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3^--N/NH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铁峰 刘晓静 +1 位作者 郝凤 范俊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NH_4^+-N=5/3处理的粗蛋白(CP)、蛋白总量(TP)、可消化干物质(DDM)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体上都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5/3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营养积累;从微量元素营养角度分析,以NH_4^+-N为主的混合态氮更有利于铁(Fe)、锰(Mn)和钼(Mo)的积累,且最适配比分别为NO_3^--N/NH_4^+-N=1/3、1/7和3/5,而以NO_3^--N为主的混合态氮则有利于锌(Zn)的积累,且最适配比为NO_3^--N/NH_4^+-N=3/1;用相对饲用价值(RFV)法评定,5/3处理RFV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且各处理RFV均大于100,对照美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其品质均达到2级以上水平,其中5/3和7/1处理紫花苜蓿的品质达1级水平。说明紫花苜蓿生长环境中速效氮以NO_3^--N为主,且比例接近NO_3^--N/NH_4^+-N=5/3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优良营养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N 配比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NO3^--N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1 位作者 穆红文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64,共6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建立了肥液交汇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之间的分段函数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入渗供水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前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下载PDF
酸洗-铁改性生物炭对水中NO3^--N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由晗杨 张毅 +3 位作者 李文英 谭伟 马艳飞 于福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以椰壳生物炭(CSB)为原料,采用酸洗及铁改性法制得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单因素批量吸附对NO3^--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经酸洗和铁改性后表面形成α-FeOOH。酸洗+铁改性生物炭(PICSB)对NO3^--N吸附能力强于酸洗生物炭(P... 以椰壳生物炭(CSB)为原料,采用酸洗及铁改性法制得改性生物炭,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单因素批量吸附对NO3^--N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经酸洗和铁改性后表面形成α-FeOOH。酸洗+铁改性生物炭(PICSB)对NO3^--N吸附能力强于酸洗生物炭(PCSB)。PCSB和PICSB对水中NO3^--N吸附量随pH升高而降低。吸附NO3^--N在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PCSB对NO3^--N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1级动力学模型;PICSB吸附NO3^--N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方程可描述PICSB和PCSB对NO3^--N等温吸附过程。PCSB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吸附NO3^--N,为物理吸附;PICSB通过静电吸引和离子交换相结合方式吸附NO3^--N,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洗 铁改性 no3^--N 吸附
下载PDF
NO3^--N与NH4^+-N配比对热带地区水培荆芥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艳丽 高新生 李绍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探明热带地区秋冬季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中的NO3--N与NH4+-N的合理配比,为水培荆芥的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配方,设计营养液中NO3--N与NH4+-N的5个不同配比即NO3--N∶NH4+-N=5∶5、6∶4、7∶3、... 探明热带地区秋冬季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中的NO3--N与NH4+-N的合理配比,为水培荆芥的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配方,设计营养液中NO3--N与NH4+-N的5个不同配比即NO3--N∶NH4+-N=5∶5、6∶4、7∶3、8∶2和10∶0,分析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处理荆芥的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不同NO3--N与NH4+-N配比对水培荆芥的生长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NO3--N∶NH4+-N为6∶4和7∶3时,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营养液中NH4+-N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荆芥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NO3--N∶NH4+-N为7∶3时,荆芥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最高;NO3--N∶NH4+-N为8∶2时,荆芥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O3--N∶NH4+-N为7∶3时,荆芥的硝酸盐含量最低。综合各项指标,NO3--N与NH4+-N的配比为7∶3时对水培荆芥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与NH4+-N的比例 荆芥 生长 品质
下载PDF
包膜肥料对水稻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的影响
5
作者 韩艳玉 邹洪涛 +4 位作者 张玉龙 徐萌 于洋 刘洋 王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6,共5页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NO2--N、NO3--N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NO2--N、NO3--N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水稻生育期内与施用普通尿素UR相比,包膜肥料LP40、LPSS、SC60氮素渗滤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58.27%,46.38%,3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NO2--N no3--N NH4+-N N 土壤渗滤液 水稻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氢自养还原菌去除实际工业废水中NO3^--N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谢裕威 杨潇潇 +3 位作者 汪作炜 吴成阳 周云 夏四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对较高浓度NO_3^--N与SO_2^(4-)的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摇瓶实验下氢自养菌还原工业废水中NO_3^--N的可行性及其对NO_3^--N与SO_2^(4-)的优先利用级别,探究了进水COD、p H和温度对氢自养还原菌去除NO_3^--N的影响。结果... 针对较高浓度NO_3^--N与SO_2^(4-)的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摇瓶实验下氢自养菌还原工业废水中NO_3^--N的可行性及其对NO_3^--N与SO_2^(4-)的优先利用级别,探究了进水COD、p H和温度对氢自养还原菌去除NO_3^--N的影响。结果表明,氢自养还原菌能够降解实际废水中NO_3^--N且出水总氮质量浓度达到企业15 mg/L的排放标准;进水SO_2^(4-)质量浓度在2~200 mg/L时NO_3^--N去除率均维持在90%以上,SO_2^(4-)不会抑制NO_3^--N的反硝化过程;氢自养菌还原实际废水中NO_3^--N优化p 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7.3~8.0和35~40℃,进水中130 mg/L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会影响氢自养菌对NO_3^--N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自养还原菌 工业废水 硝酸盐 硫酸盐
下载PDF
HRT对CO2-MBfR去除高SO4^2-废水中NO3^--N的影响
7
作者 冉雅郡 杨潇潇 +3 位作者 汪作炜 吴成阳 周云 夏四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22-3327,共6页
针对含NO3^--N与较高浓度SO_4^(2-)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的CO_2^-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CO_2^-MBf R)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出水NO3^--N浓度均随着HRT的减... 针对含NO3^--N与较高浓度SO_4^(2-)实际工业废水处理较难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的CO_2^-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CO_2^-MBf R)处理模拟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出水NO3^--N浓度均随着HRT的减小而增大,模拟废水中NO3^--N的处理效果和电子通量分配比例均优于实际废水,但其电子通量分配的格局基本不变:NO3^--N和SO_4^(2-)的电子通量分别在90.09%~97.49%和2.51%~9.91%左右.要实现实际废水总氮达到15mg/L的排放标准,需维持HRT不少于10.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氢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 实际工业废水 水力停留时间 硝酸盐氮 硫酸盐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静 王迎春 +3 位作者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肖碧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7-935,共9页
【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 【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KCl混合的水溶性肥料为材料,在山东桓台进行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墒补灌并随水施肥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0(不施肥)、N1(94.5 kg/hm2)、N2(189 kg/hm2)和N3(270 kg/hm2),分析了大田土壤NO-3-N空间分布、剖面累积及氮素的平衡。【结果】1)滴灌施肥24 h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土壤NO-3-N从在湿润土体边缘聚集逐渐变化为在滴头下方聚集,当施氮量为189 kg/hm2时,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和湿润土体边缘的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均匀性最好;NO-3-N在滴头下方土壤内随水运移深度主要在60 cm以上,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垂直方向上NO-3-N没有在湿润体边缘聚集。2)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施氮量超过N 189kg/hm2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加大,0—40 cm土层的NO-3-N增加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0、N1、N2和N3处理0—40 cm土层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6%、72%、72%和71%。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吸氮量和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而0—100 cm土层氮素残留量、表观损失量不断增加,滴灌施肥条件下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N1、N2和N3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20%、17%和16%。【结论】滴灌施肥措施下,合理的灌溉量可以调节滴灌施肥后硝态氮主要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范围,集中在作物根系最密集的0—40 cm范围内,肥液浓度对硝态氮运移深度影响不大。施入适宜量氮肥有利于提高滴头下方湿润体内水平方向上NO-3-N分布的均匀度,从而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施氮量为189 kg/hm2的N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播前和收获后根区土壤NO-3-N累积量基本达到平衡,是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施肥 no3^--N 空间分布 氮素平衡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单膜孔入渗NO_3^--N运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4-206,共3页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符合分段函数模型。供水入渗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下载PDF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泽强 康跃虎 刘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 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 kg/hm2和7.70 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 kg/hm2和161.7 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 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冬小麦 土壤no3^--N 作物吸氮
下载PDF
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NO_3^--N动态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冯宗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研究了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土壤溶液和地下水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土壤表层NO3--N含量降低,深层(100~150cm)增加;土壤溶液中、下层NO3--N浓度(70、120cm)显著高于上层(30cm),尤其是在萝... 研究了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土壤溶液和地下水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土壤表层NO3--N含量降低,深层(100~150cm)增加;土壤溶液中、下层NO3--N浓度(70、120cm)显著高于上层(30cm),尤其是在萝卜生长季.当前的灌溉条件下,不同年度、不同生长季土壤NO3--N淋失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的下渗量密切相关,且输入的氮素中有30%以上以NO3--N的形式淋失掉.施肥区地下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未施肥区,且65.5%的水样超过WHO规定的上限(11.3mg/L).总之,经过连续2a的春小麦与萝卜复种可使表层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但由于中、下层土壤剖面中残留大量的NO3--N,因此在当前灌溉措施下,短期内NO3--N淋失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淋失 春小麦-萝卜复种 地下水 干旱地区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植物性硝化抑制剂对莴笋NO_3^--N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宝珍 王正银 李会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 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 (P 5 ,P 7)对莴笋NO3 --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P 5 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 --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 ,尤以P 5 -M效果最佳 ,使莴笋叶、茎NO3 --N含量分别降低 4 1.8%和2 6 .1% ;P 73种用...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了 2种植物性硝化抑制剂 (P 5 ,P 7)对莴笋NO3 --N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P 5 3种用量处理对莴笋NO3 --N含量均有降低作用 ,尤以P 5 -M效果最佳 ,使莴笋叶、茎NO3 --N含量分别降低 4 1.8%和2 6 .1% ;P 73种用量处理以P 7-M处理效果最好 ,降低叶片NO3 --N含量 2 2 .8% ,而其Vc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 7.2 %和 1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硝化抑制剂 莴笋 no3^--N 营养品质 生物性状 硝态氮 叶片 可溶性糖 氨基酸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包气带黄土层中NO_3^--N的深部运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康银红 马耀光 王巧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7-150,182,共5页
通过渭北黄土塬地区NO3--N的原位运移试验,测定了10 m范围内黄土超根层中NO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NO3--N和土壤含水量的运移通量及运移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孔隙渗流的水分运移速率为44~65 mm/d,优先流的运移速率可达450 m... 通过渭北黄土塬地区NO3--N的原位运移试验,测定了10 m范围内黄土超根层中NO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NO3--N和土壤含水量的运移通量及运移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孔隙渗流的水分运移速率为44~65 mm/d,优先流的运移速率可达450 mm/d以上;NO3--N在施肥灌溉及作物吸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积累峰值带,并向下运移,其平均运移速率为56.3 mm/d;在作物生长缓慢的冬季大定额灌溉条件下,施入农田的尿素并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上层土壤吸附的NO3--N会被大量淋洗,50%以上的NO3--N随入渗水流运移到作物根层以下,成为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NO3--N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黄土层 包气带 no3^--N 深部运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_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晓歌 马耀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115,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N未发生淋失;施氮量一定时,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有递增趋势、与土壤含水量成消长关系。土壤NO3--N累积量与施氮量、土层深度、渗透时间成正比,与灌水量成反比,符合多元非线性模型。因此,为减小NO3--N淋溶损失,从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考虑,黄土性土壤适宜灌水量应小于121 mm,次施氮量不宜高于2.40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灌水 no3^--N运移 淋失效应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0~100cm土层NO_3^--N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树堂 刘培利 +2 位作者 迟睿 王锋 魏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3-154,243,共3页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或氮磷以适当比例配施,可减少土体中NO3--N的积累。单施氮肥以及氮钾配施的土壤剖面中NO3--N积累增加,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构成潜在污染。降水、灌溉、氮肥用量及作物吸收利用是影响土壤NO3--N淋洗、积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无石灰性潮土 no3^--N动态变化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土壤残留NO_3^--N含量及根系分布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长立 刘 丽 +1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土壤剖面NO3--N含量及其与根系空间分布对应关系的影响;探索了土壤剖面NO3--N含量与氮肥施用量的趋势规律,以及冬小麦施用氮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成因、规律及最危险时期.
关键词 氮肥施 冬小麦 根系分布 no3^--N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靳亚忠 何淑平 +2 位作者 廉华 马光恕 宫宏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各品种小白菜表现良好;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但不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生长 no3^--N/NH4^+-N
下载PDF
田间土壤NO_3^--N含量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翠平 沈言俐 《灌溉排水》 CSCD 2000年第4期5-9,共5页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自相关性不显著 ,且无规律性 ,因此在田间一般距离取样的土壤 NO- 3 -N含量可作为独立的随机变量。并将 NO-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no3^--N含量 田间土壤
下载PDF
不同耐铵性植物幼苗离体根对NO_3^--N和NH_4^+-N选择吸收速率及叶片NRA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宪泽 王晓云 冯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o3^--N NH4^+-N 吸收速率 硝酸还原酶 NRA
下载PDF
近海养殖水体中NO_3^--N、NH_4^+-N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真珍 郑盛华 王宪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5-50,共6页
对福建近海养殖水体的NO-3-N、NH+4-N及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浊度等进行测定,分析NO-3-N、NH+4-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计算不同环境因子和水体中NH+4-N相对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值.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及COD值均与NH... 对福建近海养殖水体的NO-3-N、NH+4-N及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浊度等进行测定,分析NO-3-N、NH+4-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计算不同环境因子和水体中NH+4-N相对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值.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及COD值均与NH+4-N的浓度呈负相关,与NO-3的浓度呈正相关;叶绿素a浓度及浊度均和NH+4-N的浓度呈正相关,与NO-3-N的浓度呈负相关.各环境因子与NH+4-N的相对含量的灰色关联度值无明显差异.COD和氧化还原电位在丰水期的灰色关联度值比枯水期高,叶绿素a和浊度在丰水期的灰色关联度值则比枯水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养殖水体 no3^--N NH4^+-N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