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新隐性ph基因向小麦转移Aegilops variabilis Eig遗传物质 |
刘登才
魏育明
郑有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5
|
|
2
|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及应用 |
张晓科
柴守诚
杨天章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
1998 |
2
|
|
3
|
小麦Ph基因系的研究与利用现状(综述) |
叶兴国
樊路
|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
1991 |
3
|
|
4
|
普通小麦(Taestivum)ph1b、ph2a、ph2b基因系与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杂交及回交研究 |
叶兴国
樊路
韩敬花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5
|
|
5
|
小麦-冰草附加系1·4重组P染色体对Ph基因的抑制作用 |
杨国辉
杨欣明
王睿辉
高爱农
李立会
刘伟华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ph1b基因在普通小麦与Ae.crassa、Ae.crassassp杂种中的作用 |
樊路
韩敬花
邓景扬
潘淑婷
曹文广
叶兴国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0 |
5
|
|
7
|
小麦染色体配对基因Ph1结构剖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张悦
林志珊
叶兴国
辛志勇
郭世华
|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8
|
中国春Ph1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冬小麦ph1b代换系的获得 |
王新望
赖菁茹
陈梁鸿
刘广田
|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
2000 |
3
|
|
9
|
小麦Ph基因的研究进展 |
李化丹
刘晓强
曲云峰
张举梅
赵海滨
李集临
张延明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0
|
phKL基因诱导小麦远缘杂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能力界于Ph1和Ph2基因突变体之间 |
相志国
刘登才
郑有良
张连全
颜泽洪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1
|
一个柱穗山羊草(Aegilops cylindrica)系统中的类Ph1基因 |
樊路
韩敬花
叶兴国
潘淑婷
|
《Acta Genetica Sinica》
CSCD
|
1996 |
5
|
|
12
|
小麦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的研究 |
王新望
赖菁茹
宋希云
孙辉
李保云
刘广田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3
|
胶孢炭疽病菌环境pH应答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蒲金基
张欣
谢艺贤
漆艳香
张春发
刘晓妹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
2008 |
6
|
|
14
|
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Ph1分子标记的验证和筛选 |
李孟军
周硕
李亚青
张士昌
彭义峰
张楠
史占良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5
|
鼠疫菌PH6抗原基因的转录分析 |
白瑛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
1996 |
0 |
|
16
|
普通小麦Ph1(Ph)基因作用模式 |
樊路
|
《北京农业科学》
|
1998 |
0 |
|
17
|
酵母PHO81基因与酸性磷酸脂酶家族中其他基因的关系 |
李江琪
吴建生
敖世洲
|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
1995 |
2
|
|
18
|
普通小麦中两个ph系杂种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影响 |
郝明
罗江陶
杨敏
张连全
刘登才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9
|
花器官液泡pH调控花色形成的研究进展 |
张盖天
祁惠
杨锁宁
褚志云
田甜
袁素霞
刘春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20
|
玉米Ht近等基因系的RAPD、SSR分子标记比较研究 |
黄烈健
向道权
|
《玉米科学》
CAS
CSCD
|
2003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