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and Projection of Population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Using a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Ensemble
1
作者 Peihua QIN Zhenghui XIE +1 位作者 Rui HAN Buchun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32-1146,共15页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rapidly urbanizing region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have been scrutinized due to their severe impacts on human safety and economics.First of all,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rapidly urbanizing region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ies have been scrutinized due to their severe impacts on human safety and economics.First of all,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4 with a hydrostatic or non-hydrostatic dynamic core in simulating seasonal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extremes was evaluated over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1991–99 at a 12-km spatial resolution over China and a 3-km resolution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JJJ)region,a typical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hina.Simulation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the JJJ region using RegCM4 with hydrostatic and non-hydrostatic cores showed high spatial correlations of more than 0.8 with the observations.Under a warming climate,temperature extremes of annual maximum daily temperature(TXx)and summer days(SU)in China and the JJJ region showed obvious increases by the end of the 21st century while there was a general reduction in frost days(FD).The ensemble of RegCM4 with different land surface components was used to examine population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the JJJ region.Population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was found to decrease in 2091−99 relative to 1991−99 over the majority of the JJJ region due to the joint impacts of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the JJJ and population decreases over the JJJ region,except for downtown areas.Furthermore,changes in population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were mainly dominated by future population changes.Finally,we quantified changes in exposure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over the JJJ region.This study helps to provide relevant policies to respond future climate risks over the JJJ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convection-permitting population exposure regcm4 temperature extremes
下载PDF
中国高精度土地覆盖数据在RegCM4/CLM模式中的引入及其对区域气候模拟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韩振宇 高学杰 +3 位作者 石英 吴佳 王美丽 Filippo Giorgi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7-866,共10页
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图和1∶600万植被区划图,按照通用陆面模式CLM植被功能型分类标准,制作了可用于CLM及RegCM4区域气候模式的25 km×25 km分辨率的中国高精度土地覆盖数据(简称VEG数据).相比CLM默认使用的土地覆盖数据(简称ORG数... 基于中国1∶100万植被图和1∶600万植被区划图,按照通用陆面模式CLM植被功能型分类标准,制作了可用于CLM及RegCM4区域气候模式的25 km×25 km分辨率的中国高精度土地覆盖数据(简称VEG数据).相比CLM默认使用的土地覆盖数据(简称ORG数据),VEG数据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土地覆盖局地特征,还纠正了ORG数据中裸地和农作物的比例偏高、灌木的比例偏低等误差.对比使用两套土地覆盖数据的RegCM4多年连续积分结果,分析了不同土地覆盖分布对气温、降水等的影响,并从地表能量收支的角度给出影响机理解释.结果显示:VEG数据的使用,使得模式对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有一定提高,模式在南部区域偏干偏冷的系统误差有所减弱;采用VEG数据后,由于粗糙度、反照率等下垫面参数的改变及云量的变化,使得地表能量收支发生显著调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变化与湍流通量和长波辐射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源自粗糙度引起的湍流通量增加、以及云量引起的向下净长波辐射增加.而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短波辐射变化更为明显,它与地表反照率的变化相一致.基于所制作的土地覆盖数据,可广泛应用于CLM模式在中国区域的应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regcm4 区域气候模拟 地表能量收支
下载PDF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59
3
作者 刘晓东 江志红 +3 位作者 罗树如 张雪梅 李爱华 程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9,共9页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3 降水 模拟试验
下载PDF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和降水的模拟 被引量:25
4
作者 屈鹏 杨梅学 +1 位作者 郭东林 陈楚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8-744,共7页
利用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1991—2000年10年夏季(6~8月)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其模拟结果与CRU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RegCM3模式的模拟能再现高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气温,能捕捉到高原北部夏季升温明显高于南部,... 利用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1991—2000年10年夏季(6~8月)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其模拟结果与CRU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RegCM3模式的模拟能再现高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气温,能捕捉到高原北部夏季升温明显高于南部,东北部升温最大;在夏季3个月中,模拟结果和CRU在6月份最为吻合,7月份两者均为夏季气温最高月份和升温幅度最大月份,8月份两者相差较大。RegCM3模式能够模拟出高原降水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干湿中心,由于高原降水的复杂性和模式对降水描述能力的不足,降水模拟要差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regcm3 CRU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RegCM3模式在西北地区的应用研究I: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被引量:43
5
作者 鲍艳 吕世华 +1 位作者 陆登荣 侯瑞卿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北地区的模拟能力,对2001年夏季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再现西北地区主要的环流特征和温度及降水的变化情况,主要的偏差在于高原上低压中心的模拟偏低,对西北东部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的模拟偏高.区域平均的温度模拟存在着1~3℃的冷偏差,偏差产生的原因与地表净辐射的负偏差有关.月降水量模拟远远偏大,最小的百分比偏差也达到了30%.模拟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受模式初始场的影响,6月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差.RegCM3的模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来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减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极端干旱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下载PDF
RegCM4模式对雄安及周边区域气候变化的集合预估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婕 高学杰 徐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 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 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对当代(1986~2005)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多模拟集合预估,并给出了模拟间的差别。结果表明:Reg CM4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分析区域当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年内月循环变化特征;对与气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日最高气温最高值(TXx)和日最低气温最低值(TNn),以及和降水相关的指数日最大降水量(RX1day)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雄安及周边区域未来平均气温、TXx和TNn将不断上升,高温热浪事件在增加的同时,低温事件将减少。未来分析区域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而RX1day的增加更明显,且模拟间的一致性较好,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暴雨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大。同时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潜在蒸发量相对于降水更大的增加,将使得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regcm4模式
下载PDF
CSIRO-Mk3.6.0模式及其驱动下RegCM4.4模式对中国气候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冬峰 韩振宇 石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7-568,共12页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对全球模式CSIRO-Mk3.6.0在RCP4.5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试验结果(1950—2100年)在东亚地区进行25 km动力降尺度试验,比较了CSIRO-Mk3.6.0和Reg CM4.4预估中国地区的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两个模式预估未来中...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对全球模式CSIRO-Mk3.6.0在RCP4.5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试验结果(1950—2100年)在东亚地区进行25 km动力降尺度试验,比较了CSIRO-Mk3.6.0和Reg CM4.4预估中国地区的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两个模式预估未来中国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升温幅度具有区域性特征,RegCM4.4预估区域平均升温幅度低于CSIRO-Mk3.6.0,但二者年际波动基本一致。两个模式预估未来降水在中国西部以持续增加为主,东部则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预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呈现冬季明显增加,夏季微弱减少的特点。此外,为了解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降水预估的不确定性,对本研究和以往RegCM3使用相同分辨率模拟得到的未来降水预估进行了对比,两个区域模式预估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未来降水一致性增加,东部存在明显不一致(冬季中、高纬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预估 regcm4.4 中国区域 RCP4.5
下载PDF
NCAR RegCM2对东亚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62
8
作者 罗勇 赵宗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124-133,共10页
利用垂直、水平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NCARRegCM2(1996年5月最新版本)进行了1991年夏季(5~8月)东亚洪涝个例的区域气候数值模拟.与观测事实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该个例我国江淮流域—日本季... 利用垂直、水平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NCARRegCM2(1996年5月最新版本)进行了1991年夏季(5~8月)东亚洪涝个例的区域气候数值模拟.与观测事实的比较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出该个例我国江淮流域—日本季风降水的主要时空特征和环流形势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江淮流域 洪涝 regcm2 模拟试验
下载PDF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玲 李跃清 +1 位作者 胡豪然 毛晓亮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617,共7页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的环流特征,具有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对于量值的模拟,三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与实况温度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均存在5~6℃的冷偏差;GreII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大于实况,Kuo—Anthes方案对于高原地区的降水量的模拟较为接近于实况,但模式对降水量的模拟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3模式 冷偏差 积云对流参数化
下载PDF
水文模式DHSVM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2/China嵌套模拟试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守荣 黄荣辉 +3 位作者 丁一汇 L.R.Leung M.S.Wigmosta L.W.Vail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本研究在改进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DHSVM ,用气候观测资料驱动DHSVM进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 /China与水文模式DHSVM的嵌套系统 ,将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控制试验 (目前气候情景 )和敏感性试验 (未来 2&... 本研究在改进水文 -土壤 -植被模式DHSVM ,用气候观测资料驱动DHSVM进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2 /China与水文模式DHSVM的嵌套系统 ,将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控制试验 (目前气候情景 )和敏感性试验 (未来 2×CO2 气候情景 )结果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降尺度 (downscaling)到滦河、桑干河流域的 8个气象站点 ,然后再用数字高程模式DEM插值到DHSVM的细网格点 ,驱动水文模式进行嵌套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滦河、桑干河流域在未来大气中CO2 浓度加倍情况下 ,地面气温呈一致的增加趋势 ,年平均气温增加2 .8℃ ;两流域未来降水也呈增加趋势 ,滦河、桑干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别增加 6mm和 4 6mm ;两流域未来蒸发量有所增加 ,年均蒸发量增加 2 9mm ;未来滦河流域年径流深减少 2 7mm ,流量减少 14 .72× 10 8m3 ,桑干河流域径流深增加 2 6mm ,流量增加 12 .2 2× 10 8m3 ,两流域合计 ,流量减少 2 .5× 10 8m3 ;未来滦河、桑干河流域径流深趋向一致 ,分别为 74和 71mm ,约为全国目前平均径流深 2 84mm的 1/ 4。可见 ,两流域未来总体上仍呈现暖干化趋势。本研究发展的嵌套模式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而且通过参数移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VM regcm2/China 区域气候模式 水文模式 嵌套试验 预测分析 气候变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PRECIS和RegCM3对中国区域气候的长期模拟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芳栋 李涛 +1 位作者 许吟隆 陈书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ERA40)为侧边界及初始条件,在相同模拟区域和分辨率设置下,完成了PRECIS和RegCM3两个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4a(1958年12月-2001年11月)的气候模拟,并分析比较两个模式对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的气...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ERA40)为侧边界及初始条件,在相同模拟区域和分辨率设置下,完成了PRECIS和RegCM3两个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4a(1958年12月-2001年11月)的气候模拟,并分析比较两个模式对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的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PRECIS和RegCM3均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区域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PRECIS比观测气温平均偏暖1.5℃左右,而RegCM3则以冷偏差为主,平均偏低0.8℃左右,PRECIS整体上比RegCM3偏高2~3℃;两个模式均可基本再现气温年际变率的分布特征,但变率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观测值存在一定偏差;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量的平均态及其年际变率而言,PRECIS和RegCM3均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但PRECIS模拟的降水高值中心、变率较大区域的位置和强度比RegCM3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PRECIS regcm3 模式比较
下载PDF
RegCM4.1对中国区域气候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昊旻 黄安宁 +1 位作者 周洋 张录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5,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85—2004年75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数据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对中国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性能,并结合中国的区域气候特征和气候带分布进行分区讨论。结果表明Reg CM4.1能够较好地再现...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85—2004年756个台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数据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对中国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性能,并结合中国的区域气候特征和气候带分布进行分区讨论。结果表明Reg CM4.1能够较好地再现中国地区四季降水占全年百分比、降水率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带南北摆动的季节变化特征。Reg CM4.1对平均气温分布模拟较好,强度和高低中心与观测事实接近,但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分布模拟值一致偏低。同时发现Reg CM4.1能够合理再现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沿海地区的总体分布特征,不过模拟值在新疆和沿海地区比观测结果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regcm4.1模式
下载PDF
RegCM4中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邹靖 谢正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2-1326,共15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别选取其陆面参数化方案CLM3.5与BATS1e,针对东亚地区进行约44a(1957—2001年)的模拟试验(分别取名为R-CLM与R-BATS),以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R-CLM地表气温比R-BATS平均高...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别选取其陆面参数化方案CLM3.5与BATS1e,针对东亚地区进行约44a(1957—2001年)的模拟试验(分别取名为R-CLM与R-BATS),以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R-CLM地表气温比R-BATS平均高3.6℃,均方根误差比R-BATS约减少44%,其中,以中国华南、西北等地区的偏高改进最为明显;降水平均减少0.17mm/d,均方根误差约减少6.9%,其中,在中国华南、东北等东部地区误差减少最多;表层10cm土壤湿度平均增加0.008m3/m3,并在中国东北等中高纬度地区偏大最为明显。分析表明,R-CLM模拟的土壤湿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比R-BATS偏高是由于其蒸散与地表径流较少使得陆地水储量相对较高所致,因而该地区的产流机制仍需改进以改善其土壤湿度模拟;R-CLM的地表气温模拟普遍较高主要是由于其陆表吸收辐射量模拟较高潜热通量模拟较弱所致;另外,R-CLM中较弱的蒸散与较高的地表气温引起了大气环流场的改变,导致R-CLM在模拟区尤其是中国东部地区模拟的垂向及水平水汽输送较弱,大气可降水量较少,因而在中国华南、东北等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到达地表的辐射量,进而影响其地表气温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 陆面过程 气候模拟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14
作者 周建玮 王咏青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2-708,共7页
回顾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的发展历史,并对最近推出的RegCM3模式目前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同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拟 regcm3 应用研究
下载PDF
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雅薇 杨梅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8,共9页
为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两个气候异常年(1997年少雨年和1998年多雨年)进行模拟,选取夏季(6-8月)分析RegCM3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异常的模拟能力;积云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分别对1997年和199... 为检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两个气候异常年(1997年少雨年和1998年多雨年)进行模拟,选取夏季(6-8月)分析RegCM3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异常的模拟能力;积云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研究分别对1997年和1998年夏季选取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RegCM3能够模拟出青藏高原1997年少雨年和1998年的多雨年气温基本特征,但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模拟的温度偏低,对降水基本特征的模拟欠佳;两种积云参数化方案中,与Grell方案对比,Anthes-Kuo方案中总降水量的数量模拟更接近观测,但就温度和降水模拟的相关性上,Grell方案优于Anthes-Kuo方案.将RegCM3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进行气候模拟时,选择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比Anthes-Kuo方案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降水异常 Grell SCHEME Anthes-Kuo SCHEME
下载PDF
RegCM4模式对中国过去30a气温和降水的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巩崇水 段海霞 +2 位作者 李耀辉 王澄海 任余龙 《干旱气象》 2015年第3期379-385,394,共8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对中国区域过去30 a(1983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检验分析。模拟结果和观测的对比检验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过去30 a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型能...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对中国区域过去30 a(1983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检验分析。模拟结果和观测的对比检验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过去30 a中国区域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再现。但是,模拟的气温整体偏低于观测;模拟误差在东北地区相对较小,而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误差相对较大。降水模拟值高于观测结果,在华南、华中地区效果好于其他地区;误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麓、四川和云南地区,这可能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均方根误差整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降水均方根误差则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30 a气温模拟值上升趋势接近实际观测,气温在冬季的模拟好于其他季节,夏季降水的模拟结果明显偏高于观测。模式模拟结果可提供空间分辨率较高的气候资料,也可为观测资料稀少的地区提供有效的气候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 气候模拟 性能检验
下载PDF
RegCM3对三江平原下垫面变化的敏感性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敏华 张伟 陈泮勤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通过两组区域气候模拟数值实验,检验了RegCM3对三江平原下垫面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10km×10km分辨率下,在每组气候模拟数值实验中,只改变三江平原下垫面地表数据,对比不同下垫面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模拟结果,发现其差异明显,特别... 通过两组区域气候模拟数值实验,检验了RegCM3对三江平原下垫面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10km×10km分辨率下,在每组气候模拟数值实验中,只改变三江平原下垫面地表数据,对比不同下垫面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模拟结果,发现其差异明显,特别是在下垫面地表数据明显变化的地方.这说明RegCM3对三江平原下垫面改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以使用该模式对下垫面变化的三江平原区域气候进行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3 下垫面变化 三江平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RegCM3_IAP9L-AGCM对中国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的回报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鞠丽霞 郎咸梅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进行单向嵌套,建立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_IAP9L-AGCM,并利用该嵌套模式对1982—2001年中国夏季短期气候进行了跨季度集合回报试验。结果表明,RegCM3_IAP9L-...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进行单向嵌套,建立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3_IAP9L-AGCM,并利用该嵌套模式对1982—2001年中国夏季短期气候进行了跨季度集合回报试验。结果表明,RegCM3_IAP9L-AGCM对高空气候变量(500hPa位势高度场、200和850hPa纬向风场)的回报结果与实况距平相关系数(ACC)基本为正,其回报效果好于单独使用IAP9L-AGCM的结果。除850hPa纬向风场外,其他两个变量场回报与实况正相关的区域基本呈纬向带状分布且通过90%信度检验。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除长江下游、东北北部和西北北部外),嵌套区域气候模式回报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与实况基本为正相关。RegCM3_IAP9L-AGCM和IAP9L-AGCM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夏季降水回报效果不同,前者对华南降水的回报效果明显好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3 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回报试验 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利用RegCM4.0模拟5-8月青藏高原异常加热的下游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小玉 王亚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9-1181,共13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在青藏高原范围设置三种不同强度的大气异常加热率,讨论了5-8月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对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月份,以4 K·d-1的速率加热高原大气12天后,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鄂霍次克海附近为...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在青藏高原范围设置三种不同强度的大气异常加热率,讨论了5-8月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对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月份,以4 K·d-1的速率加热高原大气12天后,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在鄂霍次克海附近为正值区、中国东北及堪察加半岛以南为负值区,出现了疑似波列结构,但200 hPa呈西正东负的二极分布。6月份这种波列结构更加明显,200 hPa形成了完整的类Okhotsk-Japan(OKJ)波列型。(2)在其他月份未出现类似的波列结构。7月,蒙古至鄂霍次克海及日本以东一带地区200 hPa和500 hPa的负位势高度异常连成一片;8月,日本以东地区转为正值中心、鄂霍次克海附近仍维持负异常。(3)随着异常加热的增强,沿6月波列传播路径上的各点的位势高度异常振幅基本成比例增加。(4)射线追踪分析结果显示,5、6月份的波射线路径分布类似,模拟路径位于纬向波数为3和4对应的射线轨迹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regcm4.0 异常加热 下游效应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海河流域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迪 裴源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7,共6页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海河流域1998年夏季(6-8月)的温度和降水场进行模拟,利用NCEP的温度、CMAP的降水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气象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RegCM3能够较好地再现海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分布的主要...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海河流域1998年夏季(6-8月)的温度和降水场进行模拟,利用NCEP的温度、CMAP的降水再分析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气象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RegCM3能够较好地再现海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分布的主要特征,但在量值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对温度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温度场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温度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数值上存在1-3℃的"冷偏差";降水场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研究区的降水特征、主要降水中心的分布。总体上看,8月降水总量的模拟效果好于7月,但在山丘区等下垫面情况复杂地区模拟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3 温度 降水 海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