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Ti-Ni-Mo-Si composite coating by reactive braze coating process
1
作者 裴新军 潘川 +1 位作者 黄继华 尹士科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Ti-Ni-Mo-Si composite coating was fabricated on mild steel by reactive braze coating process with Ti61. 9Ni24. 6Si4. 411409.1 ( wt. % ) powders as the raw materials. Microstr^cture of the coating was characterized b... Ti-Ni-Mo-Si composite coating was fabricated on mild steel by reactive braze coating process with Ti61. 9Ni24. 6Si4. 411409.1 ( wt. % ) powders as the raw materials. Microstr^cture of the coat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micro-hardness teste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Ni-Mo-Si composite coating is metallurgically bonded to the mild steel substrate and has high hardnes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ating consists of the reinforcement of Ti5 Si3 and Mo9 Ti4 particles and the matrix of eutectic NiTi2. Due to the poor wettability of NiTi2 liquid at low temperature, TisSi3 and Mo9 Ti4 do not uniformly distribute in the NiTi2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braze coating ti5 Si3 mo9ti4 Niti2 composite coating
下载PDF
700 MPa级Ti-Nb-V-Mo复合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工业研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家林 张月领 +3 位作者 刘惠龙 潘成刚 赵敏 刘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基于CSP工艺,采用Ti基复合微合金技术、控轧控冷及平整工艺,开发了屈服强度700 MPa级别的薄规格高强钢,借助SEM、TEM、EDS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了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高强钢性能、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高强钢组织由准多边形... 基于CSP工艺,采用Ti基复合微合金技术、控轧控冷及平整工艺,开发了屈服强度700 MPa级别的薄规格高强钢,借助SEM、TEM、EDS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了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高强钢性能、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高强钢组织由准多边形铁素体及极少量粒状珠光体构成;薄规格强化及冷却速度控轧的细晶强化、卷取温度控制的析出强化共同决定了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高温大压下、头部连续冷却有利于薄规格细晶强化,高温(890±20℃)终轧、高温(620±20℃)卷取有利于析出大量尺寸20 nm以下且弥散分布细小的以含Ti为主的(Ti,Nb,Mo)C粒子,析出强化作用明显。与平整前相比,热轧带卷平整后钢屈服强度提高约30 MPa、抗拉强度提高约10 MPa、延伸率降低了7.9%~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CSP ti-Nb-v-mo复合微合金化 薄规格 控轧控冷 细晶强化 析出强化
下载PDF
TiC-VC-Mo2C颗粒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令海 王晓荣 +1 位作者 王新洪 曲仕尧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3期31-32,34,共3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iC-VC-Mo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滑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涂层物相包括α-Fe、γ-Fe、Fe3C和TiC-VC-Mo2C,其中陶瓷...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iC-VC-Mo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滑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涂层物相包括α-Fe、γ-Fe、Fe3C和TiC-VC-Mo2C,其中陶瓷相以细小粒状均匀分布于涂层,起到了颗粒增强的作用。复合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1102.5HV0.3,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复合涂层的磨损失重仅约为基材的1/20,其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和区域性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ti-vmo—C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开放体系下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W、Mo、V)CN固溶体粉末的研究
4
作者 朱运锋 叶金文 +1 位作者 刘颖 俞海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85-2388,共4页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出了(Ti、W、Mo、V)CN固溶体粉末。结合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过程中的物相以及显微形貌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W、Mo、V)CN合成过程中物相演变遵循以下顺序:TiO2(anatase)→TiO2...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出了(Ti、W、Mo、V)CN固溶体粉末。结合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过程中的物相以及显微形貌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W、Mo、V)CN合成过程中物相演变遵循以下顺序:TiO2(anatase)→TiO2(rutile)→Ti4O7→Ti3O5→Ti(N、O)→(Ti、Mo…)N→(Ti、W、Mo、V)CN,1700℃可合成相组成单一、游离碳和氧分别为0.11%、0.28%的(Ti、W、Mo、V)CN固溶体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体系 碳热还原氮化 (ti、W、mov)CN 固溶体 相转变 显微形貌
下载PDF
成膜参数对TiN—MoS_2/Ti复合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荆阳 庞思勤 +1 位作者 周兰英 钟生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5-398,共4页
本研究利用钻削、切削实验及XPS测试等手段考察了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技术中成膜参数对TiN—MoS2 /Ti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靶距、沉积气压及Ti添加剂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的成分和性能产生了... 本研究利用钻削、切削实验及XPS测试等手段考察了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技术中成膜参数对TiN—MoS2 /Ti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理化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靶距、沉积气压及Ti添加剂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复合涂层的成分和性能产生了明显的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可以得到较高耐磨寿命的TiN—Mo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参数 tiN-moS2/ti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切削性能 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 XPS测试
下载PDF
Mo对多弧离子镀(Ti,Mo)_xN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曾鹏 胡社军 +2 位作者 谢光荣 黄拿灿 吴起白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12,共4页
采用Ti/Mo复合靶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Mo) xN多元涂层 ,研究了Mo对该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涂层的主要结构为 (Ti,Mo) 2 N ,其中Mo的固溶度可达 4 56% (质量分数 ) ,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抗氧化性和低的孔隙率。... 采用Ti/Mo复合靶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Mo) xN多元涂层 ,研究了Mo对该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涂层的主要结构为 (Ti,Mo) 2 N ,其中Mo的固溶度可达 4 56% (质量分数 ) ,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抗氧化性和低的孔隙率。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 ,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组织 性能 成分离析 氮化钛 氮化钼
下载PDF
等离子处理时TiN-MoS_x/Ti涂层中S大量刻蚀的XPS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荆阳 周兰英 庞思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9-693,共5页
采用 XPS对 Ti N- Mo Sx/Ti复合膜表面 S被 Ar+ 大量刻蚀后化学组成及摩擦学性能的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长时间离子轰击后复合膜表层的化学计量值 x从最初的 2 .0 3降至 1.2 5 ,Mo3d5/ 2 的结合能从 2 31.73e V相应减小到 2 31.0 7e V.... 采用 XPS对 Ti N- Mo Sx/Ti复合膜表面 S被 Ar+ 大量刻蚀后化学组成及摩擦学性能的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长时间离子轰击后复合膜表层的化学计量值 x从最初的 2 .0 3降至 1.2 5 ,Mo3d5/ 2 的结合能从 2 31.73e V相应减小到 2 31.0 7e V.刻蚀 5 min后的涂层表面为深黑色的致密结构 ,摩擦学性能优异 ;而刻蚀 15 min后的涂层表面为浅灰色的疏松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moSx/ti 复合涂层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离子刻蚀 复合薄膜 氮化钛 等离子处理 摩擦性能 化学组成
下载PDF
TiAlSiN-TiAlAgN-Ti(Mo)N/MoS2纳米复合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岩 冯长杰 +1 位作者 王泽勇 刘光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9-74,145,共7页
磁控溅射与电弧离子镀复合技术结合了2种镀膜方法的优点,制备的涂层性能优良,采用此法在SUS304表面制备了TiAlSiN-TiAlAgN-Ti(Mo)N/MoS2纳米复合涂层。采用SEM、EDS、XRD、显微硬度计、高温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 磁控溅射与电弧离子镀复合技术结合了2种镀膜方法的优点,制备的涂层性能优良,采用此法在SUS304表面制备了TiAlSiN-TiAlAgN-Ti(Mo)N/MoS2纳米复合涂层。采用SEM、EDS、XRD、显微硬度计、高温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纳米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在室温(RT)、200℃、400℃、600℃恒温以及RT^600℃、600~200℃变温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AlSiN-TiAlAgN-Ti(Mo)N/MoS2纳米复合涂层表面较粗糙,有较多熔滴,显微硬度为22.56 GPa;由于MoS2、Ag以及Al2O3、SiO2分别在室温、中温(300~400℃)及高温下具有一定的润滑效果及协调润滑作用,涂层在恒温和变温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SiN-tiAlAgN-ti(mo)N/moS2纳米复合涂层 磁控溅射与电弧离子镀复合技术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自润滑TiN-MoS_2复合涂层的制备和摩擦性能
9
作者 易明 《中国钼业》 1998年第1期4-7,共4页
由Ti((CH3)2N)4/NH3/MoF6/H2S气体混合物把TiN和MoS2分散相组成的复合涂层共沉积到石墨和Ti6Al4V合金载体上。室温下空气中的摩擦系数处在0.07~0.3范围内,673K时增大到0.7... 由Ti((CH3)2N)4/NH3/MoF6/H2S气体混合物把TiN和MoS2分散相组成的复合涂层共沉积到石墨和Ti6Al4V合金载体上。室温下空气中的摩擦系数处在0.07~0.3范围内,673K时增大到0.7~1.0,而973K时则约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复合涂层 二硫化钼 tiv ti-6AL-4v 自润滑
下载PDF
7075铝合金表面钼/钛/钒复合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10
作者 罗有斌 刘宁华 +4 位作者 郑嘉伟 祝闻 赖心翘 赖洪 刘明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采用钼酸盐和钛酸盐为主盐,以偏钒酸钠为成膜促进剂,植酸钠为有机添加剂,在7075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钼/钛/钒复合转化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采用电... 采用钼酸盐和钛酸盐为主盐,以偏钒酸钠为成膜促进剂,植酸钠为有机添加剂,在7075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钼/钛/钒复合转化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基体和膜层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液配方为2 g·L^(-1)植酸钠、1.5 g·L^(-1)偏钒酸钠、1.5 g·L^(-1)六氟钛酸及25 g·L^(-1)钼酸铵,最佳成膜条件为15 min和35℃。膜层主要成分为Al_(2)O_(3)、MoO_(2)、MoO_(3)、V_(2)O_(5)和TiO_(2)。钼/钛/钒复合转化膜使7075铝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了206.401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9.912μA·cm^(-2),有效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钼/钛/钒复合转化膜 耐腐蚀 钼酸铵 无铬
下载PDF
钒、钛对激光熔覆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锦英 马明星 +3 位作者 刘文今 钟敏霖 张伟明 张红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共4页
研究了加钒与复合添加钒、钛时激光熔覆制备的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 ,在FeCSiB激光熔覆粉末中单独添加钒和复合添加钒、钛均能获得平均显微硬度为 (90 0~ 10 5 0 )HV0 2、且成形良好的熔覆层 ,熔覆层中... 研究了加钒与复合添加钒、钛时激光熔覆制备的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 ,在FeCSiB激光熔覆粉末中单独添加钒和复合添加钒、钛均能获得平均显微硬度为 (90 0~ 10 5 0 )HV0 2、且成形良好的熔覆层 ,熔覆层中原位生成的硬质颗粒面积分数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提高。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中增强颗粒分布与熔覆层显微硬度对冷却速度更为敏感。在相同冷却条件下 ,复合添加钒、钛的熔覆层中的增强颗粒的尺寸和面积分数以及先共晶奥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CSiB粉末 钒、钛添加剂 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涂层
下载PDF
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沉积二硫化钼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成名 周兰英 +1 位作者 贾庆莲 郎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固体润滑膜的发展趋势 ,以及当前材料发展中有关“多相材料”的新理念 ,提出了一种新的固体润滑膜沉积方法———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 (NCUPP)。采用该法成功地对几种材料 (Ti、N、Mo、S等 )进行精细的纳米复合 ... 本文结合国内外固体润滑膜的发展趋势 ,以及当前材料发展中有关“多相材料”的新理念 ,提出了一种新的固体润滑膜沉积方法———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 (NCUPP)。采用该法成功地对几种材料 (Ti、N、Mo、S等 )进行精细的纳米复合 ,制备的固体润滑膜TiN MoS2 /Ti是多相纳米复合膜 ,其中的MoS2 基本上呈准非晶态 ,掺杂物Ti与MoS2 多相复合 ,形成了多相的纳米复合薄膜 ,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即摩擦系数低 ;耐磨损寿命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润滑膜 电化学工程 非平衡纳米复合等离子体镀膜法 tiN-moS2/ti
下载PDF
C_f/SiC表面等离子喷涂金属过渡层及其界面结合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涛 李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3,共7页
目的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APS)在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方法在对比等离子喷涂Mo粉、NiCrBSi粉以及自制的Ti70Ni20Cu10复合粉末三种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界面结合的基础上,制备了Mo-10%Ti复合涂层,喷涂用粉为通过低速球磨方法在... 目的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APS)在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金属涂层。方法在对比等离子喷涂Mo粉、NiCrBSi粉以及自制的Ti70Ni20Cu10复合粉末三种涂层的组织形貌和界面结合的基础上,制备了Mo-10%Ti复合涂层,喷涂用粉为通过低速球磨方法在大颗粒的Mo粉表面包覆TiH_2粉末而得,喷涂时将基体预热至700℃,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喷涂。结果 APS制备的Mo-10Ti涂层,组织致密均匀,孔隙率较低,无明显裂纹。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没有发生剥离现象,结合强度超过6.3 MPa,断裂发生于基体侧。结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润湿性是影响等离子喷涂金属涂层与C_f/SiC复合材料结合的关键因素,所设计的Mo-Ti复合涂层较好地兼顾了这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Cf/Si C复合材料 mo-10wt.%ti复合涂层 结合强度 热膨胀系数 润湿性
下载PDF
体心立方固溶体合金中的“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郝传璞 王清 +3 位作者 马仁涛 王英敏 羌建兵 董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6-483,共8页
为体现固溶体合金中的溶质原子产生的化学短程序,文章提出了配位数为14的团簇在体心立方(bcc)点阵中的堆垛模式,并建立了基于bcc结构的"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用团簇成分式[团簇](连接原子)x表述.此模型中,与基体组元具有... 为体现固溶体合金中的溶质原子产生的化学短程序,文章提出了配位数为14的团簇在体心立方(bcc)点阵中的堆垛模式,并建立了基于bcc结构的"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用团簇成分式[团簇](连接原子)x表述.此模型中,与基体组元具有相对大的负混合焓的溶质原子占据团簇心部,其他原子作为连接或者替代团簇壳层基体原子.1:1结构模型[团簇](连接原子)1由于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团簇与连接原子的近邻,构成了连接原子最有效的合金化方式.在两个实用bcc固溶体合金体系中,1:1模型指导设计了低V含量的储氢合金[Ti7Cr8]V1和低弹性模量高强度的[Mo(Ti,Zr)14]Nb1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心立方固溶体成分设计 “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 ti-Cr-v合金 ti-Zr-mo-Nb合金
原文传递
炮管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晓冬 高灵清 张海峰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98-104,共7页
简述了炮管材料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炮管的工作条件总结出其基本性能要求。对传统炮管材料——炮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进行了论述,重点归纳了现阶段炮钢发展思路和研究重点。对国外新型炮管材料技术——复合材料炮管技术及新型绿色炮管... 简述了炮管材料的发展历程,并根据炮管的工作条件总结出其基本性能要求。对传统炮管材料——炮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进行了论述,重点归纳了现阶段炮钢发展思路和研究重点。对国外新型炮管材料技术——复合材料炮管技术及新型绿色炮管抗烧蚀涂层技术动态进行了跟踪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mo-v系炮钢 综述 复合材料炮管 抗烧蚀涂层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