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挥发油含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柏国清 孙祎蔚 +2 位作者 李为民 李思锋 曹庆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576-6582,共7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中药荆芥挥发油含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本研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含量。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相应生长地土壤养分和pH值等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因子对荆芥挥发... 为研究不同产地中药荆芥挥发油含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本研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含量。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相应生长地土壤养分和pH值等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因子对荆芥挥发油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有机质是影响挥发油含量的主导因子,全荆芥挥发油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且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荆芥穗挥发油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荆芥适宜生长机制,为保证荆芥质量及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荆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挥发油 土壤因子
原文传递
Stem Blight Control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Caused by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Using Trichoderma spp. 被引量:1
2
作者 LI Yong, YI Xi-xi, DING Wan-lo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Objective To control stem blight disease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caused by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Methods The antagonist effect of 13 Trichoderma strains (including T. viride and T. harzianum) was evaluated upon ... Objective To control stem blight disease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caused by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Methods The antagonist effect of 13 Trichoderma strains (including T. viride and T. harzianum) was evaluated upon mycelia growth of P. nicotianae. Trichoderma strains with high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gainst the pathogen were used to control stem blight of S. tenuifolia in the field. Results Of 13 Trichoderma strains tested, T. viride strain M3 showed maximum mycelia growth inhibition (83.2%) to the pathogen, followed by T. viride strain Tv04-2 (78.2%) and then T. harzianum strain ThB (65.0%), in vitro. Fungal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protease, and β-1,3-glucanase we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in further study. T. viride strains M3, Tv04-2, and T. harzianum strain ThB efficiently against P. nicotianae were used to control stem blight of S. tenuifolia in the field, and T. viride strain M3 showed the best biocontrol potential. Conclusion Trichoderma spp. can be used as alternatives of pesticides to control stem blight, one of the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s of S. tenuifolia caused by P. nicotianae. However, though T. viride strains Tv04-2 and T. harzianum strain ThB are also highly against P. nicotianae in vitro, the controlling efficacy of them on stem blight disease is not as excellent as T. viride strains M3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GLUCANASE MYCOPARASITISM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PROTEASE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原文传递
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唐茜 王佳丽 李文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5,共10页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 为提高盐渍地中荆芥的种植效益,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胞外多糖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从幼苗根系生理特性上分析其具体作用机制,设置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CK1)、盐胁迫对照组(CK2)、50 mg/kg胞外多糖组(T1)、100 mg/kg胞外多糖组(T2)、200 mg/kg胞外多糖组(T3)、400 mg/kg胞外多糖组(T4)]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对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00 mg/kg胞外多糖(T3)效果最显著,与CK2相比,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显著增加76.13%、144.16%、137.45%、265.28%,幼苗株高、茎粗、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干质量分别显著升高60.49%、14.73%、40.08%、85.39%,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1.02%、84.56%、40.02%,Na+含量降低54.63%,K+含量升高95.24%,Na+/K+值降低76.76%,根系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44.54%、43.2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0.39%、34.59%、24.31%。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可以通过根系渗透调节和激活抗氧化酶防御系统来提高幼苗的抗盐性,进而促进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荆芥多倍体的诱导及农艺性状评价
4
作者 齐琳琳 温春秀 +1 位作者 刘灵娣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以荆芥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开展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浓度和最适处理时间研究,调查比较多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0.10%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荆芥幼苗生长点3 d最有利于四倍体的产生,诱导率达到1.15%。显微镜观察变... 以荆芥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开展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倍性变异的最佳浓度和最适处理时间研究,调查比较多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用0.10%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荆芥幼苗生长点3 d最有利于四倍体的产生,诱导率达到1.15%。显微镜观察变异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n=4x=24。田间表现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叶片厚大、叶色浓绿、穗多且密、种子大,且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植株有效成分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秋水仙素 多倍体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荆芥抗氧化能力、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师建玲 崔英静 +6 位作者 夏威 刘水龙 马召 唐晓清 王康才 李宇峰 顾斌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荆芥次生代谢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4个MeJA处理浓度(0、50、100、250μmol·L^(-1))和6个处理时间(0、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荆芥次生代谢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4个MeJA处理浓度(0、50、100、250μmol·L^(-1))和6个处理时间(0、6、24、72、120、168 h)下荆芥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腺毛密度以及腺毛分泌物等指标,初步确定有利于其药用品质提升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结果]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时达到峰值。荧光显微镜下荆芥叶表皮腺毛在不同波长条件有不同响应,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分别在紫外光(512~542 nm)和蓝光(435~485 nm)下具有荧光现象。50μmol·L^(-1)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密度显著增加。MeJA处理对荆芥腺毛分泌物各组分所占比例影响较大,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倍半萜类含量下降。胡薄荷酮相对含量在50μmol·L^(-1)MeJA处理72 h以及2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时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薄荷酮含量变化与胡薄荷酮呈相反趋势。D-柠檬烯在MeJA处理后相对含量下降。[结论]MeJA能有效调控荆芥挥发性成分萜类化合物的代谢,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以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荆芥 抗氧化 腺毛密度 腺毛分泌物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对脂多糖致抑郁样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秦甜甜 胡靖文 +2 位作者 曾九僧 刘蓉 曾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480-1485,共6页
观察荆芥挥发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抑郁样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探究其对NOD样受体热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给药组... 观察荆芥挥发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抑郁样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探究其对NOD样受体热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荆芥挥发油和盐酸氟西汀,给药结束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和飞溅试验,评价荆芥挥发油的抗抑郁作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CA3区神经元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100、50 m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糖水偏好率及延长小鼠梳洗时间,表现出抗抑郁样行为作用;同时能降低小鼠血清IL-18及TNF-α含量,增加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数目,显著下调海马部位NLRP3、ASC、Caspase-1及Iba-1的蛋白表达量。荆芥挥发油能改善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出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小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与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抗抑郁 LPS 神经炎症 Nod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荆芥HD-Zi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佩娜 党静洁 +4 位作者 邵永芳 石遵睿 张琳 刘潺潺 吴啟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鉴定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HD-Zip基因家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在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相关特征以及在不同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为该家族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经表征的HD-Zip基因,筛选荆芥基因组... 【目的】鉴定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HD-Zip基因家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在全基因组中的分布和相关特征以及在不同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为该家族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经表征的HD-Zip基因,筛选荆芥基因组内的HD-Zip基因序列,利用MEME、PlantCARE、NCBI、MEGA X、MCScanX、Circos等在线网站及软件对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进化树构建、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共线性基因分析等。【结果】在荆芥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2条HD-Zip基因序列,它们可被分为4个亚家族,分别含有16、7、5、14个基因,亚家族之间的基因长度、结构及保守基序差异显著,但在亚家族内部保守,荆芥基因组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发现有37对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荆芥的4个亚家族基因的顺式元件中均高频出现了光响应、脱落酸响应、MeJA响应等元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及部位的转录组数据中具有不同的表达趋势,Ⅰ亚家族主要在幼叶中表达,Ⅱ和Ⅲ亚家族主要在根中在表达,Ⅳ亚家族主要在叶中表达。【结论】在荆芥基因组中共获得42条HDZip基因序列,被分为4个亚家族(HD-ZipⅠ~Ⅳ),亚家族内部高度保守,亚家族之间差异显著,其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表达模式不同。亚家族Ⅰ和Ⅱ,亚家族Ⅲ和Ⅳ亲缘关系更近,HD-Zip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协同调控了荆芥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HD-Zip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荆芥生长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梁亚芳 党静洁 +4 位作者 舒娟 李秋娟 贾聪玲 刘潺潺 吴啟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2944,共7页
目的:探究光照强度对荆芥幼苗生长与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生长40 d后的荆芥幼苗,用不同光照强度(5000~30000 lx)处理,于处理后每隔7 d进行形态特征测定,第28天时对荆芥叶片抗... 目的:探究光照强度对荆芥幼苗生长与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生长40 d后的荆芥幼苗,用不同光照强度(5000~30000 lx)处理,于处理后每隔7 d进行形态特征测定,第28天时对荆芥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鲜重及干重进行测定,另外采用GC测定叶片中(-)-胡薄荷酮、(+)-薄荷酮和(+)-柠檬烯的含量。结果:25000 lx下荆芥的株高、叶片数、节数及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最大。不同光强下腺鳞直径和密度在光处理一定时间后有所差异,在第28天,25000 lx下的腺鳞密度最大,为6个/mm^(2)。在5000、10000和30000 lx下荆芥清除活性氧主要依赖于SOD的作用,而在15000、20000和25000 lx下主要依赖于POD的作用。从光处理第14天开始,不同光强下荆芥叶片中3种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且在第28天,25000 lx下含量最高。结论:荆芥幼苗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在25000 lx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且在光处理后期药效成分含量高。该研究为荆芥田间大规模生产及其药效成分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光照强度 生长 药效成分
下载PDF
旱盐胁迫下激素对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司明东 李嘉诚 +4 位作者 李新蕊 孙会改 李菁 郑玉光 马东来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对旱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盐溶液(NaCl)模拟干旱及盐胁迫得出萌发阈值为10%的PEG-6000溶液和150μmol/L的NaCl溶液。结果表明:除盐胁迫下...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对旱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和盐溶液(NaCl)模拟干旱及盐胁迫得出萌发阈值为10%的PEG-6000溶液和150μmol/L的NaCl溶液。结果表明:除盐胁迫下的赤霉素处理外,3种激素处理对荆芥种子发芽率影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促进萌发效果最好的激素为赤霉素,旱、盐胁迫下GA最佳浓度分别为0.1 mg/L和1 mg/L,发芽率分别为73.00%和58.67%。干旱胁迫下,NAA处理后效果强于IAA,但高浓度抑制作用严重;盐胁迫下,3种激素对发芽率的影响差距不大,但G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远高于NAA和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激素 NACL胁迫 PEG-6000胁迫 发芽率
下载PDF
荆芥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0
作者 刘星晨 梁洁 +3 位作者 黄团心 安施佳 梁晶春 郑飘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荆芥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概括荆芥质量控制现状以及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不同配伍环境、传统... 荆芥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概括荆芥质量控制现状以及理解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不同配伍环境、传统功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新的药效用途、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8个方面对荆芥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文献预测分析发现,荆芥的Q-Marker可能存在于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中,胡薄荷酮、柠檬烯、石竹烯、槲皮苷、薄荷酮等成分可作为荆芥Q-Marker筛选的候选化合物。通过预测分析以上化学成分作为荆芥的Q-Marker,以期为荆芥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质量控制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荆芥生物降解口香糖工艺
11
作者 张乐乐 楚艳艳 +2 位作者 陈美珠 汪菲菲 刘生杰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克服传统口香糖胶基不易分解的缺点。采用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胶基,将荆芥汁作为风味剂制成爆珠口香糖。试验以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胶基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食用乙醇的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口香糖的最佳... 为克服传统口香糖胶基不易分解的缺点。采用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胶基,将荆芥汁作为风味剂制成爆珠口香糖。试验以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胶基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食用乙醇的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口香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佳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的加热温度为62℃、时间为55 min、食用乙醇浓度为79%。此时口香糖的降解率为(12.23±2.45)%。在此工艺下制备的荆芥口香糖,外观良好,口感风味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香糖 玉米醇溶蛋白 荆芥 可降解 响应面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荆芥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12
作者 谷彩花 陈卫 +3 位作者 郝学政 信龙飞 张莉 张艳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6期108-111,共4页
本文以信阳淮滨荆芥为材料,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粉碎粒度、浸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等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浸泡时间10 min、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 本文以信阳淮滨荆芥为材料,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粉碎粒度、浸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等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浸泡时间10 min、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该条件下荆芥中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7.52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总黄酮 超声波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苦参方凝胶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彭程 胡晋红 +3 位作者 朱全刚 刘继勇 覃卓 王晶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制备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中药方剂苦参方提取物凝胶,并考察其离体透皮吸收效果。方法:苦参方有效部位生物碱的提取采取醇提-大孔树脂纯化法,挥发油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提取物制成凝胶,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 目的:制备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传统中药方剂苦参方提取物凝胶,并考察其离体透皮吸收效果。方法:苦参方有效部位生物碱的提取采取醇提-大孔树脂纯化法,挥发油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提取物制成凝胶,以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和Franz垂直扩散池,比较苦参方水提液、苦参方纯化提取物溶液、苦参方凝胶的透皮吸收效果,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以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时滞为指标,苦参方纯化提取物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优于水提物,制成凝胶后,透皮吸收效率显著改善。结论:苦参方凝胶可以显著改善苦参生物碱的透皮吸收效果,是适合局部治疗过敏性炎症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方 苦参 荆芥 凝胶 透皮吸收
下载PDF
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安伟 吴皓 +4 位作者 孔令东 向谊 高忠泽 赵梅香 谭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98-600,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提取物StE可显著缩短实验动物的PT,TT,KPTT,RT,并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同时,可明显缩短ELT并增强FA。StE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重途径来实现的。3P试验和乙醇胶试验均为阴性,排除了在大剂量...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提取物StE可显著缩短实验动物的PT,TT,KPTT,RT,并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同时,可明显缩短ELT并增强FA。StE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重途径来实现的。3P试验和乙醇胶试验均为阴性,排除了在大剂量使用StE时引起DIC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炭 止血 药理学
下载PDF
荆芥酯类成分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卢金福 冯有龙 +3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刘幸平 杜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0-351,共2页
目的 观察荆芥酯类成分对急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利用巴豆油合剂致小鼠耳廓肿及腹腔注射 0 .6 %醋酸 (HAc)致小鼠腹腔染料 (Evan’sblue)渗出的方法制作急性炎症模型 ,观察荆芥酯类成分对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 荆芥酯类成分对小鼠耳... 目的 观察荆芥酯类成分对急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利用巴豆油合剂致小鼠耳廓肿及腹腔注射 0 .6 %醋酸 (HAc)致小鼠腹腔染料 (Evan’sblue)渗出的方法制作急性炎症模型 ,观察荆芥酯类成分对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 荆芥酯类成分对小鼠耳廓肿胀度和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酯类成分 抗急性炎症
下载PDF
荆芥穗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援虎 周岚 +2 位作者 石任兵 郭亚健 董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研究荆芥穗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MS,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鉴定9种成分,分别为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 目的:研究荆芥穗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MS,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荆芥穗中分离鉴定9种成分,分别为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2),熊果酸(3),3-羟基-4(8)-烯-p-薄荷烷-3(9)-内酯(4),5,7,4′-三羟基黄酮(5),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6),橙皮苷(7),木犀草素(8)和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荆芥穗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黄酮 萜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邱琴 凌建亚 +3 位作者 丁玉萍 常宏文 王江 刘廷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m),柱温50℃(3m in)5℃/m in180℃(2m in)10℃/m in260℃(50m 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荆芥穗 中草药
下载PDF
荆芥外用对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初探 被引量:15
18
作者 邱璐 韩庄 +4 位作者 曹倩 侯艳霞 王洪志 李定超 蒋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初探荆芥外用对于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液氮冷冻法进行比较。方法将入选的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受试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荆芥浓缩剂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评价治... 目的初探荆芥外用对于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液氮冷冻法进行比较。方法将入选的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受试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荆芥浓缩剂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评价治疗4周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主要疗效(靶疣体)寻常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0.00%,76.67%,清除率分别为3.33%,36.67%(P<0.05);扁平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0,73.33%(P<0.05),清除率分别为0,50.00%(P<0.05);跖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6.67%,60.00%(P>0.05),清除率分别为0%,2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0,对照组6.67%(P<0.05)。结论荆芥外用对跖疣有效,且有效率和冷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清除率较冷冻法低;对于寻常疣亦有效,但有效率及清除率均不及冷冻法,对于扁平疣无效。与冷冻法相比,其安全性及愈合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外用 冷冻 寻常疣 扁平疣 跖疣
下载PDF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大鼠足跖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卢金福 张丽 +2 位作者 冯有龙 丁安伟 杜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能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 发汗 血液流变学 中药动物实验
下载PDF
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活性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安伟 孔令东 +4 位作者 吴皓 王苏玲 龙全江 姚征 陈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的脂溶性提取物StE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倒数呈显著性线性相关。StE给小鼠ip后0.5h,家兔po后1h即可见到明显的止血作用,其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6h及12h。StE的LD_(... 研究结果表明,荆芥炭的脂溶性提取物StE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倒数呈显著性线性相关。StE给小鼠ip后0.5h,家兔po后1h即可见到明显的止血作用,其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6h及12h。StE的LD_(50)(po)为2.652±0.286g/kg,LD_(50)(ip)为1.945±0.207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炭 止血 量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