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Labor in the New Era
1
作者 Su Li Li Gui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217,共8页
Labor has the core significance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s concept of labor defines the nature of labor,affirms the decisive role of labor for human and social progress,demonstrates the form,intri... Labor has the core significance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s concept of labor defines the nature of labor,affirms the decisive role of labor for human and social progress,demonstrates the form,intrinsic quality and inevitable result of labor under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system,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ultimate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brought by labor in Communist society in the future.The whole social life of each particular era is fundamentally determined by labor,and labor is the final basis for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divide the times.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storical materialism’s labor concept points out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alize individual valu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provides a referenc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democracy,and guides the practice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histor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labor the New Era SIGNIFICANCE
下载PDF
Corruption in Organizations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How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Its Criminal Character Through a Feeling of Guilt
2
作者 Mbiah Anny Flore Tchouta 《Psychology Research》 2020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resorting to corruption to achieve one’s self is a behavioral scheme by members of organizations.The strong positive valence accorded to this phenomenon makes it necessary to wonder ... In a materialistic social context,resorting to corruption to achieve one’s self is a behavioral scheme by members of organizations.The strong positive valence accorded to this phenomenon makes it necessary to wonder about how to bring the corrupters to become aware of the criminal character of corruption?Based on a study carried out with 500 Cameroonian civil servants,it is a matter,after having detected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criminal nature of corruption,of detecting the factors behind this state of affairs and developing a strategy aimed at triggering the guilt of staff in the face of acts of corru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UPTION CONSCIENCE GUILT organization materialist societies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the Study of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s of Late Engels and the Marxist Dialectical Debate
3
作者 Jianxin L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7期152-154,共3页
This year marks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mentor Engels,and the theoretical community has once again started a wave of research on his thought.On the basis of Hegel’s d... This year marks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mentor Engels,and the theoretical community has once again started a wave of research on his thought.On the basis of Hegel’s dialectic,Engel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Marx’s dialectic,and founded the materialist dialectic,which he called“the best tool and the sharpest weapon”.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els’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Marx’s dialectics has been debated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ly summarize and elabora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view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ternal logic and truth of Engels’materialist dialec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Engels Marx materialist dialectics Publication date:July 2020
下载PDF
New Research on the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4
作者 Gong Zaifeng Wu N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2-266,共5页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gener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an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development by Lenin and Mao Tse Tung and exploration by western Marxist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gener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an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development by Lenin and Mao Tse Tung and exploration by western Marxists,demonstrating that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should have two developmental clue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tog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建筑 毛泽东 系统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并使真正的普遍性能够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质和阶级立场直接相关。唯物史观“社会现实”和“历史本质性”原则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找到了根据和立足点。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必须把一般原理转化为具体方法和实施纲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具体化 社会现实 辩证法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资本论》的社会建设逻辑探赜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典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批判 社会建设逻辑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信君 窦琦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叙事结构及其科学内涵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性逻辑、建构性逻辑和超越性逻辑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思想视域,进一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初语境,挖掘唯物史观在叙事层级和逻辑结构上所内蕴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充实当今马克思主义文本诠释和原著探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张力和真理伟力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批判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服饰的言说:新物质主义视域下的《觉醒》
10
作者 李春风 满莉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物质主义批评认为,具体的物件能够成为人物塑造与建构研究的批评路径之一。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穿着华服、脱下华服直至最后脱光衣服的三个阶段,展呈了其身份的动态塑形以及她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物质主义批评认为,具体的物件能够成为人物塑造与建构研究的批评路径之一。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德娜穿着华服、脱下华服直至最后脱光衣服的三个阶段,展呈了其身份的动态塑形以及她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终极“自我”追求,揭示了19世纪末根深蒂固的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剧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新物质主义批评 《觉醒》 身份 自我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方法论
11
作者 张师伟 朱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3,M0006,共14页
“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智慧... “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辩证特质。因为这二者在方法论层面上具有互通性,所以它们才能在现代化实践中互动融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有辩证思维。二者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辩证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互嵌共生,展现了传统思想资源现代转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紧密结合的现代智慧。它既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矫正公共决策偏差和把握历史主动,又有利于在实践中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传统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CBCL结合唯物辩证法在医学检验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罗小娟 曹科 +5 位作者 毛晓宁 黄涛 张艳 刘新刚 林镇湖 陈运生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的协作学习(Case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BCL)结合唯物辩证法在医学检验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以36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的协作学习(Case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BCL)结合唯物辩证法在医学检验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以36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BCL结合唯物辩证法教学。教学结束后,采用形态学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形态学图像识别、病例分析、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01);除认知成熟度维度之外,实验组CTDI-CV问卷总分和其余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法的整体满意度及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促进团队合作、培养临床思维和端正工作态度的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CL结合唯物辩证法融知识传授与科学辩证思维培养于一体,有助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掌握形态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CBCL 形态学 医学检验
下载PDF
从唯物史观看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13
作者 郑广永 周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是观察研究不同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关系的唯一正确方法。把综合完整的文明形态分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唯物史观进行观察研究,从而确定文明交流互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主流。主张文明的冲突对... 唯物史观是观察研究不同人类文明形态及其关系的唯一正确方法。把综合完整的文明形态分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唯物史观进行观察研究,从而确定文明交流互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主流。主张文明的冲突对抗,是夸大了不同文明形态中上层建筑部分的差异,并把这种差异看作是对抗冲突的根源。正是因为物质文明是决定其他文明形式的根本力量,所以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解放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冲突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唯物史观之审度
14
作者 包庆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随着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兴起,我国学界组织译介包括环境伦理、环境哲学、生态史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著作,并就其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究。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回眸中外学术史展示审度的反思性梳理及其独特研... 随着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的兴起,我国学界组织译介包括环境伦理、环境哲学、生态史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当代西方生态哲学著作,并就其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究。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回眸中外学术史展示审度的反思性梳理及其独特研究价值。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一方面为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历史观特别是实践的观点而存在巨大的理论缺陷,通过反思性探索彰显唯物史观之审度的创新性扬弃及其独特研究思路。对此,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唯物史观之审度的批判性超越,深度挖掘并自觉展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态视域、理论空间和实践品格,力求审度的独特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思潮 唯物史观 生态世界观 生态思维方式 生态评价标准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哲学基础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英存 臧秀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三个务必”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系统完备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就唯物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致力于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就认识论基础而言,“... “三个务必”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系统完备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就唯物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中心任务,致力于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就认识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的目标宗旨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原则保障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践方法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方法论基础而言,辩证方法论与思维方法论阐明了“三个务必”内在要素之间存在的异同特质与交融关系,实现了过去与未来、主观与客观、整体与部分、底线保障与高线追求的有机统一;就价值论基础而言,“三个务必”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以人民幸福为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唯物论基础 认识论基础 方法论基础 价值论基础
下载PDF
置身“世”内:中国新闻学的认知视角与议题审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红义 万旭琪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52-70,共19页
面对人与物交织的复杂社会网络,经由“事学”逻辑驱动的中国新闻理论已不再具有解释力,中国新闻学研究面临着结构之困、认知之变与实践之惑,亟需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发生在新闻中的物质、情感与关系变化。因而,本研究引入唯物主义现... 面对人与物交织的复杂社会网络,经由“事学”逻辑驱动的中国新闻理论已不再具有解释力,中国新闻学研究面临着结构之困、认知之变与实践之惑,亟需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发生在新闻中的物质、情感与关系变化。因而,本研究引入唯物主义现象学视角中的“社会世界”理论,确立一个由“情境中的交往实践”“关系形式”与“秩序建构”三重递进维度构成的认知视角。通过审视202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议题,本研究尝试对人文主义取向下数字时代新闻理论、组织宣传实践等研究如何开展作出回应,并提出一种迈向“新闻-世界”的观点,这既是理解身处社会世界的新闻,也是通过新闻实践来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学 唯物主义现象学 社会世界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唯物史观理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对于生产力理论的创新阐释,是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性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对于生产力理论的创新阐释,是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性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丰富与发展。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语境中的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产力,从新质生产力的主体性、绿色性、创新性以及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结合性等方面把握新质生产力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助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促进新质生产力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理路
下载PDF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内蕴与价值重估
18
作者 刘凯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是在推动“哲学现实化”、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观念拜物教”并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人类改造自然、从事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恩格斯辩证法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 恩格斯辩证法思想是在推动“哲学现实化”、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观念拜物教”并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人类改造自然、从事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恩格斯辩证法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恩格斯的辩证法不但扬弃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实现了辩证法理论范式的革命,还立足于有机整体的大历史观和人类史观,帮助人们认清人类社会运动的发展规律,引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反思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实践特性 方法论价值
下载PDF
根据地司法对风俗习惯的甄别、援用及其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地 风俗习惯 甄别援用 唯物辩证法 人民司法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乃龙 马艳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形成是理论逻辑(理论之“魂”)、历史逻辑(历史之“根”)、实践逻辑(实践之“体”)合力作用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孕育于“人民史观”、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产生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指导下多元的历史脉络、和合的价值基础以及求是的务实风貌;形塑于从“民族自决”到“中华民族观”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实践。新时代,深入阐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性逻辑,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实践 形成性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