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st characteristic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lyptostrobus pensilis, a globally endangered relict species of sou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Cindy Q. Tang Yongchuan Yang +14 位作者 Arata Momohara Huan-Chong Wang Hong Truong Luu Shuaifeng Li Kun Song Shenhua Qian Ben LePage Yi-Fei Dong Peng-Bin Han Masahiko Ohsawa Buu Thach Le Huu Dang Tran Minh Tri Dang Ming-Chun Peng Chong-Yun Wa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37-249,共13页
The Chinese water pine Glyptostrobus pensilis is the sole surv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Glyptostrobus. It is endemic to southern China, central Vietnam, and eastern Laos, and today it is nearly extinct in the wild. F... The Chinese water pine Glyptostrobus pensilis is the sole surviving species of the genus Glyptostrobus. It is endemic to southern China, central Vietnam, and eastern Laos, and today it is nearly extinct in the wild. Fores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G. pensilis in China have remained un-known up to now. We investigated six swamp forest stands and analyzed their fores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age-classes as found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ern China. 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s of all the forest stands were rather simple. The remaining wild specimens ranged from roughly 15 to some 357 years for an average of ca. 85 years, with only a few individuals less than 20 years old. Compared with the stands and populations of G. pensilis in Vietnam,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s of the stands in the two regions were different, except for the dominant species-G. pensilis.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showed the overstory of each stand had much lower diversity (0.26 on average) in Fujian Province than that (1.97 on average) in Vietnam, whereas the diversity indices were about the same (around 2.41) for the understories in the two regions. Furthermore, we discovered 18 G. pensilis seedlings at the study sites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discovery demonstrates that G. pensilis regeneration is extremely poor and its populations are declining, although these populations are rela-tively healthier than those in Viet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class Fujian Province Glyptostrobus Regeneration relict plant VIETNAM
下载PDF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水松科学保护问题与对策——以珠海市斗门竹洲岛水松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熊晴帆 游奕来 +3 位作者 甘加俊 孙争争 毕慧缘 梅玉启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45-49,共5页
以广东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林市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和2006年水松林群落的主要数据为依据,揭示了该水松林分密度由925株/hm^(2)减少为757株/hm^(2),减少幅度达18.2%;林分胸径结构分布由2006年的2~20 cm,演替为2023年的6~22 cm,且林下缺乏... 以广东珠海斗门竹洲岛水松林市级自然保护区2023年和2006年水松林群落的主要数据为依据,揭示了该水松林分密度由925株/hm^(2)减少为757株/hm^(2),减少幅度达18.2%;林分胸径结构分布由2006年的2~20 cm,演替为2023年的6~22 cm,且林下缺乏自然更新的幼苗和幼树,2006年和2023年的胸径分布态势均为断崖式塔型,林分处于数量成熟期转向衰退期,但质量成熟还有微弱的上升空间;森林群落健康问题突出,林分枯死木占立木总株数的12.0%和9.8%,被藤本缠绕的植株占立木总数的33.3%和29.5%;栖息地生境受到严重威胁,沿岸滩涂堤围崩溃,导致水松根部裸露、立木倒伏、枯死。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主要为:①加强栖息地生境的保护刻不容缓;②采取必要的人为措施促进水松林群落正向演替;③建立水松种质资源库,增强水松群落的遗传多样性;④开展栖息地生境与水松林生长发育关系监测;⑤建设科普设施和加强科普宣教等。该研究可为国内外相似的自然保护区制订科学保护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 科学保护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孑遗植物杜仲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和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瑷琦 黄璐琦 +3 位作者 邵爱娟 崔光红 陈敏 佟长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进行杜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杜仲的16个群体、2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6,平均多态位点... 目的:进行杜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杜仲的16个群体、2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6,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4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0.386 8。基因分化系数Gst=0.424 4。结论:杜仲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不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杜仲群体间已发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应尽可能保护更多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RAPD 遗传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孑遗植物水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李晓东 黄宏文 李建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的 8个居群 (包括 6个孑遗居群和 2个人工栽培居群 )的 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 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 5 7条。孑遗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的 8个居群 (包括 6个孑遗居群和 2个人工栽培居群 )的 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 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 5 7条。孑遗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38.6 %。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显著 ( 10 .5 3%~ 33 .33 % ) :湖北利川的小河和桂花 2个居群较高 ,分别是 33 .33%和 31.5 8% ;湖南龙山洛塔居群较低 ,为 10 .5 3 %。人工栽培居群中 ,美国密西根州和湖北武汉 2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也较低 ,仅分别为 10 .5 3 %和 8.77%。用POPGENE 1.31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结果如下 :孑遗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 .130 5 ,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 0 .192 1,水杉孑遗居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r =0 .2 346 6 (P =73 .2 7% ) ,基因分化系数Gst=0 .10 82 ,表明居群间有一定分化。用UPGMA方法聚类可知 ,2个人工居群与湖北利川居群优先聚类。鉴于目前水杉孑遗居群生境人为破坏严重、遗传多样性较低和原生母树分布分散 ,建议在湖北利川小河和桂花野生水杉最适生境建立水杉遗传多样性保护点 ,将现有的 2 5 0多株原生母树分别采种育苗定植于保护点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存现有水杉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水杉 RAPD 遗传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孑遗植物中华桫椤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媛 侯可雷 +1 位作者 应站明 宋国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9-684,共6页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孑遗植物中华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种质资源,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屏边大围山的大围山红旗水库和大围山山谷2个中华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孑遗植物中华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种质资源,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屏边大围山的大围山红旗水库和大围山山谷2个中华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0个能高产稳定扩增的ISSR引物对2个群体共57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132个可分析位点,其中大围山红旗水库的多态性位点83个,占62.87%,而大围山山谷的多态性位点9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73.48%,两者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2614和0.2832,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762和0.4135,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701,分析结果表明中华桫椤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将对中华桫椤自然群体的保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中华桫椤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温江花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其国 冯鸿 +6 位作者 曹子建 任迎虹 赖麟 卢建斌 叶美金 夏珊 周茜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38-42,共5页
通过对温江花木产业的现状调查,分析全球化过程中温江区花木产业面临的困境,结合温江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重新定位花木产业品牌,利用孑遗植物的迁移保护,调整现有的花木产业结构,重新规划和布局,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确保... 通过对温江花木产业的现状调查,分析全球化过程中温江区花木产业面临的困境,结合温江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重新定位花木产业品牌,利用孑遗植物的迁移保护,调整现有的花木产业结构,重新规划和布局,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确保温江区花木产业的优势地位,更好推动温江区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江 花木 产业 现状 孑遗植物 调查
下载PDF
云南松杉类植物的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觉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共12页
云南松杉类植物的种质优势居诸省(区)域之首,本土产6科25属96种为“植物王国”的丰富多样添彩,与云南的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地貌变化多样相关联。重点研究该种质的地理分布:1)以生态地理的不同层面(水平面的、垂直高度的、网络交织的)上... 云南松杉类植物的种质优势居诸省(区)域之首,本土产6科25属96种为“植物王国”的丰富多样添彩,与云南的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地貌变化多样相关联。重点研究该种质的地理分布:1)以生态地理的不同层面(水平面的、垂直高度的、网络交织的)上种属的分布和变迁规律,残遗保存的特点;2)注重松杉树木对本域优势的多种针叶林生态系统的营建和地理分布的森林学性质分析;3)在此基础上落实全部本土生的松杉类植物的种、属、科的具体分布、生长和保存状况,包括原生的或后发生的,古老的或残遗的,泛域的或窄域的、国家保护的珍稀古特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类植物 杉类植物 多样性 孑遗植物 地理分布 云南
下载PDF
孑遗植物双蕊兰菌根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波 蒋玉玲 +1 位作者 张艺子涵 张丽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5798-5801,共4页
以兰科孑遗植物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菌根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其菌根真菌,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温度、碳源、氮源和培养基p H等培养条件建立双蕊兰菌根真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双蕊兰菌根真菌菌... 以兰科孑遗植物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菌根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其菌根真菌,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温度、碳源、氮源和培养基p H等培养条件建立双蕊兰菌根真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双蕊兰菌根真菌菌落白色或浅黄色,呈均匀辐射状向外生长;生长面有稀松或较丰富的气生菌丝,带有透明液滴。通过对菌落生长速率的测定与分析,4种因素的最佳综合水平为:碳源为半乳糖,浓度为2%;氮源为硝酸铵,浓度为0.5%;p H为6;温度为25℃。菌落生长速率随着天数的递增而以较快的速度下降,第7天之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 孑遗植物 菌根真菌 培养条件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其刚 陈树森 王诗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25,共5页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所处自然环境和生境独特 ;群落中有数种至十余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聚生长 ,且以其中的部分稀有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独特的生境和良好的群落结构被认为...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所处自然环境和生境独特 ;群落中有数种至十余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聚生长 ,且以其中的部分稀有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独特的生境和良好的群落结构被认为是该类群落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稀有濒危植物 残存群落 就地保护 分布 生境 群落类型 群聚特征
下载PDF
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44
10
作者 孔昭宸 刘长江 张居中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5,共5页
本文依据地处黄河中游二级阶地的渑池县班村遗址中浮选出的大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鉴定后得知 ,在约 70 0 0 a BP裴李岗文化层中有栎、朴、山茱萸、紫苏和野大豆 ,反映当时该地的植被应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古代先民主要以渔猎采集植物... 本文依据地处黄河中游二级阶地的渑池县班村遗址中浮选出的大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鉴定后得知 ,在约 70 0 0 a BP裴李岗文化层中有栎、朴、山茱萸、紫苏和野大豆 ,反映当时该地的植被应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古代先民主要以渔猎采集植物为生 ,至约 4 5 0 0 a BP前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层中出现的是大量粟和黍等栽培农作物的种子 ,表明当时先民已转变成驯养栽培经济 ,自然植被遭受破坏。这些植物遗存的发现 ,在植物学、环境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上 ,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遗存 人类环境 新石器遗址 渑池班村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4种孑遗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适应性分析
11
作者 曹恭祥 邢钰坤 +4 位作者 邢钟毓 李银祥 杨跃文 闫峰 曹建军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了解西鄂尔多斯地区濒危孑遗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研究4种孑遗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结果显示:相同生境下4种植物叶片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叶片解剖呈半月形,沙冬青(Ammopiptanthus... 为了解西鄂尔多斯地区濒危孑遗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研究4种孑遗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结果显示:相同生境下4种植物叶片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叶片解剖呈半月形,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叶片解剖呈扁平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叶片正常状态下卷曲,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叶片解剖呈椭圆状条形。4种植物都具有典型的等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栅栏组织和气孔,叶片厚度大,角质层增厚,植株储水保水能力强,可通过改变叶表面积、调节气体交换、减少蒸腾作用,实现对干旱环境的适应,4种植物对干旱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可为揭示孑遗植物的抗旱机理以及濒危植物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 孑遗植物 叶片解剖结构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孑遗植物银杉的潜在分布及生境破碎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冉巧 卫海燕 +3 位作者 赵泽芳 张权中 刘静 顾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81-2493,共13页
以孑遗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为研究对象,选取65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bio1—bio19),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四种不同浓度路径下(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银杉在2050s和2070s两个年代的潜... 以孑遗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为研究对象,选取65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bio1—bio19),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四种不同浓度路径下(RCP 2.6、RCP 4.5、RCP 6.0和RCP 8.5),银杉在2050s和2070s两个年代的潜在分布变化,并利用景观指数对气候变化情景下银杉适宜生境空间格局特征转变及生境破碎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情景下,银杉适宜生境面积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4.32%,主要分布于北纬24°—32°、东经105°—114°之间,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南岭西段地区以及浙闽丘陵的北部地区。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银杉适宜生境变化特征显著,面积呈增加趋势,形状上整体呈四周向中间聚集。气候变化对银杉适宜生境的景观指数影响主要表现在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增加、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变大,对分离度与聚散性影响较小;气候变化对银杉生境破碎化程度的影响表现在破碎化两极现象减弱,总体破碎化程度加剧。研究选取7个景观指数并结合PCA法得到综合的破碎度指数来定量分析银杉适宜生境破碎化程度变化,相比单一指标的定量评价和多个指标的定性分析,更能代表银杉生境的实际破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孑遗植物 景观指数 生境破碎化 银杉
下载PDF
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孑遗植物富集带牧农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途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金华 刘福英 +2 位作者 王璐 齐小娟 赵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85-289,共5页
通过分析西鄂尔多斯第三纪孑遗植物富集带农牧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孑遗植物 富集区 珍稀濒危植物 生物多样性 保护途径
下载PDF
内蒙古孑遗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特性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玥 杜国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0753-10754,共2页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 对内蒙古荒漠珍稀、孑遗植物四合木、绵刺、白刺、霸王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调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系样本,采用十字交叉法统计常见科、属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的侵染率,观察侵染面积,阐明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结果表明:这些孑遗植物均被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孑遗植物侵染率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孑遗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四合木、半日花等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很高,菌根类型主要为疆南星型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AMF) 疆南星型 侵染率 共生特性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沙冬青及伴生种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惠敏 党晓宏 +2 位作者 翟波 魏亚娟 李小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7-776,共10页
为探究荒漠灌丛及其伴生种对灌丛下土壤粒径、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混生群落、单株沙冬青为研究对象,以周围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为对照... 为探究荒漠灌丛及其伴生种对灌丛下土壤粒径、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混生群落、单株沙冬青为研究对象,以周围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为对照(CK),对比分析不同灌丛分布类型下土壤粒度特征、养分积累变化及养分与粒度组成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单株沙冬青土壤黏粒、粉粒、细砂的体积百分含量较沙冬青-霸王分别增加0.8%、0.8%、0.71%。随灌丛种类减少,土壤粒径依次变细,分选性变差,分形维数变小,土壤颗粒分布逐渐不对称,颗粒组成向细粒物质集中。(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随灌丛种类的增多分别增加了1.85 g·kg^(-1)、8.18 mg·kg^(-1)。单株沙冬青对有机质、速效磷的富集作用较沙冬青-霸王更强,对碱解氮的积累效果较沙冬青-霸王稍差。(3)沙冬青-霸王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土壤碱解氮、速效钾与粗砂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霸王、沙冬青可有效促进土壤颗粒细粒化、显著改善土壤养分,但伴生种霸王的存在降低了沙冬青对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机械组成 养分富集 孑遗植物 西鄂尔多斯地区
下载PDF
湖北兴山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玉洋 李亭亭 +3 位作者 杨启池 林邦俊 张贺贺 李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56-60,71,共6页
根据2016—2017年对兴山县全域进行网格调查所获取的3450号标本以及19026张植物照片,并结合相关标本馆馆藏标本数据对兴山县域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兴山县共有种子植物152科761属2185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5... 根据2016—2017年对兴山县全域进行网格调查所获取的3450号标本以及19026张植物照片,并结合相关标本馆馆藏标本数据对兴山县域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兴山县共有种子植物152科761属2185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5属20种,单子叶植物20科135属315种,双子叶植物126科611属1850,种优势科45科,表征科15科;其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可划分为15个分布型、21个变型,其中温带分布型共有393属,占总属数的54.4%,热带分布型246属,占总属数的33.79%,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县域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留存下大量的孑遗物种;县境内珍稀濒危植物丰富,但受威胁程度较高,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分布型 孑遗物种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多样性 兴山县
下载PDF
江西齐云山长苞铁杉种群特征与种间联结研究
17
作者 汪志培 黄世贵 +2 位作者 朱祥龙 卢建 吴治明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目的】探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种群与种间联结特征,为保护区珍稀孑遗植物的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踏查的结果,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长苞铁杉集中分布区... 【目的】探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Nothotsuga longibracteata)种群与种间联结特征,为保护区珍稀孑遗植物的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踏查的结果,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长苞铁杉集中分布区域,建立15个40m×40m的长苞铁杉群落固定样地,对长苞铁杉种群和种间联结进行分析。【结果】(1)长苞铁杉个体数量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2)长苞铁杉在Ⅱ、Ⅶ和Ⅻ龄级存在3个死亡高峰期。(3)长苞铁杉群落优势树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其中长苞铁杉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果马蹄荷(Exbucklandia tonkinensis)、圆萼折柄茶(Stewartia crassifoli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齐云山保护区长苞铁杉种群呈增长趋势,但种群生存压力较大,应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未来种群出现衰退。长苞铁杉群落主要物种间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在保护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与长苞铁杉呈负相关的物种,可适当进行人为干预,以防止这些物种过度增长导致长苞铁杉自然更新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保护区 长苞铁杉 孑遗植物 种群特征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东亚第三纪孑遗植物的亲缘地理学: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邱英雄 鹿启祥 +1 位作者 张永华 曹亚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通过分析比较近年来东亚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种群遗传学与亲缘地理学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它们的谱系地理格局式样,分析了其形成的共同地史或气候成因,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东亚孑遗植物的谱系地理式样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中新世... 通过分析比较近年来东亚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种群遗传学与亲缘地理学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它们的谱系地理格局式样,分析了其形成的共同地史或气候成因,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东亚孑遗植物的谱系地理式样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中新世中期至晚期的气候变冷变干驱使孑遗植物发生了近期的物种形成,而上新世末以及更新世的气候变化则促进了它们的种内谱系分化、遗传多样性形成以及种群的收缩与扩张,种群的收缩与扩张导致部分类群形成地理谱系"缝合带"。(2)由于不同的植物类群具有不同的生态位需求以及生物学特点,更新世冰期暴露的东海陆桥对中国–日本间断分布的孑遗植物具有不同的"过滤"与"廊道"效应,从而导致其呈现不同的遗传隔离式样。(3)上新世末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以及上新世末/更新世初东亚季风气候的加强可能是多个亚热带地区分布的孑遗植物沿四川盆地附近发生东西谱系分化的根本原因,也是西北干旱带分布的孑遗植物发生东西谱系分化的驱动因素。(4)自晚中新世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冷变干驱使部分第三纪孑遗植物在更新世以前就已经从中国大陆或日本本岛迁入台湾,并发生隔离分化,形成了新的物种或地理谱系。总之,历史与当代的地理以及环境共同影响了东亚第三纪孑遗植物的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谱系分化以及物种形成。最后,我们强调了目前由单位点的简单分子钟模型的运用造成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即基因组数据和生物地理模型的使用以及群落水平的整合亲缘地理学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第三纪孑遗植物 亲缘地理学 冰期避难所 物种形成 迁移
原文传递
中国孑遗红树植物水椰的资源现状与种群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孟文 钟才荣 +2 位作者 吕晓波 方赞山 程成 《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18-2925,共8页
水椰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也是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水椰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为探讨其濒危现状和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水椰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 水椰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也是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水椰仅天然分布于海南岛。为探讨其濒危现状和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水椰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种群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水椰共有6个自然种群,总面积为3.96 hm^(2),种群数量为9319棵,自然分布于海口东寨港的野菠萝岛和道学村、文昌的玉阳公园和头苑村、琼海长坡镇文场村、万宁日月湾,并且仅在日月湾有小面积成片分布,其他种群均为零星分布。(2)水椰样地内共有28种红树植物,形成以水椰+海莲+桐花树、水椰+海莲等为优势种的红树林群落。(3)海口、琼海、万宁水椰的种群结构均为衰退型,而文昌水椰种群为增长型,并且各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4)宏观尺度的极端气候变化、过度砍伐与开发利用、小尺度上的个体自身繁殖受限是水椰种群濒危的三大原因。建议通过增加科研技术投入解决种源问题、加大生境修复与就地保护力度、优化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策略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水椰 濒危现状 保护策略 种群结构
原文传递
世界孑遗红树植物水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孟文 钟才荣 +2 位作者 吕晓波 方赞山 程成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4,共5页
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的万宁、文昌、海口等地。水椰也是孑遗植物,在热带植物区系、古生物学、海洋地质考古学以及古植物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属棕榈科真红树植物,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的万宁、文昌、海口等地。水椰也是孑遗植物,在热带植物区系、古生物学、海洋地质考古学以及古植物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在水椰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繁殖特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国内对于中国水椰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水椰的文献资料也极为稀少,其保护工作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文中对目前水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中国水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水椰 研究综述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