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source inversions of the 2023 SE Türkiye earthquakes with teleseismic and strong-motion data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yu Xu Yong Zhang +4 位作者 Sibo Hua Xu Zhang Lisheng Xu Yuntai Chen Tuncay Taymaz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4期316-327,共12页
We conducted rapid inversions of rupture process for the 2023 earthquake doublet occurred in SE Türkiye,the first with a magnitude of M_(W)7.8 and the second with a magnitude of M_(W)7.6,using teleseismic and str... We conducted rapid inversions of rupture process for the 2023 earthquake doublet occurred in SE Türkiye,the first with a magnitude of M_(W)7.8 and the second with a magnitude of M_(W)7.6,using teleseismic and strong-motion data.The teleseismic rupture models of the both events were obtained approximately 88 and 55 minutes after their occurrences,respectively.The rupture models indicated that the first event was an asymmetric bilateral event with ruptures mainly propagating to the northeast,while the second one was a unilateral event with ruptures propagating to the west.This information could be useful in locating the meizoseismal areas.Compared with teleseismic models,the strong-motion models showed relatively higher resolution.A noticeable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M_(W)7.6 earthquake,for which the strong-motion models shows a bilateral event,rather than a unilateral event,but the dominant rupture direction is still westward.Nevertheless,all strong-motion mode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eleseismic models in terms of magnitudes,durations,and dominant rupture directions.This suggests that both teleseismic and strong-motion data can be used for fast determination of major source characteristics.In contrast,the strong-motion data would be preferable in future emergency responses since they are recorded earlier and have a better resolution ability on the source rup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23 earthquake doublet in SE Türkiye fast source inversion teleseismic inversion strong-motion invers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Study on Soil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Strong-Mo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Yushi Li Xiaojun +2 位作者 Lan Riqing Wang Ning Chen Hongju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1期12-24,共13页
Ground mo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soil layers near ground surface,as thick and soft soil layers would obviously amplify the ground motion strength. The conventional r... Ground mo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soil layers near ground surface,as thick and soft soil layers would obviously amplify the ground motion strength. The conventional research method on soil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strong motions is based 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ies for the deficiency of observation data,but it is difficult to reliably simulate the complex factors of soils in actual earthquake durations,including loading paths,boundary conditions,and drainage conditions. The incremental data of the vertical downhole observation array,which is comprised of at least one observation point on ground surface and one observation point in a downhole rock base, makes it possible to study soil nonlinear dynamics according to in situ observation data,and provides new basic data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soil nonlinear dynamics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motion Soil dynamics Local site effect strong-motion observation Vertical array record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与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全 韩晓明 +3 位作者 包文超 翟浩 赵铁锁 赵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1,共12页
计算了内蒙古地区193个强震动台站2022年连续观测数据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通过绘制不同时空、不同加速度计、不同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和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图及背景噪声速度均方根值分布图,评估了该区强震动台站的背景噪声变化特征,对出现... 计算了内蒙古地区193个强震动台站2022年连续观测数据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通过绘制不同时空、不同加速度计、不同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和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图及背景噪声速度均方根值分布图,评估了该区强震动台站的背景噪声变化特征,对出现的功率谱密度异常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强震动台站数据异常检测及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加速度计、不同时空强震动台站的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昼夜差异主要体现在1 Hz以上频段,且不同区域的昼夜差异变化较大;QA-2g型、JS-A2型和TDA-33M型三种加速度计在2 s频点的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随区域和三分向变化较小;从强震动台站2 s频点背景噪声的监控能得到可靠的观测数据异常,数据异常主要由加速度计零点漂移大、加速度计故障、脉冲干扰、系统参数有误造成,建议优化站点观测环境,进一步规范仪器安装、调试及JOPENS系统的参数配置和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台站 功率谱密度(PSD)值 速度均方根 数据质量 加速度计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_(w)7.8和M_(w)7.6两次大地震的地震动特征及模拟
4
作者 王宏伟 强生银 +1 位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0-3003,共14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连续发生M_(w)7.8和M_(w)7.6大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取到了大量的强震动观测记录,利用两次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比土耳其地区地震动预测方程,分析了地震动的衰减特征,探讨M_(w)7.8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对近断层地震动空间分布、速度脉冲的产生及观测台站方位相关的地震动总残差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基于数值模拟记录的仪器地震烈度图,得到以下结论:(1)两次地震中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浅地壳地震的平均震源效应,M_(w)7.8地震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震源效应比M_(w)7.6地震更强烈;(2)两次地震中远场地震动的非弹性衰减明显强于土耳其地区的平均水平;(3)M_(w)7.8地震中最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观测记录普遍具有双向速度脉冲特征,地震动总残差与台站方位角有明显相关性,推断M_(w)7.8地震沿北东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向北东向破裂传播,同时沿南南西走向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的卡赫拉曼马拉什—安塔基亚段向南南西方向破裂传播;(4)模拟记录能大致反映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及距离衰减特征,M_(w)7.8和M_(w)7.6地震中破裂面附近地震烈度分别达到Ⅸ和Ⅷ度,烈度分布主要受破裂断层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大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特征 震源破裂特征 地震动模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李孝波 周兴浩 +3 位作者 薄景山 黄猛 欧阳刚垒 颜灵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308,共9页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的强震动记录为基础数据,依托开源GIS平台+MySQL数据库,构建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界面规范、友好,参数获取方便,图表展示清晰、流畅,不仅为地震滑坡和强震动记录数据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平台,也为黄土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亦对黄土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震滑坡 强震动记录 数据库管理系统
下载PDF
广东地震预警网三类站环境地噪声水平评估
6
作者 陈建涛 叶世山 +5 位作者 李晋恺 卢子晋 严兴 劳谦 丁莉莎 黄晖 《华南地震》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对广东地震预警网71个基准站、201个基本站、900个一般站进行环境地噪声计算,整体评估结果良好,符合国家规范观测要求,具体为:基准站测震通道噪声水平位于NHNM和NLNM之间,远低于M1.5振幅谱模型,RMS值集中于10^(-9)至10^(-8) m/s数量级,6... 对广东地震预警网71个基准站、201个基本站、900个一般站进行环境地噪声计算,整体评估结果良好,符合国家规范观测要求,具体为:基准站测震通道噪声水平位于NHNM和NLNM之间,远低于M1.5振幅谱模型,RMS值集中于10^(-9)至10^(-8) m/s数量级,65个I级基准站评定为优质台站;基准站强震通道噪声水平普遍都低于M1.5,接近NHNM,RMS值集中于10^(-7)~10^(-6) m/s^(2)数量级;基本站噪声水平普遍都低于M2.5,RMS值集中于10^(-6)~10^(-5) m/s^(2)数量级;一般站噪声水平低于M3.5,RMS值集中于10^(-4) m/s^(2)数量级。大部分一般站、部分基准站强震通道和少量基本站,其噪声主要体现出来的是仪器固有自噪声,如应用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分析研究是无意义的。此外,一般站普遍存在垂直分量噪声显著高于水平分量(大约高出0.5倍),这是烈度仪性能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基准站 基本站 一般站 环境地噪声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反应谱与傅里叶谱确定场地卓越频率的差异性
7
作者 李小军 钱玉 +1 位作者 荣棉水 孔小山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5,共15页
强震动记录的HVSR法常用于评估场地卓越频率,计算强震动记录HVSR时常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或加速度傅里叶谱,但两者会给出不同的评估值。为揭示反应谱比和傅里叶谱比评估场地卓越频率的差异,本文选取日本KiK-net台网中场地条件可近似为一维... 强震动记录的HVSR法常用于评估场地卓越频率,计算强震动记录HVSR时常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或加速度傅里叶谱,但两者会给出不同的评估值。为揭示反应谱比和傅里叶谱比评估场地卓越频率的差异,本文选取日本KiK-net台网中场地条件可近似为一维场地模型的16个台站,以其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开展场地卓越频率研究。首先提出了评估场地卓越频率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S波截取、Taper预处理、基于高斯拟合的自动寻峰。探讨并给出了阻尼比、平滑的带宽系数取值对场地卓越频率评估的影响规律;对反应谱阻尼比取10%,对傅里叶谱平滑的带宽系数取20~40之间获取的场地卓越频率较为准确。然后对比分析了利用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比和傅里叶谱比得到的场地卓越频率与场地土层模型计算得到的基于传递函数的自振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台站而言,采用傅里叶谱比计算场地卓越频率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Ⅱ、Ⅲ、Ⅳ类场地上的台站均有如此结论,只有对少数特定台站,采用反应谱比方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傅里叶谱 场地卓越频率 带宽系数 阻尼比
下载PDF
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艳琼 邹立晔 +6 位作者 房立华 梁姗姗 任枭 张琪 李旭茂 沈玉松 苏柱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观测数据 预处理 事件波形 地震动参数 数据归档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
9
作者 丁莉莎 谢剑波 +5 位作者 吴华灯 廖一帆 叶世山 卢子晋 马洁美 吕仲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55,共17页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过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与区域地震事件的频率-加速度幅值分布曲线互比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台站每日背景噪声加速度有效值,并估算了强震台站记录不同震级区域地震事件的概率,来评价台站的监测能力。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分析方法是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密度分布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工程地震学中频率域去噪低端截止频率的讨论。由于仪器自噪声和环境噪声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导致台站的噪声下限不同,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最小模型可以作为该台最优监测能力的估计,是强震仪及观测环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强震台站 背景噪声 监测能力
下载PDF
全球主要开源数据库强震动记录的基本分布特征
10
作者 肖裴渊 任叶飞 +4 位作者 吴玉娇 周宝峰 张亚军 吴华灯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0万条,通过震级、台站分布、场地条件、反应谱谱型等强震动基本信息对强震动记录进行筛选并分类,采用两套标准对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绝对加速度反应谱进行归一化,对比分析5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反应谱谱型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结果表明:①美国强震动台站集中分布在西海岸与阿拉斯加地区,较硬的场地占比较高;②日本强震动台站分布密度最高,较软的场地占比较高;③给出了中、美两套规范下的强震动台站场地分类;④从震中距方面考虑,美国为近场强震动记录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国家;⑤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同周期段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开源数据库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场地分类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随机有限断层三分向地震动模拟
11
作者 毛岚 石玉成 +1 位作者 卢育霞 刘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90,共13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 2023年12月18日23时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震中附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基于不同数据和方法反演得到的震源破裂过程还有争议,为模拟此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分别采用SW倾向与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三分向地震动。选取震中距约100 km内的57个触发强震台站,模拟其三分向加速度时程、速度时程及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结果表明,模拟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能够体现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NE倾向的震源破裂模型会导致更大的地震动。模拟与观测记录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其中SW倾模型的PSA残差更小。基于三分向模拟地震动给出积石山M_(S)6.2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SW倾向与NE倾向模型极震区烈度均达Ⅷ度,其中SW倾向模型与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烈度图更加接近。积石山M_(S)6.2地震的模拟说明随机有限断层法可用于计算三分向地震动,并验证模拟输入震源、路径与场地参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_(S)6.2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地震动模拟 地震烈度 强震记录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W)6.1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
12
作者 刘奕君 李小军 +2 位作者 赵晓芬 徐超 温增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94,共18页
基于震源运动学模型,采用宽频带混合模拟方法,对2014年鲁甸M_(W)6.1地震开展了考虑复杂震源破裂过程的地震动模拟,将代表性场点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强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震源模型对场点强地面运动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基于震源运动学模型,采用宽频带混合模拟方法,对2014年鲁甸M_(W)6.1地震开展了考虑复杂震源破裂过程的地震动模拟,将代表性场点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强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震源模型对场点强地面运动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就震源尺度有限的中等地震而言,地震矩相近的不同震源破裂模型对震中距稍远场点的地震动影响差异相对较小,而对近震源区场点的地震动特征影响差异则较为明显。此外,不同震源模型模拟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不同震源模型对地震动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层破裂 强地面运动 复杂震源破裂过程 传播路径
下载PDF
基于中国强震动数据的PhaseNet网络捡拾P波到时研究
13
作者 侯宝瑞 代昊祯 +1 位作者 宋晋东 李山有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快速和准确捡拾地震P波到时是地震预警技术的基础工作之一。PhaseNet等U形网络已在“谛听”测震数据集上取得良好的震相捡拾结果,旨在提升处理M L3.0以下的地震的能力。目前针对有限中国强震动数据的震相捡拾研究较少,地震预警主要是针... 快速和准确捡拾地震P波到时是地震预警技术的基础工作之一。PhaseNet等U形网络已在“谛听”测震数据集上取得良好的震相捡拾结果,旨在提升处理M L3.0以下的地震的能力。目前针对有限中国强震动数据的震相捡拾研究较少,地震预警主要是针对处理M L3.0以上的地震。该研究以在地震预警中快速和准确捡拾地震P波到时为目的,直接迁移和构建PhaseNet的衍生网络,探究利用有限中国强震动数据重训的网络模型是否具有良好的捡拾P波表现。研究结果表明:PhaseNet及其衍生网络模型的精确度、召回率、F 1分数、捡拾误差均值(μ)和标准差(δ)约为0.942、0.930、0.937、-20 ms和200 ms左右,具有良好的捡拾P波到时精度和泛化性能;此外,PhaseNet及其衍生网络在高信噪比条件下捡拾效果良好,但对于低信噪比数据的捡拾效果仍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中国强震动数据 P波到时捡拾 PhaseNet网络 地震预警
下载PDF
基于遗传编程技术的强地震动参数预测方法
14
作者 王程程 胡其志 +2 位作者 张洁 张严方 许立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6-782,共7页
基于NGA数据库,利用遗传编程技术,给出一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预测方程。通过建立地震动参数与震级、断层距、断层机制以及30 m内的场地剪切波速度等关键地震学参数的关联性,在给出显式预测公式的... 基于NGA数据库,利用遗传编程技术,给出一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预测方程。通过建立地震动参数与震级、断层距、断层机制以及30 m内的场地剪切波速度等关键地震学参数的关联性,在给出显式预测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信度检验和模型比对。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基于非线性回归技术的衰减关系类预测方程相比,遗传编程技术无需指定衰减关系的方程形式,可以对PGA、PGV和PGD的复杂行为进行建模,并给出显式公式,以满足地震工程的实际需要。2)与Campbell-Bozorgnia衰减关系相比,基于遗传编程技术的PGA与PGV的预测效果略优,PGD预测模型的RMSE和MAE分别为5.47和1.64,显著小于Campbell-Bozorgnia模型的45.98和4.61。3)所获得的地震动预测方程具备震级效应、场地放大效应和近场大震饱和效应特征,但未能反映软土减震效应,PGA、PGV和PGD的最大场地放大系数约为1.42、2.53和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遗传编程 地震加速度 衰减关系
下载PDF
GP断层破裂模型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15
作者 罗超 曹晓雨 +3 位作者 高阳 徐飞 冯怀平 王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7,共14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验证Graves和Pitarka开发的GP断层破裂模型在震前对中国地区地震动场的预测与评估能力,本文基于GP法,考虑不同上升时间系数(rc)的影响,对门源地震进行了确定性...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验证Graves和Pitarka开发的GP断层破裂模型在震前对中国地区地震动场的预测与评估能力,本文基于GP法,考虑不同上升时间系数(rc)的影响,对门源地震进行了确定性地震动模拟.将模拟结果在地震动衰减规律、波形与幅值和烈度分布三个方面分别与青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强震观测记录和根据强震记录自动产出的烈度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rc为9.0时,模拟记录与实测记录和地震动峰值预测方程基本一致.本文较好的重现了门源地震的强震动场,在合理选取rc的情况下,GP法可以应用于中国地区震前强地震动场的预测和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GP断层破裂模型 强地面运动 上升时间系数 宽频带地震动模拟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16
作者 马鑫 乌尼尔 +2 位作者 阿布都热依木江·巴克 赵晓成 何金刚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新疆地震台网中心共获取乌什7.1级地震813条仪器烈度信息、496组强震动记录,其中PH002台站峰值加速度280.68 cm·s^(-2)为本次获得的最大峰值加速度。对获取的219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衰减关系对比发现... 新疆地震台网中心共获取乌什7.1级地震813条仪器烈度信息、496组强震动记录,其中PH002台站峰值加速度280.68 cm·s^(-2)为本次获得的最大峰值加速度。对获取的219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两者在100 km范围内比较符合。计算分析5个峰值加速度超过100 cm·s^(-2)的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并与地震动设计反应谱进行比对分析,同时计算出5个台站地震动有效持时,显示200 km内地震能量释放较迅速,体现出地震破坏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7.1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能量有效持时
下载PDF
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影响研究
17
作者 吴茂林 何卫平 +2 位作者 刘聪宇 曹绪文 姚惠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25条天然波和生成的25条人工波为基础,研究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和最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Westergaard级数解仅适用低频激振力,声固耦合法对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均适用;在动水压力分布规律方面,刚性地基情况下与Westergaard附加质量法规律一致,弹性地基情况下与规范推荐的动水压力系数规律相似;在强震动随机性影响方面,人工波随机性带来的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16.1%~22.2%,天然波随机性带来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39.4%~49.8%,天然波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是人工波的2.0~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动水压力 声固耦合 强震动随机性 Westergaard方法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强地震动模拟研究
18
作者 师涵博 张元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0-691,共12页
为满足数字化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发展,利用青海门源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的模型和v S30数据,通过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格林函数位移解析相位谱和有限断层法的联合计算,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获得具有地表土... 为满足数字化时代应急处置的新要求,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发展,利用青海门源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的模型和v S30数据,通过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格林函数位移解析相位谱和有限断层法的联合计算,以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为例,获得具有地表土层放大效应的强地震动模拟数据,进而绘制出研究区内PGA和烈度分布模拟图;并与实际台站记录的PGA和实地调查烈度结果相比,其烈度区划范围基本一致,同时也验证此联合计算方法可用于未来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并为灾后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强地震动模拟 有限断层法 逐步迭代射线追踪法
下载PDF
起始破裂点位置对1932年昌马地震动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夏晨 张雨青 +1 位作者 任乐馨 李宗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起始破裂点位置是强地面运动模拟和预测的关键输入参数。为了进一步探究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强震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将非均匀凹凸体模型引入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1932年昌马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结果显示:震中PGA随着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变化... 起始破裂点位置是强地面运动模拟和预测的关键输入参数。为了进一步探究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强震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将非均匀凹凸体模型引入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1932年昌马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结果显示:震中PGA随着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产生高PGA值的起始破裂点大部分分布在断层左侧。起始破裂点对区域内PGA≥800 cm/s^(2)的空间分布影响有限,并且震中区PGA是整个区域内的最大值;对100~200 cm/s^(2)的PGA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其余范围PGA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PGA衰减关系受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影响较大,起始破裂点位于断层中部和中下部偏右时,计算结果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预测衰减关系较为符合。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反应谱影响的结果表明:震中的反应谱受到的影响有限。对不同周期反应谱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反应谱值分布均呈现随周期增大而衰减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部位的起始破裂点,起始破裂点位于断层底部时的反应谱值分布随周期的变化规律有明显不同。本文讨论了起始破裂点位置对昌马地震研究区域内PGA和反应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动模拟时起始破裂点位置在断层上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模拟 昌马M s 7.6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起始破裂点位置 凹凸体
下载PDF
基于谱元法的近场地震动空间相干性分析
20
作者 袁安琪 丁海平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由于专门用于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研究的台阵强震记录偏少,基于强震记录统计回归的经验模型发展受限,采用谱元程序SPECFEM2D合成了不同震源机制引起的近场强地震动。通过对地震动场模拟结果进行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分析,着重比较了不同的震中... 由于专门用于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研究的台阵强震记录偏少,基于强震记录统计回归的经验模型发展受限,采用谱元程序SPECFEM2D合成了不同震源机制引起的近场强地震动。通过对地震动场模拟结果进行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分析,着重比较了不同的震中距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震中距对应的相干函数,并得到如下结论:基岩地震动的相干性随震中距的增加而降低;震中距小于或等于15 km时的相干系数大于倾滑断层结果,震中距大于15 km时的相干系数小于倾滑断层结果,但均大于走滑断层结果;基于地震动模拟结果得到的相干性高于基于实测记录的统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谱元法 震源机制 地震动相干性 震中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