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顶羽菊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婷 胡诗遥 +5 位作者 杜伟 陆占军 杨明进 陈炜 张伟 徐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顶羽菊Rhaponticum repens(L.)Hidalgo又称匍匐矢车菊,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繁殖力、抗逆性强且难以防除的杂草,可对农作物及牧草等造成危害。本研究基于顶羽菊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当前条件下影响物种分布... 顶羽菊Rhaponticum repens(L.)Hidalgo又称匍匐矢车菊,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繁殖力、抗逆性强且难以防除的杂草,可对农作物及牧草等造成危害。本研究基于顶羽菊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当前条件下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顶羽菊在我国农田和草地区域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影响顶羽菊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月份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月份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热月最高温度以及最干季度降水量。预测结果表明,顶羽菊在我国36°N-48°N,75°E-108°E范围高度适生,包括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及周边地区;新疆东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内蒙古中部、陕西和山西大部分地区、云南、西藏、四川、辽宁、黑龙江少许地区为中适生区。此外,顶羽菊对我国农田潜在危害面积达4.536万km^(2),占我国农田总面积的25.34%,对我国草地潜在危害面积达8.875万km^(2),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29.05%。综上所述,建议将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列为顶羽菊高风险重点监测区,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羽菊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农田 草地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帆 赵远征 +2 位作者 张晓明 王东 周洪友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maxent 潜在适生区 气候模式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中国白刺属植物种群动态分析
3
作者 姜生秀 胡静 +5 位作者 王方琳 胡小柯 王昱淇 邱晓娜 张珊 尉秋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白刺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和种群动态,为白刺属在中国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44个分布点和9个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模型,模拟白刺属在不同时期(末次冰盛期、末次间冰期、当代和未来)在中国的适...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白刺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和种群动态,为白刺属在中国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44个分布点和9个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模型,模拟白刺属在不同时期(末次冰盛期、末次间冰期、当代和未来)在中国的适生区及迁移路线,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素。结果:最暖季度的降水量(bio18)、年均温(bio1)、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和最冷季平均温(bio11)对白刺属分布有重要影响,其适宜范围分别为:50~250 mm、11~22.5℃、600~1400和-12.5~-2.5℃。当代气候情景下,白刺属适生区在中国西北各地区均有分布,在陕西和山西也有少量分布,适生区总面积为277.17×10^(4)km^(2),高适生区为68.92×10^(4)km^(2),中适生区为90.03×10^(4)km^(2),低适生区为118.22×10^(4)km^(2)。相比当代,末次冰盛期、末次间冰期和未来3个时期的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减少,另外,从末次冰盛期到末次间冰期,白刺属适生区总面积有所扩张。质心分析表明,在未来,白刺属有向低海拔处迁移的趋势。结论: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白刺属植物将面临生存风险,应加强白刺属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属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潜在分布区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华东地区香果树地理分布预测
4
作者 王磊 周鹏 陈亚辉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之一。华东地区香果树种群退化,江苏境内濒临灭绝。预测香果树在华东地区当前及未来时期的潜在适生区,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变化的关键因子,对有效保...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之一。华东地区香果树种群退化,江苏境内濒临灭绝。预测香果树在华东地区当前及未来时期的潜在适生区,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变化的关键因子,对有效保护香果树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ENMeval软件包确定MaxEnt最优参数,利用54条华东地区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7个环境变量,基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华东地区香果树在现代、2040年、2060年和208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贡献率,探讨制约其在华东地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1,说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良好;当前香果树在华东地区的中度和高度适宜分布区较小,主要分布于各省山地丘陵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香果树适生区分布会有不同程度变化,华东地区香果树在未来20 a内分布区将进一步扩张,自2040年后迅速缩小,2080年后在平原地区消失。温度因子(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最湿季均温、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降雨因子(年降水量、最干季降雨量)均限制着香果树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适生区 ENMeval数据包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MaxEnt模型的长沙市银杏古树生境适宜性评价
5
作者 邱汉周 陈存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7,共11页
【目的】城市中的银杏古树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景观和经济价值。然而,快速城市化及人类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急剧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城市中银杏古树的生长和保护问题,研究以期实现对银杏古... 【目的】城市中的银杏古树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景观和经济价值。然而,快速城市化及人类活动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急剧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城市中银杏古树的生长和保护问题,研究以期实现对银杏古树的胸径、树高以及生境适宜度的评估,为长沙市银杏古树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湖南省长沙市范围内树龄100年以上的160株银杏古树为研究对象,以省市级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勘测数据,采集160株银杏古树的树龄、海拔、坡向、坡度、年均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平均冠幅等为建模参数并按照训练∶验证=4∶1的比例对数据分类,采用Pearson相关性筛选及重要性排序对参数处理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及随机森林回归方法建立了银杏古树的胸径、树高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熵权模型评估了银杏古树的生境适宜性,并进行长沙市银杏种植适宜区制图。【结果】研究表明:银杏的胸径、树高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皆为最优,其中胸径随机森林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6,均方根误差RMSE为2.67,高于支持向量机回归(R^(2)为0.72)以及多元线性回归(R^(2)为0.79);树高随机森林模型的R^(2)最高为0.82,RMSE为13.09,高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R^(2)为0.59)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R^(2)为0.78)。【结论】胸径的生长主要受海拔、坡度及年均降水量的影响,而树高受树龄、海拔及年均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长沙市种植银杏、补充银杏名木数量、保持银杏名木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古树 生境适宜度 随机森林 maxent 长沙市
下载PDF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我国淫羊藿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旭东 席少阳 +3 位作者 杨莉萍 姬捷 马晓辉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 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淫羊藿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经筛选后的267个淫羊藿物种分布数据及8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参数,分析影响淫羊藿分布的主要环... 目的 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淫羊藿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产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经筛选后的267个淫羊藿物种分布数据及8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参数,分析影响淫羊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潜在分布范围。结果 优化后模型运行结果遗漏率=0.044 8、Akaike信息量准则=6 409.884 5、曲线下面积=0.986,说明模型准确度较高。基于环境因子贡献率与刀切法表明,当前影响淫羊藿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主要有7月份平均降水量、2月份平均最高气温、9月份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及最暖季度降水量。模拟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淫羊藿总适生区面积约221.14×10^(4)km^(2),集中分布在我国中部及中南部地区。其中高适生区面积约23.13×10^(4)km^(2),中适生区面积约73.78×10^(4)km^(2),低适生区面积约124.22×10^(4)km^(2)。结论 本研究可为淫羊藿资源人工栽培规划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maxent模型 环境因子 模型优化 适生区预测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广东省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垒 胡喻华 +8 位作者 吴玉芬 梁键明 蒋庆莲 张铭 谭淦 何春梅 韦霄 施诗 唐光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8×10^(4) km^(2)(占84.75%);面积占比最小的是博罗红豆(O.boluoensis),总适生面积为0.0337×10^(4) km^(2)(占0.19%)。(3)降水和海拔对红豆属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12种红豆属植物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气候因子(9个降水因子,3个温度因子),剩余5种的主导环境因子是高程海拔因子(5个海拔因子)。(4)在未来(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增加的红豆属植物有凹叶红豆等4种,增加幅度为0.79%-42.43%;面积减小的红豆属植物有博罗红豆等13种,减少幅度为1.30%-78.56%。气候变暖对红豆属的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7种红豆属植物中有13种的适生区面积将减少,特别是几个狭域分布的物种:博罗红豆、锈枝红豆(O.ferruginea)、小叶红豆(O.microphylla)、紫花红豆(O.purpureiflora)和亮毛红豆(O.sericeolucida),它们应是红豆属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优先考虑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主导因子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惠子 林源 +5 位作者 刘雄盛 蒋燚 杨继生 黄荣林 王仁杰 王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6,共11页
【目的】海南风吹楠为中国湿润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破坏、盗伐而处于濒危状态。预测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变化... 【目的】海南风吹楠为中国湿润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破坏、盗伐而处于濒危状态。预测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变化,可为海南风吹楠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风吹楠的37个种群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经过R语言优化的MaxEnt模型以及GIS软件预测该物种的适生区的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平均AUC值为0.960;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海南风吹楠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适宜值范围为9.7~14.7℃,年平均温度差适宜值范围小于20.7℃,归一化植被指数适宜范围大于211;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的适生区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西、云南和海南3省区,总面积为20.71×10^(3)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8.63×10^(3)km^(2),低适生区面积为12.08×10^(3)km^(2);在未来3个时期4种情景下,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呈整体扩大趋势,生境分布质心位置将向高纬度迁移,表现为向北部变化的趋势。【结论】优化的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海南风吹楠潜在适生区。海南风吹楠在当代时期仍有较大范围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温度相关因子影响。随着气候变化,未来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增大,适生区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maxent模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环境因子 适生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孟 张学星 +7 位作者 罗燕 马永鹏 李伟 杨琳祥 柳文 赵培仙 李正红 马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89-3707,共19页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适生树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划分优先种植区域,并明确MaxEnt模型用于树种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影响干热河谷潜在适生树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因子,其次是海拔、植物归一化指数、地表太阳辐射量和人类足迹。(2)未来,24种适生树种适生区稳定,发生概率与海拔关系呈单峰分布且高海拔下适生树种丰富度将降低。(3)干热河谷适生树种优先种植区域沿干热河谷呈狭长分布;实际调查发现,元谋县适生树种实际分布区域面积略高于最佳种植区域面积。应用MaxEnt模型筛选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是可行的,但在应用之前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验证树种实际生存情况与预测结果的差异。在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造林时,可优先考虑白枪杆、车桑子等24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树种选择 优先种植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不同气候情景下假俭草中国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京亚 刘恬 +1 位作者 臧国长 郑轶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态位模型分析评价假俭草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制约其当代分布的主要因子,为草坪建植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62个假俭草的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物种当代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和面积进行预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影响假俭草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次要因子是平均日较差(bio2)、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和年降水量(bio12);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假俭草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83.55×10^(4) km^(2),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假俭草的总适生区面积相较于当代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低、高适生区相较于当代总体而言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空间格局变化得出,假俭草适生区保留率为90.14%~94.21%,另外,假俭草质心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推测该地区可能是假俭草的多样性分布中心。【结论】本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假俭草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今后引种栽培以及草坪建植管理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生物气候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美丽异木棉适生区与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君玥 朱报著 +2 位作者 张卫华 徐放 李永泉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究其适生区分布可为科学引种栽培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854个美丽异木棉的自然分布点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数据,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究其适生区分布可为科学引种栽培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854个美丽异木棉的自然分布点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数据,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美丽异木棉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AUC训练集和测试集平均值均为0.9以上,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美丽异木棉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于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四川盆地南部、台湾沿海等地区,总面积为60.2 km^(2)。由模型结果可知,影响美丽异木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500 mm的地区最适合美丽异木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异木棉 适生区 环境变量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对不同时期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动态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礼茂 吴海洋 田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使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基于58个生态因子,分析历史(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50年与2070年气候背景下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背景下AUC值大于0.9,连续博伊斯指数(CBI)的值是0.998,表明模拟结果可靠。影... 使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基于58个生态因子,分析历史(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2050年与2070年气候背景下金银忍冬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背景下AUC值大于0.9,连续博伊斯指数(CBI)的值是0.998,表明模拟结果可靠。影响金银忍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平均温度(bio09)、土壤类型(SU_CODE)、紫外线最强月份平均辐射量(uvb3)。金银忍冬高适生区和最佳适生区面积是全国总面积的4.43%,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东北部、四川中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甘肃东部、陕西、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利于金银忍冬适生区的扩张。从末次盛冰期到当前,金银忍冬适生区向东北方向移动,在未来,金银忍冬的适生区有向北方迁移而在西南方向收缩的趋势,并且最佳适生区严重丧失。建议加强最佳适生区保护,在新增适生区,可以考虑迁地保育方法,进行合理的人工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忍冬 气候变化 maxent 适生区 引种 栽培
下载PDF
基于最优MaxEnt模型预测小粒绒盾小蠹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导 张炎 +1 位作者 杨斌 李宗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63,共13页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 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是一种钻蛀多种林木的高危险性检疫害虫,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潜在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规律,对其监测与早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最优MaxEnt模型,以当前获得的593个小粒绒盾小蠹分布位点,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情境下小粒绒盾小蠹的全球及中国潜在适生区,再基于适生分布面积增长率和生境质心变化程度比较小粒绒盾小蠹在中国的地理变化。结果显示: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位于欧洲大部分区域、北美西部高山区域和东部沿海、南美东南部沿海、大洋洲东南沿海和亚洲东部;小粒绒盾小蠹当前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南,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其生境质心将向我国西北方向迁移,建议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可依据小粒绒盾小蠹的适生等级,尤其是中、高适生区,构建一套“分级管控”的检疫与监测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绒盾小蠹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生境质心 分级管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海南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种—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霞 胡宽义 +1 位作者 曾安逸 董定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9-1997,共9页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及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全球正面临着外来入侵持续上升的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其可能分布范围对于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海南入侵植物新纪录种—沼生金纽扣,并采用最大熵(MaxEnt)...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及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全球正面临着外来入侵持续上升的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其可能分布范围对于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了海南入侵植物新纪录种—沼生金纽扣,并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主要潜在适生区域,运用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沼生金纽扣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表明: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有较大的分布空间和入侵潜力,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其中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地区,低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重庆、贵州、湖南和浙江。到2070年,沼生金纽扣在中国的适生区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体适生面积由当前的20.64%减少到11.98%,其中低适生区减少5.38%,中、高适生区减少3.28%,主要表现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浙江的低度适生区面积明显缩小,中、高度适生区仍然主要集中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区。ROC曲线分析法得出平均面积AUC值为0.98,标准差为0.004,表明预测结果可靠。刀切法分析显示,影响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的4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是Bio13(最湿月降水量)、Bio16(最湿季节降水量)、Bio2(月平均昼夜温差)和Bio11(最冷季节平均温度),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7.6%、22.5%、11.1%和8.0%,说明降水量和温差对沼生金纽扣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沼生金纽扣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影响最小的4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是Sq2(土壤营养保持能力)、Sq6(土壤毒性)、Bio9(最干季节平均温度)和Sq5(土壤含盐量)。沼生金纽扣在华南地区潜在适生区分布面积较大,需要加强防范和监测,防止蔓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沼生金纽扣 潜在适生区 maxent ArcGis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霞 胡宽义 +1 位作者 曾安逸 董定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最适合小花十万错的生长,且最冷月最低温度处于20~30℃及最冷季平均温度在27℃左右时,小花十万错才能保持最大的生长效率,当最干月降水量在40 mm以上时才能保持存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小花十万错具有喜温、畏寒、不抗旱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当前小花十万错仅在海南、台湾、广东三省有发现记录,但根据MaxEnt模型对当下气候的模拟分析,小花十万错在云南、广西、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甚至西藏的某些地区具有适生区的存在,说明这些地区都存在被小花十万错生物入侵的危险。通过对未来气候的分析,可以得出小花十万错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范围为扩张趋势,扩张的地区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结论]小花十万错的生长分布最易受年均温变化范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台湾等省份均面临小花十万错的入侵风险,以台湾最严重,广东和海南次之,其余省份暂未发现该种的入侵记录。但从气候分析来看,存在小花十万错中、高适生区的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仍然有被该种入侵的可能。因此,应根据防范区域的特点以及适生等级来制定区域性、重点性的防治计划,并在已被入侵的地区推广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遏制小花十万错向邻近区域扩散,而在未被入侵的区域制定侧重于加强检疫、扩大检测的防治办法,预防小花十万错的跨区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生态位模型 小花十万错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枣疯病植原体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学祥 李静霞 +2 位作者 马思洁 张萍 朱天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枣疯病植原体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利用刀切法对19个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及其适生... 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枣疯病植原体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价MaxEnt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利用刀切法对19个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研究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及其适生区范围。结果表明,最冷月最低气温bio6、降水的季节变化bio15、最热季节平均气温bio10、等温性bio3、最湿季节降水量bio16以及最干月降水量bio14是影响枣疯病植原体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其中,最冷月最低气温对枣疯病植原体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影响最大。建立的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41,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性高。历史气候条件下,枣疯病植原体的总适生区面积为2.208×10^(6)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京市中部、天津市全境、山东省中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东部和南部、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东部等省市。在SSP126和SSP585两种未来气候情景下,枣疯病植原体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210×10^(6)km^(2)和2.386×10^(6)km^(2);SSP126未来气候情景下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相差不大,SSP585未来气候情景下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相比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植原体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东北地区槭树潜在地理分布
17
作者 田叙辰 魏洪玲 +7 位作者 解胜男 储启名 杨婧 张颖 肖思秋 唐中华 刘英 李德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槭属植物是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东北地区槭树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为了解影响槭树潜在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保护槭树的种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野外调查数据,结合19个气候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当... 槭属植物是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东北地区槭树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为了解影响槭树潜在分布的关键气候因素,保护槭树的种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野外调查数据,结合19个气候因子,应用MaxEnt模型模拟当代(1970-2000年)和未来(2030s、2050s)4种气候情景下槭树(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 Maxim、色木槭A.mono Maxim、茶条槭A.ginnala Maxim和紫花槭A.pseudosieboldianum(Pax)Komarov)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AUC值>0.9,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在当代气候情景下,4种槭树的地理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其中茶条槭分布最广,面积为3.79×10^(5)km^/(2)。东北槭与适生区分布相关性最高的气候因子为年降水量,色木槭为降水量季节性变化,茶条槭为最湿季度平均温度,紫花槭为最干季度降水量。3)在未来4种气候情景下,槭树的适生区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适生区分布面积均减少,其中色木槭向北迁移最远,迁移距离为338 km,茶条槭面积缩减最大,减少比例为89.1%。未来气候情景下,影响槭树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最干季度降水量。综上,降水因子是决定槭树分布格局的主要气候条件。气候因子间交互探测分析为非线性增强,表明降水和温度因子交互作用大于降水因子单独作用。该研究考虑了多种气候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影响槭树分布的关键因素,提供了不同气候情景下槭树的潜在分布的情况,为槭树的管理、保护和合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气候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艳华 刘磊 +6 位作者 陈红 刘小慧 王启蕃 刘鑫鑫 张子栋 张宇 周绍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9-569,共11页
在人类支配的景观中,生境退化已经导致多个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紫貂(Martes zibellina)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开展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工作对制定科学的栖息地保护计划至关重要。于2021年1月—2022年8... 在人类支配的景观中,生境退化已经导致多个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分布范围不断缩减。紫貂(Martes zibellina)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开展栖息地适宜性研究工作对制定科学的栖息地保护计划至关重要。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黑龙江省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调查法、足迹链跟踪、远红外相机监测综合收集到紫貂和猎物(雪兔)活动点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栖息地建模分析方法,首次在多个分辨率尺度背景下对紫貂种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ArcGIS 10.4重采样后在6个分辨率尺度(30m、60m、120m、240m、480m、960m)进行栖息地建模分析,基于主要栖息地变量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及稳定性影响,并综合考虑研究区域面积,最终选定30m分辨率尺度作为紫貂栖息地最佳分析建模尺度,在30m分辨率尺度栖息地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1;(2)研究发现猎物资源、植被类型和地形变量是影响紫貂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变量因子:雪兔出现概率较高、距草地与河流较近、海拔约400—600m、距常绿针叶林1.5km、距落叶针叶林约200m、坡向为50—250°的区域为紫貂的适宜栖息地;(3)栖息地适宜性分析表明,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貂适宜栖息地和次适宜栖息地面积共计23.66km2,约占保护区的17.2%,主要集中在保护区中部,而东部和西北部区域,栖息地破碎化较严重。基于模型结果与野外调查,提出了三条建议:(1)应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避免因人类干扰造成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的持续扩大;(2)建立生态廊道促进保护区西部与中部紫貂种群进行个体交流,降低紫貂种群局部区域灭绝概率;(3)对东部地区破碎化的栖息地进行修复,扩大东部适宜栖息地面积,使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接为整体。为分布于我国最北端的紫貂种群恢复创造条件,这对于构建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貂 最大熵模型 最优分辨率尺度 栖息地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探究栖息地质量对百灵科鸟类分布影响
19
作者 田刘翔宇 张立世 +1 位作者 姚纪元 王利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通辽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草原生境的百灵科鸟类分布与栖息地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运用MaxEnt软件对分布数据和代表栖息地质量的环境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年调查共记录到5属5种百灵科鸟... 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通辽和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草原生境的百灵科鸟类分布与栖息地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运用MaxEnt软件对分布数据和代表栖息地质量的环境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年调查共记录到5属5种百灵科鸟类.从宏观上看,云雀、蒙古百灵和短趾百灵在研究区的适宜分布区高度相似,都倾向于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平缓、降水丰富的栖息地,在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都有分布.角百灵只出现在乌拉盖草原,即分布于典型草原.凤头百灵在乌拉盖草原没有分布,只分布于草甸草原.所有百灵科鸟类都倾向于生存在水域附近,适宜栖息地较干旱的角百灵更是如此,说明水源是百灵科鸟类生存的关键因素.角百灵之外的其他百灵科鸟类在道路边都有较多分布,与物种分布的边缘效应有关,同时过往车辆可能也会给百灵科鸟类带来食物.因此,建议加强对道路边百灵科鸟类的重点保护和对百灵科鸟类高适宜生境水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灵科鸟类 环境因子 maxent模型 适生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甘草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浩博 刘米利 +2 位作者 李林山 周畅 段义忠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年生豆科(Leguminosae)草本中药材植物。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与甘草野生分布数据,模拟了甘草当代的适生分布区,以及甘草未来(2050年、2070年)不同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包...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年生豆科(Leguminosae)草本中药材植物。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与甘草野生分布数据,模拟了甘草当代的适生分布区,以及甘草未来(2050年、2070年)不同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包括中等社会脆弱性和中等辐射强迫的折中碳排放情景(SSP2-4.5)、高等社会脆弱性和高等辐射强迫的折中碳排放情景(SSP5-8.5),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未来甘草适生区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影响甘草潜在适生区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1)当前,甘草适生区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新疆和吉林东北部,即降水量少的中高纬度地区;未来不同情景下(SSP2-4.5和SSP5-8.5),甘草高适应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新疆等地,且适生区面积发生扩张。(2)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草适生区迁移路线整体呈现由东向西、由北往南偏移,且均有向低降水量地区移动的趋势。(3)最冷季度的平均降水量、年均降水量、紫外线季节性变化是影响甘草适生区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maxent模型 ARCGIS 适生区 迁移路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