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物质受体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朱全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mRNA水平的表达特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在不同刺激因素及药物作用下两种细胞中NK1R的表达调控情况。结果NK1R在HaCaT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NK1RmRNA在HaCa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P物质和IFNγ可以上调NK1R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而LPS抑制了NK1R的表达;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和P物质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pantideI可以降低两种细胞上NK1R的表达。结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在细胞、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NK1R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可被过敏炎症因子调控,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参与了皮肤免疫调控,神经肽P物质可能在皮肤过敏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真皮成纤维细胞 p物质受体 皮肤炎症
下载PDF
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小鼠胚胎发育期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季华 韩曙 +2 位作者 郑轶 孙建刚 凌树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胚脑发育期间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方法分别取孕11、13、15、17和19d的小鼠胚脑和新生鼠脑,采用SP和SPR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P和SPR表达的变化。结果SP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并一直持续到出生后... 目的研究小鼠胚脑发育期间P物质(SP)和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方法分别取孕11、13、15、17和19d的小鼠胚脑和新生鼠脑,采用SP和SPR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P和SPR表达的变化。结果SP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并一直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新纹状体等部位;SPR与SP同时出现并持续到出生后,主要出现在发育过程中的延髓中缝等部位。结论SP和SPR在小鼠发育期间的表达提示SP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形成和成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p物质受体 神经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nNOS、iNOS、P物质受体、5-HT在小鼠胚胎脑组织幼稚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曙 张建刚 +1 位作者 季华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199,219,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正常发育期间nNOS、iNOS、SP-R、5-HT表达的时序变化,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取孕11~21d的小鼠胚胎脑组织,制作连续冰冻切片,进行nNOS、iNOS、SP-R、5-HT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nestin进行荧光免疫组化双标染色... 目的:观察小鼠正常发育期间nNOS、iNOS、SP-R、5-HT表达的时序变化,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取孕11~21d的小鼠胚胎脑组织,制作连续冰冻切片,进行nNOS、iNOS、SP-R、5-HT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与nestin进行荧光免疫组化双标染色。结果:nNOS、iNOS、SP-R、5-HT在胚胎发育期间小鼠胚胎脑组织内都有较广泛的表达。各种不同的神经递质在延髓与脑桥中缝核、网状核、大脑皮质和胼胝体等处存在广泛的表达重叠区域。同时,nNOS、SP-R、5-HT与发育进程中未分化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nestin有广泛的共同表达。结论:nNOS、iNOS、SP-R、5-HT在小鼠发育期间可能参与调节神经细胞的迁移过程及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它们彼此之间可能也有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p物质受体 5-羟色胺 胚胎 神经元 生长和发育
下载PDF
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敏 祝高春 刘曾旭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7期80-82,85,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学先进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详细机制仍不详。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的脊髓中NMDA受体、P2X受体和P物质受体等受体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年来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介导神经病理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p物质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大鼠脊髓P物质受体定位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密集地分布于脊髓全长的Ⅰ层,此外,还发现Ⅱ层的外侧部出现少量阳性胞体和树突,来自Ⅲ层的阳性树突穿过Ⅱ...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密集地分布于脊髓全长的Ⅰ层,此外,还发现Ⅱ层的外侧部出现少量阳性胞体和树突,来自Ⅲ层的阳性树突穿过Ⅱ层后进入Ⅰ层;Ⅲ~Ⅳ和Ⅹ层也可见中等密度的阳性胞体和树突;Ⅵ层和Ⅶ层仅见少量阳性胞体和树突,但胸髓中间带外侧核、骶髓副交感运动核、骶髓后连合核内可见大量浓染的阳性胞体和树突;Ⅷ、Ⅸ层、Onuf氏核、外侧颈核和外侧脊索核也有阳性胞体和树突.灰质内的阳性胞体的树突还伸向前索和外侧索,有时可达脊髓的边缘.此外,脊神经节内也可见少量散在且均匀分布的小型阳性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脊髓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P物质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魁华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徐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我们以前的工作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 P物质纤维及终末分布 ,本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 P物质受体 (SPR)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 P物质 m 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 ,尾... 我们以前的工作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 P物质纤维及终末分布 ,本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 P物质受体 (SPR)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 P物质 m 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 ,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 ,苍白球内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 ,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 ,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 P物质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推测大鼠纹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 P物质受体 ,具有接受和整合 P物质神经递质的功能。推测边缘区内 SPR神经元可能对 SP递质的接受、调节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表达 Sp受体 原位杂交 纹状体边缘区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蓉 李云庆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3-165,I01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副交感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P物质(SP)受体的定位分布,阐明SP在运动核团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的躯体运动核、副交感运动核和脊髓前角内P物质(SP)受体的定位分布,阐明SP在运动核团的作用部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SP受体样阳性纤维和呈弱阳性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但疑核内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密集并呈强阳性。在动眼神经副交感核、上涎核和迷走神经背核内也可见SP受体样阳性纤维和弱阳性的SP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结论SP通过SP受体的介导在中枢运动核团内对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p物质 脑干运动核 大鼠
下载PDF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P物质受体阳性产物的分布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建华 王锦玲 +2 位作者 刘顺利 施际武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P物质(SP)受体(SPR)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休(MGB)的分布.方法:采用免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一DNA-镍(GDN)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阳性神经元、纤维及... 目的:研究P物质(SP)受体(SPR)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休(MGB)的分布.方法:采用免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一DNA-镍(GDN)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在耳蜗核,SPR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NCN),SPR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膜上,而耳蜗背侧核(DCN)阳性终末密度明显大于腹侧核.上橄榄复合体SPR阳性产物分布具明显的特点,SP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上橄榄外侧核.下丘中央核团内既有SP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也含数量较少的SPR阳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背侧核SPR阳性纤维及终末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脑干听觉中枢 膝状体
下载PDF
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继勇 赵永哲 +3 位作者 彭程 李凤前 朱全刚 胡晋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研究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以及对P物质诱导两种细胞表达IFN-γ、IL-1β、IL-6及IL-8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P物质受体表... 研究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以及对P物质诱导两种细胞表达IFN-γ、IL-1β、IL-6及IL-8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的影响;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西替利嗪共孵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西替利嗪对IFN-γ、IL-1β、IL-6及IL-8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替利嗪显著抑制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的表达;P物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IFN-γ、IL-1β、IL-8的分泌量;1~100μmol·L^-1的西替利嗪均可抑制皮肤细胞IL-1β、IL-8的分泌,但对IFN-γ的分泌无明显影响。P物质和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IL-6的产生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 p物质受体 HACAT细胞 真皮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P物质受体在人延髓和脊髓后角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玉强 郑恒兴 +4 位作者 龚良维 吕岩 熊抗辉 秦秉志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8-220,共3页
P物质受体在人延髓和脊髓后角内的分布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吕岩熊抗辉秦秉志李继硕(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P物质(SP)被认为是一种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传递密切相关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1... P物质受体在人延髓和脊髓后角内的分布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吕岩熊抗辉秦秉志李继硕(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P物质(SP)被认为是一种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传递密切相关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1]。近年来,SP的受体(sub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延髓 脊髓后角 分布
下载PDF
结节性痒疹皮损中P物质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小平 谢谦 +3 位作者 吴波 马刚 钟绮丽 王万卷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受体(SPR;NK-1R)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皮损、非皮损区以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SPR进行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受体(SPR;NK-1R)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3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皮损、非皮损区以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SPR进行染色观察,应用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节性痒疹皮损中SPR的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及未受累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SPR的反应性在非皮损和正常对照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PR的过度表达在结节性痒疹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痒疹 p物质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P物质受体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魁华 舒斯云 包新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为了观察 P物质受体 m RNA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探索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 P物质受体。结果证明 ,P物质受体 m RNA阳性杂交信号不均匀地分布于大鼠中枢神... 为了观察 P物质受体 m RNA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探索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 P物质受体。结果证明 ,P物质受体 m RNA阳性杂交信号不均匀地分布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 ,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也不均匀 ,尾壳核内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 ,苍白球内也有少量大的阳性胞体 ;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内则有许多梭形强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带状分布。 P物质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细胞体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 P物质受体 ,具有接受和整合 P物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纹状体边缘区 大鼠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P物质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魁华 舒斯云 朱利元 《解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脑切片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在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均匀分布.纹状体边缘区内有较强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典型的梭形细胞... 目的 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大鼠脑切片内P物质受体的定位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在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均匀分布.纹状体边缘区内有较强P物质受体阳性胞体和树突,典型的梭形细胞沿背腹方向行走.结论 边缘区内有P物质受体的分布.推测边缘区内P物质递质有接受、整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纹状体边缘区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5-羟色胺受体和P物质受体在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葆真 黄威权 +2 位作者 蒲若蕾 陈蕾 李金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培养的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 5 羟色胺受体 (5 HTR)和P物质受体 (SPR)。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 :培养的滋养层细胞为 5 HTR与SPR免疫阳性反应 ,免疫阳性物质位于胞浆内 ,胞核为阴性。结论 ... 目的 :探讨培养的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 5 羟色胺受体 (5 HTR)和P物质受体 (SPR)。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 :培养的滋养层细胞为 5 HTR与SPR免疫阳性反应 ,免疫阳性物质位于胞浆内 ,胞核为阴性。结论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自身含有 5 HTR和SPR ,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 5 HT和SP对胎盘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5-羟色胺受体 p物质受体 胎盘滋养层细胞 胎盘绒毛 神经肽
下载PDF
P物质受体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亚贤 王晓婷 王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7期39-39,共1页
目的探究P物质受体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和10例非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部位皮肤和正常人皮肤进行染色对比观察,分析... 目的探究P物质受体在结节性痒疹皮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和10例非皮肤病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部位皮肤和正常人皮肤进行染色对比观察,分析对比观察组和正常组的数据。结果观察组的皮损部位皮肤辉度值与非皮损部位皮肤辉度值对比,数据有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皮损部位辉度值与正常组的正常皮肤辉度值对比,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SPR得反应性在观测结节性痒疹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结节性 痒疹皮损
下载PDF
氯胺酮通过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P物质受体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博 王宏 张涤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通过一氧化氮(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P物质(SP)受体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记录鞘内注射SP和/或腹腔注射Ket,热板法实验观察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通过一氧化氮(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P物质(SP)受体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记录鞘内注射SP和/或腹腔注射Ket,热板法实验观察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期、甲醛实验Ⅰ相和Ⅱ相小鼠舔足时间、脊髓Fos免疫样(FLI)阳性神经元数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产量的变化。结果:热板法实验:Ket 20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热板法痛阈增加(P〈0.05-P〈0.01),SP 0.5 ng鞘内注射后15 min和20 min均可减少Ket小鼠热板法痛阈(P〈0.01和P〈0.05)。甲醛实验:Ket 30 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小鼠舔足时间(P〈0.01),鞘内注射SP 0.5 ng可增加Ket小鼠2个时相舔足时间(P〈0.01和P〈0.05)。对照组小鼠两侧脊髓背角对称分布少量FLI阳性神经元,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腹腔注射Ket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数量(P〈0.01),而鞘内注射SP可明显对抗Ket对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抑制(P〈0.01)。Ket均可抑制脊髓NOS活性和NO水平(P〈0.05),鞘内注射SP可显著对抗Ket对NOS活性和NO的抑制(P〈0.05)。结论:Ket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SP受体有关,这可能通过NO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抗伤害作用 p物质受体 一氧化氮
下载PDF
P物质和P物质受体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婧 姜恩魁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p物质 p物质受体 生殖系统 中枢系统
下载PDF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簇内P物质受体定位分布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科学》 1996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内P物质受体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观察。P物质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地分布于PAG吻段的背侧部、中段的外侧部和尾段的腹侧部。在线...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内P物质受体的精确定位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观察。P物质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地分布于PAG吻段的背侧部、中段的外侧部和尾段的腹侧部。在线形核、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可见中等密度至高密度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在中央下核和中缝苍白核内仅见少量阳性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
19
作者 吴利平 王文 +3 位作者 李辉 张华 黄晨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圆形和多极形;它们的短树突在胞体周围呈放射状,但向后索表面行走的树突较直,且可达脊髓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这些SPR阳性神经元呈NeuN阳性,但GFAP呈阴性;它们的胞体及其突起与SP、谷氨酸脱羧酶(GAD)、脑啡肽(ENK)和5-HT阳性纤维及终末形成紧密接触。上述结果说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神经元,且呈SPR阳性;这些SPR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多种来源神经信号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p物质受体 脊髓白质 后索 大鼠
下载PDF
豚鼠中耳感染致Corti器P物质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
20
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1 位作者 苏钰 乔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应用P物质受体 (substancePreceptor,SPR)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后内耳Corti器SPR阳性细胞的表达。方法 豚鼠一侧耳经鼓膜注射 1× 10 8个 /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 ,制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 ,3d后灌注固定 ,取耳蜗... 目的 应用P物质受体 (substancePreceptor,SPR)的多克隆抗体观察豚鼠中耳急性感染后内耳Corti器SPR阳性细胞的表达。方法 豚鼠一侧耳经鼓膜注射 1× 10 8个 /L金黄色葡萄球菌液 ,制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 ,3d后灌注固定 ,取耳蜗基底膜铺片 ,行S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光镜下发现中耳急性感染后豚鼠耳蜗基底膜表达一种非正常耳蜗组织细胞本身的SPR阳性细胞 ,这些细胞与内、外毛细胞 ,支持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等在形态部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 ,主要集中在基底膜的游离缘 ,体积较大 ,约为红细胞的 6~ 12倍 ,每个细胞均有多个突起 ,形成类神经元状。细胞呈SPR强阳性。在阳性细胞的胞质内可见空泡或颗粒状的结构。结论 中耳急性感染可诱发豚鼠Corti器表达非正常基底膜所有的SPR阳性的非特异性反应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中耳感染 CORTI器 p物质受体 阳性细胞 化脓性中耳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