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8年川西理塘M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Riedel剪切构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亢 李岩峰 +1 位作者 郭辉文 张迎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6-2360,共15页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始于无量河以北,往东南沿藏坝盆地北东缘、德巫盆地东南缘,延伸至德巫乡北,分为南、北两段,而在交德附近存在约3 km长的地表破裂空区。对同震地表破裂的线密度和同震水平位错量进行分段统计后揭示,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应位于德巫盆地中部交德东南约4~5 km处。对理塘同震地表破裂的Riedel剪切分析结果指示,该破裂带主要由R剪切组成,以发育雁列状排列的挤压鼓包(Push-up)为主要特征,伴有少量R′剪切与T裂缝,缺少P型与X型剪切。其中R剪切占95%以上,其在藏坝段(北段)的优势方向为318°,德巫段(南段)为315°,整条地表破裂带的R剪切平均方向为316°。同时发现,此次地震形成的雁列状挤压鼓包主要以平缓的"弧形"为主,这与1981年道孚MS 6.9地震和2010年玉树MS 7.1地震地表破裂带中出现大量反"S"形挤压鼓包有所不同,推断与走滑断裂滑动速率密切相关。沿强滑动速率走滑断层地震破裂带的Riedel剪切发育会更为完善,挤压鼓包也更发育,易形成反"S"形,反之则以平缓的"弧形"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948年理塘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主要受藏坝盆地与德巫盆地控制,而且藏坝段(北段)与德巫段(南段)的R剪切方向存在偏差,这可能与两个拉分盆地的发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塘断裂带 同震地表破裂 riedel剪切 地震破裂分段 走滑断层
下载PDF
两种结构类型的走滑相关剪断裂带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书平 田作基 +3 位作者 徐世东 马中振 常少英 赵怀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里德尔剪切是走滑带的典型构造样式,但近年来发现的很多剪断裂带中的剪断裂组合样式与经典里德尔剪切不同。在这些剪断裂带中,剪断裂的排列方式与两盘位移方向性质相同,即左阶左行或右阶右行,被称为同阶行剪断裂,其叠合部位具有离散性... 里德尔剪切是走滑带的典型构造样式,但近年来发现的很多剪断裂带中的剪断裂组合样式与经典里德尔剪切不同。在这些剪断裂带中,剪断裂的排列方式与两盘位移方向性质相同,即左阶左行或右阶右行,被称为同阶行剪断裂,其叠合部位具有离散性质。基于库伦破裂准则,认为这些剪断裂带是在双剪切带夹持的断夹块上发育的。在双剪切作用下,最大主应力迹线方向上将产生2组共轭势剪破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与最大剪应力(主走滑方向)成小锐夹角的剪破裂将优先得到发展,而与最大剪应力成大锐夹角的剪破裂将受到抑制而被限制在前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同于经典里德尔剪切组合样式的新型剪断裂带。这种类型的剪断裂带发育离散型叠合带,对成藏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带 剪断裂 里德尔剪切 同阶行 异阶行 双扭动 库伦破裂
下载PDF
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的地貌与第四纪活动图像
3
作者 张沛全 左天惠 +2 位作者 邹衍 莫焱兰 杨会丽 《华南地震》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探讨右江断裂带百色以西段北支旧州—泽屯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从右江上游的乐里河、澄碧河流域的构造地貌研究入手,首先对两条河流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利用河流地貌与断层活动的响应关系获取断层的可能部位,对断层活动可能出露的部位... 为探讨右江断裂带百色以西段北支旧州—泽屯小段的第四纪活动特征,从右江上游的乐里河、澄碧河流域的构造地貌研究入手,首先对两条河流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利用河流地貌与断层活动的响应关系获取断层的可能部位,对断层活动可能出露的部位开展路线地质地貌调查并进行验证,试图勾勒出该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图像,最后讨论了该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的成熟度。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调查的结果显示:旧州—泽屯小段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图像与构造物理实验中的R剪切断层发育阶段图像相似,其成熟度低。这可能是该小段断裂带至今缺乏5.0级以上的高震级地震记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断裂带 构造地貌 走滑断层 里德尔剪切 第四纪 断层成熟度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构造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春景 吴中海 +3 位作者 尼玛次仁 李家存 蒋瑶 刘艳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1-566,共16页
分析了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中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分布与构造特征.本次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长这46km,地震造成240cm的最大相对水平走滑错动量,最大垂直错动量60cm.地表破裂所经之处可看到原有断层新近活动的明显迹线.依次分析了按空间尺... 分析了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中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分布与构造特征.本次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长这46km,地震造成240cm的最大相对水平走滑错动量,最大垂直错动量60cm.地表破裂所经之处可看到原有断层新近活动的明显迹线.依次分析了按空间尺度划分的4个层次破裂的走向变化、同级破裂排列、破裂末端变化等构造特征.Ⅰ级破裂作为本次地震产生的整个破裂带,总体走向119°,由3段自然分开、左阶斜列的Ⅱ级破裂组成.3段Ⅱ级破裂自NW向SE依次为隆宝镇段、结古镇段和禅古寺段,破裂性质总体以左旋走滑为主,各段略有不同.各Ⅱ级破裂带内部,分别由若干Ⅲ级破裂段落组成,总体呈现右阶斜列排列模式.Ⅲ级破裂本身由一系列简单的Ⅳ级破裂雁列或羽列右阶斜列构成.不同层次的地表破裂具有简单剪切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共识别出R、R’、Y、T和P五组基本破裂面.其初始破裂面展布特征可以用库伦破裂准则来解释,其中岩土体材料的内摩擦角大致为26~44°.各级破裂端部出现分叉、转向及逐渐消失等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破裂分级 里德尔剪切 走滑断裂
下载PDF
里德尔剪切的组合型式与走滑盆地组合型式的相似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许顺山 彭华 +2 位作者 Angel F.NIETO-SAMANIEGO 陈书平 吴习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301,共15页
走滑断裂体系中经常发育里德尔剪切的断裂组合,世界上不同构造背景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盆地(走滑盆地)也很多见。因此里德尔剪切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里德尔剪切的节理构造组合及盆地组合进行了对比:(1)里德尔... 走滑断裂体系中经常发育里德尔剪切的断裂组合,世界上不同构造背景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盆地(走滑盆地)也很多见。因此里德尔剪切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里德尔剪切的节理构造组合及盆地组合进行了对比:(1)里德尔剪切构造组合与比例尺无关。里德尔剪切带的(转换)拉张区与沉积盆地的分布区是相似的;(2)断裂的最大位移区与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是一致的,断陷盆地长轴平行于断裂走向;(3)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学模拟试验都证实了走滑盆地的演化。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通过厘米级岩芯标本的观察,结合已发表的盆地资料,提出了6类与里德尔剪切有关的构造组合及断陷盆地组合。(1)雁列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许多盆地发育雁列状构造。同时,与里德尔剪切相关的雁列状盆地的宽度与主剪切断裂的剪切位移呈正相关。(2)帚状或马尾状构造及盆地组合:二者在形态上相似,所以归为一类。成因上,马尾状构造及盆地主要发育在走滑断裂的拉张端部,而帚状构造或盆地反映走滑断裂的旋扭作用,可以在走滑断裂影响区域的任何部位。(3)串珠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该类型的盆地主要是指释压盆地的组合,拉分盆地也可以形成串珠状盆地。(4)S状或Z状构造或盆地组合:左行走滑形成Z状构造或盆地,而右行走划形成S状构造或盆地。(5)多字型构造及盆地组合:是拉分盆地的典型组合,可以过渡到串珠状盆地。(6)复杂的网状构造及盆地组合:通常是由于分布型简单剪切的作用结果。以上盆地组合类型包括大型盆地内次级单元(次级盆地或更次级盆地)的组合,但不包括多成因、多期活动的构造及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尔剪切 走滑盆地 拉分盆地 构造组合 盆地组合类型
下载PDF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财胜 孙丰月 +1 位作者 李碧乐 姚凤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 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构造形式,是沿近东西向F断裂(PDZ)发育特征的负花状构造或郁金香构造,并构成走滑伸展双重构造。Luconia陆块与巽他克拉通的碰撞及卢帕断裂的走滑是Punda走滑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成因。同时,利用Riedel单剪模式和走滑次级构造逐级配套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Punda走滑断裂的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da走滑构造 负花状构造 走滑伸展双重构造 riedel单剪模式 动力学成因 沙捞越 马来西亚
下载PDF
钦杭带南段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指示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振文 周永章 +4 位作者 秦艳 郑义 梁志鹏 邹和平 牛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6-878,共13页
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位于粤东与桂西交界处,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及一系列银金矿点,是20世纪80年代规划的十大银矿基地之一。庞西垌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尤... 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庞西垌-金山银金矿田位于粤东与桂西交界处,包括庞西垌、金山、中苏、竹根坡、高村等银金矿床及一系列银金矿点,是20世纪80年代规划的十大银矿基地之一。庞西垌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尤其发育。印支期以来,可识别出3期主要构造:第一期为右行韧性剪切,前人利用糜棱岩中白云母测得时代为221 Ma;第二期为左行韧脆性剪切,北东向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反映最为突出,切过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期为脆性走滑。银金矿体及矿石结构、构造主要受第二期左行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应用里德尔剪切体系对控矿构造的分布特征分析显示,银金矿脉主要赋存于里德尔体系的D、R和T裂隙中;D裂隙是最重要的赋矿构造,热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体呈透镜状左行斜列于主断裂面中,沿走向往南西侧伏;R和T裂隙主要发育梳状含金石英脉。R裂隙呈密集剪破裂产出,与主断裂面夹角15°~35°;T裂隙呈雁列状等距分布,与主断裂面夹角约为45°。这些矿脉就位体系,可以为该区进一步找矿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银-金矿 控矿构造 韧脆性剪切 钦杭带 里德尔剪切
下载PDF
弧形走滑砂箱构造物理模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宾 杨刚 +5 位作者 赖冬 何宇 周政 罗强 王兴建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利用砂箱构造物理模型和"实验-实例"互证思想,探讨弧形剪切走滑变形构造特征及其意义。基于弧形吕德尔和弥散性走滑砂箱构造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揭示弧形走滑构造变形导致砂箱浅表断层以R型和Y型走滑破裂为主,形成相互叠置的花... 利用砂箱构造物理模型和"实验-实例"互证思想,探讨弧形剪切走滑变形构造特征及其意义。基于弧形吕德尔和弥散性走滑砂箱构造物理模型模拟实验,揭示弧形走滑构造变形导致砂箱浅表断层以R型和Y型走滑破裂为主,形成相互叠置的花状构造冲起带;但弧形带内侧和外侧具有明显不一致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弧形吕德尔剪切模型中弧形带内侧和外侧走滑断层与基底断层走向夹角范围分别为4°~23°、6°~23°,内外侧走滑断层端点与基底断层间距离分别为1~6mm、4~5mm;弧形弥散性剪切走滑变形过程中弧形带内侧、外侧走向角分别为4°~30°、11°~25°,断层间距分别为1.1~5.7mm、1.6~4.7mm,且弧形带内侧断层倾角主要为~45°,而弧形带外侧断裂倾角主要为65°和75°,总体上揭示出弧形剪切带内侧走滑上冲构造特征显著强于外侧。同时,砂箱浅表物质PIV监测揭示弧形基底断层带外侧冲起构造带的地质体走向上水平走滑速率逐渐减小、垂直运动速率逐渐增大,揭示了走滑断层构造属性逐渐转变的过程,即由走滑断裂逐渐转变为(走滑)上冲断裂,断层沿走向的倾角逐渐减小、断距增大,空间上呈现为螺旋状断面特征。四川盆地周缘弧形(走滑)构造变形带,即大凉山-小江弧形走滑构造带和大巴山城口弧形走滑上冲构造带,它们的形成过程及其构造特征与弧形(走滑)结构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走滑 吕德尔剪切 尔散性剪切 砂箱物理模型 大凉山-小江弧形走滑带
下载PDF
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喀拉玉尔滚构造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百寿 秦其明 +3 位作者 贺电 曹宝 张自力 姚云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04,108,共6页
喀拉玉尔滚构造带包括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北喀背斜、中喀背斜、南喀背斜及其次生构造。其中,北喀背斜、中喀背斜为塔北地区重要的背斜圈闭,同时也是塔里木油田的重点勘探对象。利用15 m空间分辨率的ETM+影像(多光谱和全色波段融合)及0... 喀拉玉尔滚构造带包括喀拉玉尔滚走滑断裂、北喀背斜、中喀背斜、南喀背斜及其次生构造。其中,北喀背斜、中喀背斜为塔北地区重要的背斜圈闭,同时也是塔里木油田的重点勘探对象。利用15 m空间分辨率的ETM+影像(多光谱和全色波段融合)及0.61 m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构成的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集,结合少量野外地质资料,成功地提取了北喀、中喀背斜上的25条次生小断裂,其后又运用里德尔单剪理论对新发现的小断裂性质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ETM+影像确定了喀拉玉尔滚右旋走滑断裂的走向和位置,提出了对喀拉玉尔滚构造带的4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玉尔滚构造带 多分辨率遥感影像 断裂构造 里德尔单剪模式
下载PDF
辉长岩摩擦实验中断层泥的剪切组构及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利 何昌荣 陶青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模拟断层泥的摩擦实验对地震的成核及断层带变形组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辉长岩摩擦实验中的断层泥变形组构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以期从实验室角度来理解地壳深部断层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断层泥剪切组构中的边界剪切带 ,R1,Y剪... 模拟断层泥的摩擦实验对地震的成核及断层带变形组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辉长岩摩擦实验中的断层泥变形组构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以期从实验室角度来理解地壳深部断层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断层泥剪切组构中的边界剪切带 ,R1,Y剪切面比较发育 ,T裂隙次之 ;R2 ,P ,X剪切面不发育。R1面与边界面的夹角较小 ,平均在 1 1°左右 ,为单剪变形过程中达到破裂极限状态时形成的 1组库仑破裂面。分析表明R1面密度随正应力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而在相同的正应力下 ,随温度的增高 ,R1面的密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当温度高于 5 0 0℃时 ,断层带内的斜长石出现塑性变形特征 ,R1剪切面与矿物的压性面理组成典型的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摩擦实验 断层泥 riedel剪切 S-C组构
下载PDF
吴堡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白鹏 刘岩 +1 位作者 杨晓文 王月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7,45,共5页
通过对吴堡断裂带构造综合研究与分析,采用分期、分区、分类的工作思路,以里德尔单剪模式为依据,考虑力学机制、构造演化等综合因素,完成了吴堡断裂带构造样式成因分析,认为吴堡断裂带尽管在剖面上处于伸展构造系统的地段,但在平面上出... 通过对吴堡断裂带构造综合研究与分析,采用分期、分区、分类的工作思路,以里德尔单剪模式为依据,考虑力学机制、构造演化等综合因素,完成了吴堡断裂带构造样式成因分析,认为吴堡断裂带尽管在剖面上处于伸展构造系统的地段,但在平面上出现走滑构造的构造样式成因的雁列式组合,区内构造既有剪切又有拉张成因,为走滑-伸展复合型构造成因,今后的工作难点是分辨不同断层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伸展 构造样式 成因分析 里德尔单剪 高邮凹陷
下载PDF
重结晶碳酸盐在碳酸盐岩区基岩断层定年中的应用--以广西那坡断裂北段R剪切断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昊 刘春茹 +4 位作者 张沛全 李冰溯 聂冠军 魏传义 尹功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2-1155,共14页
在缺乏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的碳酸盐岩基岩区,难以确定断层的第四纪活动历史。碳酸盐岩基岩区断层活动往往会在断层面上形成重结晶碳酸盐,这为利用ESR方法研究此类断层的第四纪活动历史提供了物质基础。文中采集了那坡断裂系北段一条R剪切... 在缺乏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的碳酸盐岩基岩区,难以确定断层的第四纪活动历史。碳酸盐岩基岩区断层活动往往会在断层面上形成重结晶碳酸盐,这为利用ESR方法研究此类断层的第四纪活动历史提供了物质基础。文中采集了那坡断裂系北段一条R剪切断层基岩面的3个重结晶碳酸盐样品,并开展ESR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层的活动时代大致为距今0.2Ma,根据里德尔剪切模型推测,那坡断裂的主干断层可能发生过晚于距今0.2Ma的构造活动;同时,碳酸盐岩基岩区断层活动产生的重结晶碳酸盐作为直接记录断层活动信息的测年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碳酸盐岩 基岩断层 里德尔剪切 那坡断裂
下载PDF
中扬子强烈叠加改造区断裂系统与成因机制:当阳复向斜断裂特征及其与页岩气保存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勇 张东涛 +5 位作者 栗维民 张介辉 姚秋昌 张文萍 牛卫涛 梅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共11页
目前对于中扬子地区强烈叠加改造区当阳复向斜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厘清该区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揭示不同成因断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 目前对于中扬子地区强烈叠加改造区当阳复向斜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厘清该区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揭示不同成因断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作用的差异,以该地区巡检斜坡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前陆逆冲理论和里德尔剪切模式,系统解析了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当阳复向斜断裂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为深层、中层、浅层3套系统,平面上分为3个区块,其中主控断裂FA、FB断裂带处于走滑断层发育初期—早期阶段;②中燕山期北东东向挤压、南东向右旋压扭和晚燕山期近东西向左旋张扭应力场形成了区内逆冲构造体系、压扭构造体系、张扭构造体系等3个断裂体系;③燕山期以来强烈走滑变形改造对龙马溪组页岩气后期保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其中逆冲断层、R'面断层及FB断裂东段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强烈改造 当阳复向斜 断裂体系 里德尔剪切 页岩气保存
下载PDF
东坪金矿构造解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怀勇 张占洋 +1 位作者 李鹏 邢存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8,共3页
运用里德尔 (Riedel)剪切裂隙理论 ,在东坪金矿构造区域内划分出若干种剪切类型。不同期次剪切裂隙的复合叠加 ,经后期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 ,成为东坪金矿的赋矿构造。
关键词 赋矿构造 里德尔 剪切裂隙理论 东坪金矿
下载PDF
改进的地震相干体算法及其应用——以乌克兰顿涅茨盆地裂缝型储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Yuriy Tyapkin Iana Mendrii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地震相干体是一种地震属性,旨在刻画由构造、地层、岩性、孔隙及油气的变化所引起的图像不连续性。对该属性的计算与应用技术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分析其与假定地震资料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估算地震相干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 地震相干体是一种地震属性,旨在刻画由构造、地层、岩性、孔隙及油气的变化所引起的图像不连续性。对该属性的计算与应用技术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分析其与假定地震资料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估算地震相干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模型,允许参与相干体计算的地震道之间的信号振幅与噪声方差任意变化。此外,提出了一种提高相干体算法横向分辨能力的广义方法。利用地震合成数据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测试。结合地震曲率属性,利用新的相干体算法对乌克兰顿涅茨盆地煤层气裂缝型储层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裂缝型储层 煤层气 里德尔剪切 水平应力 顿涅茨盆地
下载PDF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地震裂缝特征提取——以昆仑山口西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剑南 魏永明 +1 位作者 陈玉 高锦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地震裂缝作为同震地表破裂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会造成房屋等建筑物的开裂倒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查明地震裂缝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震源断层性质、构造运动状态和地震破裂过程等基础信息。区别于采动地裂缝、滑坡地裂缝,震源断... 地震裂缝作为同震地表破裂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会造成房屋等建筑物的开裂倒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查明地震裂缝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震源断层性质、构造运动状态和地震破裂过程等基础信息。区别于采动地裂缝、滑坡地裂缝,震源断层错动形成的地震裂缝与发震断裂带位置基本重合,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选取昆仑山口西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为研究区,以国产高分二号作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地震裂缝提取方法,并与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高斯匹配滤波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果最优,高斯匹配滤波算法次之,改进的边缘检测算法效果较差。结合里德尔剪切破裂模型分析地震裂缝空间分布及与其他破裂类型的组合关系,以期在震后第一时间掌握地表破裂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主破裂带方向和区域应力场,指导地表破裂地面详细调查、灾后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 图像滤波 地表破裂 地震裂缝 里德尔剪切
下载PDF
浅表走滑构造系统砂箱物理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玉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7-1145,共19页
地壳浅表走滑构造系统发育于多种类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仅具有较强地震危害性、也富集油气矿产等资源。自20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走滑构造系统演化特征与机制等研究提供了独立有效的... 地壳浅表走滑构造系统发育于多种类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不仅具有较强地震危害性、也富集油气矿产等资源。自20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走滑构造系统演化特征与机制等研究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自然界走滑构造系统动力学上可分为板缘构造转换断层和板内走滑断层体制,空间几何学上可分为走滑断层弯曲类和走滑断层叠置类。基于吕德尔剪切和弥散性剪切砂箱物理模型实验共同揭示出,走滑剪切系统主走滑变形位移带发育五类断裂/破裂体系,即R型破裂、R′型破裂、P型剪切、张破裂和Y型破裂,尤其是在弥散性剪切变形过程中发育大量的RL和RL′型斜切剪破裂。浅表走滑剪切构造系统分段性及其走滑转换带差异变形特征受控于基底走滑断层应力‒应变条件沿走向差异变化的特性,基底断层几何学(弯曲/叠置性、间隔性等)、砂箱动力学特性(纯走滑剪切、拉分走滑和挤压走滑剪切)、非均质性砂箱物质特征(黏土和膏岩等)、基底非均一性(塑性基底物质几何学等)等对走滑构造变形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能为走滑构造系统运动学、变形特征与机制等提供较好的解释模型,能有效再现走滑构造形成演化的四维过程与机制,在地震灾害机理、油气勘探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箱物理模型 走滑变形 吕德尔剪切 弥散性剪切
下载PDF
隆林西南部线性影像条带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其与右江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沛全 左天惠 +3 位作者 邹衍 米远威 潘岳怡 钟德伟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km,且与控制水系同步拐弯的大古城断层谷成17°~20°夹角。野外调查显示,线性影像通过隆内断层谷地的南侧谷坡上方,且表现为倾向南的反坡向陡崖。在陡崖向东延伸的方向上可见倾向南南西的正断层。在其西部弄桑河河流拐弯点附近,线性影像带上有倾向北北东或北东的正断层发育。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支持下,弄桑河河流拐弯点的上游河段在河流纵剖面上存在裂点,其落差约78 m。裂点河段的上游和下游均有正断层出露。经分析后认为,控制线性影像条带的断层为走向北西西向的正断层(弄桑—隆内断层)。该正断层与控制水系同步左旋拐弯的大古城断层、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构成了一个左旋走滑的里德尔剪切体系,它们分别是这个剪切体系中的T破裂、R破裂和Y主剪切破裂。该里德尔剪切系统至少在喜马拉雅期期间有过长时间的活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断裂带 里德尔剪切 构造地貌 河流裂点 喜马拉雅期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On the Occurrences of Fractures in Wrench Zones 被引量:1
19
作者 Shuping Chen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20年第3期27-38,共12页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time sequences for various types of wrench-related fractures are not clear. Based on a parabola-type failure criterion, this paper has gotten new insights on those questions. In a simple 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time sequences for various types of wrench-related fractures are not clear. Based on a parabola-type failure criterion, this paper has gotten new insights on those questions. In a simple shear, the occurrence of either tensional fractures or Riedel shears is controlled by the ratio (Rtc) of tensile strength to cohesion. In a pure shear, the occurrence of either second order tensional fractures or second order Riedel shears is controlled by the ratio (Rtci) of tensile strength to cohesion, given a constant inner frictional coefficient. Where the Rtc or the Rtci is less than a certain value, the en echelon tensional fractures will occur first. Where the Rtc or the Rtci is bigger than the certain value, the Riedel shears will occur first. Where the Rtc or the Rtci is equal to the certain value, the en echelon tensional fractures and the Riedel shears will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 understandings will enhance the research on wrench related fractures and will be of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cause fractures are both important accumulation spaces and key migration paths for oil an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ENCH Simple shear PURE shear Tensional Fracture riedel shear Time SEQUENCE
下载PD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ttle Deformation and Paleozoic to Mesozoic Basalt Dykes in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Cameroon Volcanic Line 被引量:2
20
作者 Nicole Armelle Wambo Simeni Depesquidoux Tchaptchet Tchato +2 位作者 Rose Noel Ngo Belnoun Jean Pierre Tchouankoue Alembert Alexandre Ganw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7年第3期318-331,共14页
The work is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ttle deformation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Cameroon Line and intrusiv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basalt ... The work is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ttle deformation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southern continental part of the Cameroon Line and intrusiv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basalt dykes swarm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hat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nd field studies show that the major trend of brittle structures correspond to well-known regional structures: N70°E (Adamawa Shear Zone), N135°E (upper Benue trend) and N30°E (Cameroon Volcanic Line) corresponding to E-W and N-S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Basalt dykes are associated to NE-SW, E-W and NW-SE oriented fractures. An integration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brittle structures and basalt dykes directions suggest an emplacement of the Mesozoic and Paleozoic basalt dykes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by Precambrian structures that were originated through Riedel’s fracture kinematic model with dextral strike-slip Adamawa Shear Zone as the main shear zone during late stage of the Pan-African collision. Spatially, the restriction of the basalt dykes to the corridor of the Adamawa Shear Zone indicate that a rejuvenation of Precambrian faults may very well be the origin of the dykes with possibility that they may have been reworked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Phanerozoic e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T DYKES Brittle TECTONICS Adamawa shear Zone riedel Model Western GONDWA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