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和ROAV法表征不同处理的原味油茶籽油风味物质 被引量:4
1
作者 关继华 汤星月 +2 位作者 吴建文 黎贵卿 陆顺忠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8-306,共9页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表征了压榨前炒籽、压榨前蒸籽、压榨后煮油等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F-OCO、S-OCO、B-OCO)中的风味物质。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共包括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表征了压榨前炒籽、压榨前蒸籽、压榨后煮油等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F-OCO、S-OCO、B-OCO)中的风味物质。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共包括醇类(0.33%~5.69%)12种、酯类(10.94%~16.50%)20种、酸类(0.63%~6.76%)14种、酮类(1.50%~6.76%)5种、烷烃类(0.61%~3.00%)13种、烯烃类(6.94%~19.63%)7种、酚类(1.21%~2.42%)1种、醛类(26.19%~52.32%)6种、杂环类化合物(11.81%~42.84%)28种。PCA结果显示三种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原味油茶籽油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差异明显。三种处理方式所得的原味油茶籽油共鉴定出106种风味物质,ROAV结果表明三种原味油茶籽油中关键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差异。炒籽后压榨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正己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庚酸、己酸、庚醛、苯甲醛等8个;蒸籽后压榨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别出38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2-戊基呋喃、γ-十二内酯、正辛醛、1-辛烯-3-醇、正己醛、D-柠檬烯、γ-辛内酯、苯乙烯等9个;压榨后煮制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别出75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γ-十二内酯、正己醛、正辛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D-柠檬烯等7个。该结果为油茶籽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味油茶籽油 压榨前炒籽 压榨前蒸籽 压榨后煮制 HS-SPME-GC-MS roav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ROAV法对新疆刺槐花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永瑞 张雪艳 +1 位作者 肖何 姬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7期176-181,共6页
以新鲜新疆刺槐花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刺槐花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槐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新疆刺槐花中共鉴定出4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醇类16种(39.60%)、烯... 以新鲜新疆刺槐花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刺槐花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刺槐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新疆刺槐花中共鉴定出46种香气组分,主要为醇类16种(39.60%)、烯烃类8种(16.74%)、酮类8种(13.90%)、酯类2种(7.67%)、烷烃类5种(4.93%)、酚类2种(2.85%)、杂环类2种(2.37%)、醛类2种(2.28%)以及醚类1种(0.90%)。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新疆刺槐花总体香味的贡献,确定了六种关键挥发性成分,分别为:癸醛、壬醛、芳樟醇、6-甲基-5-庚烯-2-酮、2-戊基呋喃、苯乙醇,这些物质是新疆刺槐花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花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 香气成分
下载PDF
SHS-GC-MS技术结合ROAV分析翅果油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陈品品 庄卫东 +4 位作者 马晓娟 刘靓 汤红玲 尤桂春 苏建春 《东南园艺》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翅果油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关键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静态顶空(SHS)采集翅果油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翅果油中初步鉴定出52种挥发性... 【目的】研究翅果油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关键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静态顶空(SHS)采集翅果油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翅果油中初步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正壬酸(13.19%)、正丁基环戊烷(11.12%)、己酸(8.52%)和3-甲基环戊醇(7.22%)等,以烷烃类、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为主。经ROAV评价,翅果油的关键风味化合物有11种,香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是2,4-壬二烯醛,其次是反式-2-庚烯醛和γ-辛内酯。这些化合物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翅果油的独特气味。【结论】研究确定了翅果油的挥发性成分和关键风味物质,可为翅果油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 静态顶空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HP-SPME-GC-MS结合ROAV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毛红艳 于明 +1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岳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0-649,共10页
为了解新疆小麦面粉挥发性成分组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12个小麦品种的挥发性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 为了解新疆小麦面粉挥发性成分组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12个小麦品种的挥发性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中的关键香气成分构成差异。结果表明,12个小麦面粉样品中共鉴定出1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类50种,烯烃类8种,醛类13种,醇类28种,酮类16种,酯类7种,酸类4种,苯类9种,其他化合物8种。ROAV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物质有12种: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正己醇、1-壬醇、6-甲基-5-庚烯-2-酮、3-辛烯-2-酮、γ-壬内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春小麦、冬小麦分别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HP-SPME-GC-MS roav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HS-SPME-GC-MS/MS结合ROAV值鉴定新疆库车小白杏的关键香气物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彩 孙金奎 +3 位作者 李甜 史学伟 程卫东 王斌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8-236,共9页
该研究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双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MS)联用技术检测新疆库车小白杏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方法,并基于相对... 该研究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双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MS)联用技术检测新疆库车小白杏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方法,并基于相对香气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鉴定其关键性香气物质,对小白杏呈香属性指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50/30μm聚二乙烯基苯/碳吸附剂/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的萃取纤维,萃取温度为65℃,萃取时间为50 min时,萃取效率最高。在该条件下,共鉴定出小白杏中含有的4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34.57%),其次是酯类(33.77%)和醛类物质(24.77%)。ROAV分析表明,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二氢-β-紫罗兰酮、芳樟醇、月桂烯以及α-紫罗兰酮为关键香气物质(ROAV>1),赋予了小白杏浓郁的果香、花香以及木香。呈香属性指纹分析表明,与吊干杏相比,小白杏的青草香、果香、椰子香、柑橘香以及花香更为强烈,只有木香较弱。该研究确定了新疆库车小白杏中含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可为探索具有小白杏风味的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杏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相对香气活性值(roav) 关键香气物质 香气指纹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评价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风味品质 被引量:25
6
作者 杜勃峰 丁筑红 +2 位作者 李达 陈思奇 肖仕芸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80,共5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皱椒辣椒粉关键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下的皱椒辣椒粉共检出7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直接粉碎鉴定出42种,传统炒制鉴定出37种,电热焙烤鉴定出44种。ROAV值结果表明:壬醛、苯乙醛、己酸己酯、戊酸乙酯、愈创木酚这些物质为几种皱椒辣椒粉共有且ROAV>1,是皱椒辣椒粉的重要风味物质。对8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综合评分得出电热焙烤组得分最高,其次是传统炒制组和直接粉碎组,表明电热焙烤能有效提升皱椒辣椒粉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椒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roav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藤 施娅楠 +1 位作者 李祥 黄艾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17-32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的影响,揭示干腌火腿的特征风味物质。将172只大河乌猪鲜腿分为4个组,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后,每组随机抽取4只火腿,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 本研究旨在分析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的影响,揭示干腌火腿的特征风味物质。将172只大河乌猪鲜腿分为4个组,采用传统方法加工后,每组随机抽取4只火腿,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腌制15、18、21、24 d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57、57、54、41种,共鉴定77种同类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腌制时间的大河乌猪火腿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ROAV分析表明醛类和醇类对风味贡献最大;PCA表明1-辛烯-3-醇、异戊醛、正辛醛、双戊烯是不同腌制期火腿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挥发性物质。腌制时间对大河乌猪干腌火腿风味品质有一定影响,研究可为火腿品质控制及风味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乌猪火腿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 腌制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ROAV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工艺下烧鸡风味 被引量:3
8
作者 邵俊锋 孙加刚 戴阳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新制作工艺烧鸡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风味物质进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新制作工艺烧鸡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不同烧鸡的风味得到了较好区分,新工艺中经过烘烤步骤的烧鸡整体上挥发性风味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鸡 roav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GC-MS结合ROAV分析评价加工工艺对藤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锦程 余佶 +2 位作者 麻成金 姚茂君 吴竹青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5,31,共7页
目的:探讨加工工艺对藤茶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红茶加工工艺、绿茶加工工艺、黑茶加工工艺制备4种不同的藤茶样品,以自然干燥的显齿蛇葡萄叶为对照,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 目的:探讨加工工艺对藤茶特征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红茶加工工艺、绿茶加工工艺、黑茶加工工艺制备4种不同的藤茶样品,以自然干燥的显齿蛇葡萄叶为对照,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不同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从4种藤茶样品及对照样品中共检出3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1-辛烯-3-醇、苯甲醇、β-紫罗兰酮、苯乙醛、反式-2-己烯醛、二氢猕猴桃内酯、水杨酸甲酯7种物质为4种样品的共有组分;ROAV值显示,1-辛烯-3-醇和β-紫罗兰酮为共有关键香气组分,其中β-紫罗兰酮的贡献度最大;藤茶制作工艺条件不同,其关键香气成分存在差异,红茶工艺组藤茶关键性香气成分中出现了红茶的标志性香气成分芳樟醇及反式-2-壬烯醛。结论:红茶工艺和绿茶工艺加工的藤茶与传统工艺的在香气表现水平上相差不大,而黑茶工艺加工的香气表现稍逊;发酵工序可考虑作为藤茶制作的优选关键工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加工工艺 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SBSE-GC/MS结合ROAV法分析六堡茶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剑锋 李亚 +5 位作者 宾月景 奚广生 陈金辉 梁燕妮 蒋德莉 黄丽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六堡茶是有着特殊风味的后发酵茶,其香气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该试验先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萃取(headspace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HS-SBS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六堡茶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 六堡茶是有着特殊风味的后发酵茶,其香气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该试验先采用顶空搅拌子吸附萃取(headspace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HS-SBS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六堡茶香气成分,通过香气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参香、枣香六堡茶关键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六堡茶样品共鉴定出来51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参香六堡茶共鉴定出α、β-紫罗酮、雪松醇等13种关键香气成分,枣香香六堡茶共鉴定出β-紫罗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等15种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为六堡茶香型的鉴定、品质调控提升、生产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关键香气成分 顶空搅拌子吸附萃取 相对气味活性值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HS-GC-IMS结合ROAV分析烤烟烟叶“糯米香”特征成分
11
作者 李舒畅 李军 +5 位作者 高宪辉 刘文霖 常诗瑜 欧泽洁 庞雪莉 孔凡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准确鉴定烤烟中“糯米香”特征风味化合物,以云南典型“糯米香”(NM)和非“糯米香”(CK)的云烟87烟叶为材料,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分析其挥发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基于挥发物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偏最小二... 为准确鉴定烤烟中“糯米香”特征风味化合物,以云南典型“糯米香”(NM)和非“糯米香”(CK)的云烟87烟叶为材料,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分析其挥发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基于挥发物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学方法,鉴定了“糯米香”特征关键标志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从供试烟叶共鉴定出57种挥发物(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其中2-乙酰基-1-吡咯啉(糯米香),苯乙醛(果香),壬醛(柑橘香)以及2,3-丁二酮(奶甜香)被鉴定为“糯米香”与非“糯米香”烤烟烟叶间的差异性特征风味化合物,其中2-乙酰基-1-吡咯啉是“糯米香”特征的关键贡献化合物,其余3种化合物对烤烟“糯米香”特征香韵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本研究可能为烤烟“糯米香”特征风味精准调控及评价方法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糯米香 挥发性关键风味化合物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相对气味活度值 2-乙酰基-1-吡咯啉
下载PDF
PT-GC-MS结合ROAV评价竹叶中对大熊猫采食有积极影响的气味成分
12
作者 柏超 由玉岩 +12 位作者 刘聪 汪雨 王伟 赵素芬 倪艳霞 王伯 马涛 杨长江 孟庆辉 张成林 贾婷 卢岩 刘学锋 《饲料博览》 CAS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提升圈养野生动物福利和选配大熊猫饲喂优良竹种,采用吹扫捕集进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大熊猫喜食竹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感觉阈值,首次利用气味活度值确定了5种大熊猫喜食竹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提升圈养野生动物福利和选配大熊猫饲喂优良竹种,采用吹扫捕集进样-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5种大熊猫喜食竹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并结合感觉阈值,首次利用气味活度值确定了5种大熊猫喜食竹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5种样品中均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通过对这些挥发性物质分析发现5种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相同,但同种物质在不同种大熊猫喜食竹中的含量有所不同;在5种大熊猫喜食竹样品中总离子流图(TIC图)峰面积百分含量均大于1%的挥发性物质有13种。同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9种关键性挥发性香气物质及8种主要修饰作用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研究中鉴定出的重要的风味成分可为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偏好提供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大熊猫喜食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结合ROAV法解析山茱萸挥发性风味组分
13
作者 李栋 张立攀 《河南科学》 2022年第4期524-532,共9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山茱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NIST 17谱库、与文献核对保留指数、查阅文献...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山茱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检索NIST 17谱库、与文献核对保留指数、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鉴定出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饱和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杂环类、其他类共计105种化合物,其中醇类、醛类和烯烃类质量分数分别为32.01%、18.23%和13.82%.进一步结合ROAV法确定山茱萸果实的关键风味物质(ROAV≥1)为(E)-2-壬烯醛、3-甲基丁醛、壬醛、芳樟醇、庚醛、辛醛、2-十一烯醛、1,2-二氢-1,1,6-三甲基萘、(E)-2-辛烯醛、戊醛、己醛、1-辛烯-3-醇、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甲基吡嗪、(E)-2-癸烯醛、1,1-二乙氧基乙烷、反式-氧化芳樟醇.1-辛醇、癸醛、α-松油醇、(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1-壬醇、1-癸醇、对二甲苯、石竹烯、(Z)-2-庚烯醛等化合物(0.1≤ROAV<1)对山茱萸的风味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同时蒸馏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关键风味化合物 相对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LLE-GC-MS结合ROAV法对2款可雅白兰地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俊杰 胡文效 +4 位作者 邱磊 赵先炎 姚彬彬 程传格 苑金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为了探究2款可雅白兰地(10、15年)的香气组成,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2款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探究。可雅10年和可雅15年中分别检出96种和106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共有香气成分76种。可雅15年中检出的香... 为了探究2款可雅白兰地(10、15年)的香气组成,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2款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探究。可雅10年和可雅15年中分别检出96种和106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共有香气成分76种。可雅15年中检出的香气成分含量(44.33 g/L)要明显高于可雅10年(39.03 g/L),2款白兰地中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及其占比因陈酿时间不同也有所差异。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法评价各香气成分对2款白兰地整体风味的贡献,最终确定大马士酮、2-甲基丁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为2款白兰地的关键香气成分(ROAV>1,由大到小),它们对这2款白兰地的整体风味有着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雅白兰地 香气成分 液液萃取(LL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
原文传递
HS-SPME-GC-MS结合ROAV法对冷榨牡丹籽油香气成分鉴定
15
作者 赵弦 李文敏 张波 《林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以陇南牡丹籽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冷榨牡丹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冷榨牡丹籽油中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9种醛类(9.232%)、10种醇类(34.936%)、6种酮类(6.121%)、8... 以陇南牡丹籽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冷榨牡丹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冷榨牡丹籽油中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9种醛类(9.232%)、10种醇类(34.936%)、6种酮类(6.121%)、8种酸类(25.065%)、5种酯类(6.65%)、4种烷烃类(1.805%)、3种烯烃类(8.604%)和5种杂环类物质(7.586%)。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壬醛、D-柠檬烯和丁酸共6种关键挥发性物质为牡丹籽油香气成分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牡丹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香气成分
原文传递
四川传统清鸡汤与市售鸡汤风味成分的比较分析
16
作者 贾晓攀 唐万婷 +6 位作者 吴宝珠 易宇文 关雎 蔡雪梅 吴华昌 乔兴 邓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71,共11页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电子舌评估和游离氨基酸测定,对四川传统清鸡汤及4种市售鸡汤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GC-IMS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1-丁醇作为四川传统...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电子舌评估和游离氨基酸测定,对四川传统清鸡汤及4种市售鸡汤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GC-IMS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1-丁醇作为四川传统清鸡汤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显著提升了其独特的风味。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谷氨酸和组氨酸对鸡汤的滋味贡献显著。电子舌评估揭示了5种不同品牌鸡汤在味觉特性上的差异,而PLS-DA模型成功区分了5种鸡汤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识别出特征性气味物质。该研究结果为传统鸡汤的风味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食品工业中风味化合物的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鸡汤 风味成分 GC-IMS roav 电子舌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变化
17
作者 岳伟 王丹 +4 位作者 王盼 赵爽 赵煜炜 赵文婷 赵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4-263,共10页
为研究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浅渍黄瓜的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和GC-IMS分析表明,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特征发生了显... 为研究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浅渍黄瓜的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和GC-IMS分析表明,浅渍黄瓜贮藏过程中风味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GC-IMS共定性分析出56种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包括醇类10种、醛类30种、酮类8种、酯类5种、呋喃1种、酸类1种、烷烃类1种。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酯类物质显著增加(P<0.05)。经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计算,筛选出9种ROAV≥1的化合物,被认为是浅渍黄瓜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一步对不同贮藏期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6种变量重要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大于1的差异标志物,分别是顺-6-壬烯醛、壬醛、1-戊烯-3-酮、异丁醛、反,顺-2,6-壬二烯醛、反-2-辛烯醛。其中反-2-辛烯醛的相对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可能是导致后期风味劣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浅渍黄瓜贮藏期间风味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为浅渍黄瓜贮藏过程的风味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渍 黄瓜 GC-IM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roav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风味差异
18
作者 史亚兴 董会 +8 位作者 徐丽 樊艳丽 刘辉 史亚民 俞嫒年 高宁 赵久然 卢柏山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6,共14页
风味是评价鲜食玉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的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农科糯323等6个玉米品种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 风味是评价鲜食玉米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的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农科糯323等6个玉米品种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对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鲜食玉米整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6个参试鲜食玉米品种中共鉴定到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10种酯类化合物(34.68%~26.74%)、8种醛类化合物(28.46%~21.22%)、6种醇类化合物(10.33%~6.04%)、5种酮类化合物(14.74%~9.87%)、2种醚类化合物(10.05%~6.94%)和3种其他类化合物。GC-IMS指纹图谱显示,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特征风味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ROAV确定了5个鲜食玉米共有的关键香气成分和23个差异性特征风味物质。农科糯323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体释放量最多,其次是京科甜608。异戊醛对农科糯336、京紫糯219、京科糯768和京科甜608籽粒的总体风味贡献值最大,3-辛酮对农科糯323和京科糯2000的总体风味贡献值最大。研究结果为鲜食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及特征风味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GC-IMS roav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分析
19
作者 宁舒娴 曾金秀 +1 位作者 沙小梅 丁红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5-272,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 为探究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在挥发性物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洪门水库、军山湖、柘林湖、大塘、南新养殖塘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五种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检测到56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是醛类12种,酮类8种、醇类15种、烃类8种、芳香类和其它类共13种。其中,己醛、庚醛、壬醛、正己醇、1-辛烯-3-醇、十七烷等六种物质为所有生境来源鳙鱼肉共有。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结果显示,鳙鱼肉主要关键气味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聚类(Cluster Analysis,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5%,大型水体生境来源的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和气味相似,且气味显著优于高密度养殖生境来源鳙鱼肉。总体而言,不同生境来源鳙鱼肉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及关键气味物质组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文可为鳙鱼养殖和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肉 生境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20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