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前牙区种植术后血管神经损伤防治策略
1
作者 马海鹰 娄依婷 +3 位作者 孙哲渊 王柏翔 俞梦飞 王慧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可能损伤下颌切牙管、舌孔、口底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从而导致患者口底血肿、窒息、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下颌前牙区相对不足的颌骨空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变异是种植术中血管神经损伤高风险的... 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可能损伤下颌切牙管、舌孔、口底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从而导致患者口底血肿、窒息、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下颌前牙区相对不足的颌骨空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变异是种植术中血管神经损伤高风险的原因。一旦血管损伤,应当进行气道控制和止血;神经损伤则应采取移除种植体以及早期药物治疗等措施。种植医生应熟悉下颌前牙区的解剖结构,术前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并进行合理设计,术中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精准植入种植体,以避免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下颌前牙区的解剖结构及其变异,探讨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的防治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下颌前牙区 应用解剖学 出血 神经损伤 数字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娜 王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 目的:探讨并评估下颌前牙区数字化即刻修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例下颌2~4颗切牙无法保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术前进行系统牙周序列治疗,拍摄锥体束CT(cone-bean CT,CBCT),应用coDiagnostiX软件设计拟植入的种植体三维位置,术前数字化打印手术导板同时预成临时修复体,在导板引导下种植手术,共植入34颗种植体,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到35 N·cm,且ISQ值>65,将预成的临时修复体口内直接法PICK-UP,共完成61颗即刻修复,戴入当日根尖片确认基台完全就位,愈合期内完成定期复查及口腔卫生指导,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后12个月评价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修复体与邻牙牙龈协调性、种植体唇侧骨壁变化及患者美学满意度。结果:观察期12个月内,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为100%,34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未见显著变化,55颗修复体唇侧龈缘位置与相邻天然牙协调性良好,6颗修复体轻度差异。56颗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颜色质地协调无差异,5颗轻度差异,患者美学视学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分。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的基础上,下颌前牙区采用数字化即刻修复,种植美学及功能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区 数字化导板 即刻修复
下载PDF
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和正中舌孔深度的CB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曾识锦 李姝宏 +1 位作者 周利平 谢翠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P1)、5.0 mm(P2)和8.0 mm(P3)的唇侧骨壁厚度及MLF与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位点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81.0%、87.0%和91.5%;P2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94.0%、98.0%和95.0%;P3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35.5%、65.5%和70.0%;男性在中切牙的P2处和尖牙的P2、P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女性(P<0.05)。MLF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7.9%和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F与牙槽嵴的距离最短的为11.4 mm,二者的距离有7.2%小于14.0 mm,78.4%为14.0~24.0 mm,14.4%大于24.0 mm;MLF多数为1个,占比72.2%,最多者为3个;发现直径过大的“大舌孔”。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多数<1.0 mm,仅在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8.0 mm处骨质稍有增厚。MLF对种植术而言一般较为安全,但其位置、数量和直径也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即刻种植 唇侧骨壁厚度 正中舌孔 锥形束CT
下载PDF
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用于下前牙小间隙种植修复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岩 徐淑兰 +2 位作者 周磊 杨烁 周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评价2种直径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用于下前牙小间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85名下前牙缺失患者行直径2.5 mm和3.0 mm 2种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和24个月时种植... 目的:评价2种直径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用于下前牙小间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85名下前牙缺失患者行直径2.5 mm和3.0 mm 2种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和24个月时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变化和周围软组织情况。采用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种植体存留率。结果:85例患者132枚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直径2.5 mm(n=66)和3.0 mm(n=66)种植体功能负载12个月后近中边缘骨高度(mm)变化分别为0.275±0.638和0.098±0.319,远中边缘骨高度变化分别为0.360±0.588和0.109±0.323;24个月后近中分别为0.299±0.672和0.099±0.318,远中分别为0.381±0.581和0.107±0.319;3.0 mm相对2.5 mm直径种植体在功能负载12个月和24个月后近远中边缘骨吸收程度较小(P<0.05),同一直径种植体植入后12个月和24个月边缘骨高度变化不明显(P>0.05)。未发现种植体周围相关软组织并发症。结论:Osstem MS一段式种植体用于下前牙小间隙种植修复均可以取得功能和美学上良好的临床效果,直径3.0 mm较2.5 mm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前牙区 小间隙缺牙 种植修复
下载PDF
1001颗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丽 吴国锋 +3 位作者 石安源 顾春宁 姜小维 秦海燕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9期644-650,共7页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种植位点、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骨增量与否、愈合方式等因素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性。结果725例患者中早期失败34例,共计38颗窄直径种植体,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率在患者水平为4.69%,种植体水平为3.80%。不同年龄、性别、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愈合方式之间的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水平,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为2.16%,显著低于下颌前牙区的失败率8.64%(P<0.001);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与后牙区失败率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前牙区,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同期行骨增量组的早期失败率显著低于未进行骨增量组(P<0.05)。然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仅与下颌前牙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总体存活率大于95%,在下颌前牙区的早期失败率显著高于上颌前牙区及后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上颌前牙 下颌前牙 后牙 牙种植 窄直径种植体 骨整合 早期失败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广义估计方程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同期应用骨劈开技术一例病例报告分析
6
作者 史闻 王妙贞 刘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40-345,共6页
在下颌前牙美学区,通常垂直向骨量充足而唇舌水平向骨量不足。本文介绍一例慢性牙周炎导致多颗下颌切牙待拔除的患者,在下颌前牙区拔牙即刻应用牙槽嵴骨劈开技术并行同期种植的病例。该病例拔牙同期行骨劈开并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二... 在下颌前牙美学区,通常垂直向骨量充足而唇舌水平向骨量不足。本文介绍一例慢性牙周炎导致多颗下颌切牙待拔除的患者,在下颌前牙区拔牙即刻应用牙槽嵴骨劈开技术并行同期种植的病例。该病例拔牙同期行骨劈开并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在一期手术后7个月和8个月,通过数字化技术分别完成临时修复和永久修复。结果显示拔牙即刻种植同期行骨劈开有效地增加了水平骨量,提高了种植成功率,减少了手术次数,避免了开辟第二术区,结合文献分析认为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细节,相比于其他种植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下颌前牙区 骨劈开技术 数字化
下载PDF
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曲光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5期124-1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结构、不同失牙原因对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效果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对下前牙区不同种植系统,不同表面结构进行选择,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科室101颗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病例,具有三种不同的表面结构,...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结构、不同失牙原因对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效果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对下前牙区不同种植系统,不同表面结构进行选择,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科室101颗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病例,具有三种不同的表面结构,其中光滑圆柱状(BLB系统)11颗,螺旋柱状(ITI系统)39颗,双螺旋根形(OSSTEM系统)51颗;因牙周病失牙61颗,因外伤失牙40颗,对其失败率及是否需植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植入种植体101颗,成功92颗,失败9颗,植骨病例81颗,失败病例均为植骨病例。失牙原因其中牙周病61颗,失败9颗;外伤40颗,失败0颗。BLB失败率、植骨百分比与ITI、OSSTEM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表面结构、不同失牙原因对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成功是有影响的,对骨量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下前牙即刻种植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骨量的问题,而选用多螺纹带有自攻性的种植体对于种植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从而使种植体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区 即刻种植 植骨 失败率 骨量 表面结构
下载PDF
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与Bio-Oss、Bio-Gide联合应用在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崔永霞 樊俊芳 +2 位作者 李佳 李骅 宋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与Bio-Oss、Bio-Gide联合应用在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前牙区下颌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同时联合使用GBR技术种植修复病例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1~36岁,平均29.6岁,单颗... 目的探讨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与Bio-Oss、Bio-Gide联合应用在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前牙区下颌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同时联合使用GBR技术种植修复病例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1~36岁,平均29.6岁,单颗牙缺失5例,多颗牙缺失7例,均为上颌前牙区水平向和/或垂直向骨缺损,共植入19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块与受植区愈合期平均为6个月(5~8个月),12例病例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给予局部理疗及口服药物后症状消失。12例病例植入种植体3~5个月后均完全骨性结合,均行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所有病例随访8~36个月,植入的19枚种植体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也未出现上部修复体破损、松动、脱落等异常。无种植体周围炎出现,成功率达100%。结论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与Bio-Oss、Bio-Gide联合应用在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术中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下颌骨块游离移植 上颌前牙区 牙种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