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 Preaching in Southern Appalachia
1
作者 Rebecca De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5期259-262,共4页
Appalachian inspired Pentecostal radio preaching maintains the Protestant legacy of that region first settl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radio. These serm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affect in delivery, and serv... Appalachian inspired Pentecostal radio preaching maintains the Protestant legacy of that region first settl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radio. These serm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affect in delivery, and serve to differentiate "preacher culture" from those denominations that abandoned their original heritage for admittance into middle class status. Thus, preacher culture is an act of both religious and class descent because they are "inspired" by the Holy Spirit (that is, not composed before delivery). Gramscian notions of hegemony are used to interpret how "preacher culture" has maintained itself since the settlement by the northern British and the Scots to Appalachia. The genre of melodrama and "preacher culture" share significant parallels and content, dynamics of 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because of these basic parallels, theories of melodrama offer analytical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inspired sermons and the way of life they elaborate. Gramscian notions of negotiation and consent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tenance of "preacher culture", which maintains both tradition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southern Appalach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acher culture southern Appalachian inspired radio preaching cultural maintenance cultural specificity
下载PDF
THE ONLY ONE Of THE DALAI LAMAS TO PREACH 'TIBETAN INDEPENDENCE'
2
《China's Tibet》 1996年第2期5-5,共1页
THE ONLY ONE Of THE DALAI LAMAS TO PREACH 'TIBETAN INDEPENDENCE'THEONLYONEOfTHEDALAILAMASTOPREACH'TIBETANIND... THE ONLY ONE Of THE DALAI LAMAS TO PREACH 'TIBETAN INDEPENDENCE'THEONLYONEOfTHEDALAILAMASTOPREACH'TIBETANINDEPENDENCE'¥//Th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NLY ONE Of THE DALAI LAMAS TO preach TIBETAN INDEPENDENCE
下载PDF
Building a Preaching Ministry in the English Church during the Reformation
3
作者 Liu C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Martin Luther's concept of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implies that everyone who has been baptised not only becomes a Christian, but also becomes a consecrated priest. There is room for a logical extension of Lut... Martin Luther's concept of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implies that everyone who has been baptised not only becomes a Christian, but also becomes a consecrated priest. There is room for a logical extension of Luther's concept. If every Christian is a consecrated priest and has the right to administer the sacraments for himself, is there any necessity to retain a professional priesthood for the Church? While detailing how Luther's concept entailed the shift of clerical functions from a sacramental priesthood to a preaching ministry as occurred within the evolving Protestant Churches, this paper offers a clarification of what Luther actually meant by his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sacramental priesthood preaching ministry theEnglish Church
原文传递
MPAcc管理会计课程的三重目标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朱爱萍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专业课程目标是实现培养方案目标的路径和具体化。管理会计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传道”——思政教育、“授业”——传授专业知识、“解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通过每章节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嘉庚精神和职业道德守则通过案例... 专业课程目标是实现培养方案目标的路径和具体化。管理会计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传道”——思政教育、“授业”——传授专业知识、“解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通过每章节思政元素的融入,将嘉庚精神和职业道德守则通过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沉浸于管理会计专业课教学之中,以实现课程第一重目标“传道”;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基于“能力框架”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建设有助于实现第二重课程目标“授业”;PAD教学模式和OBE教育理念的应用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协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传道 授业 解惑
下载PDF
传承与革新:基层理论宣讲的近代经验与当代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粟霞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因其地域及人口占比,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宣讲等方式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引领。提升... 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因其地域及人口占比,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宣讲等方式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和引领。提升基层理论宣讲质量,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大众传播的相关知识,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科学性认识;另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上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持续发展。基层理论宣讲的当代实践,应当从队伍的有效构建、对象的精准分析、内容的有的放矢、载体的兼容并蓄四重维度着手,统筹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理论宣讲 大众传播 经验 实践
下载PDF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6
作者 陈宪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就物质文化内涵而言,因为诃梨勒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元素,所以其早已超越药材本身的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物质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强大的吸纳与创新能力,是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梨勒 中医医药 丝绸之路 敦煌写卷 佛教医学 弘法僧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覆盖”研究——基于大理大学“学生骨干宣讲法”的调查与思考
7
作者 杨曙霞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77-82,共6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大理大学推广的思政课“学生骨干宣讲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骨干”这一桥梁,间接实现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覆盖”,以社会大课堂把思政课讲鲜讲活...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大理大学推广的思政课“学生骨干宣讲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骨干”这一桥梁,间接实现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覆盖”,以社会大课堂把思政课讲鲜讲活。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无法将全体学生直接覆盖的不足。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中,需牢固树立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构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全覆盖”的落实,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全覆盖”实现,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骨干宣讲 全覆盖
下载PDF
佛教忏悔思想与“释氏辅教之书”——从“忏悔灭罪”故事的流变谈起
8
作者 童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的功利思想取而代之,忏悔的最终目的也转变为消除罪报。可以说,本土化的“忏悔灭罪”故事是借忏悔思想的外衣来宣扬消灾避祸的现实功用,并借此扩大佛教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忏悔思想 “释氏辅教书” “忏悔灭罪”故事
下载PDF
晚明儒者管志道视域中的圣人观与孔子形象
9
作者 石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王。由此,孔子从“生民以来一切大圣人”转变为“通仁圣之学”“含君师之德”而“事臣子之事”的述道者。这一圣人观与孔子形象的重构,回应与解决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着的心性安顿、政教关怀方面的难题,也反映了晚明独特的儒佛融合的时代风貌。不过,随着孔子神圣形象的消解与下落,儒家学说的独立性、权威性、批判性亦极大地被削弱,传统理学何以走向没落实可自此窥得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志道 圣人观 孔子形象 道统
下载PDF
胡瑗“明体达用”的政治思想及实践
10
作者 管才君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胡瑗“明体达用”既是宋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治国施政的纲领,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胡瑗“明体达用”以“仁义礼乐”为政治原则,以“大中之道”为政治策略,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成为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学... 胡瑗“明体达用”既是宋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治国施政的纲领,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胡瑗“明体达用”以“仁义礼乐”为政治原则,以“大中之道”为政治策略,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成为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学术资源和理论基础,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实践,影响并推动了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体达用 政治 仁义礼乐 大中之道 变法革新
下载PDF
大学生近视防控科普宣讲团建设
11
作者 杨小凤 向军 +3 位作者 周洁 孙丽霞 徐志容 李明镜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9期20-25,共6页
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近视防控已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业。提升近视防控成效需要科普宣讲助力,因此急需一批既具有眼健康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科普宣讲的近视防控人才。通过“一基础、二加强、三提... 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近视防控已成为关系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业。提升近视防控成效需要科普宣讲助力,因此急需一批既具有眼健康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科普宣讲的近视防控人才。通过“一基础、二加强、三提升”三步走,在大学生中成立近视防控科普宣讲团,探索培养具有科普宣讲能力的高素质近视防控人才的新型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防控 大学生宣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江南“延寿类宝卷”的版本与类别
12
作者 郑芩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共11页
“延寿类宝卷”是江南民众在祈福禳灾仪式上频繁宣颂的一种叙事性文本,历史悠久、民间蕴藏量极大。文章立足于100本相关卷本,大致揭示了这类宝卷错综复杂的版本关系及类目繁多的卷种类别,其中后者具体包括男延寿、女延寿、合家延寿、立... “延寿类宝卷”是江南民众在祈福禳灾仪式上频繁宣颂的一种叙事性文本,历史悠久、民间蕴藏量极大。文章立足于100本相关卷本,大致揭示了这类宝卷错综复杂的版本关系及类目繁多的卷种类别,其中后者具体包括男延寿、女延寿、合家延寿、立愿延寿、借寿、桃花延寿和张家延寿七大种,女延寿之下又分化出两个子卷种。上述划分既标识卷本内部叙事形态的分野,也大致对应相异的现实使用语境。另有部分与“延寿类宝卷”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类同的卷本亦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宣卷 叙事 延寿 版本特征 卷种类别
下载PDF
“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颖颖 赵桢 +1 位作者 佘秋生 谢朝晖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87-88,共2页
"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大师级的杰出人才应该是知识渊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理想,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人。因此,中学教育不... "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大师级的杰出人才应该是知识渊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理想,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人。因此,中学教育不易过早分科;大学教育"传道"、"解惑"比"授业"更能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创新力、凝聚力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教育 传道 授业 解惑
下载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传道式”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瑞敏 蒋烈辉 曾韵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34-237,共4页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针对目前"不传道、少解惑、重授业"的教育现状,文章指出传道的重要性,并把传道的思想运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提出授课教师要有"道",才能把"传道"...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针对目前"不传道、少解惑、重授业"的教育现状,文章指出传道的重要性,并把传道的思想运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提出授课教师要有"道",才能把"传道"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最后总结了传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 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
下载PDF
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江生 苏玉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231-234,共4页
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才是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公民。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智识群体与生力军,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是现实公共生活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大学生公共精神... 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才是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公民。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智识群体与生力军,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是现实公共生活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可通过理念宣扬、知识传播与实践训练等途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公共精神 培育 理念宣扬 知识传播 实践训练
下载PDF
“华北”考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利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0,共6页
“华北”用于区域专用话语,是在近代西方在华势力扩大之后,从英语“NorthChina”衍生出来的,也与日语“北支那”有关。经过传媒的传播和民众的关注,“华北”一词成为具有民众广泛认同的地理词汇,并随着日本侵华强化了时代特点和使命感... “华北”用于区域专用话语,是在近代西方在华势力扩大之后,从英语“NorthChina”衍生出来的,也与日语“北支那”有关。经过传媒的传播和民众的关注,“华北”一词成为具有民众广泛认同的地理词汇,并随着日本侵华强化了时代特点和使命感。值得重视的是,华北一词通过人文和自然科学的认定,通过冠名华北的管理机构的成立,有了行政区划,虽然该区划为时不长,但其区域理念和话语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近代 区域 地理 传教
下载PDF
说教与游戏之间: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斌 缪锌 张谨诒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面对高校学子维护自身权利而引发的纠纷时,领导、辅导员各自采取不同方式来化解矛盾的功效不一。究其原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已不符合高校现代管理的宗旨,相反以"游戏"手段来解纷则是一种崭新尝试。从... 面对高校学子维护自身权利而引发的纠纷时,领导、辅导员各自采取不同方式来化解矛盾的功效不一。究其原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已不符合高校现代管理的宗旨,相反以"游戏"手段来解纷则是一种崭新尝试。从能动性、权力、媒介和心理学等层面比较"说教"与"游戏",可以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具优势。这一创新方法,也许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并非不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而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启迪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证研究 说教 游戏
下载PDF
试论禅宗的生态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兵 迟丕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脱与自然万物的解脱成佛相联系,体现了终极层面的生态关怀;禅宗对自然万物超越性、神圣性的认同,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则是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禅宗相关思想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生态文化建设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的代表,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影响,具有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文化特质。其对自然万物存在价值的肯定,对自然万物本性状态的认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简朴、清净悠然生活理念的崇尚,均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文化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生态 真如缘起 无情说法 诗意栖居
下载PDF
恶搞·恶炒·恶俗——论作为媒体诗歌事件的“梨花体”与“裸体朗诵”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士强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众媒体的恶意炒作下,悲剧性的文化事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喜剧性的娱乐事件,其内在性和精神意义被抽空。它们共同显示了当今时代文化上的恶俗之气,是大众消费意识形态对价值理性和人文追求的肆意扭曲。在如此的"共谋"下,诗歌成为被窥视的"他者",其形象被"脸谱化"和"妖魔化"了,诗歌本身受到了严重扭曲和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搞 炒作 恶俗 媒体诗歌事件
下载PDF
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论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程嫩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以古文为时文”教育 科举 传道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