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dical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work in post-conflict areas: A qualitative study in Sri Lanka
1
作者 Azeem Dad Gadi Michiyo Higuchi +2 位作者 Narada Warnasuriya Leo Kawaguchi Atsuko Aoyama 《Health》 2012年第10期824-831,共8页
Background: The north-east (NE) region of Sri Lanka observed a critical health workers’ shortage after the long-lasting armed confli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working in the ... Background: The north-east (NE) region of Sri Lanka observed a critical health workers’ shortage after the long-lasting armed confli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working in the NE and to identify factors determining such attitudes. Methods: A semi-structured,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wo medical schools, one in the NE and the other near the capital, in October 2004. Data were qualitatively analysed using the framework approach. Results: Three mai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1) Professional motives and career plans;2)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healthcare situation in the NE;and 3) Students’ choice of the NE as a future practice lo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familiarity with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NE people was a major motiv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NE in the future. For NE students, familiarity was linked to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For non-NE students,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NE familiarized them with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there,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ir willingness to work there. Demotivations to work in the NE were poor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language differences, insecurity, and fear of an unpleasant social response from the NE communities. Conclusions: NE local medical students had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NE and compassion for the Tamil people as members of the ethnic group. They were willing to work in the NE if their concerns about difficult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ould be solved. Non-NE students who were familiar with the NE situation through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also showed a willingness to work there;thus, early exposure programmes in medical education might help to increase the health workforce in the NE.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non-NE physicians working for the NE people would facilitate reconciliation and the rebuilding of trust between two ethnic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NGNESS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Medical STUDENTS Qualitative Study post-conflict SRI Lanka
下载PDF
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急弯路段追尾冲突风险时空演化规律
2
作者 王永岗 李晓坤 +1 位作者 宋杰 李德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速度、加速度变化划分追尾冲突模式,进而界定临界冲突点、冲突风险范围及PET变化率指标DPET,运用回归分析量化LV与FV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差及加速度差对DPET的影响,阐明临界冲突点及主要追尾冲突模式的微观变化特性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追尾冲突存在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入弯缓和曲线上游、曲中标志断面下游及出弯缓和曲线下游;在潜在追尾冲突的九大类别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四大类冲突数量占比高达83.24%;PET在冲突临界点和冲突风险范围内均下降,导致DPET均为负值,在冲突临界点PET快速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冲突风险范围;FV速度、加速度及LV、FV间速度差、加速度差四个指标显著影响追尾冲突临界点的DPET变化;T10模式(LV减速、FV加速)冲突过程中的DPET均值最小,PET序列下降最为剧烈,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冲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路段 追尾冲突风险 时空演化 后侵入时间PET DPET 车辆轨迹
下载PDF
错误后减慢理论模型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君 徐雷 +2 位作者 伍姗姗 谭金凤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8-428,共11页
错误后减慢是指错误后正确反应与正确后正确反应相比反应时显著延长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错误后减慢、错误后正确率提高以及错误后干扰效应减少三种错误调控行为,其中错误后减慢是最稳定的错误后行为表现。早期研究主要从冲突监... 错误后减慢是指错误后正确反应与正确后正确反应相比反应时显著延长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错误后减慢、错误后正确率提高以及错误后干扰效应减少三种错误调控行为,其中错误后减慢是最稳定的错误后行为表现。早期研究主要从冲突监控理论、激活抑制假说、强化学习理论和失匹配理论等角度解释该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又提出了注意朝向理论和评估适应假说。对于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错误类型、无意识加工、个体差异、新的分析技术的运用方面考虑,以便全面揭示错误后减慢现象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后减慢 PES 冲突监控理论 注意朝向理论
下载PDF
论“战后法”视野下战后责任机制建立的标准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德明 李若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8-95,共8页
战后责任被新正义战争理论作为实现战后正义的方式被提出,逐步发展为一种法律责任,并表现为战后责任机制的建立。随着战后责任机制的多样化,并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和国际社会在选择适用何种机制实现战后责任时,应特别考虑冲突后阶... 战后责任被新正义战争理论作为实现战后正义的方式被提出,逐步发展为一种法律责任,并表现为战后责任机制的建立。随着战后责任机制的多样化,并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国家和国际社会在选择适用何种机制实现战后责任时,应特别考虑冲突后阶段的特殊地位、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国际法制等因素。这些新标准的提出有助于国际社会在处理战后重建问题上摆脱权力政治的影响,也有利于"战后法"规则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正义 战后责任 战后责任机制 “战后法”
下载PDF
武装冲突法的新发展:“战后法”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若瀚 《时代法学》 2012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冲突后阶段作为武装冲突的特殊阶段已为人们所认可,正义战争理论关于"战后正义"的讨论为"战后法"提供了理论来源。事实上,传统武装冲突法不能涵盖冲突后阶段的所有内容,当前武装冲突法中调整冲突后阶段关系的实体... 冲突后阶段作为武装冲突的特殊阶段已为人们所认可,正义战争理论关于"战后正义"的讨论为"战后法"提供了理论来源。事实上,传统武装冲突法不能涵盖冲突后阶段的所有内容,当前武装冲突法中调整冲突后阶段关系的实体规则需要加以完善,"战后法"应作为其独立分支调整该阶段的特殊法律关系,以保障从冲突到和平的实现。此外,国际上处理冲突后重建问题的其他机制,如"联合国建设和平计划"、"保护的责任"等,也为"战后法"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了实践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后阶段 战后正义 恢复和平 “战后法”
下载PDF
“战后法”视野下联合国维和行动机制的制度化革新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德明 李若瀚 《时代法学》 2014年第1期72-79,共8页
维持和平行动作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避免冲突和恢复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维和行动对传统维和原则的突破是国际环境变化和联合国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维和行动由"冷却冲突"到"解决冲突&qu... 维持和平行动作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避免冲突和恢复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维和行动对传统维和原则的突破是国际环境变化和联合国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维和行动由"冷却冲突"到"解决冲突"的嬗变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战后法"为维和行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语境,能力建设是它对维和行动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有助于推动维和行动向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后阶段 维和行动 能力建设 “战后法”
下载PDF
重大灾害引发“后发危机”的生成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春颜 阎耀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102,共13页
重大灾害事件能否得到妥善治理,直接决定着其是否会导致连锁效应,诱发社会领域内的"后发危机",如果治理者仅仅关注爆炸事件本身,而不考虑"后发危机"在整个突发事件演化中的作用,很可能导致衍生事件的危害超过原有事... 重大灾害事件能否得到妥善治理,直接决定着其是否会导致连锁效应,诱发社会领域内的"后发危机",如果治理者仅仅关注爆炸事件本身,而不考虑"后发危机"在整个突发事件演化中的作用,很可能导致衍生事件的危害超过原有事件,本文通过梳理"后发危机"生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走向,在选取吉林"11·13"爆炸事件和天津"8·12"爆炸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前提下,提出政府需要从合理开展预期管理,培养公众理性认知能力、跳出"塔西佗陷阱",增强防控供给能力以及注意心理疏导和负面情绪消解,防止出现价值逆转等方面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8·12” 后发危机 重大灾害 冲突
下载PDF
中国入世后过渡期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春林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8,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入世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结束,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文章通过对入世后过渡期中国贸易摩擦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政府、行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后过渡期 形势预测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黑暗深处》之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汉武 林旭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1-84,共4页
文章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康德拉小说《黑暗深处》进行分析,指出该小说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物质上的掠夺、精神上的压迫和文化上的颠覆;殖民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与此相对应,肯定了非洲土著人充满人性... 文章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康德拉小说《黑暗深处》进行分析,指出该小说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物质上的掠夺、精神上的压迫和文化上的颠覆;殖民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与此相对应,肯定了非洲土著人充满人性的一面。认为康拉德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最后探讨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深处》 后殖民主义理论 文化冲突 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
下载PDF
从管理冲突到管理和平--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冲突后国家的安全治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逸潇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1期136-153,共18页
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 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任务。维和行动从最早的管理国家间冲突,到管理国家内部冲突和人的安全,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管理冲突后国家的全面建设与和平。然而理论上的发展在战略和实施层面出现断层,维和人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建设和平任务,效果却不佳。从联合国在非洲(尤其是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可以看出,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建设和平方面的成就。维和行动中存在着三个深刻的悖论(维和行动的局限、联合国的性质与其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行为体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系),影响着维和行动的有效实施。要想更有效地参与冲突后国家的安全治理,联合国应成为和平进程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注重东道国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持和平与建设和平、联合国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治理 冲突后国家 联合国维和行动
下载PDF
网络语言: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绪义 钱宗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作为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网络语言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件好事。如何认识、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不同文化环境下网络语言有着很大的悬殊,这种悬殊其实体现出网络语言作为后现代的审美和现代语... 作为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网络语言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件好事。如何认识、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不同文化环境下网络语言有着很大的悬殊,这种悬殊其实体现出网络语言作为后现代的审美和现代语言的文化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当前网民必须过好三大关:技术关、语言文字关、传统文化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后现代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英国病人》中身份的冲突与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莲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7-72,共6页
后殖民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因为殖民主义力量已经超越了对土地和主权的权利控制,更多倾向于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本文首先介绍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侧重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模仿、模拟和混杂与第三空间。论文详尽分... 后殖民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因为殖民主义力量已经超越了对土地和主权的权利控制,更多倾向于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本文首先介绍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侧重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模仿、模拟和混杂与第三空间。论文详尽分析了《英国病人》中人物的国家、民族和个人身份的矛盾、瓦解和重构。本文指出,各族裔群体虽然努力在杂糅状态下重构自己的身份和精神家园,建立自己的政治、宗教、种族独立性,但完全融合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解读 身份 冲突与重构
下载PDF
后基因组时代的医学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咏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5期18-21,共4页
1990年 ,美国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这项工程成果的不断取得 ,人类即将进入利用、使用“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的“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 ,基因芯片和基因工程技术将被广泛地使用在医学科学中 ,给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一... 1990年 ,美国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这项工程成果的不断取得 ,人类即将进入利用、使用“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的“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 ,基因芯片和基因工程技术将被广泛地使用在医学科学中 ,给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同时医学科学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突和抉择。充分认识这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基因组时代 发展趋势 冲突 抉择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略论阿富汗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美国发动的以 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 ,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 ,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 ;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表现形式。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 美国发动的以 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 ,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 ,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 ;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表现形式。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 ,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 ,所谓“后冷战”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阿富汗战争中有限的国际合作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多年来所奉行的单边主义 ,但它将使美国今后在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选择问题上更为实用和灵活 ,分别或合并使用二者。阿富汗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战争 反恐怖 文明的冲突 后冷战 单边主义
下载PDF
图书馆“90后”读者心理特点及馆读冲突的规避——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生艳 《晋图学刊》 2010年第6期63-65,共3页
图书馆员与"90后"学生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图书馆、图书馆员和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馆员与读者冲突的原因及"90后"大学生读者的心理特点... 图书馆员与"90后"学生读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图书馆、图书馆员和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馆员与读者冲突的原因及"90后"大学生读者的心理特点,论述了山大商务学院图书馆规避馆员与读者之间冲突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图书馆 馆读冲突 对策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庆广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经开始与各种有关的后现代理论概念和技术的解释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具备了非中心化、个性化、变动性、渗透性等后现代的特征。网络作为一个跨国家、跨文化的信息空间,成为文化交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经开始与各种有关的后现代理论概念和技术的解释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具备了非中心化、个性化、变动性、渗透性等后现代的特征。网络作为一个跨国家、跨文化的信息空间,成为文化交流、对立的阵地,我们必须警惕网络霸权文化的渗透,构建自己的民族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网络文化 文化冲突 民族化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The Efficacy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Adults in Contexts of Ongoing Man-Made Violence—A Systematic Review
17
作者 Kaz de Jong Jeroen W. Knipscheer +1 位作者 Nathan Ford Rolf J. Kleber 《Health》 2014年第6期504-516,共13页
Compared to psychosocial programs implemented in post-conflict settings those executed in areas of ongoing conflict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Their evidence of efficacy has never been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We se... Compared to psychosocial programs implemented in post-conflict settings those executed in areas of ongoing conflict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Their evidence of efficacy has never been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We searched PubMed, PsychInfo and the Dutch Tropical Institute Literature Portal from inception to31 January 2013 to identify studies on community-oriented psychosocial and psychiatric/clinical services for adults during ongoing manmade conflict or its direct aftermath. Of 6358 articles screened, 16 met our inclusion criteria. The interventions varied from psycho-educational to psychotropic drugs. The review is presented using outcome indicators such as PTSD, anxiety, depression, physical health, functioning and well being.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some outcome was found though the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and their heterogeneity did not justify strong conclusions. PTSD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treatments that included exposure (such as narrative exposure therapy). A number of studies (eight) showed notable improvement of the client’s functioning through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oth improved considerably using that culturally adapted interventions (two studies), whereas non-culturalized interventions did not. We found a notable lack of studies on the efficacy of medication and on preferred western,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for PTSD such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To measure outcomes only two studies applied locally-developed diagnostic labels and validated instrument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ncourage the use of robust research methods that are culturally valid, including mixed-methods research to combine measurable outputs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aimed at improved understanding from the client’s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SOCIAL Mental Health PROGRAMMES Systematic Review Conflict post-conflict War VIOLENCE PTSD
下载PDF
冲突后国家警察改革与民众安全治理--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视角
18
作者 张逸潇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3期92-108,共17页
武装冲突刚刚结束后的国家容易出现安全缺口,普通民众依然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主要有前战斗人员和缺乏管控的武器、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与选举相关的暴力及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此时,国家尚缺乏有效的国内治安治理机制和能力,警察机构... 武装冲突刚刚结束后的国家容易出现安全缺口,普通民众依然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主要有前战斗人员和缺乏管控的武器、不断上升的犯罪率、与选举相关的暴力及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此时,国家尚缺乏有效的国内治安治理机制和能力,警察机构亟须改革乃至重建。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越来越注重协助冲突后国家警察部门的改革与能力建设。改革应力求标本兼治,既缓解冲突后民众安全需求的燃眉之急,又注重警察部门中、长期的机构建设和发展。改革应以民众的安全为首要目标,重点是警察民主警务观念及技能的培养、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此外,还应注意本土化问题。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如当地警力资源的匮乏、警察的公共形象差、民众的弱势地位、国际援助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该文亦对增强冲突后国家警察队伍能力建设及民众保护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后国家 警察部门改革 安全治理 联合国维和行动
下载PDF
Fracture of Limbs Bones in a Rural and Post Conflict Health Zone
19
作者 Georges Toha Kuyigwa Canikire Musho +4 位作者 Léon Mukengeshai Mubenga Fabrice Gulimwentuga Cikomola Paul Mungu Akonkwa Budema Gauthier Bahizire Murhula Longombe Ona Ahuk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3期97-107,共20页
Background: Trauma is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mainly such as lack of road safety, poverty and inadequate urban planning. We aim to highlight the... Background: Trauma is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mainly such as lack of road safety, poverty and inadequate urban planning. We aim to highlight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fractures limbs bones in a rural area where people live in a context of low economy, low education and insecurity.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involving all patients admitted for fracture in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of FOMULAC-KATANA General Reference Hospital from 1<sup>st</sup> January 2011 to 31<sup>st</sup> December 2014. The patients whose medical records were not completed were excluded. Results: Among 136 patients included in our study, 140 bones limbs were registered. Most of them (60.1%) were aged between 15 - 44 years and the average age is 30, 1 year. Male predominance is noticed (72.8%) with a male/female ratio of 2.7/1, and informal professionals are the most found in our patients (67.6%). The main circumstances of fracture occurrence are, respectively, road traffic accidents (57.4%), falls (22.3%) and firearms (10.3%). The leg bones (33.6%) and forearm bones (20%) are the most concerned bones. Open fractures are recorded in 40.7% of patients. The supporting treatment is mainly orthopedic (64.5%) but also surgical (35.5). The mortality rate is 3.6%. Conclusion: The fractures of the limbs bones in Katana General Reference Hospital mainly affect young male which is informal professional.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re the first circumstance leading to fractures followed by falls. The leg bones are the most fractured body part and fractures are commonly op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RACTURE Rural post-conflict Young Men
下载PDF
冷战后世界族际冲突的特点、原因及其消除
20
作者 张永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1,共6页
冷战后,族际冲突已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范围的全球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宗教极端思潮为纽带,恐怖活动为手段。它的兴起,可以从冷战结束的效应、国家生存能力的增强、政府的政策、外部介入、政... 冷战后,族际冲突已成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主体的多样化;范围的全球化;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宗教极端思潮为纽带,恐怖活动为手段。它的兴起,可以从冷战结束的效应、国家生存能力的增强、政府的政策、外部介入、政治和经济资源享有的不均衡、文化冲突等几个方面寻找原因。在新的世纪,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努力消除族际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后 族际冲突 特点 原因 消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