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稳定同位素和MixSIAR模型的冬小麦根系吸水来源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杜俊杉 马英 +4 位作者 胡晓农 童菊秀 张宝忠 孙宁霞 高光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611-6622,共12页
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农田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根系吸水是联系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关键水文过程,定量识别灌溉施肥影响下作物根系吸水来源对农业用水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氘氧稳定同位素(D和18O)是追溯农田水分运移过程的理想天然... 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农田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根系吸水是联系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关键水文过程,定量识别灌溉施肥影响下作物根系吸水来源对农业用水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氘氧稳定同位素(D和18O)是追溯农田水分运移过程的理想天然示踪剂。基于2013—2015年北京市典型农田不同灌溉施肥处理冬小麦水分运移试验,利用D和18O双稳定同位素和MixSIAR贝叶斯混合模型,量化冬小麦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及其贡献比例,阐明作物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及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分析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分布变化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季冬小麦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和灌浆-收获期主要根系吸水深度均值分别为0—20 cm(67.0%)、20—70 cm(42.0%)、0—20 cm(38.7%)和20—70 cm(34.9%),但季节变化差异显著,2014季主要吸水深度随作物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加,2015季则主要集中于浅层土壤(0—70 cm)。返青-抽穗期仅灌水20 mm或施肥105 kg/hm2N促使拔节-抽穗期深层(70—200 cm)土壤水分利用率平均增加29%,而前期充分灌水且大量施肥(≥当地施肥量210 kg hm-2N)时拔节-抽穗期根系吸水深度为土壤表层0—20 cm。在干旱少雨的冬小麦生长季内作物吸水来源与土壤水分消耗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定同位素 根系吸水 mixsiar模型 灌溉施肥处理 冬小麦
下载PDF
MixSIAR和IsoSource模型解析植物水分来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祥明 徐宪立 +3 位作者 钟飞霞 易汝舟 徐超昊 张耀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611-5619,共9页
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林中主要优势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香椿(Toona sinensis)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水、泉水、雨水和植物采样,利用氢氧稳... 选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林中主要优势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香椿(Toona sinensis)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水、泉水、雨水和植物采样,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借助IsoSource和MixSIAR两种模型分析植物水分来源,通过直接相关法判断植物主要吸水源来衡量两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降雨δ^18O值在3月—6月偏正,在6月—8月数据偏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不同土壤层土壤水δ^18O值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夏季呈现相反的规律。基于IsoSource和MixSIAR模型计算植物不同水分来源比例时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直接相关法定性分析植物水分来源表明MixSIAR模型计算结果可靠性高于IsoSource模型。基于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出MixSIAR模型的RMSE结果小于IsoSource模型,表明利用MixSIAR模型计算植物对各水源的利用比例适用性高于IsoSource模型。本文结果有助于在解析植物水分来源时为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IsoSource模型 mixsiar模型 生态水文
下载PDF
MixSIAR和IsoSource模型对比分析天山北坡不同灌木的夏季水分来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梅 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 +3 位作者 常顺利 古丽哈娜提·波拉提别克 张毓涛 李吉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为量化植物水分来源选取模型时提供一定参考。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量化植物水分来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MixSIAR模型和IsoSource模型,不同模型的量化结果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择优选取模型对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量化植物水分来源选取模型时提供一定参考。结合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量化植物水分来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MixSIAR模型和IsoSource模型,不同模型的量化结果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择优选取模型对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山北坡山前灌木带两种优势树种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和异果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7—9月测定了植物木质部水和潜在环境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运用MixSIAR和IsoSource模型分别量化植物水分来源,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根据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参数R对模型量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两种模型对植物主要潜在水源的量化结果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与两种模型的计算原理不同有关。(2)两模型量化得到植物主要潜在水源一致的前提下,IsoSource模型量化的结果数值大于MixSIAR模型。(3)通过RMSE与参数R的结果均表明本研究中IsoSource模型对植物水源量化结果的准确性高于MixSIAR模型,可能与异果小檗和黑果栒子水源差异较大有关,MixSIAR模型可能在量化植物水源相似度较高的情况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mixsiar模型 IsoSource模型 天山北坡
下载PDF
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稀土元素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基于锶钕同位素示踪结合MixSIAR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劼 闫钰 +5 位作者 于瑞莲 翁铂森 胡恭任 崔建勇 颜妍 黄华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02-3012,共11页
为研究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及生态风险,采集了福建省东南部地区3个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及周边潜在源样品,分析测定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中稀土元素含量及锶钕同位素组成.在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 为研究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及生态风险,采集了福建省东南部地区3个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及周边潜在源样品,分析测定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中稀土元素含量及锶钕同位素组成.在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定性分析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来源的基础上,利用锶钕同位素结合Mix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具体贡献,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MixSIAR模型计算贡献率结果相结合,得出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P1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层,稀土元素达到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2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化肥影响较大,浅层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大于深层土壤;P3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稀土元素生态风险较小.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同时自然来源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钕同位素 mixsiar模型 稀土元素 垂直剖面土壤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海峡西岸典型城市大气降尘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及来源--基于钕同位素MixSIAR模型解析
5
作者 李依鸿 于瑞莲 +2 位作者 张瑞琦 胡恭任 颜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3-5670,共8页
为了探明海峡西岸典型城市大气降尘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及其来源贡献,在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设置了15个采样点位,对大气降尘样品和主要潜在污染源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稀土元素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Nd同位素MixSIAR模... 为了探明海峡西岸典型城市大气降尘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及其来源贡献,在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设置了15个采样点位,对大气降尘样品和主要潜在污染源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稀土元素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Nd同位素MixSIAR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海峡西岸典型城市降尘稀土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处于低风险等级,Lu元素在部分点位处于中风险,工业区、商业区及交通繁忙区个别采样点潜在风险指数相对较高.εNd(0)vs Eu/Eu*和εNd(0)vsΣREEs关系图解显示,大气降尘样品中稀土元素受自然源以及汽车尾气尘、燃煤热电厂飞灰、水泥厂飞灰等局地人为排放的影响较大.利用Nd同位素(^(143)Nd/^(144)Nd)MixSIAR模型计算出各潜在源的相对贡献率,泉州市大气降尘中稀土元素受土壤母质层(24.0%~40.9%)影响较大,其次是汽车尾气尘(20.7%~33.3%)和燃煤尘(21.1%~29.0%),受水泥厂飞灰(13.7%~20.0%)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稀土元素 生态风险 Nd同位素示踪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MixSIAR的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苹果园吸水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
6
作者 路晨曦 徐漫 +4 位作者 石学瑾 赵成 陶泽 李敏 司炳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准确量化浅、中、深3层土壤水源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贡献是明确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前提。为探究同位素混合模型MixSIAR中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预估植物水分来源的影响,该研究于2019年5-9月在陕西长武塬区对7年和18年苹果园共进行5次土壤... 准确量化浅、中、深3层土壤水源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贡献是明确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前提。为探究同位素混合模型MixSIAR中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预估植物水分来源的影响,该研究于2019年5-9月在陕西长武塬区对7年和18年苹果园共进行5次土壤和植物木质部取样,测定对应样品水同位素比值(δ2H、δ^(18)O)和土壤含水量,并分别利用基于单同位素(2H、^(18)O)、双同位素(2H&^(18)O)和经木质部氢同位素校正后双同位素(2H(+8.1)&^(18)O)输入的MixSIAR模型计算了根区不同土层(0-0.4、0.4-2、>2 m根系深度)土壤水对苹果(Malus pumila)树根系吸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2H单同位素方法相比,利用^(18)O单同位素方法得到的2 m以下深层土壤水的贡献率更低,而表层(0-0.4 m)土壤水的贡献率更高,且更接近于2H(+8.1)&^(18)O同位素方法。与2H&^(18)O双同位素方法相比,利用2H(+8.1)&^(18)O方法得到的表层土壤水的贡献率在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值富集时较高,在表层土壤水同位素值贫化时较低。苹果树木质部氢同位素校正后更靠近于土壤水同位素所在的蒸发线,因而相比于2H和2H&^(18)O,^(18)O和2H(+8.1)&^(18)O分析方法更符合根系吸水过程同位素质量守恒定律。与7年苹果园相比,18年苹果园浅层(0-2 m)土壤水的季节性变异更大,对表层土壤水的依赖更强。对于7年和18年苹果园,深层土壤水对其根系吸水贡献率的年平均值为19%和2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建议今后在利用水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水分来源时要进一步明确不同水同位素输入方法对植物水源划分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稳定同位素 氧稳定同位素 mixsiar 木质部氢同位素校正 长武塬区 苹果园
原文传递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素炎 郭雯 +5 位作者 温雯雯 王明果 黄林培 陈子栋 陈光杰 赵帅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2-943,共12页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鲇,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种入侵 碳氮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营养级 湖泊食物网 星云湖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解析堤垸地表水硝酸盐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忆凡 刘窑军 +3 位作者 田亮 聂小东 彭博 李忠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堤垸是滨湖、滨江低洼地带的一种重要景观,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堤垸地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来源,以洞庭湖屈原垸平江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定性识别污染来源,并结合MixSIAR模型量化不... 堤垸是滨湖、滨江低洼地带的一种重要景观,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堤垸地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来源,以洞庭湖屈原垸平江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方法定性识别污染来源,并结合MixSIAR模型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硝态氮和氨氮是屈原垸平江河段地表水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时间上,硝态氮浓度在丰、枯水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丰水期氨氮浓度平均值高于枯水期;空间上,垸内硝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垸外(p<0.01),而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垸外(p<0.01).②MixSIAR模型结果表明,化肥、土壤有机氮、水产养殖废水、粪肥和污水是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对丰水期地表水中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33.0%、32.6%、19.4%和11.7%,对枯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26.7%、31.2%、21.5%和16.9%,而大气沉降对地表水中硝酸盐来源贡献较小,仅为3.5%.③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未发生明显的反硝化过程.研究显示,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污染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化肥及水产养殖废水,硝酸盐污染防治应考虑化肥使用效率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堤垸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源解析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重度干旱条件下典型岩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和效率研究
9
作者 陈燕 杨慧 +7 位作者 宁静 朱德根 吴夏 黄芬 马洋 陈伟 Mitja Prelovšek Nataša Ravbar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4-1543,共10页
水分条件是限制西南岩溶地区植物恢复的重要生态因子。目前缺少季节性干旱过程中岩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植被群落水分利用特征差异的系统分析,限制了对岩溶区季节性干旱过程中植物的抗旱机制的理解。为了揭示重度干旱条件下典型岩溶... 水分条件是限制西南岩溶地区植物恢复的重要生态因子。目前缺少季节性干旱过程中岩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植被群落水分利用特征差异的系统分析,限制了对岩溶区季节性干旱过程中植物的抗旱机制的理解。为了揭示重度干旱条件下典型岩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和效率,在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农田、草地、灌丛和林地等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采集了主要的优势物种附近的0-100 cm深度土壤样品和8种植物茎杆、叶片样品,测定土壤水、植物茎秆水中氢氧同位素与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利用贝叶斯同位素混合(MixSIAR)模型确定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主要植物群落水分来源比例,分析水分利用来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重度干旱条件下,研究区除岩溶区灌丛阶段主要利用土壤水外,其他各植被恢复阶段的优势植物均主要利用地下河水。岩溶区农田、草丛、乔木和非岩溶区乔木林的优势物种对地下河水的利用率分别为61.7%±5.3%、70.0%±9.0%、61.5%±10.6%、57.9%±4.8%。而且除岩溶区灌丛阶段优势植物利用0-10 cm深度的土壤水的比例最大外,其他各植被恢复阶段和非岩溶区乔木林的优势植物利用60-100 cm深度的土壤水的比例最大,这与长期干旱表层土壤含水率较低有关。2)除灌丛阶段外,研究区岩溶区各植被恢复阶段优势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非岩溶区,其中,草丛阶段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56.5μmol·mol^(-1)。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重度干旱气候下岩溶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物对环境变化的水文调控提供科学数据,为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干旱 岩溶 稳定同位素 植物水分来源和效率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贵州草海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
10
作者 廖敏 姜鑫 +1 位作者 黄先飞 夏品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总氮(PON、TON),结合MixSIAR同位素模型分析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氮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颗粒物δ^(13)C为-27.56‰~-23.64‰,δ^(15)N为3.12‰~10.93‰,颗粒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21.1%)和水生植物(20.7%),氮来源主要为土壤有机质(25.6%)和水生植物(25.3%);沉积物δ^(13)C为-28.18‰~-20.53‰,δ^(15)N为1.70‰~6.58‰,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4.4%)和水生植物(33%),氮主要来源于化肥(24%)。颗粒物和沉积物之间有机氮来源的差异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来源的有机氮易降解,而化肥来源的氮则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沉积物 mixsiar同位素模型 有机碳氮来源 草海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与氮氧同位素的丘陵区水库农业流域硝酸盐来源解析
11
作者 高艺雄 刘玉玉 +5 位作者 刘爱华 王昊 王昕 姜欣 张保祥 魏开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02-211,共10页
硝酸盐污染是水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丘陵区水库流域内硝酸盐来源,该研究选取以农业为主的乔店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水化学分析、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方法,利用MixSIAR贝叶斯混合模型,定性和定量识别流域内硝酸盐来源... 硝酸盐污染是水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解析丘陵区水库流域内硝酸盐来源,该研究选取以农业为主的乔店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水化学分析、氮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方法,利用MixSIAR贝叶斯混合模型,定性和定量识别流域内硝酸盐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干支流水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型为主,离子组成成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控制。水中溶解无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为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浓度变化主要受水文气象条件、土地利用类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冰封期>丰水期>消融期>枯水期>汛前期;中上游硝酸盐浓度受小流域内土地利用影响变化较大。水体的δ~(15)N-NO_(3-)均值表现为汛前期>消融期>枯水期>冰封期>丰水期;δ18O-NO_(3-)均值表现为汛前期>枯水期>丰水期>冰封期>消融期。综合多种解析结果可知,土壤氮和粪便与污水是导致流域硝酸盐浓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MixSIAR模型结果表明,冰封期、消融期和枯水期的硝酸盐主要源自土壤氮和粪便与污水,在冰封期和枯水期的土壤氮占比最高,贡献率分别为37%和36%。汛前期硝酸盐的来源中以粪便与污水为主,且大气沉降的占比增高,贡献率为13%。丰水期受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土壤氮和化肥对硝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41%和31%,均为各时期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处于丘陵区的水库农业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同位素 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 mixsiar模型 乔店水库
下载PDF
典型引调水受水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及硝酸盐来源解析--以汾河水库上游流域为例
12
作者 杨晓宇 孙晖 +4 位作者 王岩 张峰 王朝旭 柴嘉琳 郑佳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23-3831,共9页
对万家寨引黄水受水区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识别了其硝酸盐来源,并针对引黄水对本流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各县四季TN浓度均值为3.67mg/L,TN中NO_(3)--N平均占比>70%;空间上,宁武县TN浓度均值最高,... 对万家寨引黄水受水区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考察,识别了其硝酸盐来源,并针对引黄水对本流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各县四季TN浓度均值为3.67mg/L,TN中NO_(3)--N平均占比>70%;空间上,宁武县TN浓度均值最高,沿程逐渐降低;时间上,秋、冬季TN浓度较高,夏季较低,调水期引黄水所携带的氮是流域内氮的最主要来源.定性分析发现各污染源的混合过程是影响氮迁移的主要因素.经Mix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类来源对NO_(3)--N的平均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散排及点源污水(39.3%)>牲畜粪便(18.7%)>化学肥料(18.2%)>土壤有机氮(17.7%)>大气氮沉降(6.1%).引黄水中,秋季散排及点源污水、春季化学肥料的硝酸盐贡献率明显高于本地支流,引黄水对汇入口下游干流断面硝酸盐来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汾河水库上游流域 氮氧同位素 引黄水 mixsiar模型 来源解析
下载PDF
Quantifi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transport processes in ZiZiphus jujuba garden using water stable isotopes
13
作者 ZHONG Xiaofei ZHANG Mingjun +3 位作者 CHE Cunwei LIU Zechen LI Beibei ZHANG Yuany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263-3274,共12页
ZiZiphus jujuba,which is native to China,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rops widely planted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because of its drought and flood-tolerance,adaptability,and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fruit.T... ZiZiphus jujuba,which is native to China,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rops widely planted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because of its drought and flood-tolerance,adaptability,and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fruit.The irrigation water infiltration in Z.jujuba gardens is complex,and understanding its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water use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This knowledge helps ensure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jujuba cultivation.This paper describes a field experiment that investigates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of irrigation water from Z.jujuba garden and quantifies the contribu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to soil water at different depths using the MixSIAR model.According to the FC(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of Z.jujuba,irrigation experiments with three volumes of 80%FC,60%FC,and 40%FC are set up in this study.The study finds that water retention is better in Z.jujuba garden soils with a higher proportion of coarse gravel in the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Soil water content exhibits a gradient change after irrigation,with deeper wetting front transport depth observed with increased irrigation water.Additionally,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The soil water in Z.jujuba garden generally exhibits a preferential flow signal in the 0-40 cm range.Below 40 cm,a piston flow pattern dominates.The rate of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water.In the 0-40 cm range of the soil vertical profile,irrigation water wa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soil water.Z.jujuba demonstrated flexibility in water uptake,primarily absorbing soil water at depths of 0-40 cm.For optimal growth of Z.jujuba at this stage,40%FC irrigation is recommended.Th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be valuable future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land use planning for Z.jujuba garden in arid zones,suppor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wat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table isotopes Different irrigation volumes ZiZiphus jujuba Irrigation water infiltration process mixsiar model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水分利用来源的旱雨季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59,共10页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适应季节性干旱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分布面积最大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旱雨季典型月...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适应季节性干旱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分布面积最大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旱雨季典型月份尾巨桉木质部水、各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稳定同位素值(δD)和氧稳定同位素值(δ^(18)O),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量化尾巨桉旱雨季对各土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利用比例,深入探讨了尾巨桉旱雨季水分利用来源的差异。【结果】当地大气降水存在明显的蒸发富集现象,且其δ^(18)O呈明显的雨季偏负,旱季偏正的季节变化规律;各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旱季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小于雨季,且越接近地表差异越大。尾巨桉在雨季主要利用0~40和4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28.0%和24.3%,而旱季主要利用15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利用比例分别为29.9%和22.6%。旱季大量降水后,土壤水分尤其是浅层土壤水得到大量补充,尾巨桉对0~40和40~100 cm土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分别提高了111.4%和10.3%,对100~150、150~200 cm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比例分别降低了3.1%、40.1%和15.9%。【结论】尾巨桉面对环境可利用水资源的变化,具有灵活多变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这表明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5表1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来源 mixsiar模型 旱雨季 尾巨桉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某隧道建设区典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
15
作者 王鹏 陈果 +2 位作者 裴向军 唐晓鹿 宋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5,365,共10页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隧道建设区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自然和人为影响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海拔3230 m的某隧道建设区2020—2021年不同月份典型植物木质部水和各潜在水源的δ...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隧道建设区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自然和人为影响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海拔3230 m的某隧道建设区2020—2021年不同月份典型植物木质部水和各潜在水源的δ^(2)H和δ^(18)O值,利用MixSIAR模型计算植物吸收各潜在水源的比例,并计算每两种植物间的相似性比例指数(PS指数)以比较不同物种的水分竞争关系。[结果]紫羊茅(Festuca rubra)、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和刺叶高山栎(Quercus spinosa)以浅层土壤水(0—40 cm)作为主要水源;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主要吸收中深层(40—200 cm)土壤水;2021年8月和10月植物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2020年同时期明显降低;川西云杉对0—40 cm和40—80 cm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与相应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在时间尺度上,川杨在2020年10月与其他3种植物的水分竞争关系较弱,PS指数范围为0.19~0.54。[结论]土壤含水量及外界温度的改变是青藏高原东缘植被水分利用策略变化的主要因素,且这两个因子的重要性因物种而异;隧道建设会引起土壤和土壤水的流失,从而导致隧道建设后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隧道建设后植物对浅层土壤水的依赖比隧道建设前低,因此需关注生态脆弱区隧道建设对土壤水分及植被适应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水分利用 水分竞争 PS指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矿区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时空特征及水循环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龙 刘廷玺 +2 位作者 段利民 张文瑞 郑国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为了探究平朔矿区所在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采煤活动下区域水循环规律,于2020年8月和12月对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和矿井水进行采样,测试样品的D和^(18)O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了矿井水不同来源... 为了探究平朔矿区所在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采煤活动下区域水循环规律,于2020年8月和12月对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和矿井水进行采样,测试样品的D和^(18)O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了矿井水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地表水和矿井水δD和δ^(18)O夏季较冬季高;地下水δD和δ^(18)O季节差异不明显。地表水氢氧同位素值沿程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受到矿井水的补给,出现贫化;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沿径流方向呈逐渐增加趋势。②采煤区氢氧同位素值较非采煤区明显增加。受季节效应影响,在空间分布上8月浅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高值区域较12月明显增多。③δ^(18)O与δD关系图表明,地表水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之后受到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复杂,深层地下水由于采煤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受到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矿井水受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的补给。④MixSIAR模型揭示出深层地下水是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61.60%~67.20%,且补给比例冬季大于夏季;浅层地下水对矿井水的补给存在明显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 地表水 地下水 矿井水 mixsiar模型 平朔矿区
下载PDF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水分来源量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伶俐 夏雄 +4 位作者 胡德勇 肖卫华 张文萍 许文彬 吴友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4-161,共8页
量化丘陵区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水分来源,对油茶林的科学灌溉和生态管理至关重要。该研究以3~5年生的幼年油茶为对象,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木质部水和根系活动层土壤水的同位素组成,应用线性混合模型和贝叶斯混合模... 量化丘陵区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水分来源,对油茶林的科学灌溉和生态管理至关重要。该研究以3~5年生的幼年油茶为对象,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木质部水和根系活动层土壤水的同位素组成,应用线性混合模型和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量化油茶根系吸水来源。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高峰期,油茶主要利用0~30 cm土层土壤水,相比第一生长高峰期(4—6月),第二果实生长高峰期(7—8月)的油茶吸水深度有所增加,其中,0~30、>30~60和>60~100 cm的贡献率分别为51.3%、28.2%和20.5%,3个土层(单位体积)对油茶根系吸水的贡献量分别为149.6、81.1和58.7 mm。线性混合模型和MixSIAR模拟的各土层土壤水对油茶的贡献比例略有差异,但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制定南方丘陵区幼年油茶适宜灌溉制度及促进林地水肥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同位素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 水分利用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灌区枸杞根系水分吸收来源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艳清 高晓东 +1 位作者 王嘉昕 赵西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0-409,共10页
探讨柴达木盆地灌区作物水分利用特征,可为灌溉系统设计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灌区主要作物枸杞为对象,将枸杞潜在水源划分为浅层(0~20cm)、中层(20~60cm)和深层(60~100cm)土壤水,利用稳定氧同位素示踪技... 探讨柴达木盆地灌区作物水分利用特征,可为灌溉系统设计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柴达木盆地怀头他拉灌区主要作物枸杞为对象,将枸杞潜在水源划分为浅层(0~20cm)、中层(20~60cm)和深层(60~100cm)土壤水,利用稳定氧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MixSIAR模型定量研究不同田间管理模式下[平作裸地(CK)、平作覆膜(MF)和垄作覆膜(MR)]枸杞根系水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萌芽展叶期浅层土壤水分环境相对较好,CK和MF处理枸杞主要吸收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分别为45.9%和37.7%,MR处理对浅层、中层和深层土壤水源的利用比例相当;开花坐果期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所提高,相比于CK,MF处理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增加13.5%,MR处理浅层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减少11.1%;果熟期枸杞蒸腾耗水量增加,相比于CK,MF和MR处理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分别增加11.7%和24.0%;落叶期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3个处理都主要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浅层土壤水源的利用比例与该层土壤水分呈正相关,枸杞对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较敏感。3种管理模式下枸杞根系水分吸收来源差异明显。覆膜和垄作措施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相比于CK,MF和MR处理枸杞都增加了对浅层水源的利用。MR处理下土壤水分状况较好且枸杞根系水分吸收利用模式更加灵活,对柴达木盆地灌区是一种较优的田间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干旱灌区 根系水分吸收 土壤水分 管理模式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涛 彭丽萍 +2 位作者 师庆东 麦尔哈巴·尼加提 戴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99-2110,共12页
在干旱区,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运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探究了准东地区生长在相邻地段不同径级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的水分来源。通过测定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小枝木质部水、不同... 在干旱区,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运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探究了准东地区生长在相邻地段不同径级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的水分来源。通过测定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小枝木质部水、不同土层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的δ18O同位素值,运用MixSIAR模型、平均吸水深度模型和直观图法分析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主要吸水层位。结果表明:生长在丘间低地的四个径级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梭梭水分利用方式更加灵活,趋向于利用稍浅层的土壤水。生长在沙丘顶部的四个径级白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白梭梭更趋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梭梭和白梭梭通过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合理的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白梭梭 稳定氧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平均吸水深度模型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带多枝柽柳和白梭梭水分溯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祖姆热提·于苏甫江 董正武 +3 位作者 刘隋赟昊 叶茂 马晓东 苏志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1,240,共10页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木质部水与各潜在水源的δ^(18)O值,结合MixSIAR模型,解析不同群落中多枝柽柳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及对...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木质部水与各潜在水源的δ^(18)O值,结合MixSIAR模型,解析不同群落中多枝柽柳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及对各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和白梭梭灌丛下0—60 cm土层土壤δ^(18)O值变化幅度较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δ^(18)O值趋于稳定,说明表层土壤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2)在多枝柽柳和白梭梭共生群落中,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主要利用300—500 cm土层土壤水,而白梭梭在春、秋季主要利用60 cm土层以下土壤水,且对各层土壤水的利用较为均匀,夏季主要获取0—60 cm土层土壤水,且利用比例高达88.0%。表明多枝柽柳和白梭梭水分利用策略存在水文生态位的分离,有利于其在水分亏缺的条件下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多枝柽柳在单一群落和共生群落中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来源,主要获取稳定的深层土壤水,反映出多枝柽柳根系吸水对外界环境的波动不敏感,无明显的季节性耗水变化。(3)单一白梭梭群落在春季对各层土壤水的利用较为均匀,夏季主要吸收300—500 cm土层土壤水,利用比例高达76.4%,而秋季主要利用60—300 cm土层土壤水。人工白梭梭群落在春、夏季主要利用0—60 cm土层土壤水,贡献率分别为64.2%,80.6%;而秋季主要吸收120—300 cm土层土壤水,利用比例高达93.9%。表明自然生长的白梭梭具有相对较宽的水源范围,反映出其对干旱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人工种植的白梭梭则对降水敏感,在水分利用方面表现出机会主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白梭梭 稳定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mixsia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