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Tagging of a New Resistance Gene to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建宇 汤继华 +1 位作者 夏宗良 陈伟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With joi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rents, F 1, F 2 and backcross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ize inbred line Huangzaosi to the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strain B was conditioned by a major gene ... With joi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rents, F 1, F 2 and backcross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the maize inbred line Huangzaosi to the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strain B was conditioned by a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and identified a new major gene. Bulked segregate and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a F 2 progeny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Huangzaosi×Mo17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ce gene, mdm1(t),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6. This new resistance gene is tightly linked to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loci, phi077 and bnlg391. The linkage distances between phi077-mdm1(t) and mdm1(t)-bnlg391 are 4.74 centiMorgan (cM) and 6.72 c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resistance gene MICROSATELLITE molecular tagging
下载PDF
Changes in Cell Ultrastructure in Maize Leaves Infected by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被引量:1
2
作者 GUOXing-qi ZHUXiao-ping +1 位作者 ZHANGJie-dao GUOYan-k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114-1120,共7页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foliar cells were studied in leaves of resistant maize variety Luyu16 and susceptible maize inbred line Luyuan92 infected by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Shandong isolate (MDMV-SD), respecti...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foliar cells were studied in leaves of resistant maize variety Luyu16 and susceptible maize inbred line Luyuan92 infected by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Shandong isolate (MDMV-S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ked cy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were observed both in resistant plants and in susceptible plan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healthy plants. However, some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which observed in resistant plant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usceptible plants. In resistant plants, which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the main organelles, including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were slightly destroyed, the amount of mitochondria and peroxisome were increased. A few or no plasmodesmata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inclusions including pinwheel, bundle and laminated aggregate, and the virus particles in the cytoplasm. In susceptible plants, which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the chloroplasts were heavily disrupted, including thylakoid swelling and envelope broking. The virus particles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resistant variety. Four kinds of inclusions including pinwheel, bundle, laminated aggregate and high electon-dense body appeared in cytoplasm. Plasmodesmata and plasma membrane were abundant, and there were frequent invaginations of the plasma membrane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vesicles and myelin-lik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Foliar cell ULTRASTRUCTURE Cy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
下载PDF
MDMV HC-Pro在玉米叶片中的积累及免疫定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向东 范在丰 +1 位作者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4,共5页
本文以感病自交系 Mo17、掖 10 7和抗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和 MDMV辅助成份—蛋白酶 (HC- 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和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 ,在接种后 3d,MDMV就在掖 10 7和 Mo17接种叶的上位叶积累到了相... 本文以感病自交系 Mo17、掖 10 7和抗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和 MDMV辅助成份—蛋白酶 (HC- 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和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 ,在接种后 3d,MDMV就在掖 10 7和 Mo17接种叶的上位叶积累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6d后达到高峰 ;而MDMV在黄早四中的浓度一直低于在掖 10 7和 Mo17中的浓度。在接种掖 10 7和 Mo176d后 ,MDMV HC- Pro在上位叶中的积累到达高峰 ,而在黄早四植株中 MDMV HC- Pro直到第 9d才到最高 ,而且浓度一直低于感病自交系掖 10 7和 Mo17。麦二叉蚜从发病植株上获毒后的传毒效率变化与MDMV、MDMV HC- Pro在叶片中的积累动态一致。通过胶体金标记对 MDMV HC- Pro进行免疫定位 ,发现在细胞质中、与质膜相联系的风轮状内含体、片层凝集状内含体、细胞质高密度物质和病毒粒子周围有金标记 ,说明在这些部位有 MDMV HC- Pro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叶片 辅助成份-蛋白酶 玉米矮花叶病毒 介体 HC-PRO 免疫定位
下载PDF
几种蚜虫对MDMV传毒效率及其口针中病毒附着位点(VAS)的免疫荧光标记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占鸿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的传毒效率最高,达66.8%。并且其VAS也最明显,位于口针末端约50μm处。通过试验发现,尽管在VAS存在的情况下,用提纯的不含HC的MDMV进行蚜虫传毒试验,其传毒率为零。只有当HC与MDMV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可有效传播。至于蚜虫是如何释放病毒的还不清楚。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蚜虫对MDMV的传播是一个“识别—吸附—释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玉米矮花叶病毒 传毒机制 附着位点
下载PDF
玉米种子携带MDMV的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占鸿 李怀方 +3 位作者 袭维蕃 李桂珍 陈柏柱 李济晨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苗期症状观察、ELISA和回接试验测定了几个玉米品种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情况,并对采自河北承德制种田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种子带毒部位进行了ELISA检测和侵染活性的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各部位携带病毒及其侵染活性... 采用苗期症状观察、ELISA和回接试验测定了几个玉米品种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情况,并对采自河北承德制种田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种子带毒部位进行了ELISA检测和侵染活性的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各部位携带病毒及其侵染活性差异显著。其中种表携带较多的丧失了侵染活性的MDMV;种皮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较低;胚乳带毒率和其侵染活性均较高;胚不带毒。此外,种子质量不同,其带毒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证明,种子处理和精选可以作为玉米矮花叶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种子带毒 生物测定 ELISA
下载PDF
玉米不同品种接种MDMV后叶片内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华 刘维志 +1 位作者 安利佳 赵延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对4个感病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接种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7d后植株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活性经研究表明:玉米接种病毒后PO活性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同且酶活变化波形差异大。抗病品种接毒前酶活低且波形变化平稳,接毒后第2天酶... 对4个感病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接种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7d后植株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活性经研究表明:玉米接种病毒后PO活性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同且酶活变化波形差异大。抗病品种接毒前酶活低且波形变化平稳,接毒后第2天酶活急剧增高且波形变化大,而感病品种接毒后酶活变化不大且波形一致。玉米PO同工酶酶谱简单,与对照比较,接毒后抗、感品种带纹数目变化不大,但带纹浓重而重叠。抗病品种接毒后第2天带纹突然加重,且持续增加,而感病品种有持续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矮花叶病毒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下载PDF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 sugarcane mosaic virus isolate causing maize dwarf mosaic disease in China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晔 陈炯 陈剑平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3期322-330,共9页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 potyvirus from maize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determined. The RNA was 9596 nucleotides long, excluding the 3'-poly (A) tail, and there was a single long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9192 ...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 potyvirus from maize in Zhejiang Province was determined. The RNA was 9596 nucleotides long, excluding the 3'-poly (A) tail, and there was a single long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9192 nts encoding a 346.1 ku polyprotein. The polyprotein had substantial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with those encoded by the RNAs of a Chinese isolate of 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C) and a Bulgarian isolate of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but it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 isolates, for which only partial sequences have been pu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criteria for distinguishing potyviruses, the sequence reported here is clearly a strain of SCMV, but it also showed a surprisingly high amino acid homology with SrMV-C in the HC-Pro, P3 and Cl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warf mosaic disease SUGARCANE mosaic virus genome organization taxonomy.
原文传递
Nucleotide sequence of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capsid protein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8
作者 赛吉庆 康良仪 +3 位作者 黄忠 史春霖 田波 谢友菊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The 3’-terminal 1 279 nucleotide sequence of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 genome has been determined. This sequence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023 nudeotides and a 3’ -non-coding region of 256 nucleotides... The 3’-terminal 1 279 nucleotide sequence of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 genome has been determined. This sequence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023 nudeotides and a 3’ -non-coding region of 256 nucleotides. The open reading frame includes all of the coding regions for the viral capsid protein (CP) and part of the viral nuclear inclusion protein (Nib). The predicted viral CP consists of 313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35400.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viral CP derived from MDMV cDNA shows about 47%-54% homology to that of 4 other potyviruses. The viral CP gene was constructed in frame with the lacZ gene in pUC19 plasmid and expressed in E. coli cells. The fusion polypeptide positively reacted in Western blot with an antiserum prepared against the native viral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 CAPSID protein (CP) sequence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我国12省市玉米矮花叶病病原鉴定及病毒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23
9
作者 蒋军喜 陈正贤 +1 位作者 李桂新 周雪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利用甘蔗花叶病毒 (Sugarcanemosaicvirus,SCMV)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2B5腹水和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dwarfmosaicvirus,MDMV)、高粱花叶病毒 (Sorghummosaicvirus,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 (Johnsongrassmosaicvirus,JGMV)的特异性... 利用甘蔗花叶病毒 (Sugarcanemosaicvirus,SCMV)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2B5腹水和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dwarfmosaicvirus,MDMV)、高粱花叶病毒 (Sorghummosaicvirus,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 (Johnsongrassmosaicvirus,JGMV)的特异性引物对我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12省市 15个地点的 176株玉米矮花叶病病样分别进行了间接ELISA和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 RT PCR)检测 ,结果表明这些病样均含有SCMV ,而无MDMV、SrMV或JGMV存在 ,表明上述 12省市的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SCMV。进一步对甘肃 (GS)、四川 (SC)、云南 (YN) 3个SCMV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测定了浙江分离物 (ZJ)和甘肃分离物 (GS)在 13个玉米品种上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玉米 矮花叶病 病原鉴定 病毒致病性 测定技术 单克隆抗体 细胞株
下载PDF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华 白元俊 +1 位作者 赵延明 刘维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田间人工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 -B)和自然感染相结合方法 ,鉴定了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 10 0份 ,筛选出 5 4 3、2 12 5、2 0 2 6、CY119等自交系和沈试 2 9、87_1×L10 5、4 4 4× 87_1、丹 4 0 8_2、吉单 3 2 1等杂... 以田间人工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 -B)和自然感染相结合方法 ,鉴定了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 10 0份 ,筛选出 5 4 3、2 12 5、2 0 2 6、CY119等自交系和沈试 2 9、87_1×L10 5、4 4 4× 87_1、丹 4 0 8_2、吉单 3 2 1等杂交种高抗材料 13份。对部分玉米材料以温室苗期接毒鉴定与大田接毒鉴定比较 ,多数品种温室鉴定比田间鉴定发病率高 1倍左右 ,但部分品种仍表现出与田间一致的抗病性。温室鉴定应该与大田鉴定相结合以缩短鉴定年限 ,使鉴定结果更加可靠。大田鉴定播期不同 ,同一品种的抗病性表现有别 ,播期晚病率高、病情重 ;接毒后抗性品种潜育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抗性鉴定 品种资源 东北地区 温室鉴定 大田鉴定
下载PDF
两个玉米矮花叶病显性互补抗病基因的发现和定位(英文)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建宇 丁俊强 +1 位作者 杜彦修 陈伟程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5-1099,共5页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玉米病毒病害之一。迄今为止 ,只有少数几个抗病基因被发现并定位。优良自交系四一是鉴定出的玉米矮花叶病新抗源 ,它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通过连续两年的经典遗传学研究发现 ,四一的成株期抗性表...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玉米病毒病害之一。迄今为止 ,只有少数几个抗病基因被发现并定位。优良自交系四一是鉴定出的玉米矮花叶病新抗源 ,它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通过连续两年的经典遗传学研究发现 ,四一的成株期抗性表现为一种新的抗病遗传模式 ,该抗性是由两个显性互补抗病基因控制。 87对微卫星标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以上推论 ,并把两个抗病基因分别定位在第三和第六染色体上 ,第三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phi0 2 9相距 14 .5cM ,第六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phi12 6相距 7.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显性互补抗病基因 发现 显性互补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抗性资源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新海 韩晓清 +1 位作者 张锦芬 张世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2,共5页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毒 B株系 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玉米与矮花叶病毒互作对防御反应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3 位作者 王国英 高增贵 刘限 陈捷3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 选取抗、感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株系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Mo 17,与国内流行的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矮化B株系组成的非亲合性和亲合性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未接种为对照,对两类互作类型的防御反应酶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非亲合性互作中PAL活性始终高于对照,整个互作过程中形成两个较大的峰,亲合性互作中除96 h高于对照外,其它时间均比对照低;非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先升后降,形成1个明显的峰值,亲合性互作中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144 h形成1个明显酶活高峰;非亲合性互作体系中多元酚氧化酶除24 h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形成1个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酶活与对照相比没有较大变化;非亲合性互作中CAT活性始终低于对照,亲合性互作中在接种24~120 h内形成两个酶活高峰均高于对照;非亲合性互作中SOD活性先降后升,72 h达到酶活高峰,亲合性互作中变化趋势与非亲合性互作相似,酶活高峰出现在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 亲合性 玉米 POD活性 矮化 株系 矮花叶病毒 对照 防御反应 高峰
下载PDF
转水稻NibT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3 位作者 王景雪 郝曜山 王亦学 张丽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3-901,共9页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金黄96B为受体材料,供体为质粒pWM101并携带有水稻矮缩病病毒复制酶基因Nib的提前终止突变体基因NibT,采用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将NibT-基因导入受体,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获得转...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金黄96B为受体材料,供体为质粒pWM101并携带有水稻矮缩病病毒复制酶基因Nib的提前终止突变体基因NibT,采用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将NibT-基因导入受体,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而对T1-T3代转基因植株(株系)进行分子分析、田间抗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逐代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抗病鉴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植株(株系)各代抗病水平基本一致,抗病性比对照提高3级.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表明,与对照比较,转基因植株株高增加7-18cm、穗位高增高0-13 cm、穗长增加0.7-2.1 cm、穗粒数多8-35粒、百粒重增加1.1-2.6 g,转基因株系与阴性对照间、各代转基因株系相互间都差异显著(P〈0.05);调查还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世代的增加,与对照间的差异逐代减少.研究也说明,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是一种简捷、快速和有效的植物转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ibT基因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 抗病性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
下载PDF
一个抗玉米矮花叶病新基因位点的发现和细胞学定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建宇 夏宗良 +2 位作者 汤继华 丁俊强 陈伟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 ,黄早 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 6染色体长臂上 ,在 Mdm1和 T6~ 9b的易位断点之间 ,靠近着丝点 ,相距 Mdm1大约在 1.9~ 4 .5个交换单位 ,与易位断点相距 33.8个... 在抗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等位性分析并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推断 ,黄早 4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 6染色体长臂上 ,在 Mdm1和 T6~ 9b的易位断点之间 ,靠近着丝点 ,相距 Mdm1大约在 1.9~ 4 .5个交换单位 ,与易位断点相距 33.8个交换单位。该抗病基因不同于已正式命名的位于第 6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病显性基因 Mdm1,为新的基因位点 ,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 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 ,建议命名为 mdm1(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抗病基因 等位性测验 染色体定位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蚜虫传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向东 李怀方 +1 位作者 范在丰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本文用亲合印迹法测定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与 MDMV HC- Pro,及二者与蚜虫蛋白之间的互作。结果表明 ,MDMV HC- Pro可以与 MDMV结合 ,也可以直接与 MDMV的介体——麦二叉蚜 ( Schizaphis graminum)中分子量约为 56k D的可溶性蛋白结... 本文用亲合印迹法测定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与 MDMV HC- Pro,及二者与蚜虫蛋白之间的互作。结果表明 ,MDMV HC- Pro可以与 MDMV结合 ,也可以直接与 MDMV的介体——麦二叉蚜 ( Schizaphis graminum)中分子量约为 56k D的可溶性蛋白结合 ,而 MDMV不能与麦二叉蚜的可溶性蛋白直接结合。无论是 MDMV HC- Pro,还是 MDMV,都不能结合非介体灰飞虱 ( Laodelphaxstriatellus)的可溶性蛋白。酶联板模型的结果与此一致。上述结果说明 ,病毒不能直接与蚜虫口针中的病毒附着位点 ( VAS)结合 ;HC- Pro一端连接病毒 ,一端连接 VAS,在蚜虫传播 MDMV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这是关于病毒 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辅助成份-蛋白酶 蚜虫传毒
下载PDF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1 位作者 张美荣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 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 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 DMV-B、MRDV和BYDV 的粒子大小分别为 735~755 nm ×17 nm 、70~75 nm 和23~30 nm 。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粗缩病毒 BYDV 流行因素
下载PDF
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被引量:9
18
作者 燕飞 孙丽英 +1 位作者 尚佑芬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小麦黄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的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向东 范在丰 +1 位作者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本实验提纯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的辅助成份—蛋白酶 ( HC- Pro) ,并制备了其抗血清。MDMV HC- Pro的分子量约为 57k D,提纯产量为 0 .3mg/ 10 0 g病叶。琼脂免疫双扩散测定证明MDMV HC- Pro抗血清的效价为 1∶ 16;微量免疫沉淀法... 本实验提纯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的辅助成份—蛋白酶 ( HC- Pro) ,并制备了其抗血清。MDMV HC- Pro的分子量约为 57k D,提纯产量为 0 .3mg/ 10 0 g病叶。琼脂免疫双扩散测定证明MDMV HC- Pro抗血清的效价为 1∶ 16;微量免疫沉淀法测定时其效价为 1∶ 10 2 4。该抗血清只与MDMV HC- Pro有明显的反应 ,与健康玉米汁液和 MDMV无反应。MDMV HC- Pro抗血清可以专化性地抑制 HC- Pro的蚜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毒 玉米矮花叶病毒 HC-PRO 辅助成份-蛋白酶 蚜虫传毒 纯化 抗血清
下载PDF
应用dot-ELISA和RT-PCR法检测玉米花粉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占鸿 常胜军 周广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49,共3页
首次采用 dotELISA 和 RTPCR 2种方法对受玉米矮花叶病毒(M DMV)侵染的玉米品种330、478、黄早四、获白及M o17病株上采得的花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供试玉米病株花粉中均检测不到M D... 首次采用 dotELISA 和 RTPCR 2种方法对受玉米矮花叶病毒(M DMV)侵染的玉米品种330、478、黄早四、获白及M o17病株上采得的花粉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供试玉米病株花粉中均检测不到M D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花粉 DOT-ELISA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