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natal References: Epidemiology and Prognosis in a Malian Context
1
作者 Fatoumata L. F. Diakité Djénèba Konaté +21 位作者 Nouhoum L. Traoré Noel Banou Lala N. Sidibé Oumar Coulibaly Belco Maiga Karamoko Sacko Fousseyni Traoré Abdoul K. Doumbia Hawa G. Diall Leila Maiga Ibrahim Ahamadou Alou Traoré Adama Koné Guediouma Dembélé Djita Ba-Sidibé Pierre Togo Adama Dembélé El Mouloud Cissé Abdoul A. Diakité Boubacar Togo Mariam Sylla Fatoumata Dicko-Traoré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1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Neonatal mortality remain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Mali. The neonatal referral is a systemic factor determining the neonatal prognosis. This work was initiated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neonatal referrals and t... Neonatal mortality remain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Mali. The neonatal referral is a systemic factor determining the neonatal prognosis. This work was initiated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neonatal referrals and to determine their prognosi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atients and Method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1, 2019 to January 31, 2020 in the neonatology service of the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the Gabriel Tour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Bamako. All newborns referred by another health structure in the countr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 All newborns referred by another health structure in the countr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neonatal referral, we perform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zes to determine the odds ratios and fitted with a significant p probability if p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0.05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frequency of referrals was 54.3%.</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Newborns came from basic structures in 19.3% of cases, from tertiary structures in 6.7%.</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main reason for transfer was prematurity (40.2%) followed by perinatal anoxia (15.3%), malformations (15.3%), respiratory distress (15.2%) and infection neonatal (9.1%). The ambulance was the primary means of transfer in 71.3%.</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80% of cases the transfer had been made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life. On admission, a third of the newborns (31.1%) were less than 1500</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g, hypothermic in 43.8% and febrile in 15.1%.</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evolution was marked by 40.2% of deaths. Th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llowed us to observe that the more the newborn is premature or of low weight the more risk of death was very high with respectively 18.5 time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the less than 28 week</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of amenorrhea (WA) (ORa = 18</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5;CI = 1.9</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80;</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 = 0.012) and 6.6 times in those less than 1000g (ORa = 6.6;CI = 1.4</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9.7;p = 0.015). Likewise, any change in body temperature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by 1.9 times compared to normothermi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onatal referral system is necessary to reduce neonatal mortality in our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natal References EPIDEMIOLOGY PROGNOSIS malian Context
下载PDF
Geo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negalo-Mali Discontinuity: Evidence from Secondary Structures, Kédougou-Kéniéba Inlier, Western Mali
2
作者 Mamadou Yossi Mahamadou Diallo +2 位作者 Mamoutou Ouattara Amadou Berthé Saidou Ly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4年第10期943-962,共20页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lineaments interpreted as secondary structures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Senegalo Malian Discontinuity. These lineaments cross-cut the large north-south ori...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lineaments interpreted as secondary structures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Senegalo Malian Discontinuity. These lineaments cross-cut the large north-south oriented transcurrent lithospheric structure known as the Senegalo Malian Discontinuity (SMD). Two lineaments were selected oriented NNE (N15˚ to N25˚), one at Dialafara and one at Sadiola. Four profiles on each lineament of these 2 zones, so that there were 2 on each side of the SMD. The ground data collected were processed using proper parameter and software. Some filters were applied to enhance the signal level. These ground data were later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airborne magnetic data for consistency and accuracy using the upward continuation fil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ground data is good. In addition, the ground magnetic data show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local anomalies that are not visible in the regional data. The analytical signal was also used to determine domain boundaries or possible contact zones. The contact zone can be highlighted on certain profiles such as L300 and L600.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west and east sides of the SMD are not the same. Secondary structures become wide when approaching the SMD on both sides. They are also dupli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SMD when we move progressively away. In the Dialafara area, the ground magnetic data intersect an interpreted fold.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M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in the Dailafara and Sadiola zon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SMD are highlighted. The technique used in this study,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better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ing of regional structures using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proposing a structur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édougou-Kéniéba Inlier Senegal malian Discontinuity Secondary Structures Mapping Magnetic Data
下载PDF
马莲河下游产水量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雅玉 宋玉 +3 位作者 赵廷红 高金芳 何文博 李泽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6-787,共12页
马莲河下游流域是我国陇东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研究其产水量的时空特征和变化响应,对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 马莲河下游流域是我国陇东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研究其产水量的时空特征和变化响应,对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定量评估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个时期马莲河下游流域产水量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子对产水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马莲河下游流域总产水量整体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2020年总产水量相比1990年减少了5.9×10^(7) m^(3),减少率为25.43%。不同时期产水量在空间上呈现南部和边缘地带高、北部和中心地带低的分布特征。(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水能力大小排序依次为:城镇用地>未利用地>耕地>低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灌木林>有林地>水域。(3)产水量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与实际蒸散发量和海拔之间存在负相关。降水和实际蒸散发是决定产水量空间分布和变化的主导因素,q值分别为0.616~0.735和0.517~0.653。研究成果可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产水量 时空演变 马莲河下游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与模拟
4
作者 俞巧 杨祎 +1 位作者 汪月月 马金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4,共8页
根据淤地坝拦沙信息与流域输沙量计算马莲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在系统收集流域降雨、土壤、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RUSLE模型研究马莲河流域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模型计算误差.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产沙量总体呈... 根据淤地坝拦沙信息与流域输沙量计算马莲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在系统收集流域降雨、土壤、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基于RUSLE模型研究马莲河流域土壤侵蚀分异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模型计算误差.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产沙量总体呈逐年减小的趋势,突变发生在2003年,至2011年达到最小值1.911×10^(7)t,多年均值为6.405×10^(7)t,变化率-4.824×10^(6)t/a.泥沙淤积量自2003年逐年上升,至2010年后占据年土壤侵蚀总量的10%~20%.流域土壤侵蚀等级分布总体上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多数年份东部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级最低,土壤侵蚀模数基本维持在2500 t/(km^(2)·a)以下;2003年后,流域各地区土壤侵蚀等级均有所下降,至2018年绝大多数地区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超过200 t/(km^(2)·a);总体RUSLE模型模拟结果良好,多数年份侵蚀产沙量模拟相对误差控制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模拟误差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马莲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5
作者 汪月月 吕继军 马金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1,449,共8页
为全面了解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选取马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确定和模型验证,对流域出口水文站雨落萍站2006-2019年的逐月径流量进行模拟.模型验证期R2和纳什效... 为全面了解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选取马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确定和模型验证,对流域出口水文站雨落萍站2006-2019年的逐月径流量进行模拟.模型验证期R2和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75和0.64,满足要求.对马莲河流域地下水潜水层储量、天然补给量、可开采量进行估算.流域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06-2019年储量减少3.79×10^(9)m^(3),损失量较大,且潜水层储量与潜水层厚度和地质构造状况有关.流域模拟期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0.36 L/(s·km^(2)),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2.29×10^(8)m^(3),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1.37×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地下水资源评价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reg/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
6
作者 郑凤丽 谭志军 梁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94-497,502,共5页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NS患儿作为肾病组,选取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及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水平,分析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肾病组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及外周血Th17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3.038、8.915、7.148,P<0.05)。肾病组外周血Treg水平及Treg/Th17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9、15.780,P<0.05)。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Treg、Treg/Th17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7、-0.573、-0.492、-0.559、-0.511、-0.612,P<0.05),与Th1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79、0.495、0.603,P<0.05)。结论 PNS的发生可引起儿童外周血CD4+T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指标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同时可引起机体Treg/Th17免疫失衡,且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Treg/Th17免疫平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免疫平衡
下载PDF
基于DEM的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郭超颖 毕华兴 +3 位作者 陈涛 杜林芳 云雷 任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的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的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的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的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域地形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研究提取流域的基本地形特征如坡度和坡向,提取流域水系,划分了小流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DEM水平分辨率对提取的地形特征及水文特征的影响,为马莲河流域的数字地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水平分辨率 流域特征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黑龙江省马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朋 杨宏智 +2 位作者 孙景贵 赵岩 崔培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5-274,共10页
为确定马连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石英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255℃(峰值为180~210℃),盐度为1.7%~7... 为确定马连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石英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255℃(峰值为180~210℃),盐度为1.7%~7.5%Na Cleqv(峰值2%~4%Na 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金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CH4次之,液体主要成分为Ca2+、Na+、SO42-和F-,其次为K+、Mg2+、NO3-和Cl-,成矿流体属于Na Cl-H2O±CO2±CH4体系。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V-SMOW值介于-92.3‰^-113.4‰,δ18OH2O值介于2.5‰~3.5‰,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是马连金矿沉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连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马莲河枯水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祁晓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为查明马莲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于2016年4月采集河水、支流水和地下水样品37组,运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分析来探究水体主要阴阳离子、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结合Gibbs图、端元图解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河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 为查明马莲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于2016年4月采集河水、支流水和地下水样品37组,运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分析来探究水体主要阴阳离子、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结合Gibbs图、端元图解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河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结果表明:枯水期马莲河水呈弱碱性,总溶解固体TDS均值2685.1 mg·L-1,离子组成以Na^+、Mg^(2+)、Cl^-、SO_4^(2-)为主,水化学特征和中国主要河流有较大差异.沿着流向TDS和Cl^-、Na^+质量浓度呈降低趋势、水化学类型具分带规律.不同水体δD、δ~18O分布特征不一,地下水沿着当地降雨线分布,河水和支流水沿着蒸发线分布.硫酸盐和岩盐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河水化学组成由蒸发盐风化、蒸发浓缩和地下水补给3种作用控制.其中,蒸发盐风化是首要因素,决定了河水化学组分的宏观特征,蒸发作用和地下水补给影响了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蒸发盐风化 蒸发作用 地下水补给 马莲河
下载PDF
基于^(222)Rn的马莲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空间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祁晓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0,共7页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西北内陆马莲河流域下游开展氡同位素示踪,利用河水222Rn通量模型评价了地下水沿河排泄强度。结果表明:地下水222Rn活度高于河水1个数量级,潜流带水222Rn活度受...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西北内陆马莲河流域下游开展氡同位素示踪,利用河水222Rn通量模型评价了地下水沿河排泄强度。结果表明:地下水222Rn活度高于河水1个数量级,潜流带水222Rn活度受河水、地下水混合作用及沉积物氡释放影响。马莲河下游均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排泄补给河水,累计排泄量4.5 m3/s,占河流流量的73.2%。排泄强度存在空间变异,上段及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作用强度较低。模型不确定性主要受地下水端元、潜流带输入及气体逸散系数三个因素控制,222Rn示踪方法在地下水补给河水型地区较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河水 222Rn 不确定性 马莲河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河水化学特征和化学风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张梦南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2,共8页
采用Gibbs图解和端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马莲河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化学风化作用,利用质量平衡正演模型评价了各风化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马莲河水为高TDS咸水,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l^-、SO4^2-为主;沿河... 采用Gibbs图解和端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马莲河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化学风化作用,利用质量平衡正演模型评价了各风化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马莲河水为高TDS咸水,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l^-、SO4^2-为主;沿河水流向TDS降低,水化学类型由Cl-Na型演变为HCO3·SO4-Na·Mg型;河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形成作用为化学风化,蒸发盐主导了流域风化过程,对离子组分平均贡献率高达76.5%,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较弱;化学风化具空间变异,从上游到下游,硫酸盐和碳酸盐贡献率增加,岩盐贡献率降低。岩性是控制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的首要因素,降雨量和径流量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蒸发盐 正演模型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耀宗 张多勇 刘艳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2,共9页
不同等级降水与侵蚀性降水对水土保持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亟须对马莲河流域降水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收集到马莲河流域1961—2010年西峰国家基准站、环县国家基本站和华池、庆城、合水、宁县、正宁5个国家一般站... 不同等级降水与侵蚀性降水对水土保持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亟须对马莲河流域降水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收集到马莲河流域1961—2010年西峰国家基准站、环县国家基本站和华池、庆城、合水、宁县、正宁5个国家一般站的日降水观测数据,使用PMF方法,对数据进行均一化检验,确保数据质量。采用基本气象水文统计方法,研究流域降水统计特征。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趋势、突变点和周期等特征,同时分析侵蚀性降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马莲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482 mm,四季降水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8%、53%、27%和2%,侵蚀性降水占年降水57%,降水变异系数为0.19,流域降水>400 mm的保证率为72%,>500 mm的保证率为38%;2)1961—2010年马莲河流域降水与侵蚀性降水均呈减少趋势,春、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3)降水的突变点不明显,1992年之后,降水呈减少的趋势,年和四季降水有19、11、4和2 a左右的主周期;4)中雨和小雨是马莲河流域主要降水形式,1961—2010年,降水减少是中雨和小雨显著减少引起的,降水强度与侵蚀性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对降水强度的增加有重要影响。马莲河流域侵蚀强度并未随雨量的减少而减弱,降水侵蚀风险没有减小,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持续深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马莲河 降水 降水量等级 侵蚀性降水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评价马莲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雨山 郭媛 +2 位作者 周殷竹 李戍 王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马莲河水EC和Cl-质量浓度沿着流向均呈降低趋势,δD和δ18O值沿流向减小。雨季EC和Cl-质量浓度最低,δD和δ18O值最高。地下水各组分浓度均低于河水,时空变化不明显。地下水单宽排泄量存在时空变异,上段和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地下水排泄较弱,不同季节地下水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72.20%~95.07%。雨季地下水单宽排泄量显著降低,河水中基流比例由雨季前期的68.89%降至29.43%。整体上,地下水补给河水季节变化明显,而空间变化规律较为稳定。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河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河水 定量评价 时空变化 模型 马莲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莲河流域地下水中锶富集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海学 程旭学 +2 位作者 马岳昆 刘伟坡 周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2-692,共11页
马莲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区,按储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利用2015—2018年流域的29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中锶(Sr^(2+))的质量浓度水平、垂向分布及沿流向分布... 马莲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区,按储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利用2015—2018年流域的29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分析了地下水中锶(Sr^(2+))的质量浓度水平、垂向分布及沿流向分布的特征,并采用因子相关性研究地下水中Sr^(2+)的来源和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地下水富锶现象显著,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中锶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4 mg/l、1.39 mg/l和5.24 mg/l;地下水中锶富集成因主要是含锶矿物天然状态下的水-岩作用,黄土潜水、基岩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三类地下水中Sr^(2+)的主要来源分别为碳酸盐岩与铝硅酸盐岩、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滤作用;地下水中Sr^(2+)的质量浓度沿流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不同区域中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莲河 地下水 富集 水-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环境示踪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李海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1,共4页
为深入了解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沿河采集河水与地下水样品各15组,利用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与马莲河水的转化趋势及空间变化,并评价了转化强度。结果表明,河水Cl-质量浓度、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均高... 为深入了解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沿河采集河水与地下水样品各15组,利用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与马莲河水的转化趋势及空间变化,并评价了转化强度。结果表明,河水Cl-质量浓度、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均高于地下水,沿流向呈降低趋势。地下水以补给河水为主,补给强度为0~4.66m2/d,累计补给量为1.65m3/s。补给强度受岩性分布影响存在空间变异,R12~R13、R14~R15段为地下水强补给段,R04~R09段补给较弱。地下水样品的代表性、水均衡要素的完整性和采样密度可能影响环境示踪方法的评价精度。应采用多方法示踪对比、加强支流的调查监测及增加采样密度等手段降低评价的不确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统筹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 水化学 模拟 马莲河
下载PDF
黑龙江省嘉荫县马连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朋 孙景贵 +3 位作者 乔树岩 杨凤超 张渝金 刘长纯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6,共8页
马连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北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黑龙江群中,并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了... 马连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北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黑龙江群中,并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认为,马连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连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造山型金矿床 矿床成因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及洪水频率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芳 查小春 王夏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139-141,145,共4页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1368~2007年640年间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40年间马莲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14次,平均5.61年发生1次,说明马莲河流域为洪涝灾害多发的区域,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全球气候...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1368~2007年640年间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40年间马莲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14次,平均5.61年发生1次,说明马莲河流域为洪涝灾害多发的区域,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全球气候的暖干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同时结合历史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洪水频率表明,马莲河流域实测资料序列短,即使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也难以精确获得百年一遇以外的洪峰流量,直接影响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洪水设计精度,说明开展马莲河流域的古洪水水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莲河流域 洪涝灾害 历史调查洪水 频率分析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日径流过程分维与土壤侵蚀关系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腊娇 冯利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对马莲河流域各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形态分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流域干流的日径流过程分维值要明显大于支流的分维值,下游大于上游,4个水文站分维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从日径流过程分维与土壤侵蚀的拟合研究发现,日... 对马莲河流域各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形态分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流域干流的日径流过程分维值要明显大于支流的分维值,下游大于上游,4个水文站分维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从日径流过程分维与土壤侵蚀的拟合研究发现,日径流过程分维值与土壤侵蚀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径流过程 分形盒维数 土壤侵蚀 马莲河
下载PDF
基于AutoCAD日径流过程的分维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腊娇 冯利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2,共4页
依据分形盒维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应用AutoCAD软件实现分形盒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测定马莲河流域不同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盒维数,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综合分析,以揭示不同水文站之间分形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Auto... 依据分形盒维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应用AutoCAD软件实现分形盒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测定马莲河流域不同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盒维数,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综合分析,以揭示不同水文站之间分形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AutoCAD方法做日径流过程的分维计算的方法快速、准确,值得推广;马莲河流域的4个水文站的日径流过程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介于1~1.39之间,总体变化不大;对同一个水文站来说,不同年份的日径流过程分维值年际变化不大,存在湿著的自相似性;对于同一个流域不同的水文站来说,千流的日径流过程分维值要明显大于支流的分维值,下游要大于卜游,4个水文站分维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径流过程 分形盒维数 AUTOCAD 马莲河
下载PDF
西非马里战乱地区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神经创伤救治转运的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玉书 高阳 +3 位作者 刘阳阳 甄恩迪 毛崇丹 梁国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52-554,共3页
目的对西非马里战乱地区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神经创伤救治转运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完善数据并提升我国军队海外维和神经创伤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西非马里战乱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二级医院收治和转运的所有神经创伤... 目的对西非马里战乱地区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神经创伤救治转运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完善数据并提升我国军队海外维和神经创伤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西非马里战乱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二级医院收治和转运的所有神经创伤168例,提取其中伤员身份、创伤诊断及救治方法等关键数据,对以上病例的致伤原因、创伤部位、救治方法及伤残情况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包括汽车炸弹和路边地雷在内的简易爆炸物是造成马里战乱地区中国二级医院救治转运的神经创伤的主要原因;神经创伤部位综合包括颅脑、脊髓脊柱、四肢神经及颅神经创伤;救治方法既包括在二级医院的基本外科手术,也包含及时空运医疗后送至上级机构救治;救治转运的神经创伤伤情伤势重,死亡和重残比例高。结论西非马里战乱地区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神经创伤的救治转运有显著不同于国内的特点,需要加强总结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创伤 马里 维和 二级医院 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