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ology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Spatial Pyramid Deployable Truss Structures for Satellite SAR Antenna 被引量:24
1
作者 WANG Yan DENG Zongquan +2 位作者 LIU Rongqiang YANG Hui GUO Hongwe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Many attentions for structural synthesis are paid to planar linkages and parallel mechanisms, while design novel pyramid deployable truss structure(PDTS) of satellite SAR mainly depends on experience of designer. To... Many attentions for structural synthesis are paid to planar linkages and parallel mechanisms, while design novel pyramid deployable truss structure(PDTS) of satellite SAR mainly depends on experience of designer. To design novel configuration of PDTS, a two-step topology structure synthesis and analysis approach is proposed. Firstly, a conceptual configuration of PDTS is synthesized. Weighted graph and weighted adjacency matrix are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opological description for PDTS. Graph properties are then summariz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ia between PDTS and other type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graph properties, a procedure for synthesis conceptual configuration of PDTS is presented. Secondly, join relationship of components in a PDTS is analyzed. Kinematic chain and corresponding incidence/adjacency matrix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join relationship of PDTS. Properties and simplified rules of kinematic chain are extracted to construct kinematic chain. A procedure for construction kinematic chain of PDTS is then established. Finally, with this two-step approach all 11 rectangular pyramid deployable structures whose folded state is planar are discovered and their kinematic chains are constructed. Based on synthesis results, a novel deploya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satellite SAR is designed. The proposed research can be applied to obtain some novel PDTSs,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sign some novel deployable support structures for satellite SAR anten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synthesis deployable truss structure spatial linkage graph theory sar antenna
下载PDF
BEAM BROADENING SYNTHESIS FOR SAR ANTENNA ARRAY BASED ON PROJECTION MATRIX ALGORITHM
2
作者 Jiao Junjun Sun Huifeng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4年第5期433-440,共8页
A new beam broadening synthesis technique fo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antenna array, namely Projection Matrix Algorithm(PMA) is presented. The theory of PMA is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the iterative renewed ... A new beam broadening synthesis technique fo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antenna array, namely Projection Matrix Algorithm(PMA) is presented. The theory of PMA is introduced firstly, and then the iterative renewed manner is improved to resolve the unbalance problem under amplitude and phase control.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algorithm correct and effective, an actu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ample is investigated. The beam synthesis results of 1.0~4.5 times broadening under the phase only control and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control using improved PMA a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m directivity, the beam broadening, and the side-lobe level requirements were met.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proved PMA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for SAR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antenna array Beam broadening synthesis Projection Matrix Algorithm(PMA) Phase only control Amplitude and phase control
下载PDF
星载轻型平板SAR天线热控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房红军 徐志明 +5 位作者 郭鑫 蔡超凡 周振凯 方东生 陈绍杰 韩鹏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61-566,共6页
AS-01卫星搭载的平板SAR天线总的热耗密度可达720 W/m^(2),且天线工作期间,要求有源设备温度处于-20~50℃范围,全阵面温差不超过12℃。针对此要求提出一种以导热均温为主的轻量化热控方案:基于准被动热控设计的原则,选择吸收−发射比η=... AS-01卫星搭载的平板SAR天线总的热耗密度可达720 W/m^(2),且天线工作期间,要求有源设备温度处于-20~50℃范围,全阵面温差不超过12℃。针对此要求提出一种以导热均温为主的轻量化热控方案:基于准被动热控设计的原则,选择吸收−发射比η=1.4的阵面热控涂层及多层隔热等措施实现所需目标温度范围;采用导热垫和相变热管双侧导热安装等方式强化天线整体均温导热;针对极端低温工况增加主动热控辅助设计。对SAR天线热控进行仿真分析和全尺寸的热平衡试验,地面验证了各项热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终的在轨飞行表明,天线在轨平均温度10℃左右,T/R模块全阵面温差不超过8.9℃,天线热控在轨工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天线 轻型sar天线 平板sar天线 热控设计 热平衡试验 在轨验证
下载PDF
Antenna Design and SAR Analysis on Human Head Phantom Simulation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Felipe Pablo Perez Joseph Paul Bandeira +4 位作者 Jorge J. Morisaki Seshasai Vamsi Krishna Peddinti Paul Salama James Rizkalla Maher E. Rizkall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9期421-430,共10页
Backgrou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devices that emit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RF-EMF) has sparked growing interest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bi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 Backgrou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devices that emit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RF-EMF) has sparked growing interest in their interaction with biological systems 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s a result,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driven by the potential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concern for any possible negative health implications of these EM energies [1-4]. Recent results have indicated specific tuning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F exposure may lead to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oward beneficial health outcomes [5]. Method: In the current study, a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to analyze a specific RF-EMF exposure on a human head model was developed. Impetus for this research was derived from results of our previous experiments which revealed that Repeat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Stimulation (REMFS) decreased the toxic levels of beta amyloid (Aβ) in neuronal cells, thereby suggesting a new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Throughout development of the proposed device, experi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the EM frequency rang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penetration depth, and innate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issues have been carefully considered. Results: RF-EMF exposure to the human head phantom was performed utilizing a Yagi-Uda antenna type possessing high gain (in the order of 10 dbs) at a frequency of 64 MHz and SAR of 0.6 W/Kg.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M powe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directors were placed in front of the driven element and reflectors were placed behind the driven element. So as to strategically direct the EM field into the center of the brain tissue, while providing field linearity, our analysis considered the field distribution for one versus four antennas. Within the provided dimensions of a typical human brain, results of the Bioheat equation within COMSOL Multiphysics version 5.2a software demonstrated less than a 1 m°K increase from the absorbed EM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nna NEURO ALZHEIMER DISEASE Diagnosis COMSOL sar.
下载PDF
基于波束优化赋形方法的斜视星载SAR模糊抑制研究
5
作者 王长城 张毅 +1 位作者 张永伟 王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6,共10页
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会严重影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成像质量。现有的利用天线波束赋形来抑制模糊的方法在雷达正侧视成像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但并不适用于雷达斜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 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会严重影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成像质量。现有的利用天线波束赋形来抑制模糊的方法在雷达正侧视成像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但并不适用于雷达斜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星载SAR二维模糊(距离和方位模糊)抑制方法。使用距离-方位模糊综合的模糊比(Ambiguity to Signal Ratio,ASR)指标来替代距离模糊比及方位模糊比,结合对不同斜视情形下天线波束变化的分析,充分考虑包含镜像模糊区在内的所有模糊区,建立了模糊比-天线权重优化模型。以模糊能量为目标函数、天线方向图掩模作为约束确立二次锥(Quadratic Cone Programming,QCP)优化问题,求解得到阵元幅度相位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模糊区对应的旁瓣幅值,灵活地抑制SAR斜视成像的距离和方位模糊,进而提高星载SAR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模糊抑制 天线方向图综合 波束优化赋形
下载PDF
分布式星载干涉SAR相位同步
6
作者 王政 李世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11-17,共7页
主星与辅星之间雷达载波的相位同步是分布式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实现星间相位同步,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波对传的相位同步方法。首先,采用连续波信号对传能够获得更高的同步信号信噪比,能够提升相位同步重... 主星与辅星之间雷达载波的相位同步是分布式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实现星间相位同步,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波对传的相位同步方法。首先,采用连续波信号对传能够获得更高的同步信号信噪比,能够提升相位同步重复频率,避免插值处理;其次,相位同步工作在中频,能够简化系统天线配置;同时,采用GPS驯服晶振使频率源一致性优于10-10。地面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同步后剩余相位误差为1.68°(1σ),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sar 相位同步 连续波对传 信噪比 天线配置
下载PDF
航天器可展SAR天线结构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慧 刘志全 +2 位作者 曾惠忠 白照广 杨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7-1206,共10页
论述了航天器径向肋式、缠绕肋式、构架式和环形桁架式四种抛物面可展SAR天线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四种抛物面可展SAR天线结构的特点,分别对航天器翼式、桁架式和薄膜式三种平面可展SAR天线结构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航天器可展SAR天线结... 论述了航天器径向肋式、缠绕肋式、构架式和环形桁架式四种抛物面可展SAR天线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四种抛物面可展SAR天线结构的特点,分别对航天器翼式、桁架式和薄膜式三种平面可展SAR天线结构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航天器可展SAR天线结构轻质、大收纳比和高精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航天器可展SAR天线实现展开高精度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旨在为航天器可展SAR天线结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抛物面 平面 sar天线 可展结构
下载PDF
环境一号C星SAR天线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士昆 冀有志 +2 位作者 崔兆云 方永刚 周丽萍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4年第3期266-273,共8页
环境一号C星SAR天线采用了构架式可展开网状抛物面反射器,天线构型复杂,在轨展开步骤多,天线展开可靠性及在轨电气性能等都是设计难点。该文阐述了天线总体、结构和电气方面的设计研究,并从力学和热角度进行了实际工况的分析。环境一号... 环境一号C星SAR天线采用了构架式可展开网状抛物面反射器,天线构型复杂,在轨展开步骤多,天线展开可靠性及在轨电气性能等都是设计难点。该文阐述了天线总体、结构和电气方面的设计研究,并从力学和热角度进行了实际工况的分析。环境一号C星在轨成功展开及良好的SAR成像质量表明了天线在机电热及可靠性设计方面满足型号工程的使用要求,为集中式网状抛物面SAR天线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天线 构架式可展开反射器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热分析
下载PDF
星载SAR天线阵面形变分析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曾祥能 何峰 +1 位作者 张永顺 董臻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研究了星载SAR天线阵面形变对波束输出的影响及形变补偿方法。针对未来星载SAR将采用的柔性阵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星载SAR天线的空间形变实时测量与控制的闭环系统,建立了阵面形变下阵列流形误差模型,得出小幅度形变主要影响波束的旁瓣输... 研究了星载SAR天线阵面形变对波束输出的影响及形变补偿方法。针对未来星载SAR将采用的柔性阵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星载SAR天线的空间形变实时测量与控制的闭环系统,建立了阵面形变下阵列流形误差模型,得出小幅度形变主要影响波束的旁瓣输出,通过求解补偿形变权值的最小二乘解,使阵列形变补偿后波束输出与期望波束输出最佳逼近,并给出用于阵列误差补偿的阵列形变测量精度要求。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结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阵面形变 误差补偿 阵列流形
下载PDF
宽带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SAR天线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竹 钟顺时 +3 位作者 孔令兵 高初 汪伟 金谋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2-547,共6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X和S双波段双极化(DBDP)共用口径宽带天线阵的设计与测试结果.针对以往同类天线低频百分比带宽明显较高频窄的缺点,设计中采用了三谐振技术来展宽低频波段的带宽;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改善两个波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X和S双波段双极化(DBDP)共用口径宽带天线阵的设计与测试结果.针对以往同类天线低频百分比带宽明显较高频窄的缺点,设计中采用了三谐振技术来展宽低频波段的带宽;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以改善两个波段的极化隔离度.经实测,样阵X和S波段的带宽(VSWR≤2)分别达到13.1%和11%;带内阵列隔离度优于37dB,单元隔离度优于28dB;阵列方向图与理论均吻合很好,主瓣内交叉极化优于27dB;X波段扫描能力达±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高隔离度 双波段 双极化 共用口径 微带天线阵 非整数频率比 合成孔径雷达天线
下载PDF
机载前视SAR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任笑真 杨汝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1365,共5页
该文以一种采用天线阵模式的机载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为对象,根据前视SAR的成像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前视SAR的3维成像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各天线阵元接收一遍后的数据采用CS算法获得单幅SAR图像,然后将飞... 该文以一种采用天线阵模式的机载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为对象,根据前视SAR的成像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机载前视SAR的3维成像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各天线阵元接收一遍后的数据采用CS算法获得单幅SAR图像,然后将飞机飞行过程中获得的所有SAR图像中相同方位向对应的数据结合距离多普勒算法思想依次进行成像处理,最后获得3维像。模拟了X波段前视SAR点目标回波并进行了3维成像实验,对成像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天线阵 前视 距离-多普勒 3维成像
下载PDF
低频UWB SAR天线方向图校准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鲲 梁甸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369,共6页
低频UWBSAR具有较大的方位向处理角,因此天线方向图沿方位向的变化不能忽略。本文给出SAR系统的时域处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天线方向图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给出天线方向图的校准算法,以及该算法的性能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 低频UWBSAR具有较大的方位向处理角,因此天线方向图沿方位向的变化不能忽略。本文给出SAR系统的时域处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天线方向图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给出天线方向图的校准算法,以及该算法的性能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得到的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 天线方向图 校准 sar系统 UWB 算法 低频 计算机仿真 处理模型 系统性能
下载PDF
基于波数域子孔径的机载三维SAR偏航角运动误差补偿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振宇 谭维贤 +2 位作者 王彦平 洪文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4期467-473,共7页
机载3维SAR可实现3维成像,但运动误差会影响成像质量,其中姿态角误差改变阵元间相对位置,影响复杂,目前还没有基于测量数据的补偿方法。该文建立了机载3维SAR成像模型,分析了姿态角误差对成像的影响,其中偏航角误差的补偿最为复杂。由... 机载3维SAR可实现3维成像,但运动误差会影响成像质量,其中姿态角误差改变阵元间相对位置,影响复杂,目前还没有基于测量数据的补偿方法。该文建立了机载3维SAR成像模型,分析了姿态角误差对成像的影响,其中偏航角误差的补偿最为复杂。由回波相位可得航迹向和跨航向波数,根据这两个波数计算的距离误差与目标位置无关,消除了误差的空变性。提出在航迹向和跨航向2维波数域分块计算距离误差,在空域补偿的波数域子孔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偏航角运动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阵列天线 3维成像 运动补偿 波数域子孔径
下载PDF
MIMO下视阵列SAR线阵天线构型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辉 靳国旺 +1 位作者 张红敏 徐青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0,共6页
针对收发分置的MIMO模式阵列天线物理设计时,一个等效阵列可由多种物理收发阵列实现的病态问题,从测绘角度切入,依据等效相位中心原理,分析了ARTINO系统不同收发组合的优缺点。引入测绘应用关心的波段、分辨率、高程精度及工作高度等要... 针对收发分置的MIMO模式阵列天线物理设计时,一个等效阵列可由多种物理收发阵列实现的病态问题,从测绘角度切入,依据等效相位中心原理,分析了ARTINO系统不同收发组合的优缺点。引入测绘应用关心的波段、分辨率、高程精度及工作高度等要求,优化设计了真实测绘航空平台的MIMO下视阵列SAR线阵阵元的数目和位置矢量。根据该配置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三维成像结果和原始仿真场景的差分对比,高程重建误差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整个场景和单独建筑物区域误差在半分辨率之内的概率值,证明了优化阵列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下视阵列sar 天线设计 等效阵列 物理收发阵列
下载PDF
基于新型阵列配置的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春艳 谢亚楠 +2 位作者 赵海兰 张瑞 王佳佳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2期64-69,共6页
阵列天线机载MIMO-SAR三维成像技术是获得SAR三维高分辨率图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跨行向阵列天线收发单元的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载MIMO-SAR阵列天线配置方法。分析了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的成像几何、等效相位中心误... 阵列天线机载MIMO-SAR三维成像技术是获得SAR三维高分辨率图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跨行向阵列天线收发单元的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载MIMO-SAR阵列天线配置方法。分析了机载MIMO-SAR下视三维成像的成像几何、等效相位中心误差和三维SAR回波信号模型。通过等效后的天线方向图证明了该阵列配置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指向性,通过一种下视三维成像算法进行仿真,证明了该新型阵列配置的机载MIMO-SAR三维成像模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sar成像 天线配置 等效相位中心
下载PDF
一种前视阵列SAR系统的天线设计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向阳 孟进 +2 位作者 刘许刚 牛德智 赵海燕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1,共6页
阵元数太多导致前视阵列SAR系统天线成本高和设计复杂,如何以较少的阵元数获取较高的成像质量是前视阵列SAR系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根据系统成像质量要求,结合波束扫描、栅瓣抑制等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稀疏收发天线阵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 阵元数太多导致前视阵列SAR系统天线成本高和设计复杂,如何以较少的阵元数获取较高的成像质量是前视阵列SAR系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根据系统成像质量要求,结合波束扫描、栅瓣抑制等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稀疏收发天线阵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一定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阵元数量,提高了系统信噪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阵列sar 阵列天线设计 波束形成 CHIRP Scaling成像
下载PDF
机载SAR天线座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李平 李军兴 刘铭 《雷达学报(中英文)》 2012年第2期203-208,共6页
该文对机载SAR天线座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中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载SAR天线座的有限元模型,指出了动力学分析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机载SAR天线座的动力学性能满足... 该文对机载SAR天线座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中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载SAR天线座的有限元模型,指出了动力学分析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机载SAR天线座的动力学性能满足伺服控制系统带宽和结构强度需求。该文提供的有限元快速建模和分析方法可为机载SAR天线座的轻量化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 天线座 模态 动力学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星载SAR波束优化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慧峰 石力 邓云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6-710,共5页
针对传统的星载SAR波束展宽优化算法中优化变量数目多、计算时间长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减少变量数目、提高优化速度的算法。该算法对常规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正交多项式为天线口径分布的基函数,以多项式系数为优化变量,从而大大减... 针对传统的星载SAR波束展宽优化算法中优化变量数目多、计算时间长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减少变量数目、提高优化速度的算法。该算法对常规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正交多项式为天线口径分布的基函数,以多项式系数为优化变量,从而大大减少了优化的变量数目,提高了优化速度。此算法经过了长时间的改进,已经在多个型号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阵列天线 波束优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佳佳 周芳 +2 位作者 孙光才 邢孟道 保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现有的基于前向阵雷达的SAR-GMTI方法主要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而STAP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实现。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斜视SAR-GMTI新方法。文中建立了基于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体制下的运动目标... 现有的基于前向阵雷达的SAR-GMTI方法主要是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而STAP在实际工程中难以实现。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前向阵雷达的斜视SAR-GMTI新方法。文中建立了基于前向阵雷达的三通道斜视SAR-GMTI体制下的运动目标回波信号模型,利用等效分析建立了该模型与传统三通道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模型的联系。通过改进的DPCA技术,实现该体制下的动目标检测、测速和定位。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的DPCA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阵雷达 sar-地面运动目标检测(GMTI) 斜视模式 相位中心偏置天线(DPCA)
下载PDF
一种新型星载SAR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建新 李迎林 张金平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358,36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层叠结构,下层为正方形辐射贴片,上层为圆形寄生帖片。同时给出了常见的正方形寄生贴片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圆形寄生贴片的新型天线与一般的正方形寄生贴片天线相比,在带宽、隔... 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层叠结构,下层为正方形辐射贴片,上层为圆形寄生帖片。同时给出了常见的正方形寄生贴片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圆形寄生贴片的新型天线与一般的正方形寄生贴片天线相比,在带宽、隔离度和交叉极化电平等性能上均具有优势,尤其是交叉极化特性,优于正方形寄生贴片结构-5dB左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星载sar 宽带 隔离度 交叉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