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tomical Retrofitting:Pi(脾)as Splee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Ontological Ambivalence 被引量:1
1
作者 Lan A.L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4年第3期192-203,共12页
Over the past decade,med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debated whether the Pi(脾)corresponds to the biomedical spleen or pancreas.This debate exemplifies a broader phenomenon of“anatomical retrofitting”,or the anach... Over the past decade,medical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debated whether the Pi(脾)corresponds to the biomedical spleen or pancreas.This debate exemplifies a broader phenomenon of“anatomical retrofitting”,or the anachronistic imposition of contemporary categories onto living historical objects.“Anatomical retrofitting”as a means of rectifying cases of mistranslation further positions the biomedical spleen and pancreas as representing ahistorical,universal truths.This framework gives rise to a conceptual binary:while the biomedical spleen is universalized as what philosophers may describe as“logical”ontology,the Pi connects to a different nature of reality,or“metaphysical”ontology.Far from being an object of imprecision,the Pi was a dynamic vessel that also shared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umoral spleen.Given that scholars in China have already subjected Pi to historical scrutiny,this paper urges scholars to do the same with biomedical anatomy.For instance,historically situating the humoral spleen demonstrates that it became less known and less articulated as it transformed into the biomedical spleen.Meanwhile,the pancreas remained an unstable epistemic object that took on the dynamic functions of the humoral spleen in nineteenth-century organotherapy.Through primary sourc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apparent ontological incommensurability between Pi and spleen is neither mutually exclusive nor irreconcilable.Instead,the dynamic nature of internal viscera,their many functions,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pistemic practices contribute to an ongoing ontological ambivalence that persists despite the forced certainty of anatomical retrofi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 Anatomical retrofitting Ontological ambivalence Biomedical spleen PANCREAS Medical epistemology
下载PDF
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_3)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燕舞 王汝俊 +3 位作者 崔琦珍 王建华 陈芝喜 梁雪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目的:观察脾虚大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治疗后,IP3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党参组明显。结论:脾虚证可能与壁细胞内IP含量生成量减少相关,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证 壁细胞 IP3 党参 白术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脾虚大鼠壁细胞Ca^(2+)/CaM-PKⅡ活性的变化及黄芪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根水 王汝俊 +1 位作者 唐惠琼 王建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 :观察大黄及利血平两种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Ca2 + /CaM PKⅡ的活性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方法 :用Lewin胃袋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与纯化壁细胞 ,根据Ca2 + /CaM PKⅡ活性与激活底物磷酸化量成线性关系 ,而底物磷酸化... 目的 :观察大黄及利血平两种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Ca2 + /CaM PKⅡ的活性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作用。方法 :用Lewin胃袋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与纯化壁细胞 ,根据Ca2 + /CaM PKⅡ活性与激活底物磷酸化量成线性关系 ,而底物磷酸化可通过掺入标记的磷酸盐反映 ,从而测定Ca2 + /CaM PKⅡ活性 (pmol/min)。 结果 :大黄、利血平脾虚大鼠胃壁细胞内Ca2 + /CaM PKⅡ活性 (pmol/min)均明显下降 ,黄芪注射液对其有明显上调作用。 结论 :脾虚证在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上病理表现为低下的状态 ,这一通路活性可能为健脾益气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壁细胞 黄芪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下载PDF
健脾补肾药对脾虚大鼠环核苷酸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芝喜 刘小斌 +3 位作者 周名璐 李志强 陈津岩 林沁臻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药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环核苷酸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探讨该方防治脾虚证的作用机理及脾与肾相互关系的意义。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 ,脾虚模型组 ,健脾补肾方高、低剂量组 ,采用大...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药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环核苷酸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探讨该方防治脾虚证的作用机理及脾与肾相互关系的意义。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 4组 :即正常对照组 ,脾虚模型组 ,健脾补肾方高、低剂量组 ,采用大黄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观察各组动物血浆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及血清甲状腺素 (T4)、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的变化。结果 :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浆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比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1) ,T3 、T4含量比正常对照组下降 (p<0 0 1)。而健脾补肾方药能降低实验性脾虚证大鼠体内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 (p <0 0 1) ,提高T3 、T4含量 (p <0 0 1)及脾脏、胸腺比值 ,又可使肾脏组织重量减轻等作用。 结论 :健脾补肾中药可以消除大黄的药物影响 ,防止出现脾虚症候 ,其作用机理与调节cAMP、cGMP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 大鼠 环核苷酸 甲状腺激素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阴阳五行圆运动与脾瘅辨治辑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洋 王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1-3,7,共4页
脾瘅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圆运动"在河图中已有体现,与五行是融合的,不能分开;五行为病,皆病其不圆。阴阳二气,阳升阴降相互融合,并非单纯五行顺生平面图形,乃以"... 脾瘅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圆运动"在河图中已有体现,与五行是融合的,不能分开;五行为病,皆病其不圆。阴阳二气,阳升阴降相互融合,并非单纯五行顺生平面图形,乃以"中土"为轴,四维之东方木气、南方火气、西方金气、北方水气为轮,螺旋上升,螺旋下降,河图乃一立体圆运动图。阴阳乃天地万物生长变化原始物质,圆运动与阴阳息息相关;脾土五行居中央,为上下气机升降之枢。故可从阴阳五行圆运动辨治脾瘅。脾瘅系嗜食肥甘厚味之果,亦为"消渴"之因。脾虚伏热乃脾瘅关键病机,亦为治疗根本。脾瘅之病,皆为病其不圆,阴阳失其平秘,治疗目的当为使运动复圆,阴平阳秘。脾虚伏热法当补脾胃之气,兼清伏热。脾虚肺消法当补脾肺之气,培土以生金。心脾两虚,阴火内盛,法当升浮阳气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瘅-脾胃自病-脾虚伏热;脾瘅-心脾同病子病及母-心脾两虚,阴火内盛;脾瘅-肝脾同病木郁克土-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脾瘅-脾肾同病土虚水侮-脾肾阴虚。肝郁脾虚,湿热中阻,法当疏肝解郁,清热祛湿逍遥散加栀子、黄芩。脾肾阴虚,法当补脾肾之阴兼清伏热,肾气丸类方。阴阳五行圆运动理论与脾瘅发生、发展、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诊治关联紧密。寻求脾瘅证型共性和根源,拿捏升降补泄,使疾病向愈。黄元御《四圣心源》理论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更需深入探究。更应具前瞻意识,运用治未病理念,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现代医疗技术结合中医,更准确辨证,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伏热 黄帝内经 素问 阴阳五行 圆运动 立体圆运动图 消渴 黄元御 四圣心源 治未病
下载PDF
健脾补肾利湿方对去卵巢大鼠主动脉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
6
作者 葛喜珍 孔德娟 +1 位作者 李恩 朱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为探讨健脾补肾利湿方对去卵巢 (OVX)大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AGEs)和过氧化物的影响。雌性SD大鼠去除双侧卵巢 2周后健脾补肾利湿方治疗 13周。结果表明 ,与假手术组相比 ,去卵巢组主动脉AGEs、甘油三脂 (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 为探讨健脾补肾利湿方对去卵巢 (OVX)大鼠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AGEs)和过氧化物的影响。雌性SD大鼠去除双侧卵巢 2周后健脾补肾利湿方治疗 13周。结果表明 ,与假手术组相比 ,去卵巢组主动脉AGEs、甘油三脂 (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和丙二醛 (MDA)均明显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Ⅰ (apo AⅠ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均显著降低。健脾补肾利湿方治疗组大鼠主动脉AGEs、血清TG、MDA和OX LDL均明显低于去卵巢组 ;HDL C、apo AⅠ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提示健脾补肾利湿方通过降低去卵巢大鼠主动脉AGEs含量 ,降低大鼠血清OX LDL和MDA含量 ,升高血清SOD活性 ,调节血脂 ,发挥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利湿方 去卵巢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 血脂 过氧化物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脉经》三则脉象词析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婉瑜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人体的脉象变化众多,难以一一言述,为了克服表述难题,晋王叔和《脉经》用了20多个重言词描写脉象状况,崔锡章《中医要籍重言研究》曾做讨论,但还有许多脉象词有待商榷。比如对“浑浑革革”“弊弊绰绰”两组短语与“脾死藏”一条的词语,... 人体的脉象变化众多,难以一一言述,为了克服表述难题,晋王叔和《脉经》用了20多个重言词描写脉象状况,崔锡章《中医要籍重言研究》曾做讨论,但还有许多脉象词有待商榷。比如对“浑浑革革”“弊弊绰绰”两组短语与“脾死藏”一条的词语,可作如下辨析及释义:“浑浑”表乱义,“革革”有急义;“弊弊”是脉象疲弱状,“绰绰”有缓慢义。“脾死藏”一条的断句应是“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革,如覆杯,挈挈状如摇者,死。”依照脉象,原“浮之脉大缓”应作“浮之大坚”。“按之中”有误,应作“按之革”。“絜絜”是“挈挈”的通假,表急切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经》 脉象词 “浑浑革革” “弊弊绰绰” 死藏”
下载PDF
脾瘅郁热阶段医案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基于《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景辉 陈旋 +5 位作者 黄飞剑 李丽娟 徐香梅 雷烨 朱向东 仝小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5-763,共9页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以下简称《脾瘅新论》)中脾瘅郁热阶段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2004年1月—2016年12月脾瘅郁热阶段病例,采集医案中...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以下简称《脾瘅新论》)中脾瘅郁热阶段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2004年1月—2016年12月脾瘅郁热阶段病例,采集医案中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西医诊断、治法、方药等。采用Epidata 3.1数据管理软件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4.2统计软件中提供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症状、药物与西医指标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79个,所涉证型27种,频次≥3的前三位有肝胃郁热,痰热互结、膏浊内蕴,中焦壅滞、膏浊积聚;治法20种,频次≥3的前三位有消膏降浊、辛开苦降,清热泻浊、行滞通络,清泄郁热、活血通络;处方79首,频次≥3的前三位有小陷胸汤加减、大柴胡汤加减、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共用药物98味,药物总频次792次,频次≥15的前五位为黄连、黄芩、清半夏、生姜、生大黄。药物-药物关联规则按支持度≥15%,置信度=100%,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干姜→黄连,瓜蒌仁+清半夏→黄连,生山楂+瓜蒌仁+清半夏→黄连;药物-症状关联规则按支持度≥5%,置信度=100%,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黄连→脉沉滑,水蛭粉+干姜→失眠,水蛭粉+干姜+黄连→失眠,红曲+知母+清半夏+黄连→乏力;药物-西医指标关联规则按支持度≥5%,置信度=100%,各阶关联规则第一位分别为:黄连→餐后两小时血糖,苍术+黄连→糖化血红蛋白,赤芍+黄芩+黄连→糖化血红蛋白,苍术+天花粉+赤芍+干姜→糖化血红蛋白。结论脾瘅郁热阶段使用"态靶"辨证方法,药物组合以"小方"为特色,用药针对患者症状体征(症靶)及西医指标(标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瘅新论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临床新用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锦瑞 惠香香 苗明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目的:对中药临床新用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临床新用的近十年文献,将筛选后相关方药的种... 目的:对中药临床新用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临床新用的近十年文献,将筛选后相关方药的种类、应用方式、剂型、频数、主治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Clementine 12.0等数据处理软件,以主治类型中频数最高的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药物为例,得其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结果,总结肝脾同治的新药运用规律,分析中药临床新用的整体进展状况。结果:共查阅到医案863则,古方新用712则,中药新用108则,中成药新用43则。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新用医案涵盖218味中药,高频中药24味;核心药对10个,聚类5组。结论:中药临床新用的应用方式以内服为主;剂型以传统剂型之汤剂为主,其次为丸剂、散剂;高频方药有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六神丸、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6种,补中益气汤和六神丸包含的临床病证应用频数最高;最常见于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和脑(神经)系疾病的治疗中。肝脾同治用药次数最多的是甘草、当归、白芍、等;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经、胃经、肺经和脾经为主;补虚为重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成药 古方新用 同治 特点分析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吕仁和分期辨治糖尿病经验阐介 被引量:28
10
作者 薛泰骑 王世东 +8 位作者 陈小愚 苏冠旬 李佳玥 魏金艳 陈宇 赵进喜 肖永华 张华 吕仁和(指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5,共4页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辨证方法是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同时要注重辨病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名医经验 吕仁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