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认知资本主义的“精神创伤”与“数字文明”建构
1
作者 孙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6-55,共10页
人类已经进入认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积累的方式已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智力劳动扩展至对劳动者的注意力、情感和精神的深度剥削,导致了“精神创伤”,表现为心灵商品化、认知钝化、主体重置和未来感的终结。在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中,“... 人类已经进入认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积累的方式已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智力劳动扩展至对劳动者的注意力、情感和精神的深度剥削,导致了“精神创伤”,表现为心灵商品化、认知钝化、主体重置和未来感的终结。在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中,“退出一切”成为修复这一“精神创伤”的流行文化心理方案。虽然这些理论超越了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单一关注,转而将问题置于与认知资本主义的关系中讨论,但最终仍认为必须依赖思维方式的变革。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重建数字文明既需要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应通过技术解决技术难题,并在希望哲学的理念中向创造性实践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资本主义 精神创伤 数字化 精神文明
下载PDF
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作用的历史图景、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艾楚君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人物是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屹立起价值永恒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作用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具有促进精神...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人物是中华民族的闪亮坐标,屹立起价值永恒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作用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内在要求,具有促进精神富裕、净化社会风尚、弘扬主流价值、激发历史主动精神等多重属性的价值意蕴;需要夯实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的价值根基,催化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的大众传播,拓展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的实践场域,强化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的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勋荣誉 精神引领 历史逻辑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历史进路及现实启示
3
作者 李雨燕 唐婧妤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也是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一步探寻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和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也是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一步探寻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被推进到新高度。这启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均等化和城乡精神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引领力是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启示
下载PDF
精神意蕴视角下风景写生创作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李燕梅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4-176,180,共4页
风景写生从本质上而言并非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客观描摹,而是一种主观性质的对于自然景观的体会与感悟。然而在当代的写生创作中,由于中西方艺术思想并存的缘故,致使许多创作者无法在写生创作中真正的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尤其是在油画写生和... 风景写生从本质上而言并非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客观描摹,而是一种主观性质的对于自然景观的体会与感悟。然而在当代的写生创作中,由于中西方艺术思想并存的缘故,致使许多创作者无法在写生创作中真正的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尤其是在油画写生和水彩画写生创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将精神意蕴引入到风景写生创作的研究之中,通过精神意蕴的引入而更好的展现当代风景写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生命,让风景写生创作不再是机械化的描绘,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写生创作 精神意蕴 艺术体系形成过程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桥梁建设的精神蕴涵及其经验启示
5
作者 刘祖晶 潘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从飞架南北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到“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共同发展的友谊之桥,再到享誉世界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都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桥梁建设在自主创新能力、工程规模和建造水平等方面,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在总结中华人民... 从飞架南北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到“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共同发展的友谊之桥,再到享誉世界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都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桥梁建设在自主创新能力、工程规模和建造水平等方面,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桥梁建设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发掘其中的价值蕴涵,并探讨其经验启示,对培育当代青年爱国为民情怀、树立民族技术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桥梁建设 历史成就 价值意蕴 精神蕴涵 经验启示
下载PDF
红色家书蕴含的精神特质及其价值意蕴
6
作者 张文 石聪 张晖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红色家书在中国家书文化中备受瞩目,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爱国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等。红色家书具有隐私性、教诲性、时代性和革命性等特点。研究红色家书,通过将红色家书的精神特质融入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培育青年的爱国情怀... 红色家书在中国家书文化中备受瞩目,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具体表现为爱国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等。红色家书具有隐私性、教诲性、时代性和革命性等特点。研究红色家书,通过将红色家书的精神特质融入学习生活中,有助于培育青年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家风,构建和睦的家庭氛围;赓续革命精神,锤炼坚毅的拼搏意志;弘扬克己奉公,培养廉洁的高尚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家书 精神特质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埃里克·萨蒂音乐创作中的数理思维及其精神意蕴
7
作者 冶鸿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5,I0002,共10页
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往往并不清晰,但他的行为、创作、思想,对20世纪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萨蒂的音乐简洁凝练,数理思维和方法是其创作中的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质数及特定数列的运用、对称思维、组合思维... 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往往并不清晰,但他的行为、创作、思想,对20世纪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萨蒂的音乐简洁凝练,数理思维和方法是其创作中的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质数及特定数列的运用、对称思维、组合思维、持续思维等。其中以数字控制音乐结构占据着突出地位。萨蒂作品中数理思维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体现出独特的精神意蕴,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萨蒂 音乐创作 数理思维 精神意蕴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精神富有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及路径
8
作者 余杰 张天喜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67,76,共5页
精神富有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呼唤精神富有的新青年。从出场逻辑看,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是指引精神富有的思想旗帜,新时代为青年精神富有提供物质基础并带来挑战。新时代青... 精神富有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呼唤精神富有的新青年。从出场逻辑看,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是指引精神富有的思想旗帜,新时代为青年精神富有提供物质基础并带来挑战。新时代青年精神富有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具有三维价值。从实践路径看,需要通过健全精神富有的物质保障、筑牢精神富有的文化根基、强化精神富有的价值引领和推动精神文化的有效供给协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精神富有 出场逻辑 价值意蕴 路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内在特征及价值意蕴
9
作者 迟安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发展过程中内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特征,准确把...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发展过程中内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特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生成逻辑 内在特征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的理论蕴涵、价值逻辑和实践进路
10
作者 甘子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从基本表征、根本反映以及关键体现三个维度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的蕴涵,其本质是指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能够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获得精神需求满足,提升精神品质,抵御消极精神影响的过程、状态以及能力。... 从基本表征、根本反映以及关键体现三个维度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的蕴涵,其本质是指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能够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获得精神需求满足,提升精神品质,抵御消极精神影响的过程、状态以及能力。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是大学生塑造现代化人格的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从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坚持系统思维,促进大学生精神富有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协同发力,既要立足解决具体现实问题,又要着眼构建未来理想精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富有 理论蕴涵 价值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
11
作者 林志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有助于从文化的视角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又有助于塑造学生灵魂、培养时代新人。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有助于从文化的视角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又有助于塑造学生灵魂、培养时代新人。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课程内容固定与学时有限等诸多现实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和积极的行动,方能促进两者更好地融合和发挥铸魂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高校思政课 价值意蕴 行动策略
下载PDF
空间批评的内在精神意蕴 被引量:4
12
作者 詹艾斌 戴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空间批评作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知识及政治领域进程中呈现的显著之"空间转向"所明确出来的空间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话语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批评理论视角与考察路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空间批评其整体精神意蕴主要表现在... 空间批评作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知识及政治领域进程中呈现的显著之"空间转向"所明确出来的空间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话语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批评理论视角与考察路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空间批评其整体精神意蕴主要表现在哲学意蕴、社会学意蕴与文学意蕴三个方面。理解了这一整体精神意蕴,也就在根本意义上把握住了空间批评乃至于空间理论的思想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批评 内在精神意蕴 空间理论 思想内质
下载PDF
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小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由于受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传统的创造观仅从“人力”的纬度关注人的创造性,将本是人性特质的创造性窄化为人外在的“创造力”,忽视了体现其内在精神的人性价值因素和精神过程,这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 由于受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传统的创造观仅从“人力”的纬度关注人的创造性,将本是人性特质的创造性窄化为人外在的“创造力”,忽视了体现其内在精神的人性价值因素和精神过程,这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成”,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则人的创造性必须首先体现真、善、美的“人性”,而后是这种人性外化的新颖独特的“人力”,创造性既表现为个体对物质世界的创新,即“对象性功能”,更体现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超越,即“本体性功能”。学生创造性的生长必须达成“人性”与“人力”的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创造力 教育 人性 超越
下载PDF
我国教育伦理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糜海波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95-101,共7页
在我国,教育伦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教育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形成了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全面挖掘了教育伦理学的精神内涵,展开了教育伦理学实践机制的研... 在我国,教育伦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教育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形成了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全面挖掘了教育伦理学的精神内涵,展开了教育伦理学实践机制的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视阈 价值目标 规范体系 精神内涵 实践机制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黎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8年第1期77-88,141-142,共14页
马克思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即人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掌握生产的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知识,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从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主体性,获... 马克思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即人通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掌握生产的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技术知识,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从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主体性,获得身心解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整的人”三个方面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从劳动教育的自我意识意蕴、情感意蕴、审美意蕴、自由意蕴等维度全面地论述了劳动教育的精神意蕴。劳动教育的路径涉及到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自由时间的获取,自由劳动的生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融合。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的,富有精神意蕴、整体性和创新性,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教育思想 精神意蕴 现代阐释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建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6,81,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从文本依据、精神内涵、理论层面、文化意蕴、学科建设和当代视野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依据 精神内涵 理论层面 文化意蕴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论陶渊明诗文意象的象征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松来 张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8-53,共6页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心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q...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心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精神自由 意象 象征意蕴
下载PDF
精神的异变与心灵的救赎——论俄瑞斯忒斯主题在奥尼尔《悲悼》三部曲中的现代性呈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守祥 《东疆学刊》 2007年第2期49-55,共7页
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文学母题,作为古希腊文化对人类命运与生存境况的特别关注,俄瑞斯忒斯主题始终内涵着古老而又常青的生命回响和神圣启示,各个时代诸多戏剧家借助它展现和寄寓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悖谬的反抗。美国戏剧之父奥... 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文学母题,作为古希腊文化对人类命运与生存境况的特别关注,俄瑞斯忒斯主题始终内涵着古老而又常青的生命回响和神圣启示,各个时代诸多戏剧家借助它展现和寄寓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现实悖谬的反抗。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在其著名悲剧《悲悼》三部曲中,为古老的俄瑞斯忒斯主题注入了现代心理学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探索到了人类灵魂的最隐秘处,从潜意识层面反映出人类精神上的生存困境,并以重塑自由意志和自愿选择受难的方式,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心灵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瑞斯忒斯主题 《悲悼》 精神的异变 心灵的救赎.
下载PDF
马步升的精神故乡和文学世界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金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5-19,共5页
"故乡"是马步升的人生起点,是他的精神渊薮,也是他写不完道不尽的创作领地。反观并超越"故乡"而面向人类世界,由此建构起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聚焦于一个立意高远的创作目标--乡村文明共同体的复原与重构,是理解... "故乡"是马步升的人生起点,是他的精神渊薮,也是他写不完道不尽的创作领地。反观并超越"故乡"而面向人类世界,由此建构起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聚焦于一个立意高远的创作目标--乡村文明共同体的复原与重构,是理解马步升及其文学世界的重要切入点。认识其创作的"另类"先锋性和重识其被遮蔽的思想深刻性,是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故乡 文学意蕴 研究空间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堂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自觉形成的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精神的总和,其实质是中华儿女坚信不移的,被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生命意义之所向的,以理想、信念、信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体系。重铸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中华民族道德基础的过程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意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理想信念 精神信仰 文化意蕴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