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新垦梯地山原红壤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N_(2)O排放和NH_(3)挥发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定位小区两茬白菜种植试验,以常规施用化肥(CK)为对照,在CK的基础上施用7500 kg hm^(−2)生物炭(B)和施用7100 kg hm^(−2)有机肥(F),...【目的】探究新垦梯地山原红壤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N_(2)O排放和NH_(3)挥发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定位小区两茬白菜种植试验,以常规施用化肥(CK)为对照,在CK的基础上施用7500 kg hm^(−2)生物炭(B)和施用7100 kg hm^(−2)有机肥(F),共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量变化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氧官能团、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等指标,通过分析氮素气态排放损失与土壤性质间关系,揭示施用生物炭、有机肥与氮素气体挥发变化的机理。【结果】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均显著降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和NH_(3)累积挥发量,两者对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对NH_(3)挥发的减排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P<0.01);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官能团(-OH、-COOH、C=O、C=N、C=C)、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且生物炭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官能团和总有机碳含量效果显著优于有机肥,有机肥提高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百分比和水溶性有机碳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主要因子。【结论】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增强,进而抑制土壤氮素气体挥发;施用有机肥与生物炭两者相比,前者抑制土壤氮素挥发的效果优于后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新垦梯地山原红壤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N_(2)O排放和NH_(3)挥发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定位小区两茬白菜种植试验,以常规施用化肥(CK)为对照,在CK的基础上施用7500 kg hm^(−2)生物炭(B)和施用7100 kg hm^(−2)有机肥(F),共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量变化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氧官能团、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等指标,通过分析氮素气态排放损失与土壤性质间关系,揭示施用生物炭、有机肥与氮素气体挥发变化的机理。【结果】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均显著降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和NH_(3)累积挥发量,两者对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对NH_(3)挥发的减排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P<0.01);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官能团(-OH、-COOH、C=O、C=N、C=C)、总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且生物炭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官能团和总有机碳含量效果显著优于有机肥,有机肥提高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效果显著优于生物炭。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百分比和水溶性有机碳是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NH_(3)挥发的主要因子。【结论】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增强,进而抑制土壤氮素气体挥发;施用有机肥与生物炭两者相比,前者抑制土壤氮素挥发的效果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