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微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与模式
1
作者 刘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8,共10页
针对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藏规模小、类型多、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的问题,基于各构造单元油藏分类及分布研究,利用生排烃模拟、古构造恢复及运移模拟开展了断层活动期与成藏关系、有效储层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明确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 针对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藏规模小、类型多、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的问题,基于各构造单元油藏分类及分布研究,利用生排烃模拟、古构造恢复及运移模拟开展了断层活动期与成藏关系、有效储层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明确了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微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共发育3类断层油藏和岩性、断层-岩性油藏等5种油藏;微油藏的形成受“源、断、脊、砂”4个因素的耦合控制,具有较高排烃强度的高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油藏的宏观分布;油气沿古构造脊向大规模成藏前形成的尚家、尚南古隆起高部位“单向两路”运移,主成藏期开启的Ⅰ、Ⅱ类断层是油气垂向输导通道,在运移路径上的有效储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建立了西部向斜区“源储叠置、断层垂向输导、有利砂体连续聚集”、中部斜坡区“源储紧邻、断-砂联合侧向运聚、有效储层相对富集”和东部隆起区“源储分离、断+砂远源侧向运聚、脊上有效储层聚集”等3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可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油藏 主控因素 葡萄花油层 榆树林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断砂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与油气富集规律
2
作者 胡佳 魏靖依 +3 位作者 吴昊 张红杰 周妍 刘峻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他拉海地区萨、葡油层油气富集规律,在萨、葡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输导油气通道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和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因素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油气富集特征,对断砂输导油气能力影响因素与油气富集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拉海地区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主控因素是成藏期古断距和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下伏青一段源岩排烃强度与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之间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主要原因;油源断裂古断距与萨尔图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是造成其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主要原因;砂体输导油气能力主控影响因素是古构造脊和优势相砂体发育及分布,古构造脊发育及分布与萨、葡油层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其发育及分布是造成油气主要富集在其东部和中北部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以断砂输导体系为主的勘探地区油气成藏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萨、葡油层 断砂输导油气能力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下载PDF
松辽盆地葡北油田油源断裂分类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3
作者 邓松梅 刘淑芬 王殿举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2,共9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断裂是否活动,包括断距相对较大的断裂活动和无明显断距的微弱活动,划分了3种类型的油源断裂:一是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且断穿至T 06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的穿透型油源断裂;二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引起断层端部发生褶皱变形的断层端部褶皱型油源断裂;三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断层两盘地层存在变形差异特征的断层两盘差异型油源断裂。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与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吻合程度更高,其中,穿透型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揭示了油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油源断裂与断层圈闭的匹配所控制的油气成藏数量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对类似区块油源断裂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可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葡北油田 葡萄花油层 油气分布 断控储层 断层圈闭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储层成岩相特征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庆斌 张继红 李金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特征缺乏定量的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全岩、物性、压汞等定性、定量资料对葡萄花油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进行定量研究并恢复各成岩相孔隙演化...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特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孔隙演化特征缺乏定量的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和全岩、物性、压汞等定性、定量资料对葡萄花油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进行定量研究并恢复各成岩相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成岩A期压实成岩、早成岩B期胶结成岩、中成岩A期溶蚀成岩和胶结交代成岩4个阶段;机械压实、伊利石和混层黏土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原生孔隙,绿泥石和高岭石环边胶结有利于原生孔保存,长石和火山岩屑溶蚀改善物性;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可划分为长石溶蚀粒内溶孔相、黏土环边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硅质胶结粒间溶孔相、方解石胶结晶间微孔相和黏土杂基充填晶间微孔相5种成岩相,各成岩相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强度影响孔隙组合,造成储层的强烈非均质性;长石溶蚀粒内溶孔相和黏土环边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有利储层。研究成果为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效益开发和整体建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特低渗砂岩 成岩相定量划分 孔隙演化 葡萄花油层 大安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秦迎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 针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运用测试资料和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富集模式,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了优质储层展布;油源断层和砂体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三肇凹陷发育了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两大类构造,细分为鼻状构造-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低幅背斜-岩性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圈闭4个小类,圈闭控制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形成了沉积微相控储、油源断层和砂体控运移和圈闭控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可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勘探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葡萄花油层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井震数据联合驱动下砂体叠置模式构建技术及应用——以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为例
6
作者 徐世东 陈书平 +1 位作者 薛佳雯 孔令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井震联合驱动 机器学习 概率预测模型 沉积微相 砂体叠置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53
7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云燕 丛林 刘宗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2-1509,共8页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呈明显的河控性(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呈顺源窄带状)。在深入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沉积背景、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等基础上,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沉积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又进一步建立了6种亚相区沉积模式,即: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外前缘区"浪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外前缘过渡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河口坝"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带状体"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分流平原过渡区"近岸"模式和河控浅水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河控带状体"模式。这为本区储层空间分布模式建立、骨架成因单砂体识别及油田进一步挖潜与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分流河道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任延广 王雅峰 +4 位作者 王占国 李艳杰 吕茜 徐有梅 宋铁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25-30,共6页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 体系域 储层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古龙北地区姚一段地层沉积物源及古水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许秀才 刘元吉 +1 位作者 赵建军 王居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是古龙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受到北部和西部物源的控制,前人对两支物源的边界分歧较大。该文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沉积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段地层的物源和古水流方向,基本上明确了... 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是古龙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之一,受到北部和西部物源的控制,前人对两支物源的边界分歧较大。该文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沉积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段地层的物源和古水流方向,基本上明确了两支物源的影响边界,为储层特征评价、沉积相和油藏特征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北 葡萄花油层 ZRT指数 沉积相 物源 古水流
下载PDF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宗堡 马世忠 +2 位作者 吕延防 马仲尊 谭伟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7-945,共9页
利用4079口测井曲线、10口井岩心,结合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 利用4079口测井曲线、10口井岩心,结合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伏青山口组二+三段源岩,油气初始运移时期为嫩江组末期,成藏关键时期为明水组末期;总结出葡萄花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油气运移时期向凹陷中心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轴线为古油气主要运移方向,油气运移方向呈"旋转式"变化,即嫩江组末期的北西向转变为明水组末期的近东西向;葡萄花油层为单一北部物源,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成因的大量密集且水下延伸较远的分流河道砂体,北西向展布的河道砂体与断层组合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和圈闭精细解剖表明,油水分布受局部构造控制,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2种成藏模式:继承性鼻状构造控油和凹陷平缓斜坡区反向正断层下降盘泥岩遮挡成藏模式;并在研究区刻画出101个有利钻井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储量2800×104t,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古构造演化 油气运聚场 沉积特征 成藏模式 三肇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雨 于利民 +3 位作者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30,1236,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成藏 单一圈闭 油水分布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宗堡 崔羽西 +3 位作者 方庆 刘性全 仇翠莹 于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6-783,共8页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在向斜区构造单元细分基础上,对不同构造部位油藏类型和油水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向斜外缘缓坡区主要发育油水界面相对统一的构造—岩性油藏;...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在向斜区构造单元细分基础上,对不同构造部位油藏类型和油水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向斜外缘缓坡区主要发育油水界面相对统一的构造—岩性油藏;向斜过渡陡坡区主要发育上油下水或油水互层的断层—岩性油藏;向斜中心深洼区主要发育油水到置的岩性油藏;油平面上受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控制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受沉积演化序列和微相物性差异影响"择层"分布。进而对向斜区油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向斜区成藏的4个主控因素:1有效烃源岩匹配古构造决定南北构造单元油富集差异;2油源断层组成油优势输导通道;3微相物性差异造成高孔渗分流河道砂体为油聚集优质储层;4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构成油富集主要部位。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1向斜中心深洼区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控藏模式;2向斜中心深洼区断层密集带间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控藏模式;3向斜过渡陡坡区反向断层遮挡控藏模式;4向斜外缘缓坡区正向构造圈闭控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岩性类油藏 成藏模式 向斜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3种压裂液性能评价及其储层损害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曹广胜 李迎新 +2 位作者 赵明彪 张春辉 朱磊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大庆油田3种压裂液的残渣质量浓度,评价了压裂液与葡萄花油田地层水的相容性.根据模拟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与地层的作用机理,测定了压裂液反排率及对岩样渗透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了压裂液对油层污染的原因,可为改善压裂...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大庆油田3种压裂液的残渣质量浓度,评价了压裂液与葡萄花油田地层水的相容性.根据模拟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与地层的作用机理,测定了压裂液反排率及对岩样渗透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了压裂液对油层污染的原因,可为改善压裂液的性能提供重要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田菁胶、香豆胶和瓜胶3种压裂液残渣质量浓度均较大,是造成压裂低效的主要原因;压裂液与地层水相容性差,产生CaCO3等沉淀物质,堵塞地层孔隙和裂缝,使油层渗透率和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压裂效果变差;目前的3种压裂液对葡萄花油层污染均较为严重,田菁胶、香豆胶、瓜胶压裂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分别为27.89%,18.51%,2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性能评价 储层损害 大庆油田 葡萄花储层
下载PDF
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宗堡 闫力 +2 位作者 高飞 付晓飞 于开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8,8-9,共7页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和有效挖潜难等问题,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利用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层边部断砂配置关系、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单砂...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和有效挖潜难等问题,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利用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层边部断砂配置关系、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等,得出断层边部剩余油平面富集部位受控于断砂配置关系影响下的单砂体开发动用状况,以及垂向富集层位受控于油层沉积演化序列和储层砂体发育特征控制下的中厚层河道发育层位,建立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定向井挖潜方法,为老油田增储稳产提供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边部 剩余油富集规律 定向井挖潜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单砂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佟斯琴 李斌 +1 位作者 罗群 王鸿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25,共9页
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单砂层的厚度、砂地比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沉积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研... 根据研究区单井沉积微相、单砂层的厚度、砂地比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和浅湖泥沉积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北部和西部。研究区河口坝发育较少,前缘席状砂分布宽阔,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从下向上,湖平面下降,各砂层砂岩的厚度、粒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形成了进积式地层序列。且从下向上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布范围扩大,席状砂体形状由下部的东西向条带状向上转化为大面积席状,判定其物源早期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凹陷中心早期条带状砂层及晚期片状大型透镜体砂层为有利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沉积微相 有利砂体 古龙南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伟 李鹏 +1 位作者 彭承文 张百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2-809,共8页
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数据、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该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正常粒间孔隙、缩小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该区储层具有较低的排... 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数据、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该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正常粒间孔隙、缩小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该区储层具有较低的排驱压力和毛细管压力中值,微观孔隙结构发育良好,属于中-粗孔喉。根据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与进汞饱和度5个参数,将该区储层分为4类,即大孔粗喉道孔隙类型、中孔中喉道孔隙类型、中小孔小喉道孔隙类型和小孔微喉道孔隙类型,评价结果分别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影响,其中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特征 葡萄花油层 肇35区块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方法--以松辽盆地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宗堡 杨铁军 +2 位作者 龚勋 刘洪涛 刘云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8,120,共8页
受断层遮挡和断砂配置关系影响,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分析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正向构造识别、沉积微相解剖、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砂’匹配样式,认为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势—断—相"及其匹配关系控制,... 受断层遮挡和断砂配置关系影响,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分析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正向构造识别、沉积微相解剖、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砂’匹配样式,认为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势—断—相"及其匹配关系控制,即断块边部正向断圈和内部微幅度构造高点控制剩余油富集部位;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剩余油富集程度;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主体席状砂构成剩余油富集优质储层;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决定剩余油富集层位.建立4种剩余油类型,提出断块边部遮挡型剩余油钻大斜井,微幅度构造型剩余油钻高效加密直井,河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钻水平井,席状砂非均质性型剩余油采用油井压裂等挖潜方法.该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断块油田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区 岩性油藏 剩余油 分布特征 挖潜方法 葡萄花油层 葡北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分布演化规律及有利相带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伟 刘大锰 +2 位作者 彭承文 李鹏 张百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2-1078,共7页
肇35区块是大庆宋芳屯油田新开发的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主力勘探层位。综合各类地质数据及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 肇35区块是大庆宋芳屯油田新开发的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主力勘探层位。综合各类地质数据及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板。垂向上,河口坝在葡上段较发育,砂岩分选较好,PI2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水下分流河道在葡下段发育良好,PI51、PI52和PI7小层为主要含油层位。平面上,研究区主要以西北部和北部物源为主,砂体呈现西北厚、东南薄的分布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呈树枝状交叉合并,规模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连续性好;河道末端及两侧发育片状、席状砂,厚度较薄,连续性好;河口坝砂体主要分布在河道末端,呈透镜状展布,规模较小。结合各沉积微相含油性、物性特征分析,在研究区预测了3类有利相带,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Ⅰ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大;河口坝砂体为Ⅱ类有利相带区,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小且分散;席状砂为Ⅲ类有利相带区,仅在研究区南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有利相带 葡萄花油层 肇35区块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建功 王天琦 +1 位作者 梁苏娟 韩小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砂化、中等席状砂化、强席状砂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平面上具有朵状体、网状河和枝状等3类分布模式。根据葡萄花油层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和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类型,分析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划分出构造油藏聚集带、断层—岩性复合油藏聚集带、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油藏聚集带和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聚集带这四大油藏类型聚集带。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空间分布、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和断裂体系是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三角洲 分流河道席状砂化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应用可变T_2截止值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俊磊 王艳 孙建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1495,1520,共6页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计算核磁束缚水饱和度精度最高,与常规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平均相对误差为9.5%,而且此方法可确定Coates模型中的地区经验系数C、m、n,提高了核磁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葡萄花油组 T2截止值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