Male Luchuan Piglets
2
作者 Huo Konglin Hu Hao +3 位作者 Li Jianhua Luo Bo Wang Xiaoye Li Xu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2期63-67,78,共6页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GnIH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30-day-old male Luchuan piglets, which lai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depth rese...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GnIH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30-day-old male Luchuan piglets, which lai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depth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Gn[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lev- el. IHC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nIH immunoreactive neurons distributed in cerebral cortex, cerebellum, hippocampus, olfactory bulb, ports, midbrain, medulla oblongata and spinal cord of Luchuan piglets, but GnIH-immunoreactive (GnIH-ir) cell bodies employed diversified morphologies with va- rying sizes. The results of semi-quantitative RT-PCR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nIH mRNA in medulla obhingata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midbrain, and the expression of GnIH mRNA in olfactory bulb was the lowest, while those in other tissues were medium. The results of IHC and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re coincident, which further confirmed wide distribution of GnIH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male Luchuan pig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huan piglet GNIH IMMUNOHISTOCHEMISTR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下载PDF
陆川猪MyoD1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泽仁 潘鹏丞 +5 位作者 徐文文 陈宝剑 刘明君 关志惠 谢炳坤 覃兆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为探究陆川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MyoD1基因所起作用,对陆川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D1)进行克隆,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NCBI上已公布的野猪MyoD1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克隆陆川猪M... 为探究陆川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MyoD1基因所起作用,对陆川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D1)进行克隆,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其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NCBI上已公布的野猪MyoD1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克隆陆川猪MyoD1基因CDS区,并与NCBI已公布的野猪、牛、绵羊、人、小鼠、大鼠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由此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在线软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而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陆川猪不同组织中Myo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陆川猪MyoD1基因CDS区全长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碱基突变共存在5处,与野猪、牛、绵羊、人类、小鼠、大鼠的MyoD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2%,93.0%,92.3%,90.0%,84.3%,84.0%,其中与野猪相似性最高,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陆川猪MyoD1基因原子总数为4680,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3.99 ku,分子式为C_(1457)H_(2296)N_(442)O_(471)S_(14);不稳定系数为63.87,表明其缺乏稳定性;等电点为5.63,属于酸性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存在35处磷酸化位点及1处糖基化位点;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占比60.69%。陆川猪MyoD1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表达量最低的组织为肾脏。陆川猪各组织中均有MyoD1基因表达,且主要在背最长肌中表达,由此推测,MyoD1基因在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MyoD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明初“定边之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4
作者 杨通洲 赵敏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朝与麓川在云南楚雄府定边县(今南涧县境内)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定边之战”。此次战役,西平侯沐英没等朝廷大军的到来,率领三万精骑驰援御敌,一战击溃麓川思氏,因而史籍中对此记载着墨不多,学界对其也未有过...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朝与麓川在云南楚雄府定边县(今南涧县境内)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定边之战”。此次战役,西平侯沐英没等朝廷大军的到来,率领三万精骑驰援御敌,一战击溃麓川思氏,因而史籍中对此记载着墨不多,学界对其也未有过多关注。通过对“定边之战”相关历史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此战对明王朝、麓川、沐氏以及缅甸、八百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战是明王朝对云南全面深入治理的开始,亦是明初麓川思氏由强转弱的转折点,也为沐英和沐氏世袭镇守云南打下了基础,同时促进了滇西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之战” 麓川思氏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3个地方品种猪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拴平 王睿琪 +2 位作者 唐中林 昝林森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用Monarch6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通城猪、陆川猪和宁乡猪3个地方猪种24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有6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通城猪和宁乡猪间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 为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用Monarch6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通城猪、陆川猪和宁乡猪3个地方猪种24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有6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通城猪和宁乡猪间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陆川猪和宁乡猪间有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3个地方猪品种间同一指标的比较,以及与人参考值、中国小型猪品种、其他地方猪品种和国外引进猪品种比较,为中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陆川猪 宁乡猪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陆川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艳娜 李莉 +4 位作者 韦玲静 郭晓萍 梁明振 兰干球 蒋钦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9-663,共5页
【目的】对陆川猪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为后期开展MSTN基因表达与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及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MSTN基因序列(NM_214435)设计引物,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 【目的】对陆川猪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为后期开展MSTN基因表达与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及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MSTN基因序列(NM_214435)设计引物,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MSTN基因cDNA序列,扩增片段经纯化、克隆、鉴定和测序分析,并应用生物软件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克隆得到陆川猪MSTN基因编码区1128 bp,与GenBank已公布的约克夏、汉普夏、杜洛克、梅山猪、藏猪、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基因同源性均在99.8%以上。陆川猪MSTN基因第294位点存在特有的碱基G,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陆川猪的MSTN成熟肽包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长线和无规卷曲4种二级结构元件。【结论】猪MSTN基因高度保守,可作为研究陆川猪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肌肉生长抑制素 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Leptin基因对陆川猪和大白猪产仔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冰 杨公社 +1 位作者 孙超 黄敏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8-613,共6页
根据leptin基因在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发现了两个SNPs位点,并对其不同基因型个体PCR回收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对这两个SNPs位点与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 根据leptin基因在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发现了两个SNPs位点,并对其不同基因型个体PCR回收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对这两个SNPs位点与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SNPs位点分别是在第3 469碱基处发生了T→C突变和第3 714碱基处发生了T→G突变,这两个突变都是同义突变;T3714G SNP对陆川猪产仔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大白猪产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T3 469C SNP对陆川猪和大白猪产仔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陆川猪 大白猪 产仔数
下载PDF
陆川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优良性能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8
作者 黄雅琼 江永强 +6 位作者 梁文全 陈旭健 曾诗媛 李家洲 赵仕花 阮桂文 石德顺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84,共3页
陆川猪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历史悠久,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陆川猪越来越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 陆川猪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历史悠久,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陆川猪越来越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去做。现在,对陆川猪的生物学特性、优良品种特征进行综述和展望,为陆川猪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生物学特性 品种 优良性能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血清和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燕 汤凤莲 蔡姗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陆川猪模型血清和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3只陆川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罗格列酮干预组(6只)。罗格列酮干预组喂服罗格列酮0.2 ...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陆川猪模型血清和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3只陆川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罗格列酮干预组(6只)。罗格列酮干预组喂服罗格列酮0.2 mg.kg-1.d-1;正常对照组及OSAS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12周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并取材。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3组血清抵抗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分别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网膜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S猪模型血清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mRNA及蛋白表达灰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升高(P<0.05);血清抵抗素、瘦素水平下降、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瘦素mRNA及蛋白表达灰度值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下调血清和脂肪组织抵抗素、瘦素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对OSAS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陆川猪模型 罗格列 抵抗素 瘦素
下载PDF
陆川猪热休克蛋白9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建芳 鄢胜飞 +5 位作者 吴敏 陈秋明 周亭亭 蒋钦杨 郭亚芬 兰干球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5-1510,共6页
【目的】对陆川猪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为研究HSP90与陆川猪抗热应激的相关性及寻找猪耐热性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猪HSP90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13973.1)设计引物,RT-PCR扩增HSP90基因... 【目的】对陆川猪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为研究HSP90与陆川猪抗热应激的相关性及寻找猪耐热性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猪HSP90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13973.1)设计引物,RT-PCR扩增HSP90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应用Laser Gene、Meg Align等生物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克隆获得陆川猪HSP90基因编码区序列长2202 bp,编码73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84774.8 U,理论等电点4.93;与野猪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与牛、绵羊、人类、大猩猩的氨基酸同源性也在96.2%以上。陆川猪HSP90蛋白N端有1个HATPase_c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C端最末端有一个MEEVD保守序列,氨基酸序列中存在5个HSP90家族特有保守信号区,其成熟肽包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长线和无规卷曲4种二级结构元件。【结论】猪HSP90基因高度保守,可作为研究陆川猪抗热应激的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HSP90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陆川富硅高岭土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惠民 王向荣 +1 位作者 袁继祖 张凌燕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6,41,共3页
对陆川富硅高岭土进行了原矿性质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 ,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经捣浆、分级、磁选、剥片 ,获得产率为2 7 2 5 %、Al2 O32 2 .17%、Fe2 O30 .40 %、-2 μm3 7.81%和产率为 3 .68%、Al2 O32 7.12 %、Fe2 O31.2 5 %、-2 μm... 对陆川富硅高岭土进行了原矿性质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 ,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经捣浆、分级、磁选、剥片 ,获得产率为2 7 2 5 %、Al2 O32 2 .17%、Fe2 O30 .40 %、-2 μm3 7.81%和产率为 3 .68%、Al2 O32 7.12 %、Fe2 O31.2 5 %、-2 μm 3 1.0 5 %两种级别的陶瓷用高岭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选矿 磁选 分级 陆川
下载PDF
陆川猪种群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红元 廖龙 +1 位作者 黄业 张修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4,共4页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5'端564 bp的片段,对6个陆川猪种群共7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在74个序列中共发现20个变异位点,产生7个单倍型,其中1个为优势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30和0.003...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5'端564 bp的片段,对6个陆川猪种群共7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在74个序列中共发现20个变异位点,产生7个单倍型,其中1个为优势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30和0.00326,表明陆川猪种群遗传多样性偏低。6个种群中,仁厚镇福绵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高,乌石镇种群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均较低。将优势单倍型H1与已报道的其他21个中国地方猪种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陆川猪和属于华中型的宁乡猪、大花白猪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但与传统上同属华南型的香猪和滇南小耳猪的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UCP3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芳 龙开旭 +5 位作者 方程 夏利 郭亚芬 兰干球 谢炳坤 江明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804,共7页
为培育优质猪品系,提高猪肉品质,本试验探索了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表达差异。试验分别选取陆川猪、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各8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中UCP3基因mRNA在... 为培育优质猪品系,提高猪肉品质,本试验探索了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表达差异。试验分别选取陆川猪、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各8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中UCP3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猪中的表达量,并测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分析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脂肪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猪在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mRNA表达量上均差异显著(P<0.05),且正反交F1代均遗传了杜洛克猪体型大、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的优势,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猪眼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断UCP3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正反交 肌内脂肪 UCP3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杜洛克与陆川猪正反交对后代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炳坤 石笛 +9 位作者 马青艳 农素群 刘明君 覃兆鲜 张冰 覃倩 吴永绍 潘翠玲 陈中华 潘天彪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190-3192,共3页
研究旨在探索杜洛克猪和陆川猪正反交对后代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杜洛克猪和陆川猪杂交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杜洛克♂×陆川猪♀)和反交试验(陆川猪♂×杜洛克♀)分别获得杜陆猪(DL)和陆杜猪(LD),在... 研究旨在探索杜洛克猪和陆川猪正反交对后代繁殖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杜洛克猪和陆川猪杂交系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杜洛克♂×陆川猪♀)和反交试验(陆川猪♂×杜洛克♀)分别获得杜陆猪(DL)和陆杜猪(LD),在杜陆猪和陆杜猪中分别进行横交试验,记录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仔异常数、出生窝重、28日龄断奶数和28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对杜陆猪和陆杜猪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等屠宰性能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反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肉色和肉质嫩度显著优于杜洛克猪,屠宰性能指标显著高于陆川猪。在猪肉嫩度方面,陆杜猪显著优于杜陆猪。可见,杂交后代都同时遗传了陆川猪和杜洛克猪的优良性状,这为杜洛克猪与陆川猪的杂交系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洛克 陆川猪 正反交 繁殖性能 屠宰性能
下载PDF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艳娜 兰干球 蒋钦杨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9-84,共6页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巴马香猪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陆川猪脂蛋白脂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艳娜 李莉 +4 位作者 何少婧 韦玲静 梁明振 兰干球 蒋钦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对陆川猪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为后期开展LPL基因表达与陆川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猪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其... 【目的】对陆川猪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为后期开展LPL基因表达与陆川猪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猪L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其LPL基因,测序结果用Lasergene 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MEGA 6.0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利用在线蛋白质结构分析软件(PMP)预测陆川猪LPL蛋白二级结构。【结果】成功克隆获得陆川猪LPL基因编码区长1437 bp,与GenBank中已公布普通猪、大白猪、杜洛克猪、通城猪、贵州白香猪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6%、99.7%、99.7%、99.7%和99.4%。陆川猪LPL基因第760位点存在特有的碱基A,该突变导致缬氨酸突变为蛋氨酸。由基于LPL基因碱基同源性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可知,广西陆川猪与大白猪的遗传距离最近,其次是山羊,最远的是小鼠。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陆川猪的LPL蛋白二级结构包含有N-端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两个区域,且存在PLAT/LH2。【结论】LPL基因可作为研究陆川猪脂肪沉积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脂蛋白脂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同源性 蛋白二级结构
下载PDF
陆川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对生长性状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冰 马青艳 +1 位作者 覃倩 孙俊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3-176,共4页
试验旨在探讨陆川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猪生产性状标记辅助选择侯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SNP位... 试验旨在探讨陆川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猪生产性状标记辅助选择侯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技术,在陆川猪和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SNP位点,并将这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IGF2基因对陆川猪和大白猪初生重、平均日增重影响均显著(P<0.05),对断奶重的影响在大白猪上显著(P<0.05),在陆川猪上不显著(P>0.05),可作为用于育种实践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 陆川猪 大白猪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陆川猪肉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若钢 张家富 +4 位作者 江永强 覃小荣 李万呈 何国青 梁文全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陆川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其肉品质的影响。选取80头体重接近15kg的陆川猪阉公猪,试验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能量高蛋白水平组、高能量低蛋白水平组、低能量高蛋白水平组和低能量低蛋白水平组。4个营... 试验旨在研究陆川猪肉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其肉品质的影响。选取80头体重接近15kg的陆川猪阉公猪,试验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能量高蛋白水平组、高能量低蛋白水平组、低能量高蛋白水平组和低能量低蛋白水平组。4个营养水平组均分为三个阶段选行饲养,即15~30、30~60和60~90kg三个体重阶段、,试猪体重达到30、60、90kg时,从每个处理中随机选2头进行屠宰。结果表明:①随着体重的增加,陆川猪在4个营养水平条件下料重比全期均呈现上升的趋势,日增重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30~60kg阶段出现一个峰值,表明陆川猪在30~60kg生长最快,日粮营养水平的差异对陆川猪的生产性能未造成显著影响(P〉O.05);②随着体重的增加,陆川猪在四个营养水平条件下屠宰率、胴体长、6~7肋处膘厚、眼肌面积、6~7肋处皮厚均呈上升趋势,骨率呈下降的趋势;瘦肉率在低蛋白水平条件下呈下降的趋势,而在高蛋白水平条件下,先降后升;屠宰率、瘦肉率、脂率、皮率,在4个营养水平间和不同体重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水平对胴体长、6~7肋处膘厚的影响,与30kg阶段相比,60kg和90kg均差异极显著(P〈0.01);60kg与90kg间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水平对骨率的影响,与90kg阶段相比,30kg和60kg均差异极显著(P〈0.01);30kg与60kg间差异不显著(P〉0.05);⑧随着体重的增加,pH1、pH24、熟肉率和背最长肌水分4个不同营养水平组均无明显变化趋势;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4个不同营养水平组均呈上升趋势营养水平对肉色、大理石纹评分的影响,与30kg阶段相比,60kg和90kg均差异极显著(P〈0.01);60kg与90kg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肌内脂肪含量在4个营养水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体重阶段间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陆川猪 肉品质
下载PDF
陆川猪黑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婉 刘明君 +10 位作者 何剑雄 申玉建 陈宝剑 关志惠 张名媛 郭亚芬 兰干球 蒋钦杨 杨秀荣 梁晶 谢炳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试验旨在对陆川猪黑皮质激素受体4(melanocortin-4receptor,MC4R)基因进行克隆及相关信息学分析。通过提取陆川猪背最长肌总RNA,采用RT-PCR、克隆等方法获得含目的基因MC4R的质粒pMD18-T-MC4R,经菌落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相关生物... 试验旨在对陆川猪黑皮质激素受体4(melanocortin-4receptor,MC4R)基因进行克隆及相关信息学分析。通过提取陆川猪背最长肌总RNA,采用RT-PCR、克隆等方法获得含目的基因MC4R的质粒pMD18-T-MC4R,经菌落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陆川猪MC4R基因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修饰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C4R基因CDS区长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与NCBI上公布的野猪MC4R基因序列中的CDS区存在4个碱基差异,其中175和906bp处为同义突变,110和278bp处为错义突变,分别引起第37位谷氨酸变为甘氨酸和第93位缬氨酸变为丙氨酸。同源性比对结果发现,MC4R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陆川猪MC4R蛋白有明显的疏水区域,不存在信号肽,但有7个跨膜结构域,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元件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修饰结构预测表明,MC4R蛋白存在多处N糖基化位点,但无O糖基化位点,可能主要分布于内质网和囊泡。本研究成功克隆了陆川猪MC4R基因,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地方品种陆川猪及其繁育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MC4R基因 克隆
下载PDF
陆川猪MC1R和KIT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珂 黄翔 +6 位作者 曾检华 王晨 孙冠杰 宋德清 陈瑶生 刘小红 何祖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73-781,共9页
为了检测陆川猪种群的纯度,本研究以4个华南地方猪种(莆田黑猪、粤东黑猪、大花白猪、巴马香猪)和3个外来猪种(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作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陆川猪群体56个样本的MC1R和KIT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大... 为了检测陆川猪种群的纯度,本研究以4个华南地方猪种(莆田黑猪、粤东黑猪、大花白猪、巴马香猪)和3个外来猪种(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作为对照,利用PCR测序法对陆川猪群体56个样本的MC1R和KIT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KIT基因内含子17的第1个碱基发生G>A剪接突变,而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以及杜洛克猪中KIT基因型一样,均为野生型的GG基因型;MC1R基因编码区分析表明,以海南野猪MC1R基因型作为参考序列,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在MC1R基因编码区存在95Val>Met和102Leu>Pro两个错义突变;MC1R基因非编码区分析表明,与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相比,陆川猪和4个华南地方猪种MC1R基因的5′UTR分别存在5~6个SNPs,3′UTR存在1个A碱基的缺失。另外,试验对一窝毛色异常的陆川猪仔猪及其亲本的KIT和MC1R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仔猪及其亲本的KIT基因型均为GG野生型,仔猪和母本的MC1R基因均存在ED1和Ep两种不同的基因型,父本的MC1R基因型为ED1,因Ep对应于皮特兰猪的斑块表型,所以初步判定母本渗入了外来猪种的血统。本研究通过检测陆川猪等8个猪种的毛色相关基因KIT和MC1R基因的基因型,证实了中外猪种间在毛色遗传上的分子差异,为今后深入研究猪毛色遗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川猪 毛色 KIT基因 MC1R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