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无字处致敬——唐代碑志署衔中阙字的实践与设计
1
作者 陈耕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5期11-15,共5页
今存唐代碑志中,撰人与书者的“待制”类署衔往往可见阙字表示尊敬的实例,但并不符合部分平阙礼制文献的“不阙”要求,貌似违规的现象反映出其背后符合礼制精神、超越礼仪制度的书写习惯与深层社会原因。通过考察书法风格与刻工的选择,... 今存唐代碑志中,撰人与书者的“待制”类署衔往往可见阙字表示尊敬的实例,但并不符合部分平阙礼制文献的“不阙”要求,貌似违规的现象反映出其背后符合礼制精神、超越礼仪制度的书写习惯与深层社会原因。通过考察书法风格与刻工的选择,将类型统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本研究对如何深入理解文字、实物与设计者的复杂关系,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阙 署衔 待诏 院体 整碑设计
下载PDF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启翠 胡滔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叶舒宪先生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大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为《山海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 叶舒宪 《山海经》 神话政治地理学 跨文化阐释
下载PDF
探寻中国文化编码:叶舒宪的神话研究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 叶舒宪的神话学创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神话原型理论的阐释与重构,并且出于重构本土文化大传统的需要,将神话原型的范畴从文学扩展到文化层面;第二,借用新史学"神话历史"概念,强调神话在历史进程中的塑造性作用,继而倡导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神话中国"概念;第三,为探寻中华文明发生机制的动力起源,创造性提出"玉石神话"(玉教)概念,以此建构自史前时期到当下的"玉石文化共同体"。上述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反映了叶舒宪的大神话理念,即将神话从文学中解放出来,恢复其作为文化基因与文化编码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原型 原型编码 神话历史 玉石神话
下载PDF
刘述先对儒学的认识与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良发 张金富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刘述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精湛、深邃的研究。他对儒家传统的历史回顾、对当代儒学的宏观审视、对儒学宗教意蕴的阐发,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儒学的内在特质,深化了人们对儒学的理性认知。刘述先之论,对我们... 作为现代新儒家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刘述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精湛、深邃的研究。他对儒家传统的历史回顾、对当代儒学的宏观审视、对儒学宗教意蕴的阐发,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儒学的内在特质,深化了人们对儒学的理性认知。刘述先之论,对我们当前考量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述先 儒学 新儒学 儒家文化
下载PDF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陆汉军 张黎敏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原型批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重要的西方文艺批评方法,八十年代后传入我国内 地。叶舒宪、方克强等著名学者为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它也在我国的文学研究 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 原型批评 叶舒宪 方克强
下载PDF
从汉字到图像——论叶舒宪的原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代云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由于“三重证据法”的“互文性”内涵,这使得叶舒宪的原型研究在实质上是一种本文人类学的研究。这样,叶舒宪在探究中国文化及文学方面,就难免出现以普同的现象来替代特殊性与多样性的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原型研究 三重证据法 互文性 本文人类学
下载PDF
“世界眼光”与“中国学问”——叶舒宪神话学思想论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永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率先向国内介绍神话—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神话学,到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原型编码的神话"、"神话中国"、"儒家神话"、"神话历史"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叶舒宪一直走在中国神话研究的最前沿。一方面,他不断求取新知,将国外最新的神话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另一方面,又基于中国神话的特殊性而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研究范式,对国内神话学及整个文艺学的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神话中国 神话历史 儒家神话
下载PDF
叶舒宪神话符号学述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洪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6-12,共7页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境之下,物叙事成为神话阐释的逻辑起点,玉石神话研究则是以此为基础的全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符号学 叶舒宪 物叙事 四重证据法 玉石神话
下载PDF
舒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琼 苗青 +1 位作者 崔天红 雷忠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8期451-453,共3页
目的 :评价舒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 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 ,其中舒心片治疗组 2 0 0例 ,舒心宁对照组 10 0例。结果 :舒心片对心绞痛的显效率为 50 .0 0 % ,总有效率为 86.0 0 % ;心电图的显效率为 2 5.... 目的 :评价舒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 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 ,其中舒心片治疗组 2 0 0例 ,舒心宁对照组 10 0例。结果 :舒心片对心绞痛的显效率为 50 .0 0 % ,总有效率为 86.0 0 % ;心电图的显效率为 2 5.50 % ,总有效率为 57.0 0 % ;对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为 50 .0 0 % ,总有效率为 91.50 %。舒心片治疗组优于舒心宁对照组 ( P<0 .0 1~ 0 .0 5)。结论 :舒心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痰浊血瘀证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心片 胸痹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朱仙庄—芦岭矿十煤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
10
作者 崔可锐 潘元伯 斗守初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4-38,共5页
通过对朱仙庄、芦岭两煤矿的水文地质和构造地质的详细研究,得出了一些新见解。构造方面从显微构造和动力学入手提出该区构造演化和块段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统计了100多个钻孔资料,作了氚同位素测定和岩块物理性质试验,画出了全矿区的突... 通过对朱仙庄、芦岭两煤矿的水文地质和构造地质的详细研究,得出了一些新见解。构造方面从显微构造和动力学入手提出该区构造演化和块段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统计了100多个钻孔资料,作了氚同位素测定和岩块物理性质试验,画出了全矿区的突水系数图。最后综合给出了十煤底板突水危险程度分区并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底板 突水 危险性 预测
下载PDF
“理一分殊”视野下传统文化传承的哲学维度——以刘述先“理一分殊”的儒学视野为中心
11
作者 傅秋 《学术探索》 2018年第8期119-125,共7页
"理一分殊"是宋明儒学的重要概念,确立了以"仁"为追求的"理"作为原则对于"殊"的超越性和恒常性。现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刘述先先生将"理一分殊"与卡西尔文化哲学会通,通过对"... "理一分殊"是宋明儒学的重要概念,确立了以"仁"为追求的"理"作为原则对于"殊"的超越性和恒常性。现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刘述先先生将"理一分殊"与卡西尔文化哲学会通,通过对"理一分殊"进行当代的全新阐释展开了重建儒家哲学的文化理路,他用三分法区分传统儒学为精神的儒家、政治化的儒家和民间的儒家,试图确立"精神的儒家"在中国文化"理一"层面的文化"规约原则","殊"则是不同时代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从而使传统与现代的接通成为可能。基于方法论的角度,刘先生"理一分殊"的儒学视野为当代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传"与"承"提供了哲学维度层面的理解:"传""承"呈现出来的是表现为"分殊"的具体文化内容,"传"是传播、传续之义;"承"则是在通过对文化生命回忆的体验之上生发的新一轮感知创新,具有开启的意义或者说变迁的可能。而文化之所以具有"传"的历史意义又有"承"的生命力,正是统摄"分殊"的"理一"的超越性和恒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刘述先 传统文化 传承
下载PDF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Great Tradi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12
作者 HU Jian-sheng YUE Jian-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6期597-602,共6页
It is very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that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vents the Great Tradition in the new century and puts forward series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academic points based on it. The new Great T... It is very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that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vents the Great Tradition in the new century and puts forward series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academic points based on it. The new Great Tradition transform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Great and Little Tradition of American anthropology, and makes the new concepts gain the legitimacy of the cultural values transferred from the old terms. It dates the second coded significance of the written culture from the material narrative and the image narrative of the oral tradition, and highlights the generative and primary of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It also question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written representation, endows the truth and credibility to the material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manifests the imaginative and expression of the early human culture. Though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inverts the binary opposition structure, and it wants to jump out of knowledge limits of dual structure such as structure and destructi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Ye shuxian Great Tradition Little Traditi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下载PDF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13
作者 HU Jian-s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2期1168-1178,共11页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growing ou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s a notably innovative research paradig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anities and enters a...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growing ou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s a notably innovative research paradig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humanities and enters a new sta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Firstl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erpret how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responds accordingly to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mythology, updates the postmodern concept of myth knowledge of Confucian myth and the pattern of the mythological knowledge, thereby constructing the core in modern Chinese context. Afterward, it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eat tradition and the little tradi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turning to the sacred context. Last, the focus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anthropology has moved from literary concerns to cultural concerns and employing the quadruple evidences and five kinds of narratives to comprehensively interpret Confucian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ry anthropology Ye shuxian post-modern concept of myth great tradition culturalarchetype research on Confucian mythology
下载PDF
知识考古如何打通历史与神话——序叶舒宪《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
14
作者 王仁湘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1,共3页
阅读叶舒宪的新作《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是跟随智者探访着神话后面的真实历史图景。该书由神话文本解释考古图像,藉此探讨文明发生的过程,重新解读神话中的真实历史。神话的真相,就存在于考古之物证。
关键词 叶舒宪 知识考古 历史 神话
下载PDF
“孤岛”试验田的学术新探索——文学人类学对文学研究以及教学的革新意义例证
15
作者 杨朴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由于叶舒宪的大力倡导与实践,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影响日益扩大,进入诸多高校文学院、历史学院、外语学院和文学、民俗学等研究机构,又通过这些机构与部门的研究扩大到整个文学研究领域,使中国文学研究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阵容... 由于叶舒宪的大力倡导与实践,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影响日益扩大,进入诸多高校文学院、历史学院、外语学院和文学、民俗学等研究机构,又通过这些机构与部门的研究扩大到整个文学研究领域,使中国文学研究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特色鲜明、具有明确领军人物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新学派。我们吉林师范大学这个中国北疆地区的普通高校,受到叶舒宪及其治学思路的影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是一个个案,但它很真实地表明了文学人类学派对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由我们这个普通高校的变化,文学人类学新学派的学术价值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文学人类学 吉林师范大学 明显变化 重大影响
下载PDF
海外新儒学的文学批评实践——评刘述先的《文学欣赏的灵魂》
16
作者 孙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47,共3页
作为较少为内地学者关注的现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人物刘述先先生,其著《文学欣赏的灵魂》是新儒学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的代表作。该著拥有一个独立自足的完整的系统,包含了作者对文学与哲学、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等多重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文... 作为较少为内地学者关注的现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人物刘述先先生,其著《文学欣赏的灵魂》是新儒学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的代表作。该著拥有一个独立自足的完整的系统,包含了作者对文学与哲学、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等多重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文学背后的"人性光辉"的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新儒学 文学批评 刘述先 《文学欣赏的灵魂》
下载PDF
一以贯之的神话——“N级编码系统理论”的评述与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陆然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N级编码系统理论"是叶舒宪教授继"四重证据法"和"大、小传统"之后的又一理论创新,其以派生关系的大小为线索,将"无文字时代的文物与图像"、"文字"、"古代经典"……"... "N级编码系统理论"是叶舒宪教授继"四重证据法"和"大、小传统"之后的又一理论创新,其以派生关系的大小为线索,将"无文字时代的文物与图像"、"文字"、"古代经典"……"当代创作"等若干级文化编码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系统。而贯穿于各级编码之间的主脉,是他一直以来的研究重心——神话原型。此理论突出强调了文化大传统视野之下的考古实物及其图像的奠基性符号编码意义。同时,此理论体系也能为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发。文章在梳理这个理论系统脉络的同时,还对之提出另一种可能的排列和理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级编码理论” 叶舒宪 神话 原型编码
下载PDF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的中国神话学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季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梳理了中西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反思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应具有的开创性,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指明了可能的方向。本书无论是在比较神话学的理论建设方面,...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梳理了中西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反思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应具有的开创性,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指明了可能的方向。本书无论是在比较神话学的理论建设方面,抑或是在研究方法的开拓方面,都为当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起到了导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反思 开拓
下载PDF
论大传统在中国文明和早期国家探源中的意义
19
作者 张安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3-95,共3页
叶舒宪重新定义的大传统超越了传统文字资料的范畴,他借助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等跨学科知识来研究考古实物与图像。叶舒宪认为,玉是认识中国大传统的原型符号,而神话观念则是认识中国大传统的基因。大传统解决了当下中国文明和早期... 叶舒宪重新定义的大传统超越了传统文字资料的范畴,他借助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等跨学科知识来研究考古实物与图像。叶舒宪认为,玉是认识中国大传统的原型符号,而神话观念则是认识中国大传统的基因。大传统解决了当下中国文明和早期国家探源中只重视文献资料的弊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史前史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考古 神话 叶舒宪 国家探源
下载PDF
“大、小传统”新说释义
20
作者 赵菡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20,共12页
文章从学术史视野,追溯文化大小传统理论在美国的产生情况,从理论旅行的视角反思其传播中国的接受过程,兼及国内学者对雷德菲尔德理论顺着说和逆着说的两种截然不同做法,着重阐发本土学者对此一对术语的批判和颠覆性再造,在新旧对照中... 文章从学术史视野,追溯文化大小传统理论在美国的产生情况,从理论旅行的视角反思其传播中国的接受过程,兼及国内学者对雷德菲尔德理论顺着说和逆着说的两种截然不同做法,着重阐发本土学者对此一对术语的批判和颠覆性再造,在新旧对照中揭示大小传统新理论建构的思想意义和学术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传统 雷德菲尔德 费孝通 葛兆光 叶舒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