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马一太 杨昭 吕灿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5-668,共4页
CO2 is a safe natrual refrigerant which had been and will be widely used i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systems. The thern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CO2 transcritical cycle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 CO2 is a safe natrual refrigerant which had been and will be widely used i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systems. The thern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CO2 transcritical cycle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2 cycles offers heat recovery benefitas a heat pump system.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COP value of CO2 cycle can compete withthose of R22 or R134a if two 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or an expander system are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循环 热泵 回热器 膨胀机 制冷剂
下载PDF
基于R744的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仙平 郑慧凡 +2 位作者 王方 薛永飞 段焕林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5 28,共8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空调行业氟利昂类制冷工质的替代受到普遍关注,绿色环保制冷剂R744因此得到重新启用。单一工质R744热泵系统存在放热侧压力高、系统效率低的缺点,在R744中混入合适的第二组分工质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或同时...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制冷空调行业氟利昂类制冷工质的替代受到普遍关注,绿色环保制冷剂R744因此得到重新启用。单一工质R744热泵系统存在放热侧压力高、系统效率低的缺点,在R744中混入合适的第二组分工质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或同时改善其效率。本文主要从R744混合工质的热物性、流动传热特性、应用于热泵空调系统、应用于复叠式制冷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针对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R744混合工质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744(CO2) 混合工质 替代 环保
下载PDF
跨临界CO_2节流短管内相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军朴 陈江平 陈芝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1-593,共3页
跨临界CO2节流前为超临界流体,节流前后的压差达7.0 MPa,加之其热物性与常规制冷剂明显不同,使得跨临界CO2节流相变过程比常规制冷系统复杂的多。本文以节流短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节流短管沿程压力、温度分布的方法,分析CO2节流相变... 跨临界CO2节流前为超临界流体,节流前后的压差达7.0 MPa,加之其热物性与常规制冷剂明显不同,使得跨临界CO2节流相变过程比常规制冷系统复杂的多。本文以节流短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节流短管沿程压力、温度分布的方法,分析CO2节流相变过程特点,掌握其相变规律,为进一步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系统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r744) 制冷 节流短管 两相流
下载PDF
新PFASs限制法案提案下汽车空调替代制冷剂的对比与展望
4
作者 任兆龙 管燕 +2 位作者 殷翔 宋昱龙 曹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在中国的通过实施,在我国汽车空调领域逐渐减少或淘汰R134a制冷剂已变成不可回避的事实,而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汽车空调替代制冷剂为R1234yf、CO_(2)和R290,目前我国在3种替代制冷剂的选用方面还没有明确方向。德国等5... 随着基加利修正案在中国的通过实施,在我国汽车空调领域逐渐减少或淘汰R134a制冷剂已变成不可回避的事实,而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汽车空调替代制冷剂为R1234yf、CO_(2)和R290,目前我国在3种替代制冷剂的选用方面还没有明确方向。德国等5国也在近日提出了对PFASs的限制法案建议,R1234yf也被纳入了受限名单,使用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从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系统性能等方面对R1234yf、CO_(2)和R290进行对比,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并对最新的PFAS物质限制法案提案中涉及汽车空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国汽车空调领域替代制冷剂的研究提供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汽车空调替代制冷剂的选择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 替代制冷剂 CO_(2) R1234yf R290
下载PDF
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5
作者 滑雪 吴天昊 +1 位作者 代宝民 刘圣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94)及最优排气压力(8.81 MPa)下获得最大COP(1.40);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COP与纯CO_(2)系统相比具有显著提升,环境温度为35℃时,提升7.25%;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APF提升率为2.68%~4.72%,系统APF随典型城市所处纬度的增加而增大。CO_(2)/R1234yf商超增压系统(火用)效率随CO_(2)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CO_(2)质量分数为0.95时获得最高(火用)效率,为0.18,相比纯CO_(2)系统提升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超增压制冷系统 非共沸工质 CO_(2)/R1234yf 年性能系数 (火用)分析 能效提升
下载PDF
回热器对CO_(2)/R3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基于窄点温差分析法
6
作者 李晨辉 梅申功 +2 位作者 陶银双 蒋天成 王栋 《四川建材》 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
当今,生活热水所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热泵热水器由于具有显著的节能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热水生产。自然工质CO_(2)较低的临界温度使其容易实现跨临界循环,将其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中更接近于Lorentz循环,可获得更优的热力学性能。但是,CO... 当今,生活热水所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热泵热水器由于具有显著的节能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热水生产。自然工质CO_(2)较低的临界温度使其容易实现跨临界循环,将其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中更接近于Lorentz循环,可获得更优的热力学性能。但是,CO_(2)系统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及运行压力较高的劣势,采用混合工质代替纯质CO_(2)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尝试用CO_(2)/R32混合制冷剂替代纯质CO_(2)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建立相关热力学模型,基于窄点温差分析法,讨论不同组分配比条件下,有、无回热器的系统综合性能并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CO_(2)/R32混合制冷剂的最优组分配比为0.84/0.16;回热器对系统热力学完善度提升的幅度很小,最大不超过1.8%,建议系统不采用回热器;CO_(2)/R32可将纯质CO_(2)系统和纯质R32系统的COP h分别提升6.2%和5.7%,还能将CO_(2)系统的运行高压降低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点温差 热力学完善度 CO_(2)/R32 COP h 回热器
下载PDF
Q345R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7
作者 张露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和电化学工作站模拟研究了Q345R钢在不同温度、不同CO_(2)和H_(2)S分压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均腐蚀速率增大;在20℃和50℃时,H_(2)S和CO_(2)均有较高的溶解度,溶液的pH值较低,随着CO_(2...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和电化学工作站模拟研究了Q345R钢在不同温度、不同CO_(2)和H_(2)S分压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均腐蚀速率增大;在20℃和50℃时,H_(2)S和CO_(2)均有较高的溶解度,溶液的pH值较低,随着CO_(2)/H_(2)S浓度的增加,Q345R钢的均匀腐蚀速率明显增加。微观形貌和XRD分析表明,Q345R钢的腐蚀以H_(2)S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R 温度 CO_(2)/H_(2)S
下载PDF
跨临界CO_(2)与R1234yf低环温高温热泵热水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宁 李敏霞 +5 位作者 马一太 党超镔 王派 王启帆 宋瑞涛 秦鹏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119,共9页
热泵中采用环境友好型工质可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在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在已有热泵系统的基础上,可使用CO_(2)跨临界循环,并采用机械过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R1234yf/CO_(2)机械过冷热泵系统(MSHPS)、CO_(2)/R1234yf双气冷器机械过冷... 热泵中采用环境友好型工质可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在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在已有热泵系统的基础上,可使用CO_(2)跨临界循环,并采用机械过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R1234yf/CO_(2)机械过冷热泵系统(MSHPS)、CO_(2)/R1234yf双气冷器机械过冷热泵系统(DMSHPS)和CO_(2)双级压缩三气冷器热泵系统(TSCHPS)。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采用CO_(2)和R1234yf的系统制热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最优排气压力、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辅循环和主循环流量比等条件,对同一系统和不同系统间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将R1234yf替换为R134a,对比MSHPS和DMSHPS中采用R1234yf和R134a的制热性能,结果表明:MSHPS和DMSHPS两个系统中R1234yf和R134a的制热性能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CO_(2)跨临界 机械过冷 R1234yf 制热性能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天琼 南博 +7 位作者 郭新 臧佳栋 陆文龙 杨廷旺 张升伟 卢亚 张海波 张扬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48-10060,共1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固态发电装置。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引起极大关注。传统的SOFC运行温度较高(800~1000℃),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电池材料性能衰减、连接体和密封剂的可用材料受限、成本高昂等诸多不足。因此,SOFC的中低温化成为其广泛应用的关键。但是,工作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电解质的欧姆损耗和电极的极化损耗急剧增大,其中前者可通过减薄电解质的方法解决,故在中低温下,SOFC损耗的主要来源是阴极的极化损耗。因此,如何提高阴极材料在中低温条件下的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SOFC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这些材料在中低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复合阴极 R-P结构 Cr中毒 CO_(2)中毒
下载PDF
CO_(2)混合工质热力学模型及冷却换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夏杰 陶乐仁 +1 位作者 虞中旸 张苏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42,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CO_(2)混合工质系统性能和换热特性,首先通过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多种CO_(2)混合工质进行了筛选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制冷剂质量分数增大时,只有R41混合工质的系统最优COP呈上升趋势,最大提高了12.81%,而压力... 为了深入研究CO_(2)混合工质系统性能和换热特性,首先通过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多种CO_(2)混合工质进行了筛选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制冷剂质量分数增大时,只有R41混合工质的系统最优COP呈上升趋势,最大提高了12.81%,而压力最大降低了23.35%,证明其适合与CO_(2)混合。另外,CO_(2)/R41空气源热泵系统中蒸发器的损失最大。之后对不同入口压力、雷诺数和混合物组分下,CO_(2)/R41圆管内冷却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各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机理。随着R41组分的含量增大,换热系数极值点向高温段移动,并且换热系数最大值也会随之减小。当CO_(2)/R41的混合质量比为0.5/0.5时,与纯CO_(2)工质相比,平均换热系数降低了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混合物 R41 系统性能 换热
下载PDF
南极考察航线大气微、痕量气体观测:数据质量评估/控制与分析
11
作者 邹炫宇 赵守栋 +3 位作者 汤洁 郑向东 张东启 卞林根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52,共15页
在远洋航船上开展大气成分观测易受到来自航船燃油发动机排放污染。基于2020年1-4月“北京”号考察船南极考察航线微量(CO_(2))和痕量(CO、O_(3)、CH_(4)和N_(2)O)气体浓度(体积混合比)观测分钟级数据,提出根据CO、CO_(2)测量值开展数... 在远洋航船上开展大气成分观测易受到来自航船燃油发动机排放污染。基于2020年1-4月“北京”号考察船南极考察航线微量(CO_(2))和痕量(CO、O_(3)、CH_(4)和N_(2)O)气体浓度(体积混合比)观测分钟级数据,提出根据CO、CO_(2)测量值开展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QA/QC),并给出了南极考察航线上大气微、痕量气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CO或CO_(2)单独示踪均能标识出数据的部分局地污染时段,但CO/CO_(2)比值对确定高污染时段的CO或CO_(2)本底浓度更有效,CO和CO_(2)同步示踪(即CO+CO_(2))是标识局地污染时段的最优方法,可使南大洋和南极地区的CO、CO_(2)浓度测量值分别降低(5-11)×10^(-9)(10%-18%)和(3-7)×10^(-9)(1%-2%),O3上升(3-5)×10^(-9)(20%-25%),测量值更具有全球本底特征的代表性。航船测量数据与同纬度陆地站点观测值接近,南大洋和南极地区CO、CO_(2)、CH_(4)和N_(2)O浓度差分别在2×10^(-9)、0.7×10^(-6)、1.4×10^(-9)和0.5×10^(-9)以内。航线的微、痕量气体测量值均呈北(南)半球高(低)、南大洋以南及南极地区浓度稳定的基本特征;O3在不同纬度分布特点清晰,热带辐合带(ITCZ)的极低浓度(<5×10^(-9))和春季中国东海地区出现的中尺度污染现象均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污染 CO和CO_(2)示踪 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QA/AC) 南极考察船航线 微、痕量气体
下载PDF
CO2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晓光 梁伟钊 曾光明 《河南科技》 2013年第9期107-108,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自然冷媒R744(即CO2)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在实验室的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常温水直接加热到90℃以上,甚至超过沸点(100℃),且保持较高的COP。另外该系统在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规定的名义工况下的测试表...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自然冷媒R744(即CO2)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在实验室的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常温水直接加热到90℃以上,甚至超过沸点(100℃),且保持较高的COP。另外该系统在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规定的名义工况下的测试表现也非常优秀,整体来说,CO2冷媒是热泵热水器最好的冷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r744 CO2 跨临界循环
下载PDF
CO_(2)和R290制冷系统在饮料现调机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住军 王培文 +1 位作者 宋卫东 田立强 《制冷》 2021年第2期4-8,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CO_(2)和R290两种制冷剂的特性,结合饮料现调机的应用特点,分析了CO_(2)和R290两种制冷系统配置差异,包括制冷系统和饮料配给系统的电器部品选型及电器控制设计,以及应对R290可燃性这一特性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最后结合两... 本文简要介绍了CO_(2)和R290两种制冷剂的特性,结合饮料现调机的应用特点,分析了CO_(2)和R290两种制冷系统配置差异,包括制冷系统和饮料配给系统的电器部品选型及电器控制设计,以及应对R290可燃性这一特性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最后结合两种制冷系统成本分析和售后维修等因素,总结出不论从行业发展还是制造和供应链成本方面考虑,现调机行业使用R290制冷系统将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R290 制冷系统 饮料现调机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营 范西明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本文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研究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政策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本文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研究该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政策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和高管激励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并且在法律环境更严格、社会公众环境满意度更高的地区效果更显著。通过环境效应分析发现,该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显著降低当地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绿色创新 研发费用 高管激励 二氧化碳排放
原文传递
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CO_(2)/R152a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宝民 吴天昊 +4 位作者 刘圣春 齐海峰 张鹏 王铭慧 肖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33-2339,共7页
本文对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CO_(2)/R152a在内径2 mm的水平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质量流速200~400 kg·m^(-2)·s^(-1)、热流密度12~36 k W/m^(2)、饱和温度5~15℃。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两... 本文对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CO_(2)/R152a在内径2 mm的水平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质量流速200~400 kg·m^(-2)·s^(-1)、热流密度12~36 k W/m^(2)、饱和温度5~15℃。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两相流型包括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分层波状流、环状流以及雾状流。对流换热系数随干度增加呈先缓慢增加后迅速下降的趋势,沸腾过程中存在临界干度。随着热流密度、质量流速以及饱和温度的增加,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对流换热系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CO_(2)/R152a对流换热系数随温度滑移的减小而增大。考虑大温度滑移非共沸工质传热传质过程中的显热换热阻力和传质阻力影响,提出了新的换热系数预测模型,平均绝对偏差为2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温度滑移 CO_(2)/R152a 流动沸腾 小通道 两相流型
原文传递
Ten golden rules for individualiz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被引量:7
16
作者 Denise Battaglini Marco Sottano +3 位作者 Lorenzo Ball Chiara Robba Patricia R.M.Rocco Paolo Pelosi 《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 2021年第1期42-51,共10页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MV)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supportive therapy for ARDS.Lung-protectiv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last decad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MV)remains the cornerstone of supportive therapy for ARDS.Lung-protective MV minimizes the risk of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and improves survival.Several parame-ters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VILI and require careful setting including tidal volume(V_(T)),plateau pressure(P_(plat)),driving pressure(Δ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and respiratory rate.Measurement of energy and mechanical power allows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parameters(V_(T),P_(plat),ΔP,PEEP,respiratory rate,and airflow)for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MV settings.The use of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 mainly in cases of severe ARDS can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reduce asynchrony,although they are not known to confer a survival benefit.Rescue respiratory therapies such as prone positioning,inhaled nitric oxide,and extracorporeal support techniques may be adopted in specific situations.Furthermore,respiratory weaning protocol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Based on a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we present 10 golden rules for individualized MV in ARD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xtracorporeal CO_(2)removal(ECCO_(2)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