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字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玺增 杨蝉溪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80,共12页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期汉墓遣策记载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秦汉时期,“襲”在服饰名称、穿戴动作及礼仪方面有规范的用法;《制衣》中“襲”为无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结合遣策、文献典籍记载,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襲”衣的形制、用途、使用人群在秦代、西汉初期至西汉中晚期经历了快速变化;“襲”字在“裼襲礼”中的使用有吉丧之分,结合遣策推测,在丧礼中“襲”衣为地方官府所赠裞衣,用以抚恤已故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 《制衣》 “襲” 遣策 三礼
下载PDF
陕西西安高陵区榆楚墓地CM1发掘简报
2
作者 耿庆刚 冯博(绘图) +9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刘一博(绘图) 葛立毅(摄影) 赵汗青 崔梦鹤 夏培朝 于有光 裴学松 马珍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7,F0002,共15页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 2020年3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融豪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CM1的墓葬为一座带有祭祀坑的竖穴墓道洞室墓,虽然墓室被盗严重,但壁龛和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和动物骨骼。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CM1的年代大致为秦汉之际。该墓的发掘为研究秦汉之际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俗演变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秦汉之际 秦墓 祭祀坑
下载PDF
洛川月家庄战国秦墓初步研究
3
作者 孙战伟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月家庄墓地是战国中晚期一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文化面貌以秦文化为主,另包含少量其它文化因素,代表了魏国、西戎、白狄等遗存。辨识出的“月家庄类遗存”可能是李家崖文化在战国时期的孑遗,是鬼方或西落鬼戎后裔遗存。月家庄墓地是陕北... 月家庄墓地是战国中晚期一处秦人大型公共墓地,文化面貌以秦文化为主,另包含少量其它文化因素,代表了魏国、西戎、白狄等遗存。辨识出的“月家庄类遗存”可能是李家崖文化在战国时期的孑遗,是鬼方或西落鬼戎后裔遗存。月家庄墓地是陕北南部战国中期秦、魏势力进、退和民族交流融合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川月家庄 战国秦墓 月家庄类遗存 西落鬼戎
下载PDF
“百家”何以融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例
4
作者 张馨艺 魏万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65-68,共4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并非法家思想一家独大,而是儒家、道家、墨家各有体现,这表明诸子百家并存的思想逻辑存在于先民的思想意识深处,这里既有殷周时期天命观的遗留,又有人治作为共同底色的人文观念,还有战国后期精英知识分子对于“经”与“... 睡虎地秦墓竹简并非法家思想一家独大,而是儒家、道家、墨家各有体现,这表明诸子百家并存的思想逻辑存在于先民的思想意识深处,这里既有殷周时期天命观的遗留,又有人治作为共同底色的人文观念,还有战国后期精英知识分子对于“经”与“权”的认识。用五行相生解释“命”,五行相克解释“运”的先秦解释系统是百家融合的哲学基础。该文聚焦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着重关注简牍所反映的哲学观念,主要选取《秦律十八种》《为吏之道》《语书》《日说》等篇目阐释竹简体现的百家思想融合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道家 儒家 墨家 哲学基础 融合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秦汉空心砖墓与陵邑移民
5
作者 陈波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为五期。在此基础上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分布和文化源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空心砖墓的大量出现可能与陵邑徙民活动有关,其发展与衰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 空心砖墓 陵邑移民
下载PDF
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人骨中C和N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凌雪 陈靓 +3 位作者 田亚岐 李迎 赵丛苍 胡耀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 本文对陕西凤翔孙家南头秦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人骨中C和N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人骨样品均可用于食谱分析;由δ13C和δ15N值综合分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凤翔地区秦先民是以C4类植物为主食、辅以少量肉食的杂食性食谱;经济模式可能为农业与畜牧兼营,以种植黍、粟类等旱地作物的农业形式为主,并辅以驯养牲畜;根据墓主与殉人的δ13C和δ15N值对比分析,推测殉人可能是与墓主饮食方式较为相近的姬妾或仆从之类的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秦先民的食物结构较为稳定,C4植物比例与δ15N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南头秦墓 C和N同位素 食谱 殉人
下载PDF
汞量测量及α杯氡测量在探测秦始皇陵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崇民 史长义 +1 位作者 胡树起 鄢卫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6-341,共6页
在对秦始皇陵开展了汞量测量试验研究中,上方在陵墓发现了高强度的汞异常区,表明深部确有汞源存在,异常范围可能反映了地宫的大体平面位置。热释汞研究证明秦始皇陵上方土壤汞基本由低温汞组成,实际上土壤汞测量是低温汞特征的反映。壤... 在对秦始皇陵开展了汞量测量试验研究中,上方在陵墓发现了高强度的汞异常区,表明深部确有汞源存在,异常范围可能反映了地宫的大体平面位置。热释汞研究证明秦始皇陵上方土壤汞基本由低温汞组成,实际上土壤汞测量是低温汞特征的反映。壤中气汞与土壤汞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相比而言土壤汞更稳定。α杯氡测量在勘查地下汞源和确定陪葬坑的位置等试验中取得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汞量测量 α杯氡测量 秦始皇陵考古
下载PDF
秦陵铜车马最佳保存湿度的确定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丽琴 党高潮 +1 位作者 程德润 郭振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1-445,共5页
选择了土红、孔雀石绿、白铅矿和铅丹4 种在古代彩绘中有代表性的颜料,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有无紫外光照射,考察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土红、孔雀石绿比较稳定,光照射和湿度对其影响甚小;铅颜料容易变化,尤其是铅丹在光... 选择了土红、孔雀石绿、白铅矿和铅丹4 种在古代彩绘中有代表性的颜料,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有无紫外光照射,考察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土红、孔雀石绿比较稳定,光照射和湿度对其影响甚小;铅颜料容易变化,尤其是铅丹在光照高湿(相对湿度66% ~81% )条件下变成铅白。经综合分析,确定出保存带有精美彩绘的秦陵铜车马的最佳湿度为44%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彩绘 颜料 秦陵铜车马 保存 土红
下载PDF
素朴的技巧:《法律答问》中的法律解释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锐 高袁 《政法论丛》 2011年第6期60-65,共6页
在我国,法律解释的历史非常悠久。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向我们展现了秦代的法律解释技巧。为了准确地适用法律,司法人员广泛地运用了语词定义、区别、分类、限制解释、类推解释、附带说明等解释技巧,并发明了问答... 在我国,法律解释的历史非常悠久。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向我们展现了秦代的法律解释技巧。为了准确地适用法律,司法人员广泛地运用了语词定义、区别、分类、限制解释、类推解释、附带说明等解释技巧,并发明了问答式的法律解释形式,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为法律解释学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法律答问》中的法律解释除了阐明法律概念的义理外,还常以例释义,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形象生动。此外,在解释法律概念时,还带有追求客观性、严格性的倾向,因此,具有法家"严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答问》 法律解释 秦律 文义解释
下载PDF
楚墓与秦墓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正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 ,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 ,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 ,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 ,丰富灿烂 ,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 ;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 ,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秦墓 文化比较
下载PDF
综论早期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斯雅 王东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文章从考古学的视角切入,在回顾早期秦文化发现史的基础上,从"秦人族源问题"、"早期秦墓的特点"和"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三个专题出发,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早期秦文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梳... 文章从考古学的视角切入,在回顾早期秦文化发现史的基础上,从"秦人族源问题"、"早期秦墓的特点"和"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三个专题出发,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早期秦文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探讨。文章认为,独特的墓葬仪轨与器物组合反映了早期秦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东方商文化、东夷文化与西方周文化以及西戎文化互动、融合的结果,进而揭示了三代以来关中及中原地区以"东西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秦文化 秦人 族源 秦墓
下载PDF
睡虎地秦简所反映的公物管理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振洪 杨士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2-86,共5页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 秦简 公物管理法
下载PDF
西安尤家庄秦墓出土铜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利清 宋远茹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9,共8页
关于秦镜的研究,以往限于出土资料的贫乏,长期以来学界鲜有问津。此前仅见有高至喜先生《论湖南秦墓》一文中涉及到秦镜的探讨(1990),程林泉、韩国河二位在《长安汉镜》中辨识了部分秦镜,另有笔者曾对陕西关中、河南、湖北、湖南... 关于秦镜的研究,以往限于出土资料的贫乏,长期以来学界鲜有问津。此前仅见有高至喜先生《论湖南秦墓》一文中涉及到秦镜的探讨(1990),程林泉、韩国河二位在《长安汉镜》中辨识了部分秦镜,另有笔者曾对陕西关中、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先后发表的一批中小型秦墓出土的铜镜加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家庄 秦墓 铜镜 毁镜
下载PDF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中的试验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书民 孟小红 +4 位作者 李汝传 雷达 方慧 孙鸿雁 赵富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27-329,332,共4页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探测效果,探测结果不仅证实了地宫真实存在,也初步确定了地宫墓室的位置、大小、埋深及其完好性。
关键词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 秦始皇陵 电阻率
下载PDF
临潼马额秦墓新出陶文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锴 马川 《文博》 2017年第1期26-35,共10页
陶文即古代刻写或戳印于陶器上的文字。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夏、商及两周时期仍有广泛使用且数量丰富。本文以临潼马额秦墓所出"戲""麗亭"陶文为基础,并结合陶器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对陶文性质、马额墓地性质及... 陶文即古代刻写或戳印于陶器上的文字。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夏、商及两周时期仍有广泛使用且数量丰富。本文以临潼马额秦墓所出"戲""麗亭"陶文为基础,并结合陶器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对陶文性质、马额墓地性质及墓主身份、戏邑和丽邑的位置等陶文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额秦墓 陶文 丽亭
下载PDF
试论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葬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云 田亚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
本文依据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了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排序,认为每一座陵园只对应一位国君,一座陵园内的多座大墓,反映了一代秦公与其夫人、次夫人的并穴合葬关系,同时确定了陵园的布局规律,秦公墓在陵园内西南,秦... 本文依据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了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排序,认为每一座陵园只对应一位国君,一座陵园内的多座大墓,反映了一代秦公与其夫人、次夫人的并穴合葬关系,同时确定了陵园的布局规律,秦公墓在陵园内西南,秦公夫人、次夫人在陵园内东北,而陪葬墓区则分布在陵园外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都雍城 秦公陵园 墓主 合葬 陪葬
下载PDF
从陇右秦墓看秦人与戎人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格侠 张琳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秦人很早就与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中潏时期,秦人就开始了与戎人的和睦相处。但是从秦仲开始,西戎消灭了犬丘大骆的部族,开启了秦人与戎人长达200多年的征战。虽然在战斗中也有秦戎之间婚姻关系的缔结,但并未改变秦人东进抢占戎人住... 秦人很早就与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中潏时期,秦人就开始了与戎人的和睦相处。但是从秦仲开始,西戎消灭了犬丘大骆的部族,开启了秦人与戎人长达200多年的征战。虽然在战斗中也有秦戎之间婚姻关系的缔结,但并未改变秦人东进抢占戎人住地的战争形势。虽然到春秋时期,秦穆公独霸西戎,但是陇右地区仍然是秦人与戎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居住的家园,而这种多民族杂居状态,使秦人甚至到秦二世时期,其生产方式仍然是亦农亦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右 秦墓 秦戎关系
下载PDF
盱眙东阳汉墓两件木胎漆器髹漆工艺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金普军 谢元安 李乃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 江苏盱眙县境内的东阳秦汉古墓群是一处重要的秦汉遗址。迄今为止,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漆器,为了解汉代广陵国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了解其髹漆工艺特点,采用了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中两件木胎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漆膜切片显示素色漆器的漆膜由漆灰层和黑色漆层构成,而彩绘漆器由三层结构组成,分别为灰地、底漆层和色漆层;XRD图谱发现漆灰层中的填料主要为石英(SiO2)和钠长石(NaAlSi3O8),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红色漆膜的XRF显示了其主要元素是Hg和S,包括Ca、Si、Cu和Fe等微量元素。漆膜的FTIR分析数据显示漆膜中在1630cm^-1和1576cm^-1处存在着可能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研究结果说明了本地髹漆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髹漆灰,漆灰层是由生漆调和研磨成细粒的钠长石矿物构成,它能制作出厚度约0.1~0.2mm薄漆灰层;2)髹底漆,厚度约为0.02~0.09mm;3)彩绘,红色漆膜中的颜料为朱砂,朱砂含有微量的Ca、Si、Cu和Fe等杂质,表明其来自矿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东阳秦汉墓 传统工艺 广陵国
下载PDF
秦简“柀”字释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单育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4,37,共5页
本文认为出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柀"字,除《日书》甲简一四正壹等通"破"外,绝大多数应读为"颇"。并讨论了《秦律十八种》一七四、《效律》三五、《日书》甲二五背一中的"彼"字及《诘》... 本文认为出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柀"字,除《日书》甲简一四正壹等通"破"外,绝大多数应读为"颇"。并讨论了《秦律十八种》一七四、《效律》三五、《日书》甲二五背一中的"彼"字及《诘》篇四六背贰中的"女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女笔
下载PDF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党社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根据近十多年的考古新发现,秦文化的特征在春秋早期得以初步形成,嬴姓的秦人宗室贵族墓葬,拥有墓主直肢、头西向、腰坑(殉狗)、人殉、青铜礼器、车马坑(部分)等葬俗。在春秋时期陇东南、关中附近的秦墓中,有一批并非秦宗室、文化面貌总... 根据近十多年的考古新发现,秦文化的特征在春秋早期得以初步形成,嬴姓的秦人宗室贵族墓葬,拥有墓主直肢、头西向、腰坑(殉狗)、人殉、青铜礼器、车马坑(部分)等葬俗。在春秋时期陇东南、关中附近的秦墓中,有一批并非秦宗室、文化面貌总体属于秦文化,却在墓主葬式或头向等方面与上述葬俗不一致的"异例"。这些材料证明,秦文化在形成之后,曾向境内的异姓族群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政治、军事力量是最重要的"推手"。文化的传播对"秦人"族群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传播导致了异族间"秦人"认同的产生,族群认同反过来又作用于文化的传播,最终使不同的人群形成了相对同质的"秦人"共同体。若从一个更大的时空与族群范围来考察,这种传播此后在战国—秦时期还有发生,并最终导致西北"戎狄"趋于消亡与新的"秦人"共同体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秦墓 秦文化 秦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