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 vitrectomized versus non-vitrectomized eyes:a Meta-analysis
1
作者 Yi-Heng Wang Qian Xu Jie L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4期729-735,共7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in vitrectomized versus non-vitrectomized eyes.METHODS:The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EBSCO were c...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in vitrectomized versus non-vitrectomized eyes.METHODS:The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EBSCO were comprehensively searched for studies comparing vitrectomized and non-vitrectomized eyes with DME.Clinical outcomes of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the mean number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RESULTS:Six studies involving 641 eyes were included.Final visual ga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MT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vitrectomized eyes at 6mo and 12mo visits(P<0.05).Although the mean reduction in CMT among non-vitrectomized eye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vitrectomized eyes at the 6mo[mean difference(MD)=53.57,95%confidence interval(CI):28.03 to 78.72,P<0.0001]and 12mo(MD=49.65,95%CI:19.58 to 79.72,P=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in improvement in BCVA at either 6mo(MD=0.05,95%CI:-0.02 to 0.13,P=0.14)or 12mo(MD=0.03,95%CI:-0.04 to 0.09,P=0.43).Injection number of ranibizumab in non-vitrectomized eye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vitrectomized eyes during 6-month period(MD=0.60,95%CI:0.16 to 1.04,P=0.008),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12mo of follow-up.CONCLUSION:Evidence from curr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VR was useful for both vitrectomized group and nonvitrectomized group with DME.Although less reduction in macular thickness is found in vitrectomized group,visual improv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is simi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macular edema ranibizumab vitrectomized eye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菲(综述) 陈有信(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6-1041,共6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腔内注射...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疗效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此外,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的耐受性良好,眼内与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未显著增加。其主要眼内不良事件为眼部炎症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但发生率较低。主要的严重眼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Ranibizumab应用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无显著增加,采取在每月随访监测的基础上降低注射频率的方法可能得到最佳的风险获益比。就近年来湿性AMD患者应用ranibizumab治疗的临床试验为基础,从循证医学角度讨论其玻璃体腔内注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ranibizumab 安全性 玻璃体腔内注射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增生性DR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中VEGF和PEDF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云鹏 陈小红 陈梅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背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研究其病理机制有助于对PDR进行精准治疗,ranibizumab玻璃体注射是目前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的研究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 背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研究其病理机制有助于对PDR进行精准治疗,ranibizumab玻璃体注射是目前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的研究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对房水中新生血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含量的影响,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1至8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眼科纳入2型糖尿病并发PDR患者15例15眼,其中1例患者合并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分别于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7 d行玻璃体切割术时通过前房穿刺收集房水样本各0.1 ml,采用ELISA检测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后房水中VEGF和PEDF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房水VEGF质量浓度为(179.4±136.5)pg/ml,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7 d为(27.1±23.5)pg/ml,注射后房水VEG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2,P=0.001)。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PDR患者房水PEDF浓度为(394.0±237.2)pg/ml,注射后7 d为(267.7±199.6)pg/ml,注射后房水PED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00)。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后新生血管部分消退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出血少。 结论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使房水中VEGF和PEDF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眼部新生血管消失,避免了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房水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房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房水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房水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anibizumab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后视野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前后视野检查结果的变化,探讨视野检查在观察、判断RVO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RVO黄斑水肿患者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前后视野检查结果的变化,探讨视野检查在观察、判断RVO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RVO黄斑水肿患者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s,CRVO)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s,BRVO)6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0.5 mg)治疗,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采用Humphrey 720自动视野检查仪检测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以及CRVO患者中心16个点的平均视敏度和BRVO患者病变区(颞上或颞下)中心8个点的平均视敏度。结果所有RVO患者治疗后BCVA全部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74,P<0.01);治疗后CRT值为(235.30±36.50)μm,与治疗前(700.30±184.90)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24,P<0.01);治疗后MD值为(-5.50±1.90)dB,与治疗前(-7.10±2.60)dB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59,P<0.01);治疗后PSD值为(5.20±3.20)dB,与治疗前(6.20±3.50)d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P>0.05);治疗后中心病变区视敏度为(24.40±1.10)dB,与治疗前(21.80±1.50)dB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03,P<0.01)。在CRVO患者中,中心16个点的视敏度为(26.80±1.70)dB,与治疗前相比(25.40±1.7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P<0.05);而在BRVO患者中,中心8个点的视敏度为(22.00±3.90)dB,与治疗前(18.30±4.90)dB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P<0.01)。对RVO、CRVO及BRVO患者治疗前后视野检查结果与BCVA、CRT值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RT与BCVA检查结果在各组中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BRVO患者视野检查结果中的MD值、中心病变区平均光敏度与BCVA检查结果明显相关(均为P<0.05),且后者的相关性更大;而CRVO患者及RVO患者中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VO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视力,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野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ranibizumab 视野检查
下载PDF
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病理性近视是仅次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可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是50岁以下患者发生CNV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仅被广泛... 病理性近视是仅次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可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是50岁以下患者发生CNV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不仅被广泛用于AMD的治疗,在病理性近视CNV患者中也显示出较好疗效。本文主要就近年来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玻璃体内注射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韩菲(综述) 陈有信(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5,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其主要的致盲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其主要的致盲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血管渗漏。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具有一定的疗效,为ranibizuma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等级的临床试验证据。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最佳时机为治疗的起始阶段,其最佳治疗方案为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之后每月注射1次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期的治疗应每月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力等是主要的检测指标,对调整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维持阶段也可采取个体化治疗或与光动力疗法(PDT)的联合疗法,以适当减少注射次数和频率。系统检索和总结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文献资料.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为ranibizumab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ranib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毛羽佳 杨媛媛 +1 位作者 何丽琴 殷俏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1期55-57,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眼科中心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高度近视CNV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眼科中心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高度近视CNV患者20例20只眼纳入研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mL。治疗后第1、2、3、6个月各随访1次,对比分析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玻璃体腔注射次数(1.7±0.5)针,BCVA较治疗前提高(0.36±0.12)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1,P〈0.05)。CMT降低(78.60±25.3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1,P〈0.05)。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生眼部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力预后好,视网膜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光动力疗法与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1,274,共5页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41...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41眼)渗出型AMD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联合组21例21眼,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PDT与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对照组20例20眼,仅行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若发现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则再次行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改变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联合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时,联合组21眼CNV完全闭合16眼(占76.2%),大部分闭合5眼(占23.8%);对照组20眼CNV完全闭合15眼(占75.0%),大部分闭合5眼(占25.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中央视网膜厚度与CNV复合体厚度均明显减少,联合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患者的减少更明显。所有治疗眼均接受1次PDT治疗,联合组Ranibizumab玻璃体内注射的治疗次数为(1.38±0.50)次,对照组为(1.96±0.83)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术后随访期内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PDT及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与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渗出型AMD的CNV均安全有效;三联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视力、促进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重复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具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光动力疗法 玻璃体内注射 ranibizumab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CNV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聪 刘东宁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随机选取16例16眼为PDT治疗(PDT组),另16例16眼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组(联合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和1mo相比:PDT组与联合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mo,PDT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1眼(69%),持续渗漏5眼(31%);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3眼(81%),持续渗漏3眼(19%)。治疗后6mo:PDT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0眼(62.5%),持续渗漏4眼(25%),2眼(12.5%)出现渗漏复发;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5眼(94%),持续渗漏1眼(6%)。结论:PDT治疗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均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PM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稳定性要优于单纯的PD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玻璃体腔 ranibizumab 病理性近视 脉络 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佳 孙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744-1748,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及眼底血管照影(FFA/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辅助检查确诊的渗出型年龄...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及眼底血管照影(FFA/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辅助检查确诊的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160例(160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给予单次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7d后行TTT治疗,对照组仅行TTT治疗,随访1a,分别于治疗后1wk;1,6mo;1a,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的变化及眼底血管照影(FFA/ICGA)及OCT的检查。结果:观察期末,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4例(42.50%),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6例(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k;1,6mo;1a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荧光渗透有效率分别为(88.75%,62.50%);(91.25%,65.00%);(86.25%,61.25%);(78.75%,51.25%)。治疗后1wk;1,6mo;1a联合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厚度分别为:(347.43±36.96)μm和(423.58±29.03)μm;(287.78±34.16)μm和(387.14±32.98)μm;(301.75±37.21)μm和(415.40±31.38)μm;(326.17±27.39)μm和(436.44±35.49)μm,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能够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病灶渗漏停止或减轻,促进黄斑区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安全、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ranib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亚波 罗灵 胡莲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41例42眼,所有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黄斑OCT检查,给予玻璃体...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为黄斑水肿的患者41例42眼,所有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黄斑OCT检查,给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Lucentis)0.05 ml,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1 mm直径最大厚度和平均体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连续随访6个月,各时间点视力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黄斑区1 mm直径最大厚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黄斑区1 mm直径平均体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随访眼压平均值均处于正常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无菌性眼炎、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短期内即可以控制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相对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Lucentis) 黄斑水肿 治疗效果 安全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振强 何守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96-1399,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是湿性AMD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是湿性AMD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的重要调质。VEGF的抑制剂...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是湿性AMD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是湿性AMD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的重要调质。VEGF的抑制剂已在临床中应用,其中,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结合并抑制VEGF,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CNV的发生。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anibizumab不仅可以延缓患者视力的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临床有意义视力提高。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ranibizumab很有可能首次使多数AMD患者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视力。2006-06-30ranibizumab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湿性AMD的治疗。本文简要回顾VEGF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的途径,同时对ranibizum-ab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ranibizumab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夏 王雨生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30-333,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引起多种眼底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CNV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平衡的破坏具有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引起多种眼底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CNV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平衡的破坏具有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其重要的始动因素。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结合并抑制VEGF,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CNV的发生,进而阻碍CNV相关疾病的病程进展。随着对CNV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CNV发生过程进行治疗,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CNV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ranibizumab/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变性
下载PDF
Ranibizumab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秉文 吴星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74-375,共2页
患者,女,2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不清1周,于2012年6月13日至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左眼视力0.4,诊断为左眼视盘血管炎,予激素治疗2个月后(泼尼松每日50 mg,持续1周,后逐渐减量),左眼视力提高至0.6。2012年9月21日复查发现左眼视盘及后... 患者,女,2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物不清1周,于2012年6月13日至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左眼视力0.4,诊断为左眼视盘血管炎,予激素治疗2个月后(泼尼松每日50 mg,持续1周,后逐渐减量),左眼视力提高至0.6。2012年9月21日复查发现左眼视盘及后极部视网膜仍有水肿,且黄斑区出现囊样水肿,遂于2012年10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Ⅱ型视盘血管炎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梗 刘英豪 +1 位作者 张巍巍 林柏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60例82只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只眼,...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60例82只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只眼,联合治疗组在全视网膜光凝1周前行Ranibizumab 0.05m L(0.5mg)玻璃体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FFA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CVA和CMT均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结果显示两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封闭良好。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联合氩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氩激光 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越 袁建树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评价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病理性CNV患者49例(49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 目的评价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病理性CNV患者49例(49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三面镜检查。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05 ml,每一个月随访,共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1.81±0.81)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平均SFCT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平均SFCT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CNV患眼视力预后较好,病灶水肿消退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 脉络膜新生血管 ranibizumab
下载PDF
Ranib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疗效观察
17
作者 李秀云 朱艳 邓爱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方法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4例(46眼),应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黄斑水肿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应用Ranibizumab 0.5 mg(0.05 m L)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方法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4例(46眼),应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黄斑水肿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应用Ranibizumab 0.5 mg(0.05 m L)玻璃体内注射,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眼底、视力及OCT检查决定是否再次注射。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无局部和全身并发症。每眼注射次数为1~4次,平均2.39次,重复注射时间为注射后1.0~1.5个月。46眼注射后12个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44眼,2眼保持不变,注射后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提高2.32个、3.47个、5.34个和6.25个字母。OCT检查结果显示注射Ranibizumab后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首次注射后7 d、1个月、6个月、12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值分别为(425±38)μm、(372±41)μm、(294±32)μm和(276±25)μm,与注射前(647±42)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明显促进黄斑水肿吸收,提高视力,OCT检查可作为评价是否需要再次注射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Ranibizumab抑制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丁振强 何守志 赵娜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Ranibizuma... 目的探讨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增强;Ranibi-zumab浓度为0.01、0.1、1mg.ml-1时迁移至Transwell小室膜下的huvec细胞数分别为(112.68±10.03)、(58.17±6.52)、(31.67±4.84)(P<0.01)。结论Ranibizumab能够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bizumab huvec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湛 刘国军 +1 位作者 徐蓉 庞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4883-4885,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 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IVR)、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8只眼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接受丝裂霉素 C辅助小梁切除术,术中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 mg/0.05 ml治疗,所有病例均分次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个月(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情况。结果:6只眼于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3 d内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失,10只眼于7 d内新生血管完全消失,2只眼新生血管部分消失。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行小梁切除联合IVR术后1周,1、4、8个月平均眼压分别(15.85±6.23)mm Hg;(16.35±2.54)mm Hg;(18.27±6.13)mm Hg;(18.67±6.22)mm 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44.8±7.25)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完全成功11只眼(61%),部分成功4只眼(22%),失败3只眼(1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促进虹膜、房角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ranibizumab 全视网膜光凝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38
20
作者 金昱 石安娜 刘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 目的初步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5例15眼;病程4~11个月;均给予患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测量,观察用药后效果。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ld、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08±0.04、0.13±0.05、0.25±0.09、0.31±0.14、0.29±0.12,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47.57±116.67)μm、(371.48±83.74)μm、(246.32±34.51)μm、(249.40±47.87)μm,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眼局部球结膜下出血,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治疗后眼压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