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蔚 李成云 +1 位作者 杨根华 董文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由于立枯丝核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为研究纹枯菌的致病机制带来了障碍,但可以通过制备纹枯菌的原生质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建立突变体库,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试验利用Lysing enzyme(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裂解水稻纹枯... 由于立枯丝核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为研究纹枯菌的致病机制带来了障碍,但可以通过制备纹枯菌的原生质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建立突变体库,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试验利用Lysing enzyme(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裂解水稻纹枯病菌获得原生质体,通过摸索纹枯病菌的菌龄、裂解时间、裂解液的pH值3个重要因素,得到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并且在细胞壁再生实验中,改进细胞壁再生的培养方式,最终制得原生质体,并成功使其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Three Genes Related to Trehalose Metabolism Affect Sclerotial Development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Causal Agent of Rice Sheath Blight
2
作者 WANG Chenjiaozi ZHAO Mei +1 位作者 SHU Canwei ZHOU Erxu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68-276,共9页
Trehalose metabolism is related to the sclerotial development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the causal agent of rice sheath blight(RSB).Here,we further elucidated the functions of three genes Rstre,Rstps1 and Rstpp th... Trehalose metabolism is related to the sclerotial development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the causal agent of rice sheath blight(RSB).Here,we further elucidated the functions of three genes Rstre,Rstps1 and Rstpp that encode three key enzymes trehalase(TRE),alpha,alpha-trehalosephosphate synthase(TPS1)and trehalose 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in the sclerotial development of R.solani AG-1 IA.Due to the lack of a stab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R.solani,the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these three genes in Pichia pastoris GS115 was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R.solan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s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s of Rstps1 and Rstpp transformants,and tha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Rstre transformant visibly increased.Furthermore,the fermentation broths of the transformants of all the three genes were added to potato dextrose agar(PDA)mediu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R.solani,as a result,the dry weight of sclerotia in each PDA plate containing the fermentation broths of Rstps1 and Rstpp transforma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and that of Rstre transformant obviously decreased.Finally,178 proteins were found to interact with RSTPS1,and 16 of them were associated with ROS.Taken together,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l these three genes related to trehalose metabolism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clerotial development of R.solani AG-1 IA,and can be used as new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high-efficiency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ling of R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 rice sheath bligh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rehalose metabolism gene functional analysis scleroti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urvival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n Field Soil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3
作者 LIShi-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48-455,共8页
A field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was selected near Chengdu, China, to study thepopul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anastomosis group 1 (AG-1), pathogen causing ricesheath blight disease, in natural soil ecosystem. Inocu... A field under rice-wheat rotation was selected near Chengdu, China, to study thepopul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anastomosis group 1 (AG-1), pathogen causing ricesheath blight disease, in natural soil ecosystem. Inocula of the fungus recovered fromthe field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e., sclerotia, free mycelium retained in thesoil passed through a 0.355mm sieve, and colonized plant debris which was subdividedinto small colonized debris retained between 2.00 and 0.355mm sieves and large colonizeddebris retained on 2.00mm sieve after wet screening.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three types of inocula in one year indicated that small colonized debris was the dominantinoculum type for most of the time. The population peaked in March and September at 1210and 480 colonized debris 100g-1 air-dry soil respectively, and fell down in December andAugust to 0 and 177 colonized debris 100g-1 air-dry soil respectively. Free mycelium wasonly detectable in March, September and October with 1209, 7.9 and 14.5g fresh wtmyceliumg-1 air-dry soil respectively,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two peaks and the secondhighest level of small debris density in the year. Viable sclerotia and large colonizeddebris were rare with populations ranging from 0 to 3 for sclerotia and 0 to 14 for largecolonized debris 100g-1 air-dry soil, but were the main structures to survive overwinter. It was expected that soil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populationdynamics of R.solani AG-1 in natural soil.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population increasingis predicted to be around 15℃, with a range from 10 to 25℃. Viability tests indicatedthat 60.9% sclerotia could survive after 265d being buried in natural sandy loam in fieldconditions in Beijing, while colonized rice straw debris (0.5-1.0cm long) could notyield the fungus on medium plates after 88d of being buri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ctonia solani ag-1 SCLEROTia Free mycelium Colonized debris Quantitative assay SURVIVAL
下载PDF
立枯丝核菌AG-1IA对水稻致病力及粗毒素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正禹 董文汉 +2 位作者 包文静 李成云 杨根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91,共10页
水稻纹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真菌病害,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作为评估立枯丝核菌AG-1 IA致病力的传统方法,需要将水稻培养至分蘖末期或抽穗期,再进行活体接种,耗时耗力,且试验条件不易控制。本研究以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活体接种)为对... 水稻纹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真菌病害,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作为评估立枯丝核菌AG-1 IA致病力的传统方法,需要将水稻培养至分蘖末期或抽穗期,再进行活体接种,耗时耗力,且试验条件不易控制。本研究以水稻相对病斑高度法(活体接种)为对照,利用水稻离体叶鞘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和粗毒素活性,比较活体接种法与离体接种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离体叶片法、水稻离体叶鞘法和水稻相对病斑法测定致病力和粗毒素活性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水稻离体叶片法和离体叶鞘法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立枯丝核菌AG-1 IA的致病力和粗毒素活性,离体评估方法操作方便,试验条件易于控制。因此,水稻离体叶片法、叶鞘法可以替代活体接种法作为测定立枯丝核菌AG-1 IA致病力和粗毒素活性的方法。水稻离体叶片法、叶鞘法与活体接种法结合起来可作为测定立枯丝核菌AG-1 IA毒素活性测定的新方法。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水稻不同组织对水稻纹枯病菌毒素敏感性不同,水稻的叶鞘组织比叶片组织对纹枯病菌敏感。由于粗毒素的致病力与活体菌株接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纹枯病菌毒素以外的致病因子,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定量分析立枯丝核菌AG-1 IA与水稻的互作中,需要将不同水稻的组织进行区分,才能更加精准地了解互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ag-1 ia 致病机制 毒素活性 活体 离体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六省(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而勋 曹菊香 +1 位作者 杨媚 朱西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0,共5页
对来自海南、福建、广西、云南、湖南和广东等我国南方 6个代表性省 (区 )的 7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RAPD聚类分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 10个随机引物对该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琼... 对来自海南、福建、广西、云南、湖南和广东等我国南方 6个代表性省 (区 )的 7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RAPD聚类分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 10个随机引物对该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共获得 2 10条DNA谱带 ,其中 5条为特征带 ,2 0 5条为多态带 ,条带多态率为98%。在 0 5 4左右的相似性系数水平 ,所有供试菌株被划分为 6个类群 ,所有来自同一省 (区 )的菌株均聚类为同一类群或亚类群。DNA条带的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但与致病力的强弱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纹枯病菌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润华 梁承邺 +1 位作者 朱西儒 周而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6,共5页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 6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的 4 0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筛选出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 98条RAPD谱带 ,其中 81条具有多态性 ,多态率为 82 .6 5 % ,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以Nei’s基因一致度表示 )变幅...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 6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的 4 0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筛选出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 98条RAPD谱带 ,其中 81条具有多态性 ,多态率为 82 .6 5 % ,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 (以Nei’s基因一致度表示 )变幅为 0 .5 6 4 4~ 0 .930 7.用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 4个RAPD聚类组群 (Ⅰ、Ⅱ、Ⅲ、Ⅳ ) ,相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 ,表明同一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在温室条件下 ,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Tetep都有致病性 ,病情指数变幅在 0 .4 0~ 11.83之间 .分析结果表明 ,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不同寄主上的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 (FST=0 .6 32 ) ,这种遗传差异与寄主的选择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RAPD聚类组群的划分和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分化 RAPD 品种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迎青 李明海 +2 位作者 杨媚 李勇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是"纤维素酶+溶菌酶+崩溃酶"组合酶、总酶终质量浓度10mg/mL、菌丝菌龄15h、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35℃、酶液pH5.6、以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此最佳条件组合所制备的原生质体产率高达4.00×107/g;原生质体最佳的再生条件是酶解3h的原生质体在含1.0mol/L甘露醇的再生培养基上26℃时进行培养,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再生效果,再生率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玲 黄雯雯 +2 位作者 黄世文 刘连盟 刘恩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439-5447,共9页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合繁殖方式。有关我国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采用ITS-5.8S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分离自浙江富阳(FY)、安徽绩溪(JX)和巢湖(CH)以及湖北荆州(JZ)和孝感(XG)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种群7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hizoctoniasolaniAG-1IA是采集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优势类群。ITS-5.8SrDNA序列经测定共检测到78个多态位点,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21.0%和20.0%。序列的平均转换与颠换比(Ti/Tv)为1.65,其中密码子第3位点的变异最高。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5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样本数的61.33%。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27和0.482%,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固定化指数Fst为-0.0253-0.0170,基因流Nm为5.56-11.12,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抑制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菌丝或菌核短距离扩散和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增加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03%,而80.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49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单倍型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地点的单倍型分支混合分布,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单倍型的网状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曾经发生过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因还未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故而呈非典型"星状"。采用中性检验分析了水稻纹枯病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种群间存在很强的自然选择作用,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说明水稻纹枯病菌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群体,具有以担孢子进行有性繁殖和以菌丝或菌核进行无性繁殖的混合繁殖方式。这种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导致其在较小生态范围内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低的种群遗传分化的原因。另外,水稻纹枯病菌经有性繁殖产生新的基因型,并通过无性繁殖在群体内固定繁殖,这种遗传模式极有可能导致其进化潜能提高,极易对杀菌剂产生抗性。因此,对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除了施用化学药剂和种植抗性品种外,还需要防治农田灌水引起的病原菌(菌丝和菌核)在地区间的流动传播,减少带菌种子迁移或农用机械的交叉污染,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等寄主作物的种子进行播前处理等等,这些对于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治也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ITS-5.8SrDNA序列 单倍型 种群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稻纹枯菌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及致病力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春锦 李杨瑞 黄思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对稻纹枯菌25个菌株分别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而酯酶同工酶图谱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它们的主酶带基本相同,但在副酶带上反映出一定的同工酶表型异质性,表现为带的数目及... 对稻纹枯菌25个菌株分别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而酯酶同工酶图谱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它们的主酶带基本相同,但在副酶带上反映出一定的同工酶表型异质性,表现为带的数目及着色深浅的不同;可溶性蛋白图谱比酯酶同工酶图谱表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大多数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都有l~2条特征谱带,而且它们的谱带数目比弱毒力菌株的多出3~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 纹枯菌 研究初报 致病力分化 蛋白分析 特征谱带 毒力菌株 一致性 异质性 多样性 图谱 酶带
下载PDF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而勋 杨媚 +1 位作者 李琳 曾伟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5,共3页
研究了 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菌丝生长方面 ,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 ,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 ;... 研究了 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菌丝生长方面 ,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 ,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 ;在菌核形成方面 ,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 ,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水稻 纹枯病菌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会芳 周而勋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研究了 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 3类 :(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 ,在 2 5 0 0 μg/mL时 ,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 ,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 、Ba... 研究了 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 3类 :(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 ,在 2 5 0 0 μg/mL时 ,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 ,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 、Ba2 + 、Ca2 + 和Mn2 + 4种金属离子 ;值得一提的是 ,Mg2 + 在 10 0~ 2 5 0 0 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 .(2 )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 ,在 5 0 0或 10 0 0 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 ,属于这一类的有Fe2 + 、Fe3 + 、Cu2 + 、Pb2 + 和Zn2 + 5种金属离子 .(3)在浓度为 10或 5 0 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 ,属于这一类的有Ag+ 、Hg2 + 和Cd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水稻 纹枯病菌 菌丝生长 菌核形成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外源环腺苷酸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研究初报(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春锦 魏源文 +1 位作者 黄思良 李杨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初步探讨了外源环腺苷酸(cAMP)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1 IA)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源cAMP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的径向生长,在终浓度达到10 mmoL/L时产生的强烈抑制作用还导致了菌丝的扭曲和产生大量非正常分枝,菌核... 初步探讨了外源环腺苷酸(cAMP)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AG-1 IA)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源cAMP能显著抑制该病原菌的径向生长,在终浓度达到10 mmoL/L时产生的强烈抑制作用还导致了菌丝的扭曲和产生大量非正常分枝,菌核形成的时间也被推迟。该结果证明了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对外源cAMP的敏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菌相关的生长因子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水稻纹枯病菌 生长速率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RsCat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绍锋 王陈骄子 +1 位作者 舒灿伟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阐明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过氧化氢酶基因(RsCat)的功能,采用常规PCR和RT-PCR技术克隆得到RsCat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sCat基因DNA和cDNA的全长序列分别为1814bp和1 395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64个氨基酸。... 为阐明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过氧化氢酶基因(RsCat)的功能,采用常规PCR和RT-PCR技术克隆得到RsCat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sCat基因DNA和cDNA的全长序列分别为1814bp和1 395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6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RsCat蛋白具有过氧化氢酶超家族结构域和过氧化氢酶相关免疫反应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融合群的RsCat基因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RsCat基因的表达受儿茶酚的诱导,随着儿茶酚质量浓度增大,表达量上调,而随着儿茶酚质量浓度增大,CAT活性降低。说明RsCat基因的转录表达和CAT酶活不存在对应性。推测RsCat基因可能存在转录后或表达产物翻译后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过氧化氢酶 儿茶酚 RT-PCR
下载PDF
儿茶酚和莨菪碱对水稻纹枯病菌氨基酸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绍锋 赵美 +1 位作者 舒灿伟 周而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黑色素形成前体物质酪氨酸等氨基酸成份在不同培养处理中的差异。【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水稻纹枯病菌在3种培养处理(PDB对照,添加了300μg/mL质量浓度莨菪碱的PDB和50μg/m... 【目的】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黑色素形成前体物质酪氨酸等氨基酸成份在不同培养处理中的差异。【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水稻纹枯病菌在3种培养处理(PDB对照,添加了300μg/mL质量浓度莨菪碱的PDB和50μg/mL质量浓度儿茶酚的PDB)后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氨基酸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相对比较丰富,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达到总氨基酸的15.49%;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为丰富,分别达到了总氨基酸的17.83%和58.21%;在3种处理中,不管是菌丝体还是发酵液中,都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最为丰富。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黑色素形成的前体物质酪氨酸的含量在3种处理的菌丝体中没有显著差异;但300μg/mL质量浓度的莨菪碱处理组与对照组和儿茶酚处理组中的苯丙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和50μg/mL质量浓度的儿茶酚处理组的苯丙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中对照组和50μg/mL质量浓度的儿茶酚处理组酪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300μg/mL质量浓度的莨菪碱处理组与对照组和儿茶酚处理组酪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而苯丙氨酸在发酵液中差异不显著。【结论】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和发酵液黑色素形成的氨基酸不同,苯丙氨酸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黑色素形成更加重要,而酪氨酸对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黑色素形成更加重要,以上结果为氨基酸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儿茶酚 莨菪碱 黑色素 氨基酸
下载PDF
化学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绍锋 史云静 +2 位作者 赵美 舒灿伟 周而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6,共8页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融合群引起的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外界培养条件与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肥料[500μg/mL K2SO4、NaH2PO4...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融合群引起的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外界培养条件与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肥料[500μg/mL K2SO4、NaH2PO4、CO(NH2)2]、金属离子(5μg/mL CuSO4、FeSO4、ZnSO4)、抗氧化剂(5μg/mL槲皮素、桑色素、抗坏血酸)和对照(300μg/mL莨菪碱、50μg/mL儿茶酚、水)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菌核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500μg/mL K2SO4、NaH2PO4和CO(NH2)2,5μg/mL CuSO4和ZnSO4,5μg/mL槲皮素、桑色素和抗坏血酸以及50μg/mL儿茶酚溶液对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500μg/mL的CO(NH2)2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多,为113.2 mg;而300μg/mL的莨菪碱处理下,水稻纹枯病菌产生黑色素最少,为37.4 mg。【结论】水稻纹枯病菌黑色素的产生与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发育没有必然的联系,即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发育的化学物质,不一定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纹枯病防控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菌丝体 菌核 黑色素 化学物质
下载PDF
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因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功明 史国英 +4 位作者 魏源文 岑贞陆 黄思良 胡春锦 黎起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为了探明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因子,将水稻纹枯病菌菌株cx-2在不同水稻品种继代接种,并在含不同杀菌剂、具不同p H及不同温度条件的PDA平板上继代培养,用对峙法测定继代菌株与原始接种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此外,对营养体... 为了探明影响水稻纹枯病菌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因子,将水稻纹枯病菌菌株cx-2在不同水稻品种继代接种,并在含不同杀菌剂、具不同p H及不同温度条件的PDA平板上继代培养,用对峙法测定继代菌株与原始接种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此外,对营养体亲和性分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供试的30个水稻品种上连续接种4次后,从9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出与原始菌株营养体不亲和的菌株。菌株在不同p H值的PDA平板继代培养4次后,在p H偏碱性端(p H 10、p H 11)开始出现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菌株。在不同农药和温度条件下继代培养10次的菌株中没有分离到营养体亲和性分化的菌株。营养体亲和性分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纹枯病菌 营养体亲和性 AFL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