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文艺”中农民历史主体性的想象与构建
1
作者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 “人民文艺”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毛泽东将原本被排斥于现代文艺活动之外的农民作为文艺活动的主要对象,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文艺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果从其启蒙对象即工农大众来说,“人的文学”没有实现其目标。“人的文学”未能完成的“启蒙农民”“改造农民”重任,最后由“人民文艺”逐步实现了。“人民文艺”使农民完成了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新。要深刻理解“人民文艺”,首先要理解区别于资产阶级现代性文化的无产阶级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无产阶级新文化强调的是反帝反封建;到了社会主义阶段,则将“资产阶级文化”与“封建文化”一道作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此时,“人民文艺”更突出革命农民对“无产阶级意识”的接受过程;“人民文艺”赋予了农民以新的“人民”品性,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意识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成为其重要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艺 无产阶级新文化 农民历史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下载PDF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论左翼文艺运动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2
作者 周建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道德标杆,确立了革命文学生存与发展的伦理优势;“无产阶级”标明了左翼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了革命文学的主体及思想立场;“大众化”初步型构了无产阶级文艺范式,解决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以其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形象地演绎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关键历史进程,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无产阶级 大众化 逻辑关系 左翼文艺运动
下载PDF
作为空间范畴的数字资本主义——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考察
3
作者 董新春 孙晓鹤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资本主义是一种创造更大空间生产的制度,空间是资本的存续之根。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空间性考察,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到资本在国家空间形态的生产场域的运作中推动了世界性生产空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进... 资本主义是一种创造更大空间生产的制度,空间是资本的存续之根。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空间性考察,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到资本在国家空间形态的生产场域的运作中推动了世界性生产空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单位的数字空间化,数字空间化的媒介是数字平台。如果任由作为空间力量的资本主义无限制地发展下去,由数字资本主导人类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就会利用数字生产力地发展,在不断制造和占有空间中实现物质与数字世界的双重统治。数字资本并非以数据为中心,而是以数字空间的布局为中心的资本发展形态。数字时代是人类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历史时代,需要立足于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空间性考察,寻求实现人的空间解放的历史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 空间商品化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无产阶级”立场和概念形成探究
4
作者 王力 张佳琪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无产阶级概念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提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起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关注现实生活,看到“一无所有的贫苦群众”,确立了为贫苦大众争取利益的立场... 无产阶级概念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提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起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使命。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关注现实生活,看到“一无所有的贫苦群众”,确立了为贫苦大众争取利益的立场,到《论犹太人问题》批判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提出“人的解放”的口号,最后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赋予了“无产阶级”人的解放的使命。“无产阶级”就是指没有生产资料受雇于资本家阶级的社会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苦群众 无产阶级 人类解放
下载PDF
论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5
作者 陶玉 闫琪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88-97,112,共11页
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讲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决定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构建者,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是实... 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从根本上讲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属性决定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构建者,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了其必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现代化 无产阶级
下载PDF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个文献综述
6
作者 方茜 徐莹莹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个兼具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议题。理论上,各界对产改议题的研究聚焦在意义、问题、机理等,主要内容包括深挖产改工作的重大意义、梳理产改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产改工作的运行机理、探寻产改工作的一般规...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个兼具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议题。理论上,各界对产改议题的研究聚焦在意义、问题、机理等,主要内容包括深挖产改工作的重大意义、梳理产改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产改工作的运行机理、探寻产改工作的一般规律。实践上,既重视对产业工人队伍现状的把握,又重视发挥互联网、激励机制的作用。作为产改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企业、政府、工会与教育部门责任明晰、有序分工,特色做法层出不穷。新时代,发展背景、发展目标和推动主体的变化,对产改工作提出新要求,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需要突破既定假设,让产改工作更契合发展实际、贴合社情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工人 工人阶级 工会工作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下载PDF
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溯源——基于《法兰西内战》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润涵 蔡小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1,共9页
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追根溯源,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中获得启发。《法兰西内战》是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历史经验而创作的经典文献,凝结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系统思... 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追根溯源,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中获得启发。《法兰西内战》是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历史经验而创作的经典文献,凝结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系统思考,包括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职能分析、对政权管理社会的能力探讨,以及对政权能力建设的经验凝练。这为我国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昭示着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党建引领各治理主体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以纵向的行政执行能力和横向的公共服务能力为依托统筹政权治理能力,以问题意识和时代诉求推动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动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政权 基层政权治理能力 《法兰西内战》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逻辑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海舰 连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不被任何外界强制力量剥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马克思考察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演化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与不合理性,强调人民主体在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是”走向“应该”,从物质力量支配人民的客体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状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关注“现实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资本主体价值的空洞性抽象性、重新树立起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再论“贱民”与“无产阶级”——黑格尔“贱民”概念的困境及超越
9
作者 刘纪龙 庄忠正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245-264,共20页
在一定意义上,黑格尔的“贱民”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指向同一群体。与其说是主观情绪,不如说是物质贫困从根本上导致了“贱民”的产生。黑格尔关于“贱民”的界定受到马尔萨斯等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的影响,存在表象化和偏见化的... 在一定意义上,黑格尔的“贱民”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指向同一群体。与其说是主观情绪,不如说是物质贫困从根本上导致了“贱民”的产生。黑格尔关于“贱民”的界定受到马尔萨斯等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的影响,存在表象化和偏见化的描述。这一概念亦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即以“劳动”为核心对“贱民”的批判难以成立。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无产阶级运动的阶级立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重释了“贱民”问题,用“糟糕的社会关系”代替“穷人的不法”,用“资本运动”代替“理性运动”,实现了从“贱民”到“无产阶级”的概念变革以及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建构:“无产阶级”是“贱民”的真理,“贱民”表征了“无产阶级”的低下地位,把为承认而斗争与为解放而斗争现实地勾连起来,并且实现了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的批判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马克思 恩格斯 贱民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具体的普遍性与无实体的主体性——论齐泽克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拉康——黑格尔式阐释
10
作者 胡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3,155,共10页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齐泽克通过对拉康与黑格尔的互文式阅读,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就无产阶级被排斥在市民社会之外而言,无产阶级体现了具体的普遍性,是划杠的主体($),即无内容的形式;就无产阶级是纯粹的劳动力而言,无产...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齐泽克通过对拉康与黑格尔的互文式阅读,创造性地阐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理论。就无产阶级被排斥在市民社会之外而言,无产阶级体现了具体的普遍性,是划杠的主体($),即无内容的形式;就无产阶级是纯粹的劳动力而言,无产阶级是无实体的主体性,直接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相等同,是对象a,即无形式的内容。齐泽克将批判的焦点集中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上,拒绝将共产主义理解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行动中重新占有异化的实体性内容。齐泽克的最大贡献是:为经典无产阶级理论注入了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资源,回答了无产阶级何以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意识(死亡驱力)。但对其中存在的误读之处,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具体的普遍性 无实体的主体性 共产主义
下载PDF
智能资源、智能阶级与未来社会
11
作者 谭顺 张新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毫无例外,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皆是先进阶级推翻落后阶级,新兴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孕育并提出先进生产关系,正如... 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毫无例外,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皆是先进阶级推翻落后阶级,新兴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是因为他们掌握社会发展的主导资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孕育并提出先进生产关系,正如奴隶主掌握奴隶、地主阶级掌握土地、资产阶级掌握资本,才依次上升为统治阶级。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智能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迅速抬升,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出现分化发展,其主体部分迅速崛起为以智能劳动为主的新兴阶级——智能阶级,掌握最为先进的智能资源,孕育未来社会生产关系——个人所有制,从而担负起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 无产阶级 智能阶级 智能资源 个人所有制
下载PDF
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
12
作者 岳天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等方面都有过巨大贡献。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来源于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有关国家和政党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等方面都有过巨大贡献。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主要来源于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有关国家和政党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恩格斯强调,要制定和完善充分而广泛的行动纲领,通过批判错误思潮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突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必须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增强政党凝聚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注重作风建设。探究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对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中国共产党强化全局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和统筹社会革命以及带领全国人民持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政党建设思想 理论来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
13
作者 宫兰一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性质、方向和结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宏大时代背景下逐步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性质、方向和结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宏大时代背景下逐步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最初的零星分散传入,之后的初步系统传播,再到广泛加速传播等几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复兴旨趣、深沉的人民自由解放目的和广泛的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引领,并且伴随着持续的思想理论斗争,包含着多重的中外文化互动,带有浓郁的学术活动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先进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基于《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考察
14
作者 崔增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 历史主体是能够促进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深化人类解放的主体存在。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通过对法国革命具体的历史情势分析,实现了对历史主体概念的实践证成。在主体生成层面,历史主体需要根植于社会生产发展变革的物质实际;在主体觉醒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在由自在向自为的意识转变中推进“自由的历史的自主运动”;在主体使命层面,历史主体需要自觉肩负起“能使现代革命成为真正的革命”的历史任务;在主体联合层面,历史主体需要团结一切有利的主体力量形成历史合力。马克思对历史主体的实践证成确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主体 无产阶级 实践证成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5
作者 蔡凯文 王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播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当时国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播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予必要的关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当时国内外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帝国主义理论、新经济政策理论、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等。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桥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帝国主义理论
下载PDF
文学的世界性能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学的世界性
16
作者 邹理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8期69-80,I0003,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许多在西方早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著作却没有被囊括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本文结合能动性概念和19世纪西方政治文化语境探讨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何种特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许多在西方早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著作却没有被囊括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本文结合能动性概念和19世纪西方政治文化语境探讨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何种特质才能使文学作品走出国族的藩篱,具备探讨各类全球议题的“世界性”。本文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论述中涉及的文学著作在阅读与传播过程中,其叙事主题和叙事结构通过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互呼应和相互促进,能动地反思和参与了全球无产阶级共同体、全球无产阶级世界观念和全球无产阶级经济观念的构建。即,参与塑造超越国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话语成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甄选“世界性”文学著作的重要着力点。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展现的关于文学“世界性”的思想为探讨文学批评如何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议题,以及如何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马克思主义 世界性能动 无产阶级 共同体 世界观念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的理论起点与当代启示——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17
作者 陈洪玲 秦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2,共9页
为满足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作了《共产党宣言》这篇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价值指向,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要依靠的主体力量,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 为满足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需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写作了《共产党宣言》这篇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价值指向,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要依靠的主体力量,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构筑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马克思恩格斯党建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起点,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要继承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思想解放的理论呈现与现实启示
18
作者 张涵 宗高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以宗教等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解放,着重对“思想解放”进行分析,阐述哲学与现实中人的双重处境,将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神秘性、抽象性探讨拉回到社会生活,实际完成驱魅,深刻揭示出人异化的本质问题,并提出“物质”和“精神”两种武器相结合的人的解放的具体路径,形成了思想解放理论与实践的逻辑雏形,深刻论证了人民至上、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解放的时代发展原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斗争精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哲学批判 思想解放 无产阶级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
19
作者 纪方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74-81,332,共9页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他所实现的存在论哲学革命紧密相关。区别于既往的市民本体论式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含浓厚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市民社会”本身不具有规范性意味,它在根...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他所实现的存在论哲学革命紧密相关。区别于既往的市民本体论式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含浓厚的实践存在论哲学意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市民社会”本身不具有规范性意味,它在根本上表征着现实个人生存于其中的资产阶级社会体系;其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既是一种极具现实批判性的“理论”,也是资产阶级社会体系最终得以实现内在批判的实践需要。从对人的存在的崭新理解出发,马克思消解了市民本体论式政治哲学中“理论”相对于实践的霸权地位,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植根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中的实践境况,而且还参与塑形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实践存在论 现实个人 无产阶级 内在批判
下载PDF
毛泽东“革命党”概念的生成逻辑和时代启示
20
作者 杨彬彬 陈杨锴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50,7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始终是其基本属性。“革命党”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毛泽东的“革命党”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动因,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始终是其基本属性。“革命党”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毛泽东的“革命党”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动因,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其形成与发展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立党、兴党和强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以历史主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过程中跳出历史周期率;以战略思维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开创“中国奇迹”“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以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变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党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概念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