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of Naoli River Using 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被引量:14
1
作者 WANG Jianhua LU Xianguo +1 位作者 TIAN Jinghan JIANG 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61-368,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SE) models, a 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PCA)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SE and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aoli River in the Sanjiang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SE) models, a 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PCA)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SE and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aoli River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CA is that the pairs of parameters which are highly correlated and linear with each other would contribute the same information to an assessment and one of them should be eliminated. The method of the PCA is that a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candidate parameters is examined before the FSE. If there is an apparent nonlinear or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arameters, then both will be retained; if the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p<0.01), and the scatter plot suggests a linear relationship, then one of them will be deleted. However, which one will be deleted?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a sensitivity test was conducted and the higher sensitivity parameters rem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iginal data should be preprocessed through the PCA for redundancy and variability. The study shows that introducing the PCA into the FSE can simplify the FSE calculation process greatly, while the results have not been changed mu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PCA)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SE) surface water quality naoli River Sanjiang Plain
下载PDF
Runoff Change of Naoli River in Northeast China in 1955–2009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1
2
作者 SONG Xiaolin LU Xianguo +1 位作者 LIU Zhengmao SUN Yongh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Runoff change and trend of the Naoli River Basin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from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were from 1957 to 2009 ... Runoff change and trend of the Naoli River Basin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from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ime series of hydrological data were from 1957 to 2009 for Bao′an station, from 1955 to 2009 for Baoqing station, from 1956 to 2009 for Caizuizi station and from 1978 to 2009 for Hongqiling station.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runoff chang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auses of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 were revealed. The seasonal runoff distribution of the Naoli River was extremely uneven, and the annual change was great. Overall, the annual runoff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 The annual runoff of Bao′an, Baoqing, and Caizuizi stations in 2009 decreased by 64.1%, 76.3%, and 84.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ir beginning data recorded. The wet and dry years of the Naoli River have changed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frequency of wet year occurrence decreased and lasted longer, whereas that of dry year occurrence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of dry year occurrence increased from 25.0%-27.8% to 83.9%-87.5%. The years before the 1970s were mostly wet, whereas those after the 1970s were mostly dry.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and land use changes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annual runoff. Rising temperature and water project construction have also contributed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runoff change of the Naoli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f chang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WETLAND land use human activities naoli River
下载PD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pattern of marsh wetland in Naoli River Basin
3
作者 WANG Haonan HOU Guanglei +1 位作者 YANG Changbao SONG Xiaolin 《Global Geology》 2021年第2期95-102,共8页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ability of wetland landscapes,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wetland ecosystems.Large-scale human activit...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ability of wetland landscapes,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wetland ecosystems.Large-scale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pattern of wetlands in Naoli River Basin since 1950 s.Combin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wetland habitat and the spreading capacity of aquatic birds,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ices of marsh wetlands were calculated in the studied area,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from 1950 s to 2015.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the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of the marsh wetlands shows a growth tren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threshold.All patches of marsh wetlands linked together when the distance threshold reached 35--40 km;(2)the optimal distance of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s about 10 km for marsh wetlands of whole Naoli River Basin;(3)the total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of marsh wetlands decreased in the Naoli River Basin from 1950 s to 2015.Although the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ndex increased after 2005,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has not been improved.The analysis of the wetland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in the Naoli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li River Basin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pattern evolution distance threshold
下载PDF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生态林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4
作者 包崇林 刘曼红 +7 位作者 孟祥征 王金武 丁成 王广鑫 王海舟 袁业 米博轩 姚欣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114,共10页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 为评估退耕还湿地生态林的生态恢复成效,以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大兴农场2017年退耕湿地生态林为研究区域,以种植的5种灌木林(竹柳、杞柳、垂爆109、短絮松江柳和紫穗槐)斑块样地为研究对象,围绕植被的生境质量、植物多样性、景观格局和水文连通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应用等权重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退耕还湿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定量化评估(并根据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将恢复状况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竹柳林样地、短絮松江柳样地、杞柳-垂爆109-紫穗槐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分别为47.50、50.74、56.01。所有样地的生态恢复成效指数均位于第三级成效等级(40≤R_(EI)<60),生态恢复措施在短期内对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不显著,但不同区域间的具有显著差异,种植垂爆109、杞柳和紫穗槐区域优于竹柳林和短絮松江柳区域。大兴农场退耕湿地生态林经过7 a的恢复,已初步建立了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湿地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湿地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综合赋权法 综合评估模型
下载PDF
MIKE 11/NAM模型在挠力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45
5
作者 林波 刘琪璟 +2 位作者 尚鹤 王英伟 隋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实践中,气候变化以及农业开发等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往往无法通过数据直观体现,水文模型常被用于提供水资源管理决策所必须的一些重要信息。集总式概念模型结构简单,仅依赖有限的数据和较少的参数即可对流域主要... 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实践中,气候变化以及农业开发等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往往无法通过数据直观体现,水文模型常被用于提供水资源管理决策所必须的一些重要信息。集总式概念模型结构简单,仅依赖有限的数据和较少的参数即可对流域主要水文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本研究将MIKE 11水动力模型和降雨径流模型(NAM)耦合,应用到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结果表明,MIKE 11/NAM模型可以对挠力河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较好的模拟,模型在率定期的表现优于验证期。造成模型在验证期模拟效果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强烈的农业开发活动对流域下垫面性质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地区高强度的农业开发活动深刻影响了流域水文情势,并且这种影响在近20年仍然持续。本研究所构建模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输入数据的时空精度、模型结构和最优参数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M模型 MIKE 11 挠力河流域 自动率定
下载PDF
1990-2013年挠力河流域耕地变化下水土资源平衡效应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3 位作者 张博 赵宇辉 张旭 董博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2-280,共9页
为揭示挠力河流域耕地资源水分盈亏态势,该文以遥感数据、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和DEM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旱改水角度出发探讨1990-2013年间流域耕地变化下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问题。结果表明:20多年间挠... 为揭示挠力河流域耕地资源水分盈亏态势,该文以遥感数据、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和DEM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旱改水角度出发探讨1990-2013年间流域耕地变化下的水土资源平衡效应问题。结果表明:20多年间挠力河流域水田、旱地间变化极为剧烈,其变化以耕地内部转化为主;农田需水量由1990年的541 mm上升至2013年的581.82 mm,变化主要集中于流域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年实际蒸散量区间为438~587 mm,整体表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特征;耕地水分盈亏程度变化明显,盈亏指数评价等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除严重缺水耕地面积少量增加外,其余4种评价等级耕地变化强烈,其中正常缺水耕地的面积比例下降22.06%,其余3种评价等级耕地都出现较大面积的增加,表明流域耕地水分亏缺态势进一步加剧。该研究结果可为挠力河流域农田灌溉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资源 水源 水土资源 耕地 平衡效应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6
7
作者 王建华 田景汉 吕宪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1-486,共6页
选择挠力河流域6个河段21个样点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调查和评价。采用包括河水、河道和人类干扰等3大项目共11项评价指标,涵盖河流水量、水质和速度与深度组合,河道形状、结构、侵蚀程度和植被状况,河岸人类活动、周围土地利用以及水工设... 选择挠力河流域6个河段21个样点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调查和评价。采用包括河水、河道和人类干扰等3大项目共11项评价指标,涵盖河流水量、水质和速度与深度组合,河道形状、结构、侵蚀程度和植被状况,河岸人类活动、周围土地利用以及水工设施等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标系统,进行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全流域47.6%的样点河流生境质量处于优等或良好等级,33.3%的样点为一般等级,约19.1%的样点为较差等级,没有最差等级的样点。研究表明,挠力河流域河流生境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个别样点生境质量较差;河流生境质量受到周围土地利用的重要影响;河流生境质量与河流水质及河流生物完整性密切相关。有关河流生境评价的指标与标准以及参照系等研究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境 生境评价 河流生境质量指数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土地利用对景观格局影响辨识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1 位作者 李玉凤 郝敬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共8页
采用CA-Markov模型方法,研究挠力河流域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对湿地景观格局干扰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1967—2000年,挠力河流域湿地类型景观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小,耕地和水域斑块的面积周长分维数逐渐减小... 采用CA-Markov模型方法,研究挠力河流域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对湿地景观格局干扰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1967—2000年,挠力河流域湿地类型景观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小,耕地和水域斑块的面积周长分维数逐渐减小,而沼泽和居民地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变大,草甸和耕地聚集度指数增大;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湿地景观空间分布逐渐由流域周围高地势区向中心河流廊道退缩。(2)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和居民用地数量迅速增加,耕地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呈由自然湿地逐渐转化为耕地的变化过程,耕地成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3)流域土地利用强度存在阶段差异。1967—2000年,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剧,人为景观面积比例由1967年的26.5%上升至2000年的67.8%。土地利用影响强度指数由1967年的1.690上升至2000年的2.394。2000年模拟的流域土地利用影响强度比2000年实际土地利用影响强度小,由此可以识别1983—2000年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强度比1967—1983年有所增大;利用居民地和沼泽面积的变化可以识别流域人口增长和排水活动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时段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变化 CA—Markov模型 土地利用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东方白鹳生境质量变化景观模拟 被引量:46
9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白云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07-4013,共7页
挠力河流域是濒危水禽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区域。基于东方白鹳主要生境因子与景观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利用GIS技术,以其生境类型图为基础,通过建立HSI模型,模拟评价了近40年来东方白鹳生境质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该流域湿地面积丧失了87... 挠力河流域是濒危水禽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区域。基于东方白鹳主要生境因子与景观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利用GIS技术,以其生境类型图为基础,通过建立HSI模型,模拟评价了近40年来东方白鹳生境质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该流域湿地面积丧失了87%;(2)两种重要生境类型完全丧失,湖泊数量丧失93%左右,岛状林湿地数量丧失66%;(3)湿地景观的这些变化以及地理隔离导致了东方白鹳最佳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95%,最小繁殖生境面积减少了97%;(4)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迅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其繁殖种群逐渐消失;(5)研究也显示,东方白鹳潜在的生境质量使该区依然具有恢复一定种群数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生境质量 景观模拟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亮 刘吉平 田学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69-3176,共8页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动态变化 GIS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模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2 位作者 赵宇辉 路昌 张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共7页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和2013年2期遥感数据,结合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分析流域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和2013年2期遥感数据,结合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分析流域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耕地的内部和外部转换为主,水田化现象是最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未利用地面积由于大量垦荒而大幅度减少;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由1990年的251.46上升至2013年的270.48,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模型模拟显示流域Kappa系数为0.82,预测结果可信;2013—2025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速率与1990—2013年存在差异,林地变化幅度最大,水田面积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单一动态度降为2%,旱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未来12 a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持续上升,流域受人类社会因素扰动作用的强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挠力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空间分析模型
下载PDF
微观尺度分析挠力河流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时空动态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莹 雷国平 +1 位作者 张弘强 林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94,共10页
该文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构建了微观尺度下的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测算模型,在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和水资源变化、耕地利用结构调整、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差异等因素基础上,研究2000—2015年挠力河流域作物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 该文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构建了微观尺度下的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测算模型,在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和水资源变化、耕地利用结构调整、作物各生育期需水量差异等因素基础上,研究2000—2015年挠力河流域作物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除作物生育前期需水量围绕2.92×10~9 m^3上下波动和作物生育后期耕地利用水资源有效供给量波动降低外,作物全生育期和各生育期需水量和水资源有效供给量均呈增长态势。作物全生育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总体较低,其指数主要分布在0.45以下,但呈现出升高趋势且差异化增强。作物各生育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指数变化复杂,以2010年为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物需水量、水资源有效供给量和水土资源匹配指数均呈现出其高值区由流域中游东部向流域中游西部和流域下游转移并扩张的空间动态特征。研究可为挠力河流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土地利用 需水量 耕地 水土资源匹配 时空动态 挠力河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耕地和沼泽地动态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运军 张树文 +2 位作者 侯伟 张养贞 包春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3,共6页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民地对耕地和湿地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耕地和湿地年变化率随居民地年变化率大小变化而变化。各期间三类地物都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主要转换模式是湿地-耕地和耕地-居民地。基于居民地、耕地扩张及湿地退缩强度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居民地扩张强度大小不仅影响后两者的强度大小,同时居民地扩张强度空间格局也规定了后两者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居民地 耕地 湿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以挠力河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先香 何岩 +1 位作者 邓伟 严登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7,共6页
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挠力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挠力河的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相依性 ;自 60年代至 80年代末 ,径流量总... 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挠力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多种分析方法 ,对挠力河的径流演变特征及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性河流径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相依性 ;自 60年代至 80年代末 ,径流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径流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这些演化规律均与沼泽化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近 5 0a来沼泽及沼泽化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必须加强沼泽生态用水和湿地水资源调控等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性河流 径流 演变特征 趋势分析 挠力河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卓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赫轩 杜新强 王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8-422,434,共6页
挠力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施肥量不断增加,地下水中氮浓度逐年升高。对挠力河流域2011—2013年地下水样品中三氮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三氮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 挠力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施肥量不断增加,地下水中氮浓度逐年升高。对挠力河流域2011—2013年地下水样品中三氮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三氮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地下水氮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农业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同时还会受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硝态氮与氨氮浓度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地下水中氨氮和硝态氮的相关性受包气带厚度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地下水 氮污染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河流的B-IBI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建华 田景汉 吕宪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72-6680,共9页
挠力河流域是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选择挠力河流域干支流6个河段21个样点,2007年7月进行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样本的采集和鉴定,并分别采用3分法和比值法进行了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简称B-IBI)计算与评价... 挠力河流域是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选择挠力河流域干支流6个河段21个样点,2007年7月进行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样本的采集和鉴定,并分别采用3分法和比值法进行了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简称B-IBI)计算与评价。结果显示,使用两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水质、生境质量评价结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挠力河流域河流生物完整性总体良好,个别样点较差。全流域属于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的样点占71.4%,中度干扰的样点占23.8%,重度干扰的仅占4.8%。得分较高的样点多处于挠力河支流或干流上游的山区,人类活动较少,河流周围为茂密的森林植被;分值较低的样点主要位于支流下游或干流中游,均临近居民点,水体质量较差,河岸人类活动密集,植被覆盖度低,土地开发利用强烈等特征。这表明,河流B-IBI受到河岸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LULC)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B-IBI 生物完整性 挠力河流域 河岸LULC
下载PDF
三江平原挠力河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贵花 栾兆擎 +1 位作者 阎百兴 高常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2-957,共6页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三江平原挠力河上游径流在1956~2002年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径流在1966年发生突变,将流域径流分为1956~1966年和1967~2002年两个阶段。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影响并借助IHACRE...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三江平原挠力河上游径流在1956~2002年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径流在1966年发生突变,将流域径流分为1956~1966年和1967~2002年两个阶段。应用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影响并借助IHACRES模型将影响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气候要素是导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在第二阶段,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并且31%的年份径流较基准期减少50%以上,25%的年份径流较基准期减少30%~50%,25%的年份径流较基准期减少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径流 MANN-KENDALL检验 IHACRES模型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景观生态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运军 张树文 +2 位作者 包春红 张养贞 侯伟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48,共6页
运用G IS、景观格局分析与聚落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在快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景观格局形成的机制。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近50 a来居民地面积和数目激增,居民地斑块面积、聚集度增大,表明人类对挠力河流域... 运用G IS、景观格局分析与聚落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在快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景观格局形成的机制。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近50 a来居民地面积和数目激增,居民地斑块面积、聚集度增大,表明人类对挠力河流域景观扰动持续增强。在所有背景地类中,居民地与耕地的邻接比例最高。伴随居民地和耕地迅速扩张,两者邻接比例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时期居民地扩张强度高值区分布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在早期的耕地新增区,1954—2000年挠力河流域居民地扩张高值区最终主要分布于该流域的西部与中部。虽然居民地数目和面积均激增,各居民地之间的距离亦呈缩短趋势,但居民地最近邻点指数表明,近50 a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分布类型一直为随机分布,农垦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为规划比城镇发达地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地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挠力河流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考虑面源污染的农业开发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欧阳威 鞠欣妍 +2 位作者 高翔 郝芳华 高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94-1200,共7页
随着农业开发的进程,流域生态安全会发生相应变化,在考虑面源污染的基础上,以挠力河为例开展该研究.该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迁,耕作方式改变,破坏了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大量氮、磷为主的营养污染... 随着农业开发的进程,流域生态安全会发生相应变化,在考虑面源污染的基础上,以挠力河为例开展该研究.该流域14年来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迁,耕作方式改变,破坏了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大量氮、磷为主的营养污染物引发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将成为生态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量化,对生境质量进行直观评价,考虑面源污染做出流域生态安全的变化评估,选取SWAT模型和In 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同时考虑面源污染及生境质量,对比挠力河流域2000年、2006年、2014年三个年份的生态安全变化.根据输出结果,分析时空变化模式,得到氮磷负荷、生态环境质量对时空变化的响应,讨论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SWAT模型 挠力河流域 面源污染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挠力河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允龙 吕宪国 王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9,共7页
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分析了1956—2005年50年来的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年平均径流量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径流-降雨的经验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宝清站和菜嘴子站的年... 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分析了1956—2005年50年来的宝清站和菜嘴子站年平均径流量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建立了径流-降雨的经验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宝清站和菜嘴子站的年平均径流量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1956—1967年的基准期和1968—2005年的变化期.变化期内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体现在年平均径流量减少显著,两个站的年平均径流量减少量都在50%左右.径流变差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菜嘴子站增长了近30%.年内分配变化主要体现在径流峰值上,菜嘴子站的夏季径流峰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都较第一阶段提前了一个月.变化期内年均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量变化占年均径流量总变化量的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挠力河 径流量 沼泽湿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