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aluminum powder with bi-or tri-component alloy coating as a promising catalyst:Boosting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1
作者 Chao Wang Ying Liu +6 位作者 Mingze Wu Jia Li Ying Feng Xianjin Ning Hong Li Ningfei Wang Baolu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0-113,共14页
A novel design of micro-aluminum(μAl)powder coated with bi-/tri-component alloy layer,such as:Ni-P and Ni-P-Cu(namely,Al@Ni-P,Al@Ni-P-Cu,respectively),as combustion catalysts,were introduced to release its huge energ... A novel design of micro-aluminum(μAl)powder coated with bi-/tri-component alloy layer,such as:Ni-P and Ni-P-Cu(namely,Al@Ni-P,Al@Ni-P-Cu,respectively),as combustion catalysts,were introduced to release its huge energy inside Al-core and promote rapid pyrolysi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P)at a lower temperature in aluminized propellants.The microstructure of Al@Ni-P-Cu demonstrates that a three-layer Ni-P-Cu shell,with the thickness of~100 nm,is uniformly supported byμAl carrier(fuel unit),which has an amorphous surface with a thickness of~2.3 nm(catalytic unit).The peak temperature of AP with the addition of Al@Ni-P-Cu(3.5%)could significantly drop to 316.2℃ at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decomposition,reduced by 124.3℃,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pure AP with 440.5℃.It illustra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l@Ni-P-Cu could weaken or even eliminate the obstacle of AP pyrolysis due to its reduction of activation energy with 118.28 kJ/mol.The laser igni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f Al@Ni-P-Cu/AP mixture with 78 ms in air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Al@Ni-P/AP(118 ms),decreased by 33.90%.Those astonishing breakthrough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dequate active sites on amorphous surface and oxidation exothermic reactions(7597.7 J/g)of Al@Ni-P-Cu,resulting in accelerated mass and/or heat transfer rate to catalyze AP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Moreover,it is believed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 Al-based combustion catalyst for propellant designer,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the propellants toward a higher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luminum powder(μAl) Nano-sized alloy coating Combustion catalyst Ammonium perchlorate Pyrolysis behavior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下载PDF
纳米Cr_(2)O_(3)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方琴 陈庚 +4 位作者 曾舟 李京筱 白莹莹 苗景国 王正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 在恒流模式下对7050铝合金开展微弧氧化试验。用SEM、EDS、XRD、膜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纳米Cr_(2)O_(3)含量对7050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Cr_(2)O_(3)能减小陶瓷膜孔径,提升致密度,优化陶瓷膜结构;当纳米Cr_(2)O_(3)由1 g/L增至5 g/L时,陶瓷膜的厚度、硬度均先增后减;与未添加相比,添加纳米Cr_(2)O_(3)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均明显提升;陶瓷膜主要由γ-Al_(2)O_(3)相和少量的α-Al_(2)O_(3)相、莫来石相、Cr_(2)O_(3)相构成;总体来看,当纳米Cr_(2)O_(3)为3 g/L时,陶瓷膜的性能最优,厚度、显微硬度、自腐蚀电流和磨耗比分别为30.98μm、1273HV0.1、5.162×10^(-8)A/cm^(2)、0.0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7050铝合金 陶瓷膜 Cr_(2)O_(3)
下载PDF
铝酸盐体系中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
3
作者 杜春燕 孙焕明 +1 位作者 黄树涛 刘成炜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究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_(p)/Al)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方法]选用铝酸盐体系作为电解液,对SiC_(p)/Al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组织结构、物相、厚度、粗糙度、结合力、电绝缘性及耐蚀... [目的]探究氧化时间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_(p)/Al)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方法]选用铝酸盐体系作为电解液,对SiC_(p)/Al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分析氧化时间对膜层组织结构、物相、厚度、粗糙度、结合力、电绝缘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氧化时间延长,膜层逐渐变得连续均匀,厚度增加。若氧化时间过长,膜层会出现层叠现象,形成大尺寸微孔及裂纹,且生长速率越来越低。膜层结合力随氧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60 min时最大,达到39.85 N。氧化时间为10 min时,膜层的电绝缘性及耐蚀性最优,100 V和500 V电压下的绝缘电阻分别达到3.11×10^(12)Ω和1.41×10^(12)Ω,腐蚀电位为-0.6298 V,腐蚀电流密度为1.332×10^(-7)A/cm^(2)。[结论]SiC_(p)/Al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的连续性、均匀性及生长速率均与氧化时间有关。需选择合适的氧化时间,才能制备出连续、均匀且综合性能优异的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 时间 厚度 结合力 电绝缘性 耐蚀性
下载PDF
阳极氧化膜和微弧氧化膜对5A06铝合金海水腐蚀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若灿 段体岗 +4 位作者 马力 吴建国 赵悦 彭文山 侯健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9,共12页
[目的]研究氧化膜对5A06铝合金海水腐蚀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海水浸泡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试验,考察了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在海水环境下,5A06铝合金及其氧化膜的腐... [目的]研究氧化膜对5A06铝合金海水腐蚀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海水浸泡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试验,考察了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在海水环境下,5A06铝合金及其氧化膜的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微弧氧化膜和阳极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5A06铝合金裸试样、阳极氧化膜试样和微弧氧化膜试样,在为期30 d的海水浸泡试验后腐蚀电位均发生了明显负移,腐蚀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均增大,电荷转移阻抗均减小,表明试样耐蚀性有所下降,其中微弧氧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最小,电荷转移阻抗最大,表明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高于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膜。应力应变测试结果和微观断口形貌显示,相比于阳极氧化试样,应力腐蚀试验后微弧氧化试样的断后伸长损失率和断面收缩损失率均较小,分别为13.79%和6.72%,表明其塑性和韧性较好。[结论]在应力及海水腐蚀介质的耦合作用下,5A06铝合金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微弧氧化和阳极氧化膜都可以提高5A06铝合金的耐蚀性,其中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微弧氧化 阳极氧化 海洋腐蚀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eO_(2)颗粒对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生长行为及耐磨/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詹中伟 张骐 +6 位作者 刘小辉 王帅星 庞志伟 孙志华 葛玉麟 王琪超 杜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82,共12页
目的通过CeO_(2)颗粒复合,进一步改善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方法在硅酸盐-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CeO_(2)颗粒,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7075-T6铝合金表面制备CeO_(2)颗粒复合氧化膜;从氧化电压、放电行为及膜层厚度的变化规律... 目的通过CeO_(2)颗粒复合,进一步改善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方法在硅酸盐-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CeO_(2)颗粒,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7075-T6铝合金表面制备CeO_(2)颗粒复合氧化膜;从氧化电压、放电行为及膜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CeO_(2)颗粒含量对微弧氧化膜生长过程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曲线、球-盘磨损试验等研究电解液中CeO_(2)颗粒浓度对微弧氧化膜微观结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通过CeO_(2)颗粒的复合,改变了铝合金微弧氧化成膜过程的能耗分布,加速了微弧氧化膜的放电击穿。CeO_(2)颗粒复合会使膜层的生长速率有所下降,但氧化膜的致密性、均匀性及膜基的结合强度得到明显改善。CeO_(2)颗粒主要以熔融和嵌合等方式存在于氧化膜中。相较于普通微弧氧化膜,复合膜的摩擦因数普遍降低了约0.2,比磨损率也更低,耐磨性更佳。此外,复合膜呈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至少下降了50%,且在模拟海水中浸泡2000 h后腐蚀增重更小、腐蚀更轻微。在电解液中加入10 g/L的CeO_(2)颗粒时,所得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较佳。结论CeO_(2)颗粒复合以熔融或嵌合的方式沉积到铝合金微弧氧化膜中,有效减少了膜层的微孔等缺陷,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和硬度,改善了膜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6铝合金 微弧氧化 CeO_(2)颗粒 硬度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膜层厚度对6061铝合金黑色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沈文宁 王钰雯 +3 位作者 李庚 葛延峰 胡鸣旸 汤玉斐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了明确膜层厚度对铝合金黑色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黑度、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规律,促进其实际应用,在硅酸盐-钒酸盐复合溶液体系中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通过控制微弧氧化时间获得具有不同膜层厚度的铝合金黑色陶瓷膜层。利用测... 为了明确膜层厚度对铝合金黑色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黑度、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规律,促进其实际应用,在硅酸盐-钒酸盐复合溶液体系中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通过控制微弧氧化时间获得具有不同膜层厚度的铝合金黑色陶瓷膜层。利用测厚仪、粗糙度测量仪、SEM和EDS对黑色陶瓷膜层的表面结构、膜层成分和粗糙度等进行表征,并借助色差仪、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膜层厚度对陶瓷膜层的黑度、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厚度对黑色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显色特性、硬度和耐蚀性有较大影响。随着微弧氧化时间延长,膜层厚度增加,膜层表面更为粗糙,表层放电微孔数量减少,放电微孔孔径增大;当膜厚达到30.786μm时,陶瓷膜层的放电微孔显著增大,孔径达到10μm。随着膜层厚度增加,陶瓷膜层的黑度增加,显微硬度提高,但耐蚀性先增强后降低。当膜层厚度为20.781μm时,陶瓷膜层的黑度和硬度较高,耐蚀性最好,其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093×10^(-6)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 铝合金 黑色陶瓷膜层 膜层厚度 耐蚀性 微弧氧化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铝锂合金的表面性能研究
7
作者 杨巍 段振景 +2 位作者 刘吉宇 宋金龙 刘新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铝锂合金的延展性造成材料对刀具的粘附,会导致毛刺和积屑瘤等问题产生。为此,采用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的方法加工铝锂合金,研究了工件的表面性能,并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 铝锂合金的延展性造成材料对刀具的粘附,会导致毛刺和积屑瘤等问题产生。为此,采用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的方法加工铝锂合金,研究了工件的表面性能,并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不仅改善了纳米流体在工件表面的浸润性,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去除效率;相比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条件下的微铣削力分别降低了52.9%、42.9%和17.5%,而三维表面粗糙度Sa分别降低了67.3%、44.8%和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冷等离子体 微量润滑 微铣削力 三维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铝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洋洋 张群力 +2 位作者 赵庆新 吴凯 常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2-130,共9页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形成过程,归纳了AH_(3)的一般性特征,对比了化工中AH_(3)与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异同点,具体分析了各类因素对AH_(3)微纳结构及含量的影响,总结了目前AH_(3)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铝凝胶 形成过程 微纳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OH^(-)/F^(-)比与SiO_(3)^(2-)的关系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
9
作者 衡志丹 马颖 +4 位作者 欧凯奇 梁志龙 李正强 安晓丽 王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15,共16页
目的探明不同氢氧化钠/氟化钾质量之比与硅酸钠浓度的关系对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机制,寻找电解液中电解质之间的配比需求。方法利用SEM、EPMA、XRD分析所制得膜层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并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 目的探明不同氢氧化钠/氟化钾质量之比与硅酸钠浓度的关系对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机制,寻找电解液中电解质之间的配比需求。方法利用SEM、EPMA、XRD分析所制得膜层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并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膜层的电化学耐蚀性和腐蚀行为。结果当电解液中NaOH/KF之比(均为质量比)为0∶1、1∶2和2∶1时,均无法形成表观质量良好的微弧氧化膜层。而将NaOH/KF之比调整为1∶1时,便在基体表面得到了覆盖完整、均匀连续、光滑平整的膜层。但因此时电解液中主成膜剂Na_(2)SiO_(3)的不足,致使所获膜层与NaOH/KF之比为1∶0时相较而言,膜层表面的微孔尺寸增大,大尺寸的微孔个数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膜层的抗腐蚀能力。继而保持NaOH/KF之比为1∶1但将主成膜剂Na_(2)SiO_(3)的浓度翻倍后,所制得膜层表面缺陷减少,厚度增加,致密度得到改善,膜层中α-Al_(2)O_(3)、γ-Al_(2)O_(3)、Mullite及AlF_(3)等优质耐蚀物相的含量也明显增多,进而提高了膜层在酸性腐蚀介质和中性Na Cl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结论在硅酸盐电解液中,NaOH和KF都是微弧氧化成膜过程中的重要组分。NaOH促使A356铝合金基体表面形成充分的钝化膜,并显著提高了溶液的电导率,为微弧氧化反应的击穿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KF可增进微弧氧化击穿发生后的放电效应,引发更多的放电火花产生,提高膜层的生长速率,加快成膜物质的沉积速率。NaOH与KF浓度相近,且二者浓度均小于Na_(2)SiO_(3)浓度时,SiO_(3)^(2-)、OH^(-)、F-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提高膜层的耐蚀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微弧氧化 电解液 NaOH/KF比 微观结构 耐蚀性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复合电解液的优化研究
10
作者 王俊 冯军 +4 位作者 金凡亚 赵颖超 杨旭东 袁绍华 齐华荣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为了得到成膜性和耐磨性良好且较厚的陶瓷膜层,以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基础电解液,同时加入钨酸钠和四硼酸钠作为添加剂,组成一种新型的复合电解液。在此复合电解液体系下,对1060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以膜层厚度和膜层表面孔隙率为... 为了得到成膜性和耐磨性良好且较厚的陶瓷膜层,以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为基础电解液,同时加入钨酸钠和四硼酸钠作为添加剂,组成一种新型的复合电解液。在此复合电解液体系下,对1060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以膜层厚度和膜层表面孔隙率为优化指标,利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电解液配方,研究了在此电解液配方下制备出的陶瓷膜层的微观形貌、表面孔隙率、物相组成、厚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用磷酸钠浓度为32.0 g/L、四硼酸钠浓度为16.0 g/L、钨酸钠浓度为4.5 g/L、六偏磷酸钠为30.0 g/L的配方制备出的陶瓷层表面微孔均匀、膜层致密,陶瓷层厚度达22.8μm,膜层孔隙率为3.86%,显微硬度达475 HV,耐磨性较基体有较大幅度提升,陶瓷层主要由γ-Al_(2)O_(3)和少量α-Al_(2)O_(3)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正交试验 氧化铝陶瓷膜层
下载PDF
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
11
作者 安晓丽 马颖 +1 位作者 李正强 衡志丹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目的]在Na_(2)SiO_(3)-Na_(3)PO_(4)复合电解液中研究着色盐Na_(2)WO_(4)的质量浓度对A356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例分割分批试验设计方法优选出Na_(2)WO_(4)的添加方案。利用色差宝、涡流测厚仪、扫描... [目的]在Na_(2)SiO_(3)-Na_(3)PO_(4)复合电解液中研究着色盐Na_(2)WO_(4)的质量浓度对A356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例分割分批试验设计方法优选出Na_(2)WO_(4)的添加方案。利用色差宝、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膜层的颜色、厚度、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膜层的耐蚀性通过硝酸点滴腐蚀试验和在3.5%NaCl溶液中测量动电位极化曲线来检测。[结果]随着电解液中Na_(2)WO_(4)的质量浓度增大,所得膜层的颜色逐渐加深,添加22.05 g/L Na_(2)WO_(4)时所得膜层颜色最深,而添加19.98 g/L Na_(2)WO_(4)时所得膜层的耐蚀性最佳。[结论]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着色盐Na_(2)WO_(4)后,膜层中沉积出使膜层显深色的钨氧化物,令膜层颜色加深,并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钨酸钠 黑色膜 耐蚀性
下载PDF
利用机械臂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相关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静 胥光申 +3 位作者 贾恩东 王泽臻 赵紫悦 陆海林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9-155,共7页
为解决目前微弧氧化(MAO)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对大尺寸工件表面的难以处理和对工件局部区域进行MAO的精确调控存在挑战,利用机械臂设计了移动式MAO系统,对1060铝合金表面进行MAO处理成功制备了陶瓷涂层,并通过扫描电镜、... 为解决目前微弧氧化(MAO)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对大尺寸工件表面的难以处理和对工件局部区域进行MAO的精确调控存在挑战,利用机械臂设计了移动式MAO系统,对1060铝合金表面进行MAO处理成功制备了陶瓷涂层,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摩擦磨损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等手段,对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机械臂辅助的移动式MAO技术能够成功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并有效提高了铝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这项研究为基于机械臂的移动式MAO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高性能陶瓷涂层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MAO) 1060铝合金 机械臂 陶瓷涂层
下载PDF
不同复盐电解液中NaVO_(3)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热控膜层结构和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安晓丽 马颖 +5 位作者 欧凯奇 李正强 赵琴琴 王乐乐 衡志丹 王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3-115,共13页
目的在以Na_(2)SiO_(3)为主导的Na_(2)SiO_(3)-Na_(3)PO_(4)复盐电解液和以Na_(3)PO_(4)为主导的Na_(3)PO_(4)-Na_(2)SiO_(3)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相同浓度梯度的NaVO_(3),研究着色盐NaVO_(3)对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的影响,分析膜层的黑度、热... 目的在以Na_(2)SiO_(3)为主导的Na_(2)SiO_(3)-Na_(3)PO_(4)复盐电解液和以Na_(3)PO_(4)为主导的Na_(3)PO_(4)-Na_(2)SiO_(3)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相同浓度梯度的NaVO_(3),研究着色盐NaVO_(3)对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的影响,分析膜层的黑度、热控性能、耐蚀性和结合力的变化。方法在A356铝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采用比例分割分批法设计试验。利用ColorReader、涡流测厚仪、SEM、EPMA、EDS、LSCM、XRD、辐射计、太阳光谱反射计,分别表征膜层的颜色、厚度、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表面粗糙度、物相组成、发射率和吸收率。采用电化学、点滴及盐雾等实验检测膜层耐蚀性,采用热震实验检测结合力。结果在2种复盐电解液中,当NaVO_(3)的质量浓度均为12.06 g/L时,所得膜层颜色最深,且Na_(3)PO_(4)主盐系的颜色更深,其黑度值可低至20.31;热控性能最佳,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高达0.934、0.888;加入着色盐NaVO_(3)后,微弧氧化膜表面出现了自封孔现象,对提高膜层耐蚀性很有利,Na_(3)PO_(4)主盐系膜层的耐蚀性优于Na_(2)SiO_(3)主盐系的,而且也是当NaVO_(3)的质量浓度为12.06 g/L时,膜层的耐蚀性最好;此时,Na_(3)PO_(4)主盐系膜层抗热冲击的次数可高达65。结论在2种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着色盐NaVO_(3)后,沉积出了使膜层显深色的钒氧化物。当NaVO_(3)的质量浓度为12.06 g/L时,在各自体系中均可获得同时具有优良耐蚀性、良好结合力、高吸收率、高发射率的热控膜层,且Na_(3)PO_(4)主盐系膜层的性能略高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黑色膜 Na_(2)SiO_(3) Na_(3)PO_(4) NaVO_(3) 耐蚀性 热控性能
下载PDF
微弧氧化法制备2A12铝合金高发射率涂层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凯凯 呼丹 +1 位作者 屈静 孟伟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96-802,共7页
铝合金作为航天电推进器用加速喷射电真空器件的常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严重限制了铝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铝合金过热问题,需将其表面聚集的热量进行... 铝合金作为航天电推进器用加速喷射电真空器件的常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进而影响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严重限制了铝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铝合金过热问题,需将其表面聚集的热量进行有效地散发。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以磷酸盐为基础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以FeSO_(4)为添加剂,通过调控FeSO_(4)的浓度,在2A12铝合金表面制备出组分分布均匀的具有红外高发射率的热控辐射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粗糙度仪、万能材料试验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FeSO_(4)浓度下制备的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相组成、厚度、粗糙度、结合强度及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SO_(4)浓度从0 g·L^(-1)增加到8 g·L^(-1),涂层表面的孔洞数量逐渐减少,孔洞尺寸逐渐增加且出现裂纹,涂层的厚度和粗糙度逐渐增加。其中,厚度从17.2μm增加至39.1μm,粗糙度从1.94μm增加至2.96μm。另外,XRD及XPS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和Fe_(2)O_(3)相组成,且均为基体与电解液反应生成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当FeSO_(4)浓度为6 g·L^(-1)时,涂层的结合强度、红外发射率值达到最佳值,分别为39.8 MPa和0.909。本研究为2A12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2铝合金 微弧氧化 FeSO_(4) 表面形貌 厚度 粗糙度 结合强度 红外发射率
下载PDF
6061铝合金黄色微弧氧化膜层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表征
15
作者 朱枝胜 李康 +7 位作者 祝闻 易爱华 廖忠淼 田君 李志恒 陈胤 蔡雨菲 刘玉婷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9,共8页
[目的]铝合金本色单一且在使用中易发生腐蚀,导致美观度下降。[方法]通过优化电参数与着色剂高锰酸钾的添加量,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色泽均匀的黄色微弧氧化陶瓷膜。采用Lab色差评价体系对膜层的颜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优... [目的]铝合金本色单一且在使用中易发生腐蚀,导致美观度下降。[方法]通过优化电参数与着色剂高锰酸钾的添加量,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色泽均匀的黄色微弧氧化陶瓷膜。采用Lab色差评价体系对膜层的颜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优的工艺参数为:频率500 Hz,占空比20%,脉冲比5∶1,正向电流密度8 A/dm^(2),负向电流密度2 A/dm^(2),高锰酸钾质量浓度0.8 g/L。由此获得的黄色膜层的b值为19.2,色差为0.09,与基体结合紧密且表面有典型的“火山口”形貌。该黄色膜层主要由γ-Al_(2)O_(3)和少量非晶相组成,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锰氧化物是其显示黄色的主要原因。[结论]控制锰氧化物的生成可调节黄色微弧氧化膜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高锰酸钾 黄色 微观结构
下载PDF
Cr_(2)O_(3)及石墨烯掺杂对微弧氧化铝材阻氚涂层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杨涵 冯军 +2 位作者 翦奉林 杨旭东 王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58,共8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氧化铝阻氚涂层,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磷酸盐为主要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中掺入Cr_(2)O_(3)和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在1060纯铝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维氏硬度测量仪、摩擦磨损试验...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氧化铝阻氚涂层,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磷酸盐为主要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中掺入Cr_(2)O_(3)和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在1060纯铝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涡流测厚仪、维氏硬度测量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表征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组成、涂层厚度、涂层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同时加入3 g/L Cr_(2)O_(3)和1 g/L的石墨烯所制备的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形貌更加致密,涂层中α-Al_(2)O_(3)和γ-Al_(2)O_(3)的占比得到提高,厚度达25.3μm,硬度达763.01HV,平均摩擦因数为0.4781。同时,其自腐蚀电位为-0.185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095×10^(-9)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60纯铝 微弧氧化 Cr_(2)O_(3) 石墨烯 阻氚涂层
下载PDF
终电压对铝合金Mo和V黑色微弧氧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
17
作者 刘圆敬 刘丹 +1 位作者 单大勇 韩恩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2,共9页
目的以钼酸盐和钒酸盐为着色剂,探究终电压对黑色微弧氧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在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的微弧氧化体系中,添加NH4VO_(3)和Na2MoO4作为着色剂,在清洁的6063铝合金表面获得不同终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膜,通过SEM、XRD、XPS分... 目的以钼酸盐和钒酸盐为着色剂,探究终电压对黑色微弧氧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在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的微弧氧化体系中,添加NH4VO_(3)和Na2MoO4作为着色剂,在清洁的6063铝合金表面获得不同终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膜,通过SEM、XRD、XPS分析膜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通过色差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膜层的颜色特性和吸光率,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膜层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膜层的主要成分为O、Al、P、Si、Mo、V,其中Mo、V以MoO_(3)、MoO_(2)、V_(2)O_(5)、V_(2)O_(3)的形式存在。当终电压从350 V提高至550 V时,微弧氧化膜层的微孔变得少而大,颜色由褐色逐渐变为黑色,L从65.01减小到22.63,对可见光(波长250~800 nm)的吸收率从69.4%增至96.5%以上,膜层厚度和粗糙度从4.00、0.55μm分别增至35.00、2.41μm,自腐蚀电流密度降至1.48×10^(−6) A/cm^(2),自腐蚀电位(vs.SCE)正移至−0.07 V,阻抗值大幅提高,达到2.48×10^(5)Ω·cm^(2)。结论NH_(4)VO_(3)、Na2MoO4是铝合金黑色微弧氧化的有效着色剂,反应生成的V_(2)O_(5)、V_(2)O_(3)、MoO_(3)、MoO_(2)是膜层呈现黑色的根本原因,随着终电压的升高,膜层吸光率和耐蚀性均提高,氧化膜的完整性对膜层性能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黑色微弧氧化 耐蚀性 着色机理 吸光率 电化学
下载PDF
直流模式电流密度对铝锂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吴鸿 冯长杰 +4 位作者 王景 王赫男 李杰 辛丽 王福会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直流模式下电参数对铝锂合金微弧氧化成膜机理和膜层性能的影响,以2195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在硅酸盐-磷酸盐碱性电解液体系中,以直流稳流模式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自带的能谱仪(E... 为了研究直流模式下电参数对铝锂合金微弧氧化成膜机理和膜层性能的影响,以2195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在硅酸盐-磷酸盐碱性电解液体系中,以直流稳流模式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自带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组成及物相组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定了不同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膜中主要含O、Al、Si和P元素,膜层相组成主要为γ-Al_(2)O_(3)和少量α-Al_(2)O_(3)。在电流密度为4~16 A/dm^(2)的范围内,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膜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电流密度为8 A/dm^(2)时膜层的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1718×10^(-7)A/cm^(2),致密层电阻Rb值3.323×10^(4)Ω·cm^(2)。电流密度为8 A/dm^(2)时膜层耐磨性最好,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和磨料磨损混合,磨损率为0.34375×10^(-6)cm^(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直流电源 微弧氧化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轴肩形貌对超薄铝合金μFSW接头力学性能及热力过程影响
19
作者 刘晓 吕钊钊 +2 位作者 董晟全 刘博洋 周旭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49,共9页
采用微连接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厚度为0.5 mm的6061-T6超薄铝合金,研究了3种不同轴肩形貌的搅拌头对6061-T6薄壁结构对接接头成形品质、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焊接热循环及力的过程的影响差异,并逐一分析3种焊缝横截面塑性金属的流动特性... 采用微连接搅拌摩擦焊技术焊接厚度为0.5 mm的6061-T6超薄铝合金,研究了3种不同轴肩形貌的搅拌头对6061-T6薄壁结构对接接头成形品质、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焊接热循环及力的过程的影响差异,并逐一分析3种焊缝横截面塑性金属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焊缝表面成形效果受焊接热输入量的影响显著。3种轴肩形貌各异的搅拌头所形成接头横截面硬度分布趋势基本呈“W”形。无针的三渐开线导流槽轴肩焊接接头焊核区中心处最高硬度值及热机影响区最低硬度值均为三者中最高。三渐开线导流槽带针轴肩所形成接头力学性能表现突出,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高于其余两者,拉伸断口主要呈韧性断裂。热循环及力的过程参数能够精准反映焊接状态的变化趋势。维持焊缝金属软化所需热量来源于轴肩与工件的摩擦生热以及工件受轴肩轴向力和前进力所做之功。轴向力、前进力会随金属软化程度不同而波动,这种波动对塑性金属的迁移实现动态调节。轴肩表面对焊缝上部作用较强,驱动了前进侧与后退侧塑性金属迁移;搅拌头针部促进了塑性金属与垫板的作用,为焊缝金属上下部分流动提供了驱动力。实现最佳产热潜能是搅拌针与渐开线沟槽的综合结果,二者协同更易形成成形良好的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肩形貌 微搅拌摩擦焊 超薄铝合金 工艺性能 过程分析
下载PDF
铝基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防冰/霜性能
20
作者 钟涛 刘超 +1 位作者 张艳梅 杨晚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再用不锈钢筛网模板压印的方法在铝表面获得微米级结构,扩孔处理后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如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代正辛基硅烷)进行修饰,最终获得了微纳米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标记为MN-SHS),并就其表面形貌、水接触角、液滴粘附性、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与只进行二次阳极氧化的铝试样和进行二次阳极氧化+扩孔的铝试样作对比。[结果]MN-SHS样品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64°,液滴粘附性低,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最优。[结论]采用阳极氧化结合微米压印技术可制得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在防冰/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防冰/霜 阳极氧化 压印 微纳米结构 低液滴粘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