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组装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污泥中PCB77的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岩 庄惠生 陈寒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2-1098,共7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L-半胱氨酸、壳聚糖、戊二醛和纳米金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新型无标记、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3,3',4,4'-四氯联苯(PCB77).利用示差脉冲法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以及测试溶液的pH值、孵育时间... 构建了一种基于L-半胱氨酸、壳聚糖、戊二醛和纳米金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新型无标记、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3,3',4,4'-四氯联苯(PCB77).利用示差脉冲法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以及测试溶液的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对免疫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在含不同浓度PCB7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于35℃下孵育30 min后,在含有5 mmol/L K3Fe(CN)6/K4Fe(CN)6(摩尔比1∶1)和0.1 mol/L KCl的PBS溶液(pH=6.0)中测定,响应电流与PCB77浓度在0.1~16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4,检出限为0.01 ng/m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以重复使用.将其用于检测实际污泥样品中的PCB77,回收率为95%~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无标记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纳米金 3 3' 4 4'-四氯联苯(pcb77)
下载PDF
纳米Fe^0协同微生物对PCB77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涛 尹敏敏 +1 位作者 司雄元 司友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的PCB77。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并用降解菌降解PCB77。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溶液pH 7.0、微生物接种量109 cfu·mL-1、PCB77初始质... 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的PCB77。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并用降解菌降解PCB77。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溶液pH 7.0、微生物接种量109 cfu·mL-1、PCB77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时,降解菌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纳米零价铁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7 d时的降解率为82.99%。采用纳米零价铁/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水溶液中PCB77,降解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和纳米零价铁单一体系,降解率可达93.30%。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PCBs残留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的方法,并为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77 微生物降解 纳米零价铁 协同降解
下载PDF
纳米Fe^0/Fe_3O_4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寅 陈倩倩 +1 位作者 司友斌 司雄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3-529,共7页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3O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0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3O4能明显影响PC...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3O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0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3O4能明显影响PCB77的降解速率,纳米Fe0/Fe3O4投加比例为1:0.1、1:0.2和1:1时,PCB77的残留率分别为6.46%、10.23%和38.20%。溶液pH对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溶液pH为6.8时,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降解PCB77的效果最好。纳米Fe0/Fe3O4复合体系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的过程,随着PCB77残留率的减小,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同时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残留PCBs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方法,并为P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0 纳米FE3O4 pcb77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司雄元 周超 +1 位作者 王寅 司友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8-352,共5页
设计了以溶液初始pH值、3,3',4,4'-四氯联苯(PCB77)初始浓度、纳米零价铁(Fe0)投加量、纳米零价硅(Si0)投加量、腐殖酸和环糊精浓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纳米Fe0降解PCB77时各因素对反应体系中PCB77残留率、氢离子浓度及... 设计了以溶液初始pH值、3,3',4,4'-四氯联苯(PCB77)初始浓度、纳米零价铁(Fe0)投加量、纳米零价硅(Si0)投加量、腐殖酸和环糊精浓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纳米Fe0降解PCB77时各因素对反应体系中PCB77残留率、氢离子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值为4.5,初始ρ(PCB77)为1 mg.L-1,纳米Fe0投加量为10 g.L-1,纳米Si0投加量为0,ρ(腐殖酸)为0.25 g.L-1,ρ(环糊精)为1 g.L-1时,反应2 h后,PCB77残留率最低,为35.2%。溶液初始pH值对反应体系中PCB77的残留率影响最大,纳米Fe0投加量次之;溶液初始pH值对反应体系中氢离子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环糊精投加量次之;PCB77初始浓度对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影响最大,纳米Fe0投加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Fe0) 3 3' 4 4'-四氯联苯(pcb77) 降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纳米Fe、Si降解黄褐土中PCB77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波 吴康 +3 位作者 司雄元 王寅 檀华蓉 司友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8-614,共7页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纳米Si0和纳米Fe3O4对黄褐土中PCB77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投加量为20 mg kg-1,仅投加纳米Fe0时,投加量为40 mg g-1,反应24 h后PCB77含量接近最低,纳米Fe0对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PCB77降解... 采用振荡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Fe0、纳米Si0和纳米Fe3O4对黄褐土中PCB77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投加量为20 mg kg-1,仅投加纳米Fe0时,投加量为40 mg g-1,反应24 h后PCB77含量接近最低,纳米Fe0对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PCB77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057 h-1和0.0081 h-1;反应64h后,反应体系中PCB77残留率分别为68.2%,和53.2%,可见灭菌土壤较未灭菌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降低。纳米双元体系能促进PCB77的降解,当纳米Si0:纳米Fe0=1∶10时,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最好,反应64h后,土壤中PCB77残留率仅为53%,当纳米Fe3O4∶纳米Fe0=1∶4时,土壤中PCB77降解效果较佳,反应64h后,土壤中PCB77残留率仅为42.5%。土壤中PCB77降解产物中除联苯外未发现其他降解产物,可能是PCB77在纳米Fe0表面连续脱氯的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0 纳米Si0 纳米FE3O4 黄褐土 pcb77 降解
原文传递
CMC稳定的Ni/Fe双金属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对PCB77原位脱氯降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长光 赵林 +2 位作者 丁舒 谭欣 余舜雷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12-17,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优化了制备条件,在反应温度25℃,m(CMC)/m(Fe)=5以及m(Ni)/m(Fe)=0.03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用制得的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于30℃下降解5 mg/L的PCB77溶液48 h,当双金属颗粒...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优化了制备条件,在反应温度25℃,m(CMC)/m(Fe)=5以及m(Ni)/m(Fe)=0.03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用制得的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于30℃下降解5 mg/L的PCB77溶液48 h,当双金属颗粒用量为3 g/L时,有高达94%的PCB77被降解,而没有加入CMC的Ni/Fe双金属体系只有71%的PCB77被降解。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经XRD检测,表现出明显的单质铁特征峰,且无铁氧化物特征峰,表明制备所得的纳米颗粒中的铁单质没有被氧化。经粒度分析仪的检测,CMC-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23.94 nm,明显小于没有加CMC的Ni/Fe双金属颗粒粒径(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双金属体系 纳米颗粒 3 3’ 4 4’-四氯联苯(pcb77)
原文传递
低剂量PCB77急性暴露对氧化还原稳态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慧颖 祝雯雯 袁占鹏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PCB77急性暴露对小鼠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从中获取后续研究的经验性指标。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0.036 mg/kg bw剂量组(Ⅰ)、0.18 mg/kg BW剂量组(Ⅱ)、0.9 mg/kg BW剂量组(Ⅲ)和4.5 mg/kg bw剂量... 目的研究低剂量PCB77急性暴露对小鼠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从中获取后续研究的经验性指标。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0.036 mg/kg bw剂量组(Ⅰ)、0.18 mg/kg BW剂量组(Ⅱ)、0.9 mg/kg BW剂量组(Ⅲ)和4.5 mg/kg bw剂量组(Ⅳ),观察PCB77不同剂量和染毒1、3、7 d后对小鼠肝、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染毒时间各浓度组小鼠肝、脾组织GSH-Px、SOD的相对活性都低,除I浓度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浓度组不同时间肝、脾组织GSH-PX、SOD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比较,PCB77Ⅰ-Ⅳ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组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低剂量的PCB77短期暴露可引起小鼠肝脏中GSH-PX及SOD活性、MDA含量的明显改变,且存在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调节这些在氧化-抗氧化防御系统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指标的相关分子或通路或许是进一步研究这类物质毒性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77 短期暴露 氧化还原系统
原文传递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sulin signaling alteration induced by PCB77 被引量:8
8
作者 Jing Wang Xiaowen Lv Yuguo D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086-1090,共5页
A specific mechanism whereby inflam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type Ⅱ diabetes is the indu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lacing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 A specific mechanism whereby inflam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type Ⅱ diabetes is the indu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lacing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in a key unifying position for the shared pathogenesis of these disease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CBs induce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s model,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sulin signaling alteration induced by PCBs were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PCB77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IL-6 and TNFα and induced U937 adhesion to HUVEC cells consistent with increased NFr, B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PCB77 blocked insulin-activated Akt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was restored by pretreatment with TNFα neutralization antibody. In conclusion, PCB77 showed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the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IL-6,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be powerful independent risk predictor of CVD. And PCB77 was observed to alter insulin-activated Akt signaling by TNFa secretion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77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TNFΑ NFΚB AKT
原文传递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刘泽婵 杨娟 +2 位作者 杨禹涵 陈超英 陈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472-5475,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多氯联苯(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课题组养殖的40条斑马鱼进行研究,20条进行PCB77暴露,20条作为对照组;对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 目的本研究分析多氯联苯(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课题组养殖的40条斑马鱼进行研究,20条进行PCB77暴露,20条作为对照组;对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感染部位及周围组织脓状样本获得培养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型,药敏纸片分析分离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并分析感染斑马鱼体内斑马鱼otu基因(Z-OTU)及Culin4蛋白(CUL4)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蛋白的表达;以未暴露PCB77斑马鱼和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但未感染病原菌斑马鱼为对照。结果 2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20株占46.9%,革兰阴性菌136株占53.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但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多黏菌素较敏感;感染后体内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及未感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B77暴露致胚胎发育异常斑马鱼易受病原菌感染,且能引起胚胎发育相关蛋白Z-OTU和CUL4及SAA蛋白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斑马鱼 感染 胚胎发育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3,3',4,4'-四氯联苯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伟 方振东 +2 位作者 谯华 史永刚 郝全龙 《四川环境》 2015年第3期18-24,共7页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3,3',4,4'-四氯联苯(PCB77)在胡敏酸(HA)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CB77在HA上的吸附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12 h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为67.71%(液土比为400∶1);采用5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动...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3,3',4,4'-四氯联苯(PCB77)在胡敏酸(HA)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PCB77在HA上的吸附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12 h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率为67.71%(液土比为400∶1);采用5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动力学曲线,R2(伪二阶动力学模型)>R2(Elovich动力学模型)>R2(双常数模型)>R2(伪一阶动力学模型)>R2(微粒内扩散模型),其中伪二阶动力学模型、Elovich动力学模型和双常数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5、0.9464、0.8948,均可以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表明PCB77在HA上的吸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传质过程,受液膜扩散、表面吸附以及微粒内扩散等多因素共同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污染土壤/底泥中PCBs的迁移及扩散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吸附 pcb77 动力学
下载PDF
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慧 郑家传 +3 位作者 史广宇 徐嘉玥 何理 施维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9-1225,共7页
从长期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出1株高效多氯联苯降解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PCB77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培养温度为30℃、p H... 从长期受有机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出1株高效多氯联苯降解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PCB77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培养温度为30℃、p H值7.5、PCB77浓度1.0 mg·L-1、接菌量2 m L(OD600=1.0)、摇床转速150 r·min-1的培养条件下,7 d后PCB77的降解率为49.6%;菌株在外加相同浓度联苯和邻苯二甲酸时,降解效率分别提高到58.5%和53.8%,而加入苯甲酸时,降解率为40.8%;外加重金属Cr6+和Pb2+对菌株降解PCB77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重金属浓度较低时抑制作用不显著,而浓度较高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r6+对菌株降解能力的抑制强于P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降解菌 pcb77 降解性能 重金属
原文传递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筛选土壤中多氯联苯降解菌及其降解特性
12
作者 朋婷婷 项兴佳 +5 位作者 冯有智 何世颖 吴宇澄 张锋 曾军 林先贵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71-3783,共13页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 【背景】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magnetic nanoparticle-mediated isolation,MM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须底物标记就能从复杂菌群中分离活性功能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尚无研究报道该技术应用于难降解污染物3,3′,4,4′-四氯联苯(3,3′,4,4′-tetrachlorobiphenyl,PCB77)。【目的】从土壤中筛选PCB77活性降解菌并研究其污染物降解特性。【方法】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富集原位活性PCB77降解菌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经平板筛选得到PCB77降解菌,并研究其对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降解特性。【结果】基于MMI技术获取的富集培养液能够高效地转化PCB77,与对照组相比底物降解效率从6%提升至79.3%,同时该富集培养液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从对照组和MMI处理组中分别筛选到PCB77降解菌红球菌CT2和类芽孢杆菌MT2,发现红球菌为对照组中唯一的优势物种,而MMI处理组的优势物种由红球菌和类芽孢杆菌共同组成。菌株MT2对PCB77具有优异的降解能力,唯一碳源条件下对PCB77的降解率高达65.2%,接近于富集菌群的降解效果,并显著高于菌株CT2(26.3%)。同时,菌株MT2也对多种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降解效果。【结论】通过MMI技术有效富集出PCB77的高效降解菌群,并从中筛选到多氯联苯高效降解菌Paenibacillus sp.MT2,为发展高效的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77 磁性纳米颗粒介导分离技术 类芽孢杆菌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