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士红 周望学 +3 位作者 俞湾青 刘方平 徐涛 苏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333,共11页
为探究鄱阳湖平原区洪涝时期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淹2/3株高和全淹2种受淹深度,S1(0 kg/m^(3))、S2(0.5 kg/m^(3))、S3(1.0 kg/m^(3))3种泥沙含量,对淹水后6、9 d... 为探究鄱阳湖平原区洪涝时期不同泥沙含量下受淹胁迫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淹2/3株高和全淹2种受淹深度,S1(0 kg/m^(3))、S2(0.5 kg/m^(3))、S3(1.0 kg/m^(3))3种泥沙含量,对淹水后6、9 d早稻和中稻的生长指标和水稻产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受淹刺激水稻伸长,节间不断分化,叶片伸长、增宽。早稻抽穗开花期受淹株高、节间长增加9.35%、12.75%,2/3淹下叶面积增加11.00%。但胁迫过大抑制水稻生长,中稻全淹下株高和分蘖数减小33.49%、29.28%,叶面积减小30.94%,此时中稻难以伸出水面,导致功能叶片附沙严重,泥沙含量增大进一步抑制了水稻生长。受淹导致早稻和中稻穗干物质量平均减小32.35%、58.72%(P<0.05)。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减小是早稻抽穗开花期受淹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此时泥沙含量和淹水时间的影响并不明显。中稻全淹下泥沙导致减产加剧,S2、S3下减产率比S1下显著增加31.63%、52.20%(P<0.05),此时产量下降是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区洪涝灾害治理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长指标 泥沙含量 受淹胁迫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散射辐射对鄱阳湖平原典型稻田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博 侯佳佳 +1 位作者 时元智 崔远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343,378,共11页
探明散射辐射变化对稻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可为稻田碳汇能力评估和产量估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稻田CO_(2)通量进行了... 探明散射辐射变化对稻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可为稻田碳汇能力评估和产量估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稻田CO_(2)通量进行了连续两年(2017—2018年)的定位观测,选取水稻生育中期数据,按照散射辐射比例(Diffuse fraction,DF)进行分段,分析了散射辐射对稻田GPP的影响,探明并量化了不同DF条件下散射辐射与其他气象因素对稻田GP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辐射对GPP的影响存在差异,GPP随着直接光合有效辐射(Direc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_(dir))的增加先迅速增长,随后达到饱和;在不同DF条件下,早晚稻GPP随着散射光合有效辐射(Diffus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_(dif))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当DF为0.1~0.4时,早稻GPP随PAR_(dif)无明显变化趋势,晚稻GPP随PARdif呈上升趋势(决定系数R^(2)为0.23),当DF为0.4~0.7时,早晚稻GPP随PAR_(dif)呈下降趋势(R^(2)为0.38、0.02),当DF为0.7~1.0时,早晚稻GPP随PAR_(dif)呈明显上升趋势(R2为0.32、0.89),可见PAR_(dif)是影响水稻GPP的重要因素。早晚稻GPP与DF呈二次曲线关系(R^(2)为0.45、0.67),早晚稻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则与DF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为0.68、0.82),早晚稻最优DF为0.48和0.40。DF变化同时引起气温(Air temperature,T_(a))和饱和水汽压差(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变化,进而对水稻GPP产生协同影响。气象因素与水稻GPP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DF条件下,气象因素对水稻GP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T_(a)和VPD升高分别对水稻GPP起促进和抑制作用,当DF为0.1~0.4、0.4~0.7和0.7~1.0时,影响早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为T_(a)、PAR_(dir)和PAR_(dif),影响晚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则为PAR_(dif)、PAR_(dir)和PAR_(d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辐射 气溶胶 总初级生产力 稻田 通径分析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涛 王玉清 +6 位作者 吴火亮 俞莹 陈静蕊 陈晓芬 秦文婧 刘佳 徐昌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共9页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下载PDF
2000-2019年鄱阳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及分区调控研究
4
作者 余敦 赵琪琛 +2 位作者 王检萍 王春刚 雷凯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4-786,共13页
[目的]以鄱阳湖平原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耕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进而划分生态风险区并提出针对性的调控对策,以期为促进耕地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SR(风险源-受体状态-风险响应)模型选取指标,利用改... [目的]以鄱阳湖平原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耕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进而划分生态风险区并提出针对性的调控对策,以期为促进耕地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SR(风险源-受体状态-风险响应)模型选取指标,利用改进CRITIC法确定权重,借助状态空间模型评价耕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根据评价结果划分6类生态风险调控区。[结果](1)2000-2019年鄱阳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略有降低,大部分县区处于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和较低风险区次之,无高风险和低风险区。(2)风险源、受体状态和风险响应3个子系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风险源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受体状态指数持续下降,风险响应指数先下降后上升,2019年3个子系统对耕地利用生态风险的贡献由高到低分别为风险响应、受体状态、风险源。(3)根据子系统评价结果划分风险源调控区、受体状态调控区和风险响应调控区,针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的短板指标提出加强农用地污染监测、建设高标准农田等风险调控措施。[结论]鄱阳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风险有待进一步降低,未来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风险差异精准施策。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对鄱阳湖平原耕地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同时也为其他相似地区耕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风险 PSR模型 改进CRITIC法 状态空间模型 分区调控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宇佳 蔡海生 +2 位作者 张学玲 陈理庭 何庆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 [目的]科学认知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区域耕地多功能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提供支持。[方法]运用了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结果]①2000—2020年鄱阳湖平原各县区耕地综合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耕地综合功能的提高优先发展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如南昌县、安义县等南昌市周边地区。②20 a间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生产和景观美学功能呈现增长趋势,生态维持和社会保障功能则出现下降趋势,说明鄱阳湖平原耕地生产功能虽有所提高,但难以保障日益增长的粮食、经济需求,同时第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使耕地所能提供的经济贡献比重逐渐下降。③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受社会和自然两方面影响,社会因素可通过实施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障农村居民最低收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福利标准等政策调节,自然环境方面则需要人类共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结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鄱阳湖平原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合理制定耕地保护利用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对提高耕地多功能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唐代彭蠡湖的演变与湖区水路交通
6
作者 王红星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23-34,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鄡阳平原存在说,认为唐前期该平原沼泽化尚不严重;唐中后期始随着彭蠡湖水南侵加剧迅速湖泊化,先后在平原南部及鄱江下游鄱阳山一带形成担石湖和鄱阳湖。两湖在唐末五代有扩大相接的趋势,至北宋前中期始连成一片,使平原的... 本文支持唐代鄡阳平原存在说,认为唐前期该平原沼泽化尚不严重;唐中后期始随着彭蠡湖水南侵加剧迅速湖泊化,先后在平原南部及鄱江下游鄱阳山一带形成担石湖和鄱阳湖。两湖在唐末五代有扩大相接的趋势,至北宋前中期始连成一片,使平原的西南及中部地区季节性沦为湖。唐代彭蠡湖区的水系除余水分出两支外,其他河流变化不大,总体延续汉晋以来分布格局,各河在鄡阳平原汇入赣江后,经婴子口北注于湖。在此基础上,唐代彭蠡湖区形成:(1)由彭蠡湖入赣江至洪州水路;(2)由赣江入修水至建昌水路;(3)由赣江入鄱水至鄱阳水路;(4)由赣江主流入余水至余干水路;(5)由余水支流经担石湖入赣江支流至洪州水路等五条干道,构成湖区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彭蠡湖 鄱阳湖 鄡阳平原 水路交通
下载PDF
常用新型除草剂防除直播晚稻抗药性稗草药效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修慧 曹闽苏 +6 位作者 王颖娴 徐丽萍 陈锐 万云海 徐荣 李文君 王英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比较常用新型除草剂防除直播晚稻抗药性稗草的效果。【方法】选择常用新型茎叶除草剂及组合用药,在播后苗前实施了封闭控草的直播晚稻田间稻苗3叶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抗药性稗草示范试验。【结果】参试药剂对稗草具有很高的株... 【目的】比较常用新型除草剂防除直播晚稻抗药性稗草的效果。【方法】选择常用新型茎叶除草剂及组合用药,在播后苗前实施了封闭控草的直播晚稻田间稻苗3叶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抗药性稗草示范试验。【结果】参试药剂对稗草具有很高的株防效、鲜重防效,但药后田间残存稗草仍能对水稻造成危害:10%[口恶]唑酰草胺EC 100~130 mL/667m^(2)、10%[口恶]唑-氰氟EC 200 mL/667m^(2)、(13%氰氟-吡啶酯EC80 mL+10%氰氟草酯EC 120~150 mL)/667m^(2)、(3%氯氟吡啶酯EC 100 mL或13%氰氟-吡啶酯EC 80 mL+6.9%精[口恶]唑禾草灵EW 20 mL)/667m^(2)、10%氰氟草酯EW 160 mL/667m^(2),残存稗草造成轻度至中等偏轻危害;10%[口恶]唑-氰氟EC 160 mL/667m^(2)、(13%氰氟-吡啶酯EC 80 mL+10%氰氟草酯EC 100 mL)/667m^(2),残存稗草造成中等危害;10%双草醚SC 50 mL/667m^(2)、34%敌稗EC或70%敌稗-丁草胺EC 180 mL/667m^(2),残存稗草造成严重危害或草荒;只有10%[口恶]唑酰草胺EC 160 mL/667m^(2)、(3%氯氟吡啶酯EC 100 mL+10%氰氟草酯EC 100 mL)/667m^(2)、10%氰氟草酯EW 200 mL/667m^(2)处理,药后残存稗草对水稻基本无草害。【结论】为直播晚稻抗药性稗草防除提供技术指导,提出了直播晚稻抗药性稗草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晚稻 稗草 抗药性 药效现状 治理策略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中部崛起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 被引量:5
8
作者 麻智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在中部崛起中加快江西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贸、产权、金融、...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在中部崛起中加快江西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为次中心,涵盖22个县(市)的环鄱阳湖城市群,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快区域交通、产业、商贸、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环鄱阳湖 城市群 发展战略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防除单季直播稻田抗药性杂草的效果
9
作者 王修慧 李文君 +5 位作者 王颖娴 徐丽萍 陈锐 万云海 徐荣 曹闽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00-103,120,共5页
选用13%氰氟·吡啶酯乳油等新型茎叶除草剂及其组合用药,在单季直播稻田稻苗3叶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抗药性杂草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3%氰氟·吡啶酯乳油80 mL/667 m^(2)+10%氰氟草酯乳油100~150 mL/667 m^(2)组合施用,对直播... 选用13%氰氟·吡啶酯乳油等新型茎叶除草剂及其组合用药,在单季直播稻田稻苗3叶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抗药性杂草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3%氰氟·吡啶酯乳油80 mL/667 m^(2)+10%氰氟草酯乳油100~150 mL/667 m^(2)组合施用,对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千金子及其他杂草具有较理想的防除效果;10%恶唑酰草胺乳油160 mL/667 m^(2)足液喷施,对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千金子防除效果理想;10%恶唑·氰氟乳油170~200 mL/667 m^(2),对抗药性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稍差。药后13 d,参试药剂各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为96.8%~98.8%、对总草的株防效为85.0%~98.0%;药后30 d,参试药剂各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高达97.2%~99.0%、鲜重防效高达95.4%~99.5%,对总草的株防效高达94.1%~98.1%、鲜重防效高达94.6%~99.2%,但田间残留稗草仍能造成危害。提出了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防除控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直播 稻田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抗药性 控草策略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殷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是粮食综合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撂荒因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而备受关注.当前耕地撂荒研究多集中于山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而在粮食主产区则相对较弱.基于鄱阳湖平原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统计了该地区耕地撂荒状况,同时运...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载体,是粮食综合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撂荒因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而备受关注.当前耕地撂荒研究多集中于山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而在粮食主产区则相对较弱.基于鄱阳湖平原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统计了该地区耕地撂荒状况,同时运用2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了撂荒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21.65%的受访农户存在耕地撂荒行为,这说明该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撂荒;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产设备、地块质量、病虫害、农户对现有的粮食收购价格的评价、旱灾、家庭规模、务农人数是鄱阳湖平原农户撂荒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鄱阳湖平原耕地撂荒多是区域性和季节性撂荒,大面积的耕地撂荒现象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驱动因素 LOGISTIC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网络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心怡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丁徽 陈蕾 张佳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7-287,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通鲁棒性方法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鄱阳湖平原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中,城市快速增长情景(Fast Urban Growth,FUG)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较2020年增长了70.27%;耕地面积在3种未来情景中面积均有减少;林地面积在常规发展情景(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enario,CDS)、FUG和生态保护情景(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cenario,ECS)下较2020年分别减少了6.90%、7.23%和6.70%。2)通过景观连通性评价得到鄱阳湖平原地区2030年CDS、FUG和ECS情景下的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2464.2、2666.72和3141.88 km^(2);识别生态廊道169、255和299条;可以看出,ECS情景能保留更多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3)3种未来模拟情景中,FUG下生态廊道“障碍点”数量最多,为23处,CDS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夹点”数量最多,为117处,ECS情景具有最少的“障碍点”和“夹点”,因而具有更稳定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功能;4)“随机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情景的连通鲁棒性均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生态网络稳定临界值分别为89%、90%和90%的节点删除比;在“蓄意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三种未来模拟情景中,ECS情景呈现更高的网络稳定性临界值,为55%的节点失效比,由此可知,ECS下的生态网络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生态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也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网络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识别 连通鲁棒性 网络稳定性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区农村门塘形态特征及底泥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方平 汪怀建 +4 位作者 苏甜 姜成名 时红 廖伟 才硕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6期35-39,47,共6页
通过在鄱阳湖平原选取典型农村门塘,对其形状、进出口布置、水下地形、水深、淤塞、水质和底泥营养盐含量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农村门塘多呈长条形;进水口设置随意,多且分散;淤塞较为严重,淤积物主要以外源输入... 通过在鄱阳湖平原选取典型农村门塘,对其形状、进出口布置、水下地形、水深、淤塞、水质和底泥营养盐含量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农村门塘多呈长条形;进水口设置随意,多且分散;淤塞较为严重,淤积物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水体总氮和总磷一定程度超标,污染程度总氮总体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总磷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泥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呈现一定的污染状态;底泥中有机质、有机碳和总氮的同源性较高,主要以内源污染物为主;底泥中磷以陆源输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门塘 形态分析 底泥 营养盐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江西滨湖平原虾稻连作模式二化螟发生防治现状及防控探究——以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为例
13
作者 王修慧 徐荣 +5 位作者 曹闽苏 程飞虎 王颖娴 陈忠平 王英军 赵慧媛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为江西滨湖平原虾稻连作稻田二化螟绿色防控提供可行性技术指导,稳健推进虾稻连作模式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对鄱阳湖滨湖平原虾稻连作模式区,稻田二化螟生活习性及越冬寄主、发生及防治现状、秋末冬前田间灌水养虾对二化螟... 【目的】为江西滨湖平原虾稻连作稻田二化螟绿色防控提供可行性技术指导,稳健推进虾稻连作模式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对鄱阳湖滨湖平原虾稻连作模式区,稻田二化螟生活习性及越冬寄主、发生及防治现状、秋末冬前田间灌水养虾对二化螟越冬幼虫生活的影响等情况,开展系统调查。【结果】江西滨湖平原虾稻连作模式区二化螟已呈现重发爆发态势,安全、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种类少,生物农药对其防治效果较低、见效缓慢、及时控害难;秋末田间灌水养虾后,稻桩茎秆内越冬幼虫呈假死状随田水风浪转移到田外杂草间另觅寄主越冬,淹灭死亡效果低。【结论】基本摸清了虾稻连作模式区二化螟特有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并总结和探讨了江西滨湖平原虾稻连作模式稻田二化螟绿色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滨湖平原 虾稻连作 一季晚稻 二化螟 生活习性 绿色防控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14
作者 饶志 储小东 +3 位作者 吴代赦 颜春 陈婷 何景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7,共7页
鄱阳湖平原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工矿业污染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向地下水的过量排放,农村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解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本研究在大量的... 鄱阳湖平原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工矿业污染物、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废水向地下水的过量排放,农村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解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本研究在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样品测试基础上,分析该区地下水中重金属Cu、As、Cr、Hg、Pb、Cd含量特征,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鄱阳湖平原地下水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区171个地下水样品中Cd、Cu、Hg、As、Pb、Cr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其中Hg、Cd和As平均值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受人为影响大,局部地下水存在严重的污染。致癌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r、As和Cd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值均大于可接受风险值,Cr的健康风险值最大,是主要的致癌因子,As次之,Cd最低;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结果显示,Hg、Pb和Cu的健康风险水平表现为Hg>Pb>Cu,属于可忽略风险。区域饮水途径上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致癌物质,总体上男性健康风险大于女性的健康风险。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区域地下水重金属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地下水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遥感动态监测的对比分析——以洱海和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琳 赵志芳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第4期45-51,共7页
湖泊及其动态变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监测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湖泊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应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分别以洱海和潘阳湖为例,利用... 湖泊及其动态变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监测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湖泊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应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基于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分别以洱海和潘阳湖为例,利用单波段阈值法、波段组合法等方法提取了湖泊水体现状信息;通过波段运算、波段替换等方法提取了湖泊的动态变化信息;对比分析了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两类湖泊动态变化信息提取监测效果。研究表明:应用波段组合法提取湖泊水体信息有较高的准确度,而缨帽变换法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准确度偏低;受湖泊界限标准不统一、季节性水域变化,湖泊周边地理环境等影响,平原湖泊水体分布状况较高原湖泊水体分布状况复杂,多种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结合使用更适用于平原湖泊遥感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信息提取 遥感动态监测 高原湖泊 平原湖泊 洱海 鄱阳湖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余慧敏 朱青 +1 位作者 傅聪颖 郭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目的】开展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能更客观地阐明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内在机理,对田间土壤肥力的有效管控和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江西省丰城市鄱阳湖平原农田区,采用网格布点法布... 【目的】开展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能更客观地阐明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内在机理,对田间土壤肥力的有效管控和保障人类健康、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江西省丰城市鄱阳湖平原农田区,采用网格布点法布设28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0-20 cm表层土壤,对样点数据用三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值20个,实际利用样点数为263个,分析了土壤样品pH、质地、氮、磷、钾和硼(B)、锰(Mn)、钼(Mo)、硒(Se)、碘(I)、氟(F)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理论、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方法,对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土壤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B、Mo含量均值处于丰富与上限值之间;Mn含量均值为330.24 mg/kg,处于缺乏水平;Se、I含量均值处于适量水平;F含量均值为474.59 mg/kg,处于边缘水平;6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为中等程度变异,但各元素含量变异程度有所差异。B、Mn、Mo元素的最优插值模型为指数模型,Se、I、F均为球状模型。I元素的块金效应<25%,其他5种微量元素处于27.09%~41.77%。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为明显,除Se元素不缺乏外,其余5种微量元素均处在缺乏水平。B、Mn、F含量均受到土壤类型、耕层质地的显著影响,Mn、Mo含量与坡度、pH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Mn、Se、I含量与全磷含量显著相关,坡向与到河流的距离与6种微量元素含量未达到显著相关关系,其他影响因素仅对某些种元素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在B、I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以耕层质地的影响最大;在Mn、Mo元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以pH的贡献率最高;Se元素含量与土壤类型、全磷、坡度、高程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以全磷的影响程度最高;F元素含量与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全氮含量相关显著,且全氮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研究区域土壤B、Mo的含量总体较高,I、Se含量适量偏上,Mn总体上较为缺乏,F处于边缘水平;6种元素含量均为中等程度变异。2)土壤微量元素B、Mn、Mo的最优插值模型为指数模型,Se、I、F则为球状模型;除I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外,其余5种元素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3)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因素中,坡向、到河流的距离与各元素含量间未达到显著相关关系;B、I含量均受耕层质地的影响最大,Mn、Mo含量主要受pH的影响,Se含量主要受全磷的影响,F元素含量则主要受全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区 土壤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饶志 储小东 +4 位作者 颜春 陈婷 何景媛 杜俊逸 吴代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70,共9页
为掌握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有机物污染状况,采样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中1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1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含量,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这些... 为掌握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有机物污染状况,采样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中1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1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含量,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这些有机物的检出率为3.03%~27.27%,其中14种VOCs的检出率为6.06%~15.15%,10种SVOCs的检出率为3.03%~27.27%,部分区域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物为1,1,2-三氯乙烷、苯并(a)芘和萘;使用内梅罗多项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污染程度,区域有机物污染特征分为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以及严重污染四个等级,污染源主要来自杀虫剂、石油化工企业和垃圾填埋场;有机的致癌物质通过饮用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其中三氯乙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1,2-二氯丙烷、1,1,2-三氯乙烷、苯并[a]芘等通过饮水产生的致癌风险水平分别为最小可接受水平10-6的7.06、1.06、18.7、54、1.64、14.4、2.87倍,a-六六六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致癌风险水平甚至高达1.03×10-4,是区域地下水中主要致癌风险物质。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区域地下水有机物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地下水 有机物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鄱阳湖平原区耕地土壤钾素空间变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逸 江叶枫 +4 位作者 郭熙 李子琳 林雯璐 陈蕾 易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2-634,共13页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钾素涵养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区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6316个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格法、相关性分析和增强回归... 【目的】研究区域土壤钾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钾素涵养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区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6316个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格法、相关性分析和增强回归树(BRT)等方法,分析了区域土壤全钾与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区位、环境、土壤和人为4个方面的因素对二者空间变异影响的边际效应。【结果】鄱阳湖平原区耕地土壤全钾含量在1.70~23.40 g/kg,平均值为11.82 g/kg,变异系数为40.02%;速效钾含量在21.00~237.00mg/kg,平均值为91.76 mg/kg,变异系数为45.27%,二者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全钾与速效钾空间分布的块金效应分别为27.19%和50.00%,变程分别为74.10和41.10 km,二者均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但速效钾受随机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全钾与速效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增强回归树结果表明包含土壤地理环境信息的区位因素可作为解释土壤全钾与速效钾空间变异的有力因素,年降雨量是土壤全钾空间变异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综合作用是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钾肥施用会明显干扰耕地表层土壤钾素的平衡状况。【结论】鄱阳湖平原区土壤钾素呈中等程度变异,但全钾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强于速效钾,速效钾受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钾 速效钾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增强回归树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区农村门塘夏季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甜 刘方平 +2 位作者 姜成名 时红 廖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农村门塘在村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门塘水环境的优劣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夏季鄱阳湖平原区4县23个村农村门塘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区农村夏季门塘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农田排水、... 农村门塘在村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门塘水环境的优劣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夏季鄱阳湖平原区4县23个村农村门塘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区农村夏季门塘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养殖场污水,门塘水多为劣Ⅴ类水,总氮是主要污染物,大部分门塘无活水流入,并且多年未进行水环境整治;约90%的门塘总氮和总磷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水体为富营养型;门塘底泥呈现有机污染状态,大部分底泥呈现有机氮污染,少数底泥为有机磷污染;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为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水体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为富营养型。此次调查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农村门塘 污染源 水环境 底泥污染 浮游藻类
下载PDF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永亮 蒋桂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以鄱阳湖平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形成因素对SOC和STN含量的影响,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修正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定量描述了不同因素影响的大小,用Spearman相关系数比较了环境协变量与SOC、STN含量... 以鄱阳湖平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形成因素对SOC和STN含量的影响,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修正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定量描述了不同因素影响的大小,用Spearman相关系数比较了环境协变量与SOC、STN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OC和STN含量的空间分布存在高度的一致性,高含量区域沿着南潦河流域分布,K-S检验值均具有显著性,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SOC含量、STN含量、碳氮比在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植被覆盖和土壤类型对SOC含量、STN含量、碳氮比三者的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均不明显;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程度最大,其调整R^(2)分别为0.381、0.508、0.263。由此可知,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平原地区土壤营养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鄱阳湖平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