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understanding of Jurassic provenance and sedimentary framework in northwestern Sikeshu Sag, Junggar Basin, China
1
作者 Lanquan Zhao Haomin Qin +3 位作者 Chengqian Yu Chaonian Si Wen Jiang Aifeng Cao 《Energy Geoscience》 2022年第4期372-380,共9页
For a basin or sag with low exploration maturity,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venance system and cl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key to the analysis of its sedimentary framework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cision ma... For a basin or sag with low exploration maturity,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provenance system and clastic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key to the analysis of its sedimentary framework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cision making and deployment of exploration.This study analyzed the Jurassic provenance of the Sikeshu Sag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ores,well logging,and seismic survey.The analysis of seismic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remote possibility that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northern part serves as the main Jurassic provenance of the Sikeshu Sag.On the contrary,systematic indicative signs of provenance have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including west-to-east progradational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and composite mounded reflections that show bi-directional downlapping contact in both the south and north directions.These systematic indicative signs suggest that the denuded uplift area in the western part is the main Jurassic provenance in the study area.Controlled by the provenance in the western part,the study area shows an orderly distribution of paleosedimentary systems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hallow to deep water.The paleosedimentary system mainly exhibi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fter undergoing later high-intensity transformation.(1)The western part is dominated by the subfacies of a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and is composed of three microfacies including distributary channels,interdistributary bays,and sandbars;(2)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s show a semi-deep lacustrine environment,where debris flow sedimentary systems of slumping origin or in deep can-yons,gullies and channels connected to the denudation area developed from west to east.These debris flow sedimentary systems jointly form the clastic sedimentary system under the control of western prov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tic rock Jurassic system Provenance system Sedimentary framework sikeshu sag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formity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leoge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Sikes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GAO Xiaoyue LIU Luofu +3 位作者 WANG Ying JIANG Zhenxue LIU Guodong SHANG Xiaoqi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leogene, located in the Sikes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characterized by 3 layers of u...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leogene, located in the Sikes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and characterized by 3 layers of upper coarse clastic rock, lower weathering crust and leached zone. The upper coarse clastic rock displays features of higher density, lower SDT and gamma-ray logging while the weathering crust in the lower part displays opposite features. The formation water is of NaHCO 3 type but at lower mineralization degree. The QGF indices are generally between 2.19 and 3.77 and the GOI parameters vary from 1% to 5%.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sag, the content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increases from 30.81% to 53.74% while that of non-hydrocarbon and asphaltene decreases. The Pr/nC 17 decreases from 0.65 to 0.47 while the Ph/nC 18 decreases from 0.66 to 0.27, and the content of benzo[c] carbazole declines while the benzo[a] carbazole amount and (alkyl carbazole)/(alkyl+benzo carbazole) ratio both increase. These revealed that the hydrocarbons migrated from the sag to the ramp region along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油气运移通道 准噶尔盆地 不整合面 古近系 凹陷 底部 苯并咔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超深层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
3
作者 吴海 卓勤功 +4 位作者 柳少波 张亚丽 鲁雪松 张梓煜 刘慧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6-2232,共1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近年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随着勘探持续深化,在工业油气流圈闭附近的构造却钻探失利,下组合区域差异较大,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高泉地区构造进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埋藏史、热史和油气运聚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高泉地区下组合的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并分析了部分井失利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泉构造在前侏罗纪已经存在,为一宽缓古隆起,新生代早期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分割为若干断块构造,分割后的圈闭成藏过程具有差异性。高泉构造总体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和晚期的调整改造:第一期为中新统塔西河组沉积时期(约16 Ma)的低熟原油充注,对应包裹体荧光为黄色;第二期为独山子组沉积中期的成熟原油充注(约7 Ma),对应的是石英颗粒愈合缝内蓝色、蓝白色荧光油包裹体;第三期为上新世(约3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天然气来源主要为四棵树凹陷,高泉地区本地烃源岩主体并未进入生气阶段。四棵树凹陷近端和远端圈闭成藏潜力和勘探远景具有较大差别,凹陷周边圈闭晚期多经历改造和调整,近端圈闭具有距离油源近、供烃充足等优势,应作为优先勘探目标,远端圈闭改造后油气源补充不足,具有较大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成藏 包裹体 高泉地区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多期应力场作用下的构造演化特征
4
作者 郭宏辉 何新明 +3 位作者 朱林涛 冯建伟 杜赫 曲君晓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60,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西段,盆地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向的构造运动;明确研究区构造系统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对此类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西段,盆地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多向的构造运动;明确研究区构造系统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对此类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详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地质调查与地层发育特征,根据研究区构造发育背景,以四棵树凹陷构造格局的变动和多期应力场为线索,对四棵树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深部发育挤压反转-走滑构造层、浅部发育推覆-滑脱构造层;平面上根据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可划分为南部挤压断褶带、中部走滑压扭带、北部隆起带;凹陷经历了2期强烈的构造隆升期,对应2期断裂活动高峰期;构造环境及应力场条件发生了多次转变,晚石炭世至早中二叠世为弧后裂陷背景下的NNW-SSE向伸展裂陷期、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为扎伊尔山造山运动下NNW-SSE向挤压的断坳转换期、晚侏罗世至古近纪为周缘造山带与车排子凸起的共同作用下NNW-SSE向挤压陆内坳陷期、新近纪为北天山强烈的造山活动背景下NS向挤压作用的复活前陆盆地期。通过探讨多期应力场作用下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此类含油气盆地整体构造格局的变动过程,也为研究区油气资源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四棵树凹陷 山前冲断带 构造系统 构造演化 应力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42
5
作者 杨迪生 肖立新 +3 位作者 阎桂华 魏凌云 汪新 王心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四棵树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与南缘构造体系的交会区,构造变形复杂,落实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关键。采用构造建模思路和技术方法,通过二维和三维地震几何学以及运动学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成图,建立四棵树凹陷"两期叠加、双层构造... 四棵树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与南缘构造体系的交会区,构造变形复杂,落实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关键。采用构造建模思路和技术方法,通过二维和三维地震几何学以及运动学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成图,建立四棵树凹陷"两期叠加、双层构造"的变形模式。研究认为,以白垩系吐谷鲁群泥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滑脱层为界,四棵树凹陷发育深、浅2个构造层,深部构造层是中生代北西—南东向走滑断裂和雁列式分布褶皱,浅部构造层是新生代滑脱冲断构造。两期构造垂向叠置,平面展布继承中生代雁列式构造格局。通过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提出四棵树凹陷构造"垂向叠置"油气成藏模式。浅部构造层油藏受断裂沟通影响,新生代断裂控制油藏分布;深部构造层紧邻生烃中心,构造圈闭形成早,有利于油气长期运聚,且晚期变形改造弱。2019年高探1井获日产千方油气流,证实四棵树凹陷深部构造成藏条件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四棵树凹陷 叠加构造 构造层 油气成藏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朱明 汪新 肖立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落实中—深层构造圈闭,寻找大型油气田,通过构建二维构造剖面,开展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模型,厘定了构造活动时间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南缘经历晚侏罗世和中新世2期变形,晚侏罗世发育走滑断层...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落实中—深层构造圈闭,寻找大型油气田,通过构建二维构造剖面,开展构造变形定量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模型,厘定了构造活动时间和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南缘经历晚侏罗世和中新世2期变形,晚侏罗世发育走滑断层,形成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和齐古—南安集海走滑断裂带,属于准噶尔盆地周缘中生代走滑断裂体系。中新世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南缘西段新生代背斜叠加在高泉断隆带、艾卡构造带之上,高探1井钻探证实古构造上覆发育的背斜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南缘中段发育3排逆冲断层和叠加褶皱,中、下组合是油气勘探重要目标。南缘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扩展,齐古断褶带和盆地深层褶皱形成于中新世初期(23 Ma),霍玛吐断层发生在中新世末期(7 Ma),呼图壁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形成于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四棵树凹陷 走滑断层 逆冲褶皱带 侏罗纪 中新世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三叠系物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文 吴朝东 +3 位作者 王家林 陈榕 吴峻 周天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二叠纪—三叠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但对其构造演化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以四棵树凹陷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环境、古流向、砾石成分、砂岩碎屑组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进行了物源分析,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叠... 二叠纪—三叠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但对其构造演化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以四棵树凹陷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环境、古流向、砾石成分、砂岩碎屑组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进行了物源分析,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叠纪的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分析认为,四棵树凹陷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物源主要为北天山及中天山北缘造山带,南天山及中天山南缘为次要物源;而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物源则仅为北天山及中天山北缘。中—晚三叠世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发生了拗陷,导致沉积盆地沉降,四棵树凹陷开始形成,说明中—晚三叠世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拗陷盆地演化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凹陷 三叠系 物源分析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与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健 崔琴 +2 位作者 胡瀚文 康月萍 郭忠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69-274,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以下地层构成的多个储盖组合。该区发育3套烃源岩,资源量大,工作程度低。储集层发育较好,侏罗纪齐古组及白垩纪清水河组为优质储层。圈闭以构造类型为主,面积较大。断裂切割了...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以下地层构成的多个储盖组合。该区发育3套烃源岩,资源量大,工作程度低。储集层发育较好,侏罗纪齐古组及白垩纪清水河组为优质储层。圈闭以构造类型为主,面积较大。断裂切割了烃源层及储层,侏罗—白垩系的不整合面为油气运聚的良好通道。油气成藏匹配关系较好。区域盖层分布广、厚度大,具良好勘探前景。凹陷中部褶皱带为油气勘探突破区,北东挠褶带为油气勘探评价区,山前断褶带及下盘隐伏构造带为油气勘探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凹陷 下部成藏组合 成藏条件 分析评价
下载PDF
基于原位方解石U-Pb定年与包裹体分析技术恢复储集层成岩-成藏过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桂丽黎 卓勤功 +7 位作者 鲁雪松 杨文霞 陈玮岩 吴海 范俊佳 贺银军 曹日洲 余小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9-1220,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成岩-成藏复杂性制约了其下组合油气勘探的进程。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高泉构造油气藏为例,在白垩系清水河组储集层岩相及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标定盆地热演化史,刻画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中发育两期方解石胶结和3期油气充注,方解石形成年龄分别为(122.1±6.4),(14.2±0.3)~(14.4±1.0)Ma,油气充注事件为距今14.2~30.0 Ma低熟油充注,距今14.2 Ma以来成熟原油充注和距今2 Ma以来高熟天然气充注,油气藏以成熟油和高熟天然气充注贡献为主。距今2 Ma以来受喜马拉雅晚期南北向挤压冲断构造活动的影响,高泉构造圈闭发生了调整,主要成藏期有效圈闭规模明显减小,导致构造中低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弱,说明关键成藏期的圈闭有效性控制该区下组合的油气富集与分布。储集层方解石U-Pb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耦合,为精细刻画中国中西部复杂构造带的复杂成岩-成藏过程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原位方解石U-Pb定年 成岩序列 成藏时间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南缘 白垩系 清水河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油气成藏综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彦庆 钱门辉 张民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共5页
油气成藏期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分析四棵树凹陷油气藏烃类流体、目的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构造演化史法、烃源岩演化史法和储集层有机岩石学法,对四棵树凹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综合分析。沙湾组油藏... 油气成藏期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分析四棵树凹陷油气藏烃类流体、目的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含油气构造演化史法、烃源岩演化史法和储集层有机岩石学法,对四棵树凹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综合分析。沙湾组油藏和安集海河组油藏成藏时间较晚,于新近纪早期开始成藏;齐古组油藏和紫泥泉子组油藏从古近纪末期开始成藏,其主成藏期为沙湾组地层沉积时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四棵树凹陷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该凹陷的勘探潜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四棵树凹陷 油气成藏 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准南四棵树凹陷烃源岩评价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小云 覃军 +2 位作者 陈哲 徐莹 邓晓晖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5,173,共5页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二级构造单元,明确四棵树凹陷烃源岩潜力及分布特征,以进一步分析油气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规律。通过系统分析大量钻井、地化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与古近系安集海组(E2-3a)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 四棵树凹陷是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的二级构造单元,明确四棵树凹陷烃源岩潜力及分布特征,以进一步分析油气成藏机理,预测油气分布规律。通过系统分析大量钻井、地化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与古近系安集海组(E2-3a)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地震、沉积相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对各烃源岩的分布进行了客观预测。研究表明,该凹陷烃源岩以湖相暗色泥岩为主,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暗色泥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为该区主力烃源岩。烃源岩的平面分布明显受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生烃灶主要在凹陷的中部-东南部,自南向北烃源岩质量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力 分布 盆地模拟 四棵树凹陷
下载PDF
高探1井出水来源分析及稳产制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巴忠臣 邱子刚 +3 位作者 张宗斌 陈新宇 孔垂显 秦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高探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四棵树凹陷,创下中国陆上碎屑岩油藏单井日产油量超千吨的高产纪录。在进行第二次系统试产求取极限产量期间,含水率由0升至最高18.17%,高探1井区仅高探1井投产,无出油段取心、产液剖面、长期流压监测等... 高探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四棵树凹陷,创下中国陆上碎屑岩油藏单井日产油量超千吨的高产纪录。在进行第二次系统试产求取极限产量期间,含水率由0升至最高18.17%,高探1井区仅高探1井投产,无出油段取心、产液剖面、长期流压监测等资料,对出水来源及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动、静态资料分析,利用井筒模拟、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开展测井解释及出水诊断,进一步明确出水特征、出水来源及出水机理,制定长期高产稳产的合理工作制度。通过现场调控,实现了高探1井含水稳定和持续稳产,可有效指导后续投产井的试油、试采及动态资料录取,有力推动准噶尔盆地南缘勘探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凹陷 高探1井 碎屑岩储集层 出水来源 出水机理 油藏数值模拟 工作制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彦庆 侯读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86,共5页
对四棵树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取样,然后对独山子背斜、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含油层系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对这些原油的成熟度、生油母质和来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紫泥泉子组原油和齐古... 对四棵树凹陷主要含油气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取样,然后对独山子背斜、西湖背斜和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含油层系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对这些原油的成熟度、生油母质和来源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取得了如下认识:紫泥泉子组原油和齐古组原油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多数为成熟原油,沙湾组原油与两者存在一定差别,多数为低熟油;沙湾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下伏安集海河组烃源岩,少量来自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紫泥泉子组和齐古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相同,主要来自于下部中下侏罗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凹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分析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西翼轻质原油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千军 陈林 +3 位作者 曹忠祥 张曰静 商丰凯 任新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4,共9页
车排子凸起西翼紧邻四棵树凹陷,前期认为该区轻质油油藏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通过对多个层系已发现的原油和四棵树凹陷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原油成熟度等地化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轻质原油来源,并建... 车排子凸起西翼紧邻四棵树凹陷,前期认为该区轻质油油藏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通过对多个层系已发现的原油和四棵树凹陷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原油成熟度等地化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轻质原油来源,并建立综合判识标准.研究区轻质原油可分为2类,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具有规则甾烷C27,C28,C29呈反"L"型、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值较大、原油碳同位素较重、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的特征,其生油母质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淡水湖沼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主要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沙湾组,具有规则甾烷C27,C28,C29呈"V"字型、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Pr/Ph值较小、原油碳同位素较轻、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的特征,其生油母质形成于强还原的半咸水深湖相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以浮游藻类为主,主要来自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进一步证实四棵树凹陷发育侏罗系和古近系2套有效烃源岩,且其生成的油气已经发生长距离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车排子凸起西翼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元库 施发剑 汪新文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鉴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石油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由于其勘探程度低,四棵树凹陷的构造研究不够深入,无法进行彻底的油区构造分析,对进一步寻找油气圈闭造成了困难.文中对四棵树凹陷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其分为五大... 鉴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石油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由于其勘探程度低,四棵树凹陷的构造研究不够深入,无法进行彻底的油区构造分析,对进一步寻找油气圈闭造成了困难.文中对四棵树凹陷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其分为五大构造体系:(1)四固南断裂构造体系;(2)四棵树—–西湖—–奎屯南背斜;(3)固尔图断裂构造体系;(4)艾卡西断裂构造体系;(5)卡因迪克断裂构造体系;然后分别对每个构造体系进行逐一解剖,即主要从地震剖面入手,一一进行地震地质剖面解释,将其划分为每个具体构造,讨论其形成的时期以及动力学特点.重点是建立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格架,为进一步四棵树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凹陷 构造体系 地震剖面 构造格架
下载PDF
四棵树凹陷超深层裂谷盆地的厘定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则亮 庞志超 +3 位作者 冀冬生 冯兴强 吴林 施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4,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获重大勘探突破,凹陷的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和原型盆地备受关注。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析凹陷深层地震反射和构造特征,厘定盆地性质,结合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四...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下部成藏组合获重大勘探突破,凹陷的深部构造、盆地结构和原型盆地备受关注。利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析凹陷深层地震反射和构造特征,厘定盆地性质,结合平衡剖面方法,恢复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四棵树凹陷石炭系—新生界均有发育,由老至新地层展布范围逐渐扩大,厚度中心整体具有继承性。该凹陷具有裂谷盆地的断拗二元结构,以侏罗系底为界,其下为断陷结构,可见原型盆地的边界断层,沉积厚度大,范围小,发育火山—碎屑岩沉积组合;其上为拗陷结构,断层不发育,沉积厚度小,范围大,发育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沉积。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与局部地质结构特征,四棵树凹陷的演化可分为断陷和拗陷2个阶段,断陷阶段可能相对独立,拗陷阶段与准噶尔盆地主体连接为湖盆。高泉断裂属于裂谷盆地边界断裂之一,为同沉积正断层,持续活动,晚期遭受挤压反转。受裂谷盆地控制,断陷期二叠系—三叠系泥页岩和拗陷期侏罗系煤层,是四棵树凹陷超深层的重要烃源岩,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凹陷 古生代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裂谷盆地 下部成藏组合 烃源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5
17
作者 庄新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演化阶段.凹陷内发育侏罗系煤系地层和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暗色泥岩二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主力烃源岩;新近系塔西河组、沙湾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白垩系吐谷鲁...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演化阶段.凹陷内发育侏罗系煤系地层和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暗色泥岩二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是主力烃源岩;新近系塔西河组、沙湾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岩、砂砾岩储集层为主要勘探目的层;新近系塔西河组、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白垩系吐谷鲁群、侏罗系三工河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主力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Ro=0.6%)约在5 000 m左右,生烃高峰和排烃高峰期在喜马拉雅期,与凹陷内圈闭的形成期相匹配.该凹陷艾卡构造带东部、托斯台构造群及北天山推覆体之下隐伏背斜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 凹陷 石油地质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再认识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长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油源对比表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南翼油气主要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重新评价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潜量对认识四棵树凹陷及周边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露头剖面、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及车排子凸起... 油源对比表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南翼油气主要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重新评价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潜量对认识四棵树凹陷及周边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露头剖面、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及车排子凸起侏罗纪古地貌进行恢复,明确了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在侏罗纪为相对独立的沉积单元,在四棵树凹陷内发育3个洼陷带,是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通过露头样品、岩心、岩屑等进行烃源岩指标分析,结合地震资料,落实了有效烃源岩发育范围。利用压差法模型计算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油气资源量达到2.8×108t,为四棵树凹陷及周边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四棵树凹陷 侏罗系 烃源岩 古地貌恢复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准南四棵树凹陷沉积古环境与物源研究——来自侏罗系—下白垩统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明 施辉 +5 位作者 袁波 冯兴强 吴林 唐雪颖 张浩 庞志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2-1136,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组合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并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沉积古环境演化的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影响了对层序和沉积演化的理解,制约了勘探进程。利用便携式XRF元素仪大量、快速、无损地测试了北天山山前塞力克提沟和扎伊...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下组合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并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沉积古环境演化的认识上还存在分歧,影响了对层序和沉积演化的理解,制约了勘探进程。利用便携式XRF元素仪大量、快速、无损地测试了北天山山前塞力克提沟和扎伊尔山前吐孜阿克内沟侏罗系—下白垩统野外露头细粒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结合钻井岩心的重矿物分析,重建了凹陷侏罗纪—早白垩世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物源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从J1b至K1q时期,古气候表现为从温湿向干热变化的趋势,早侏罗世温度相对偏高、湿度偏低,中—晚侏罗世温度下降至最低、湿度增至最大,而K1q时期以干热气候为主。沉积水体总体为淡水,盐度受古气候的影响较大,早侏罗世相对偏高,中—晚侏罗世相对最低,K1q时期沉积水体盐度达到弱咸化程度。J1s古水体相对最深、还原性最强,J1b平均古水深相对较浅,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状态,中侏罗世至K1q时期平均古水深逐渐减小,从弱还原向氧化环境递变。凹陷在侏罗纪主要受南部北天山物源区的影响,K1q时期北部的扎伊尔山物源区供源作用逐渐变强;J/K之交,北天山物源区母岩混入部分凝灰岩,而扎伊尔山物源区变质岩类型母岩组分升高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XRF元素仪 沉积古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四棵树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新见 张曰静 +3 位作者 穆玉庆 商丰凯 杨东根 陈林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通过对露头及岩心的观察和研究后发现,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古近系主要接受来自北部扎伊尔山以及南部依林黑比尔根山两大物源体系的供给。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多样:紫泥泉子组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滨浅湖亚相,仅在凹陷北部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扇群... 通过对露头及岩心的观察和研究后发现,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古近系主要接受来自北部扎伊尔山以及南部依林黑比尔根山两大物源体系的供给。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多样:紫泥泉子组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滨浅湖亚相,仅在凹陷北部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扇群,在南部山前带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流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相;安集海河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由干旱转湿润,受湖盆扩张的影响,在凹陷北部继承性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而南部山前带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在XH1井—T1井一线开始出现半深湖亚相。本文明确了四棵树凹陷古近系不同物源沉积体系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对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的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古近系 四棵树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