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Modic改变与终板缺损体积和形态的联系及二者与腰痛相关性的研究
1
作者 施能超 宋昊 +3 位作者 曹录民 刘栋 王啸 华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18,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 目的:分析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形态的相关性,探究相关终板病变与腰痛症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检查有终板缺损的40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是否合并Modic改变分为两组:Modic改变组(204例)和无Modic改变组(197例),测量并计算两组患者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并评估两组患者腰椎终板缺损的形态,分为典型形态组(凹陷形、三角形、圆形)和非典型形态组(矩形、不规则形)。测量Modic改变204例患者Modic改变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分数。分析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的相关性。根据所有患者椎间盘退变等级分组,对每组患者分别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形态分组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患者腰痛情况,对不同终板缺损形态与是否合并Modic改变患者腰痛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典型形态组共369个椎体,152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非典型形态组共191个椎体,149个椎体合并Modic改变。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17±0.014,无Modic改变组的腰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为0.008±0.007。非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0.20±0.13,典型形态组终板缺损患者Modic改变体积分数0.1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体积分数的变化呈线性正相关(P<0.001)。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与形态有着相关性(P<0.05);在椎间盘重度退变的患者中,Modic改变的体积与终板缺损的体积有着相关性(P<0.001),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形态之间未见相关性(P>0.05)。共随访65例患者腰痛情况,有30例患者出现腰痛症状(Modic改变组24例,无Modic改变组6例),终板缺损合并Modic改变的患者腰痛患病率高于单纯终板缺损患者(P<0.05),不同终板缺损形态患者腰痛患病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椎Modic改变的体积分数与终板缺损的体积分数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椎间盘轻度与中度退变的患者中,非典型组形态的终板缺损患者的Modic改变体积分数普遍大于典型形态组;合并Modic改变患者中腰痛的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终板缺损 MRI 腰痛 腰椎退行性变
下载PDF
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症状性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廖贵 蒙玉民 +3 位作者 邹专 肖开振 黄光瑜 顾容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23-428,共6页
退变椎体终板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疼痛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与临床工作者,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治疗手段,其通过对退变椎体终板进行射频消融术,使相应椎体椎基神经发生变性,阻断椎基神经的伤害性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由退... 退变椎体终板引起的慢性腰背部疼痛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与临床工作者,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治疗手段,其通过对退变椎体终板进行射频消融术,使相应椎体椎基神经发生变性,阻断椎基神经的伤害性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由退化椎体终板引起的腰痛症状。目前国外已有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手术原理、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较多报道。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椎基神经射频消融术 慢性腰痛 椎体退变 modic改变
下载PDF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昊 陈锐雄 +1 位作者 陈旭狮 王德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4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其分为骨质疏松(OP)组和骨质疏松性骨折(OF)组,收... 目的:探讨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4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其分为骨质疏松(OP)组和骨质疏松性骨折(OF)组,收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等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以患者临床资料为匹配条件,按照1∶1比例确定两组病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Modic改变发生情况及Modic改变分型,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结果:经倾向性匹配,最终纳入OP组患者116例,OF组患者116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F组Modic改变发生率为69.83%,显著高于OP组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关联,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会增加Modic改变的发生风险,临床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加强病情管理,从而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Modic改变进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modic改变 相关性
下载PDF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结构的磁共振脂肪定量比较
4
作者 蔡铭圳 蔡建忠 +2 位作者 田青松 李伟瞳 邱志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对腰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结构的磁共振(MR)脂肪定量进行比较。方法(1)以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最高的L_(5)~S_(1)椎间盘为研究对象,收集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55名,在常规腰椎MRI扫描后加用脂肪分析计算技术(FACT)序列扫描;(2)测量各... 目的对腰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结构的磁共振(MR)脂肪定量进行比较。方法(1)以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最高的L_(5)~S_(1)椎间盘为研究对象,收集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55名,在常规腰椎MRI扫描后加用脂肪分析计算技术(FACT)序列扫描;(2)测量各终板Modic改变上椎体脂肪分数面积加权值(SFFaw)、下椎体脂肪比面积加权值(IFFaw)、邻近双侧腰大肌和多裂肌的脂肪分数面积加权值(FFaw)、髓核T2信号强度(SI)值及Pfirrmann评分;(3)比较L_(5)~S_(1)各终板Modic改变的SFFaw、IFFaw、腰大肌和多裂肌的FFaw及Pfirrmann评分的差异;(4)分析L_(5)~S_(1)椎间盘Modic1型、2型的SFFaw、IFFaw、腰大肌和多裂肌的FFaw与髓核T2信号SI值的相关性;(5)分析L_(5)~S_(1)椎间盘所有终板Modic改变的SFFaw、IFFaw、腰大肌FFaw、多裂肌FFaw与Pfirrmann评分值的相关性。结果(1)L_(5)~S_(1)椎间盘Modic 1、Modic 2、Modic 3的SFFaw、IFFaw、多裂肌FFaw、腰大肌FFaw、髓核T2信号SI值、Pfirrmann评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_(5)~S_(1)椎间盘Modic 1、Modic 2的SFFaw、IFFaw、多裂肌FFaw、腰大肌FFaw值与髓核T2信号SI值呈Spearman负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3)L_(5)~S_(1)椎间盘所有终板Modic改变的SFFaw、IFFaw、腰大肌FFaw、多裂肌FFaw与椎间盘的Pfirrmann评分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_(5)~S_(1)椎间盘各终板Modic改变相邻结构的脂肪含量比较有差异,并与椎间盘的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终板modic改变 脂肪定量
下载PDF
腰椎Modic改变相关研究进展
5
作者 贡昊融 向真 +1 位作者 黄永灿 于滨生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Modic改变(Modic changes,MCs)是常见的脊柱退变病理特征.在MCs概念提出的30余年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并从MCs病变椎间盘及终板中分离培养出一部分潜在致病细菌,此外的后续研究更是发现,在正常的椎间盘中也同样存在庞大的... Modic改变(Modic changes,MCs)是常见的脊柱退变病理特征.在MCs概念提出的30余年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并从MCs病变椎间盘及终板中分离培养出一部分潜在致病细菌,此外的后续研究更是发现,在正常的椎间盘中也同样存在庞大的微生物生态.细菌的存在打破了既往认为椎间盘无菌的观点,也使学界对于椎间盘系统构成的认知更为深入.但MCs的主要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仍然存在争议.深入了解MCs的发病机制,有利于提高脊柱外科的诊疗水平.本文从MCs的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因素、细菌感染等方面的疾病发生机制进行总结,并简要介绍相关治疗策略,为后续MC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椎间盘退变 modic改变 低毒性感染 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明 邓伟 +3 位作者 王胜涛 蔡杰勇 周青松 殷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因颈部疾病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00例。根据颈椎椎体终板在MRI上是否发生信号改变分为伴Modic改...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因颈部疾病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00例。根据颈椎椎体终板在MRI上是否发生信号改变分为伴Modic改变组(MC+组)和不伴Modic改变组(MC-组)。资料收集:(1)根据患者病史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2)根据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_(2)~C_(7)Cobb角、T_(1)倾斜角、C_(2)~C_(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_(2)~C_(7)SVA)。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比较性别、吸烟、饮酒在MC+组和MC-组的组间差异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年龄和矢状位参数在MC+组和MC-组的组间差异性;各参数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参数在MC+组与MC-组的差异性。①基线数据方面,吸烟、性别、年龄、饮酒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C_(2)~C_(7)Cobb角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odic改变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Modic改变与C_(2)~C_(7)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性(r<0,P<0.05)。结论:颈椎Modic改变随着颈椎曲度的变直而增加,当颈椎曲度变直时,应警惕Modic改变等一系列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modic改变 颈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颈椎Modic改变与轴性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新伟 汤俊君 +4 位作者 袁文 顾韬 韩竹 张颖 林秋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病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各节段分布及各分布节段类型,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与颈部轴性疼痛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病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各节段分布及各分布节段类型,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与颈部轴性疼痛的关系。结果:136例颈椎病患者中有23例存在Modic改变,发生率为16.9%;男性患者中发生率为17.7%,女性为15%;最常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C5/6;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4.4%、7.4%、5.1%。存在Modic改变的患者中,轴性疼痛发生率为56.5%,术后缓解率为76.9%;无Modic改变者轴性疼痛的发生率为20.4%,术后缓解率为73.9%,两者轴性疼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odic改变Ⅰ、Ⅱ、Ⅲ型患者中轴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3%、60%和28.6%,术后缓解率分别为100%、66.7%和50%;Modic改变Ⅰ型患者轴性疼痛发生率和术后缓解率均较其他两型为高(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中Modic改变以Ⅱ型最多,以C5/6节段最为常见。Modic改变患者轴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其中以ModicⅠ型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轴性疼痛 颈椎 终板
下载PDF
MRI上腰椎终板信号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性别、体重、劳动量及吸烟与Modic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韩超 马信龙 +3 位作者 马剑雄 王涛 田鹏 臧加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MRI上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0例腰腿痛患者腰椎MRI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及类型,并评估Modic改变与性别、体重、劳动量及吸烟等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腰腿痛患者腰椎MRI上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10例腰腿痛患者腰椎MRI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及类型,并评估Modic改变与性别、体重、劳动量及吸烟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共58个椎间盘邻近椎板存在Modic改变,占入选患者的22.4%。其中男16例;女31例,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人数分别为16例、25例、6例,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L5/S1(28个)、L4/5(17个)、L3/4(9个)、L2/3(4个)。在肥胖人群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和超重人群(P<0.05),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生率高于一般劳动者(P<0.05),劳动量和体重与ModicⅢ型改变有相关性(P<0.05),与其他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吸烟与Modic改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体重及劳动量等因素与Modic改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生物力学损伤可能在Modic改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改变 椎间盘 终板 MRI
下载PDF
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被引量:26
9
作者 谢冬晓 丁文元 +5 位作者 申勇 张英泽 马铮 王辉 胡彬欣 胡静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特点;根据腰椎是否稳定分为腰椎稳定组和腰椎不稳定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腰椎稳定组患者分为腰椎曲度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30例共计2150个腰椎椎间盘中,124例(28.84%)154个(7.16%)椎间盘终板存在Modic改变,其中Ⅰ型34例(7.91%)、34个椎间盘(1.58%),Ⅱ型72例(16.74%)、100个椎间盘(4.65%),Ⅲ型18例(4.19%)、20个椎间盘(0.93%);L2/3 14个,L3/4 24个,L4/5 50个,L5/S1 66个,其发生率分别为0.65%、1.12%、2.32%、3.07%;其中Modic改变位于终板前部79个,后部31个,整个终板44个;仅累及上终板52个,仅累及下终板41个,累及上、下终板61个。腰椎不稳定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36.68%,腰椎稳定组为19.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 Ⅰ、Ⅱ、Ⅲ型中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82.35%、69.44%、33.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曲度正常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11.11%,腰椎曲度异常组为2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最多见,以L4/5和L5/S1节段多发;其与腰椎不稳和腰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odicⅠ型改变与腰椎不稳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改变 腰椎不稳 腰椎曲度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改变 椎体间融合术 髓核摘除术 疗效
下载PDF
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高信号区的发生情况及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贺宪 彭焰 +2 位作者 梁安靖 张新亮 黄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对511例腰痛患者(男263例,女2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腰椎MRI上L4,5和L5/S1节段的Modic改变和H1Z...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对511例腰痛患者(男263例,女2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腰椎MRI上L4,5和L5/S1节段的Modic改变和H1Z进行评估,统计两者及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将有Modic改变和,或HIZ的椎间盘分为Modie组、Modie—HIZ组、HIZ组,比较3组的年龄、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腰痛VAS和ODI评分。结果:511例患者中,190例(37.18%)209个节段有Modie改变,127例(24.85%)142个椎间盘有HIZ.18例(3.52%)18个节段出现Modie改变和HIZ共存的现象。HIZ组、Modie—HIZ组和Modic组分别为89例(124个节段)、18例(18个节段)、152例(191个节段),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6.0±11.0岁、49.2±9.2岁和53.5±10.6岁,仅HIZ组和Mo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平均高度分别为9.93±2.46mm、8.73±2.45mm和7.57±2.21m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椎间盘退变分级均≥Ⅲ级,其中Ⅳ级+V级退变率分别为48.39%、72.22%和75.92%,仅HIZ组与Modie组、Modie—HI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分别为8.39±0.32分、8.45±0.30分、8.61±0.54分,ODI评分分别为38.22±4.23分、38.45±4.16分、39.18±3.53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痛患者下腰椎Modic改变和HIZ的发生率较高,但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低,当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时腰痛并不会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MRI modic改变 高信号区
下载PDF
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手术疗效影响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宪中 曹俊明 +2 位作者 申勇 孟宪国 杨大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伴有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腰椎单阶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有腰椎终板Modic退变(A组),另一组无腰椎终板Modic退变(B组)...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伴有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腰椎单阶段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有腰椎终板Modic退变(A组),另一组无腰椎终板Modic退变(B组)。对其随访至少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评价腰椎终板Modic退变对患者术后下腰痛缓解的影响。[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坐骨神经痛症状均缓解。临床疗效优良率:A组90·48%;B组93·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A组21·37±7·59;B组8·34±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恢复情况与腰椎终板Modic退变相关,提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对终板的观察可以更全面的评判下腰痛的发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终板modic退变 手术疗效
下载PDF
Modic改变与腰痛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冯世庆 马信龙 李晖 阮文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MRI上Modic改变与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egister等电子数据库,搜集符合要求的关于Modic改变的临床研究。提取的主要数据为(1)椎间盘造影术... 目的:探讨MRI上Modic改变与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Register等电子数据库,搜集符合要求的关于Modic改变的临床研究。提取的主要数据为(1)椎间盘造影术后发生疼痛(与原腰痛症状相似)的椎间盘数和其中发生Modic改变的椎间盘数;(2)椎间盘造影术后未发生疼痛(无腰痛和未发生与原腰痛症状相似的疼痛)的椎间盘数和其中发生Modic改变椎间盘数。将其带入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4.2(下载自Cochrane Libirary)中,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 model)下,用优势比(oddsratio,OR)计算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然后对Modic改变的不同亚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筛选,共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6篇文献共纳入患者966例,椎间盘3026个。椎间盘造影术后疼痛组和无疼痛组相比,OR值为3.66(95%CI,1.46~9.15)。椎间盘造影术后疼痛组1型Modic改变与2型Modic改变相比,OR值为1.31(95%CI,0.35~4.96)。结论:和无腰痛患者相比,腰痛患者的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与2型Modic改变相比,尚没有证据表明1型Modic改变更易引起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海龙 丁文元 +5 位作者 申勇 张为 刘西斌 郭金库 曹来震 梁昌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VAS对患者腰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终板Modic改变...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VAS对患者腰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特点;比较存在Modic改变与不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VAS评分;分析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756个腰椎间盘中,69例(54.8%)124(18.2%)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存在Modic改变。存在Modic改变患者VAS评分5.5±2.0,不存在Modic改变患者VAS评分3.0±1.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ic分型:Ⅰ型有15例患者(11.9%)19个椎间盘退变(2.5%),Ⅱ型48例(38.1%)97个椎间盘退变(12.8%),Ⅲ型6例(4.8%)8个椎间盘退变(1.1%)。退变终板节段:L5/S1椎间盘32个(25.8%),L4/5椎间盘26个(21.0%),L3/4椎间盘9个(7.3%),L2/3椎间盘47个(37.9%),L1/2椎间盘6个(4.8%),T12/L1椎间盘4个(3.2%)。Modic改变发生于终板凹侧99(13.1%)个,发生于终板凸侧25(3.3%)个;凹侧与凸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倾斜度、腰椎侧凸角及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odic改变以Ⅱ型多见,多发生于终板的凹侧,以L2/3、L5/S1和L4/5节段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退变性腰椎侧凸 椎间盘退变 腰痛
下载PDF
经后路微创治疗伴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富海 吴小涛 +5 位作者 洪鑫 王邵清 刘磊 王锋 蒋赞利 惠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内窥镜下微创治疗伴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经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男43例、女35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内窥镜下微创治疗伴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经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4.3岁(2367岁),平均随访36.7个月(762个月),根据有无终板改变分为A、B两组。A组:MRI影像显示终板无信号改变,共33例;B组:MRI影像示终板有信号改变,共45例,其中ModlcⅠ、Ⅱ、Ⅲ型分别为13、25、7例。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的VAS、OD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B组的VAS、OD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值改善率分别为A组86.2%、B组81.3%,VAS改善率分别为A组89.2%、B组77.2%,A组ODI值及VAS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终板不同Modic改变类型间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终板Modic改变可能是引起术后腰痛的一个原因,并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且MED术对治疗不同类型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痛 modic改变 腰椎终板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MRI:与Modic改变相关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珍珍 陈建宇 +5 位作者 钟镜联 蒋新华 蔡兆熙 张娅 杨泽宏 雷立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2期9737-9743,共7页
背景:部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可出现Modic改变,但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及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因果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分析存在腰椎间盘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腰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 背景:部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MRI可出现Modic改变,但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及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因果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分析存在腰椎间盘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及腰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2536个椎间盘)存在腰椎间盘Modic改变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并分析腰椎间盘Modic改变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Schmorl结节、椎体滑脱、椎间盘解剖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634例患者中,女性患者ModicⅡ、Ⅲ型出现率均较男性高,而ModicⅠ型出现率小于男性患者(P<0.001);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高(P<0.001)。2536个腰椎间盘中,有椎体滑脱、出现Schmorl结节、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比无此类表现者高(P<0.001);L4/5、L5/S1水平(低位)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均比L2/3、L3/4水平(高位)高(P<0.00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越严重,Modic各型改变的出现率越高(P<0.001)。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Schmorl结节与Modic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说明,腰椎间盘Modic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椎间盘有无突出或膨出、有无Schmorl结节、椎体有无滑脱、椎间盘解剖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均有相关性。其中,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Schmorl结节与腰椎间盘Modic改变间的相关性最高,且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分级较Schmorl结节与之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 modic改变 MRI 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
下载PDF
腰椎Modic改变的MRI定量与下腰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晓冬 王国柱 庄汝杰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MRI T2正中矢状位像上腰椎终板Modic面积改变率分析Modic面积改变率大小与下腰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因下腰痛手术的70例患者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JOA、VAS)和MRI检查,男39例,女31例;年龄2... 目的:通过测定MRI T2正中矢状位像上腰椎终板Modic面积改变率分析Modic面积改变率大小与下腰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因下腰痛手术的70例患者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分(JOA、VAS)和MRI检查,男39例,女31例;年龄29~72岁,平均(51.00±11.89)岁。70例中54例有腰椎终板Modic改变,将54例患者按Modic分型标准分为4型:Modic I型15例,ModicⅡ型21例,ModicⅢ型11例,Modic混和型7例(由于Modic混合型例数太少未纳入研究排除)。在MRI T2正中矢状位上测量各分型Modic改变面积及对应椎体的面积,两者面积比较得出Modic改变率,对于多节段Modic改变的求比率之和,观察JOA、VAS评分与Modic改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odicⅠ型改变率和JOA评分的相关系数r=-0.308,P=0.048<0.05,两者具有负相关性;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0.428,P=0.021<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ModicⅡ型改变率和JOA评分的相关系数r=-0.375,P=0.043<0.05,两者有负相关性;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0.352,P=0.041<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ModicⅢ型面积改变率与下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下腰痛患者中ModicⅠ、Ⅱ型面积改变率分别与下腰痛的疼痛程度有密切关系,ModicⅢ型面积改变率与下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病变 磁共振成像 腰痛
下载PDF
颈椎终板Modic改变分布特点与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继刚 杨惠林 +1 位作者 朱若夫 张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6-2449,共4页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I和常规X射线检查的患者共200例,年... 背景:关于Modic改变在腰椎中分布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比较多,而在颈椎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目的:分析颈椎终板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发生与颈椎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因颈肩痛行颈椎MRI和常规X射线检查的患者共200例,年龄20~83岁。记录MRI颈椎Modic改变发生的节段,改变类型,改变的位置等,并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椎间盘退变节段及程度、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200例共计1200个颈椎椎间盘中23例(11.5%),29个(2.4%)个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Modic改变。Ⅰ型8例(4%),10个椎间盘(0.8%);Ⅱ型13例(6.5%),16个椎间盘(1.3%);Ⅲ型2例(1.0%),3个椎间盘(0.25%)。按照各个椎间盘节段发病数统计,C2/3节段O个,C3/4节段4个,C4/5节段6个,C5/6节段12个,C6/7节段7个,C7/T1节段0个,发病率分别为0%,0.33%,0.5%,1.0%,0.58%,0%。结果表明颈椎终板也存在Modic改变的现象,但发生率较腰椎低,Ⅱ型最多见,Ⅰ型次之,Ⅲ型最为少见,多发生于C5/6椎间盘,多位于邻近终板的后方。50岁以上为其好发年龄,其发生与年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及颈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modic改变 椎间盘退变 颈椎曲度 相关性
下载PDF
Modic 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核因子-κB、白介素18和P物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3 位作者 彭焰 梁安靖 孔畅 曾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7.1±13.7岁。根据手术节段终板有无ModicⅡ型改变,将其分为ModicⅡ型改变组(A组)和无Modic改变组(B组)。同时收集因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例年轻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29岁,平均24.2±3.7岁。对术中取出的软骨终板标本行HE染色观察软骨终板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IL-18和SP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指数。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C组软骨终板无明显退变,A组退变程度重于B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组NF-κB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55.39±17.74、36.01±14.80、4.42±2.84,IL-18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45.23±12.95、30.22±12.01、5.22±3.46,SP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38.29±19.26、25.83±16.52、0.97±1.32。A、B组NF-κB、IL-18和SP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明显高于B组(P〈0.05),NF-κB与IL-18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NF-κB、IL-18和SP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升高,可能是ModicⅡ型改变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Ⅱ型改变 腰痛 核因子-κB 白介素-18 P物质
下载PDF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 被引量:9
20
作者 袁仕国 张志伟 +4 位作者 徐明奎 周理 黄坚 陈美雄 李义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域型20例,D组Modic芋型6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域型20例,D组Modic芋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域、芋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域、芋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推拿 modic改变 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